路漫修远•上下求索 ——2019暑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纪实

潍坊市寿光市圣城中学 穆雪梅

<h1>  7月18日,暑期正酣,然育人初心不可忘。在这蝉鸣声声中,全市280多名初中道德与法律教师齐聚寿光安培中心,参与一年一度的暑期教材教法培训。</h1> <h1>这次的培训行程满满,大咖云集。开场报告,由来自国家行政学院的石连海教授为我们解析依法治校的理论与实践。</h1> <h1>石教授的报告侧重提高教师的法治素养和学生的法治教育。运用大量震撼人心的的案例,阐述了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并从十九大关于依法治校的新理念,新背景,新部署,新行动等四个方面分享了依法治校的理论知识。同时他结合具体案例,如五莲县体罚学生事件,常仁尧事件,校园踩踏事件等,对学校突发事件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困难、处理学校安全事故与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管理者处理突发事件应具备的能力、面对突发事件学校的应对策略等问题进行具体阐释。</h1><h1><br></h1><h1><br></h1> <h1>石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博得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h1><h1>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应该树立法治意识,学法、懂法,做依法教学,依法治校的带头人,为促进学校安全稳定贡献突出力量!</h1> <h1>下午,来自山东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张彩霞老师温柔端庄,她用最新的理念和动人的故事向我们传递了守正创新,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的信念。</h1> <h1>张彩霞老师说,我们首先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国家教育文件明确指出,我们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起着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h1><h1>那么从一节好课的标准出发,如何上好课堂思政课呢?张老师说那就要处理好“道”与“术”的关系。道即思想内容,术即方法手段。坚持学生为本,回归生活,体验为径的理念,克服形式化,盲目性,表浅化,单向性等问题。张老师向大家详细讲解了新时代背景下一线教师需要掌握的五大教学策略。</h1><h3><br></h3> <h1>我想如何上好一堂课,是每一个教师思考过最初始的问题,也是从未停歇的问题。张老师的分享让我深切感受到,课堂是老师和学生一块做的一次精神上的旅行或者探索。教师可以在这场探索中,有充分的策略上的预备,但学生永远是体验和收获的主体。要成为一名新时代的好老师,不仅要不断更新知识技能,更需要不断创新思维,锤炼品格!</h1> <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看认真的笔记!</b></h1><h1><font color="#1564fa"><b>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想做一个好老师,首先要做一个好学生!</b></font></h1> <h1>姜正伟老师是我多次参加学习培训见到老面孔了。他的报告每次都理论与数据并举,严谨与趣味齐飞,十分接地气、贴人心。19日早上再次见到台上的他,倍感亲切。这一次他给我们带来的是一场自带旋律的报告《敢问路在何方》。</h1><h3><br></h3> <h1>那么路在何方呢?就在我们的考试题目中。不仅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也在高考中,不仅在政治考试中,也在语文、数学等科目的考试中。在这些考试试题中,处处蕴含着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姜老师带我们观察分析了几例今年各地各科高考题目中蕴含的核心素养,用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测评量表,仔细分析了今年潍坊道德与法治中考题目,及学生的表现。进而提出了从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的二级指标→到学生学习的目标体系,四层由宏观到具体的培育路径。</h1><h1><br></h1> <h1>姜老师的报告用切实的考题和数据,让大家心中有数,方向清晰。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更加注意初、高中的衔接。紧紧围绕“一点四面”这个中心(一点:立德树人;四面: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参与能力),关注高、中考试题变化规律和新课标新教材变化特点,积极更新、有效应对新中考的措施,相信长风破浪在明朝,直挂云帆济沧海!</h1> <h1><font color="#1564fa"><b>会场提供的亮晶晶的绿豆水,像不像老师们专心致志学习的眼睛。</b></font></h1> <h1>下午,来自首都的学术大咖——北京师范大学的李晓东教授,为我们带来第四场报告,瞬间将我们的培训提升到国家级别。</h1><h1><br></h1> <h1>李教授为大家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首先从国家、教育、学科三个层面探讨了何为新时代。指出政治学科在核心素养开启的新时代,具有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国家越来越重视,专业发展越来越成熟,各方面协同发力,课改成果更加突出。这些都是我们道德与法治学科在新时代适逢的良好机遇。</h1> <h1>然而在新时代,国家对政治学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既“八个统一”。李教授带我们进行了详细解读。新的要求也是新的挑战,李教授提出老师们要更新策略,从研究教材、学生、教学、评价、未来五个方面着手。把教材语言转换为教学语言,准确理解学生的想法和立场,切实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h1> <h1>道德与法治课程,正接任着党和国家交给的神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一线教师应当本着紧迫感和使命感,从德育一体化层面理解变化,以开放的心态主动迎接新挑战!全面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授课水平和实际功效,切实提升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努力将道德与法治课打造成教师热爱,学生喜爱的“第一课程”!</h1> <h1>20日的上午,临沂实验中学的名师王有鹏老师来了!说起王老师,我还是他的小粉丝一枚!曾有幸在淄博听过一堂他的省级优秀公开课。那堂完美的课堂彻底打开了我初出茅庐小老师的眼界!后来,在国家级教研刊物中我又读到他文字版优质课例。那一刻,我为我曾亲身聆听过王有鹏老师的课堂小小骄傲了一把,仿佛名星就在身边!</h1> <h1>但王老师这次来,并不是教我们如何上课的,而是教我们如何做好教育研究。他说教学与研究是老师的一对双翼,缺一不可腾飞。</h1><h1>王老师首先分享了自己从事教育研究20年一路走来的历程,中间虽有坎坷,但硕果累累。随后王老师毫不吝啬地分享自己从研究选题,到撰写技巧,到发表要求的宝贵经验总结。他说教材研究、课堂观摩、考试研究、阅读学习等诸多方面都可以成为我们选题的来源。要在坚持写教学札记,积极写教育叙事,努力写好教育随笔中,不断追求写作的专题化、主题化。</h1> <h1>王老师说从平凡到卓越,没你想象的那么远,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苦,不过再加10%,这10%就是写作。</h1><h1>从今天起,拿起笔,记录教育工作中的点滴感悟!也许我们已经做的很好,但就差一步:把它记录下来。不要仅仅把自己当作一个中学教师,而是把自己当作这个学科的一个学者。第一时间去读,去了解我们学科的最新成果,也许它能够照亮你面前的一大片领域,也许会发现教育之路越走越宽广!</h1> <h1>培训的最后一个下午,张庆杰老师首先安排了本市的两名骨干教师:陈坤老师和刘桂花老师,为我分别就新版9年级上下两册教材分享了诸多阅读体会和使用建议。两位老师的分享既有整体知识框架的梳理,又有具体到每一单元每一课的知识点的整理,包括与旧教材的对比,与中考考点的链接。看得出两位老师为这次的分享下足了功夫,做了精心准备,虽没有高屋建瓴的理论,但满满的实用价值!</h1> <h1>另外,张庆杰老师还精心邀请了寿光市教研中心的常相利老师,来为大家讲一讲新高考的那些事。作为一名初中教师,高考离我们并不遥远,却感觉到十分陌生。因为高考正以一种“3➕3”的全新面貌实行开来。常老师为我们就“3➕3”高考的实施安排、高考前的合格考试、等级考试的计分规则、选课走班制度的实施等诸多现实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这样一场科普级的讲座对我们来说,如久旱逢甘霖,解答了我们诸多困惑。</h1> <h1>最后,张庆杰老师为这次的培训作了总结报告《带着一颗欢喜心,做一名幸福的思政老师》。</h1><h1>思政老师的幸福是什么?这是暑假开始的时候主任让我们每个人思考已久的问题。从老师们的点滴分享中,我们感受到老师的幸福那么简单与纯粹,只要学生家长的一句肯定,一句感恩,我们就幸福感涌流。</h1> <h1>然而,行动是最有力的回答。张庆杰老师结合自身的经历与感悟,号召老师们,清晰认识现状,在教育工作勤思考三个问题: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要变,要动,要写……与团队同心协力,共同成长!</h1> <h1>为期三天的培训已接近尾声,满载收获,感悟良多,不禁再次想起李晓东教授的话:未来已来,不断提速,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不断紧跟时代,更需要保持教育初心。面对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我们也应该有所担当,从脚下的每一步开始,以实实在在的前行,去发现属于我们学科的风景。做好行动派,实现新期待,携手前行,以成自成风景!</h1> <h1><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font-size: 17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span>每一次的培训,每一次与名师专家的心灵对话,于我,就如“生紫烟”的浦上荷花,飘逸、深远……教师是一座桥架设在童年与成年之间,学生从这座桥上走过,跨过人生幼稚无知的江河,使彼岸不再遥远,让理想变为现实。教师的一生也许终不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像山间的小溪,以乐观的心态一路欢歌,奔向海洋,这条路漫漫而修远,吾必将上下而求索!</h1><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