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当年的山沟之花,舞之明星——左芭蕾,后来的军中女作家,海政文工团政委左津玲应邀撰写了描述当年在山西侯马南山沟时激情燃烧的芳华岁月,抒发挥之不去的对当年军旅生涯满怀眷恋情怀的文章《坚守》。</h3><h3> 今我将此文以美篇的形式呈现给战友们,以慰战友们对过去军旅岁月的怀念之情,共庆建军92周年!</h3><h3> 陈文兴</h3><h3> 2019年7月26日</h3> <h3> 左津玲</h3><h3> 1969年11月入伍。曾任海军航保勤务团三队绘图员,团政治处干事;海军报社记者、编辑;海政歌舞团政委;海军政治部副秘书长;海军政治部编研室主任;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h3> <h1><b><font color="#010101"> 坚 守</font></b></h1><h3> </h3><h3>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1周年时,战友陈文兴编发了《那山、那沟、那人——航保团三队战友的激情燃烧岁月》的美篇,其中老部队山沟沟的照片,我一张又一张浏览,一点一点寻找。看到承载着历史的老营区静卧在紫金山沟谷中,依然神秘而从容,虽有的经过岁月侵蚀剩下了断壁残垣,但却感受到它们依然坚定地日复一日默默坚守。这里没有了以前瑰丽多彩的景色,也没有了男兵女兵们的喧嚣,但是它是我青春成长摇篮,也是我无比眷恋的家,更是我梦魂萦绕的伙伴。我们将理想、追求、情感和希望种植在山间每一片丛林、每一条山路、每一个球场、每一棵树木。当我的手指一点点沿着熟悉的山沟移动时,仿佛听到那贯穿于日复一日艰苦的生活和劳动的熟悉歌声,山窝间球场酣畅淋漓此起彼伏的加油声,过年时抗美司务长带领男兵在山坡杀猪女兵们惊恐的叫声……亲切感和荣誉感顿时升腾,撩起我心中深情的守望。</h3><h3> </h3> <h3><b> 海的女儿 </b></h3><h3> 1969年,是准备打仗的一年。在新中国成立20周年大庆金秋。经周恩来主持拟制的口号其中关于战备方面的有“备战、备荒、为人民!”“提高警惕,保卫祖国!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毛泽东在审阅时提笔加上:“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任何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特别要反对以原子弹为武器的侵略战争!如果这种战争发生,全世界人民就应以革命战争消灭侵略战争,从现在起就要有所准备!”根据毛主席指示,全军进入战备状态。 </h3><h3> 11月,我们几个天津陆军的女孩子汇集到海军航海保证部,并被告知参军到海军。从小听着军号长大,“保卫祖国!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回到家,我激动地叫上几个好姐妹告诉这个好消息,然后兴奋地转圈让长发飘起来,寻找被海风吹拂的快乐。 </h3><h3> 过了几天,激动地告别了父母,火车毫不留情地将我们拉向黄土高原--山西侯马。早晨一起来,我们12班刚刚到的女兵从稻草窝里爬起来,冲出屋迎面是一阵阵黄土寒风,再往远处望去,周围一切都是灰蒙蒙、冷清清、孤零零的。 </h3><h3> 我偷偷问忽闪着大眼睛的老兵班长郭燕灵:“班长,有海吗?” </h3><h3> 班长带着我们跑到路对面树林的后面,指着冻成冰坨灰蒙蒙的浍河水库,忽闪着长长的睫毛微笑着说“这是海的女儿”!然后那带有俏皮雀斑的脸居然神情坚定而骄傲。 </h3><h3> 是呀,在那样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在共和国这场史无前例的备战备荒中,在物质和精神极度匮乏的环境中,不管在哪里,能为保卫祖国多出一份力,越远越革命,越苦越光荣! </h3><h3> 新兵连在物质和精神都很匮乏。我们没有床,一个班住一间房,挨着墙是两排用新砖头隔开的“稻草床”,稻草上面铺上褥子,小老鼠经常在晚上在稻草中窜来窜去与姑娘们展开游击战。最紧张的是在睡梦中被一阵阵紧急集合的哨声惊醒,那尖厉的声音划破了夜空,使我的每一根神经都瞬间惊醒,在黑暗中手哆嗦着穿衣服、系鞋子、打背包,拥挤着往外跑,发生了不少拿错衣服、穿错鞋子的狼狈事,有时不是忘了腰带就是背包半路散开,紧张慌乱伴随着我们向军人转变。 </h3><h3>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半夜紧急集合跑到浍河水库,排长突然宣布敌人伞兵降落,全体人散开隐蔽!我和刘爱敏、南柏明迷迷瞪瞪在隐蔽分散行动时跑到了树丛中,我一直惊恐地搜寻着黑洞洞天上。 </h3><h3> “快来呀,敌人抓住我了呀”突然,左侧树丛传来惊叫声。 </h3><h3> 我当时真以为苏修从珍宝岛打来了,迅速趴在地上,心都快跳出来了。还是刘爱敏在农村呆过胆大,拽起我的细胳膊匍匐前进,不知道哪来的胆量勇敢地冲上前抱住那站在前面的黑大个………嘿,什么敌人呀,是棵大树枝挂住了南栢明的背包! </h3><h3> 看见我们冲过来,南栢明居然像电影《英雄儿女》王成一样大喊:不要管我,快抓敌人! </h3><h3> 郭班长迅速跑过来,特别严肃地劝我们保持镇静,猫着腰解开挂在树上的背包后,眼睛还四周巡视着真好像有敌人一样。排长白明庚闻声赶来表扬了南柏明,带着我们慢慢摸索着回到队伍中,那神情就好像战争随时真要发生。我们以为领导会批评的,没想到,第二天排长还让炊事班给我们十二班多打菜呢。 </h3><h3> 我们天天吃土豆、玉米和小米,每周只能吃一次馒头。有一次我们女兵12班没打上馒头,全排集合查问后发现一个瘦瘦的男兵竟然吃了11个馒头!这后来成了女兵说男兵的笑柄,可男兵居然讥笑我们是花生秧垛子的麻雀。我们宿舍门口有一大花生秧垛子,这是水库农场秋季收完花生,将喂牲口用的花生秧堆成小山一样的垛,这垛即可背风暖和,又能解饿。中午我们经常晒着太阳在垛里捡秋天打场时落下的小花生和瘪花生,谁发现了花生,大家就向发现新大陆一下堆了上去,忘记了衣服和鞋上还遗留着早晨扫猪圈沾的猪粪,忘记了训练的苦累,忘记了打靶差一分优秀哭得稀里哗啦的泪水………姑娘们笑着吃着可快乐了!韩凌云的笑声始终那么爽朗,李援军总是静静地嚼着花生在一旁写日记,我和段晓芹、杨喆总是在那软软的秧子里说完悄悄话就弯腰劈叉 ,在正午的阳光下杨哲和段晓芹红扑扑的脸清新而纯美。 </h3><h3> “起来起来,这哪像个当兵的呀!”郭燕灵班长比我们虽早当一年兵,但稳重又有耐心,每每看到我们从花生垛这摸样,就无奈笑着一个个将我们拉起。<br></h3><h3> 因为训练特别苦,坐的都是新砖头,新兵连没结束,我们好几个人的新军裤就磨破了,她认为太有损军人形象,总是连夜和刘爱敏在灰暗的灯光下给我们补衣服,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h3><h3> 相比郭燕灵班长充满爱的大眼睛,副排长王泉申的那大眼可总是气呼呼的,第一次他给我们12班单独训话,他说话居然像唱豫剧一样,逗得大家捂着嘴笑弯了腰,直率的韩凌云差点笑岔气。 </h3><h3> “弄啥嘞………立-正!”王排长一吼把我们镇住了。只见他眼睛瞪得牛眼样圆“你们咋嫩迷瞪哩,猫叽什么,一个个嬉皮笑脸像个小流氓似的,你们是军人知道吗?!” </h3><h3> 在新兵连我好长时间都觉得王排长太好笑,大家没事总学他河南话说话活跃气氛。那天我到井里给班里打水,井旁由于积水形成了冰面溜滑,我小心翼翼好不容易抓着那个辘轳怎么也使不上劲,拉着绳子弯下腰大半个身探到井里拽桶,谁知水桶脱钩哗啦啦沉入井底。突然一双手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拽住我,王排长不知从哪里冒出来来,瞪着牛眼睛一顿训斥,好像我马上掉进井里。然后他捋着辘轳的绳子检查每一处告诉我的动作危险性,看着我一步步学会使用后,居然还露出笑脸夸了我。我谨慎地问他怎么这么懂时,他讲从小吃的苦和当兵的经历,眼睛从忧伤变成坚定。回到班里,我学着王排长的样子跟大家讲了他说的话,顿时全屋安静异常。理解像阳光一样,拂去了雾尘,温暖每一个人的心灵。从此女兵们对王排长像帅气的白明庚排长和漂亮的郭班长一样尊敬。是啊,每个老兵身后都有由稚气到硬气,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对他(她)们真是感动和敬佩。 </h3><h3> 新兵训练结束了,艰苦的训练不仅使我们黝黑的脸在阳光下笑的特别自信,更重要是我们对军人的使命有了更多的认同和领悟,男兵女兵个个挺胸昂头意气奋发,只待祖国一声召唤,哪里艰苦哪安家。当解放卡车载着我们穿过晋南土路爬上紫金山时,双眼充满了在山沟里当海军的神秘憧憬,脸上洋溢着骄傲和自豪。</h3> <h3></h3><h3></h3><h3><b> 野营砺兵 </b></h3><h3> 1969年11月24日,毛主席在北京卫戍区组织部队进行野营训练的汇报上,给当时主管军队工作的林彪批复说:“此件已阅,我看很好。请你和黄永胜同志商量一下,全军是否利用冬季实行长途野营训练一次,每个军可分两批(或不分批),每批两个月,实行官兵团结、军民团结。”12月月8日,周恩来总理将中央要求“全国各族人民要以毛主席十一月二十四日重要批示为纲,立即掀起一个‘实行野营训练’的热潮”的通知稿送呈毛泽东主席,毛泽东主席作出第二次批示:“如不这样训练,就会变成老爷兵!”自1970年底到1971年初,野营拉练在全国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 </h3><h3> 根据毛主席指示,航保勤务团于1970年12月进行了野营拉练。虽然航保部队不是作战部队,但拉练全军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要求,就是一切从实战出发。1970底我刚过完15岁生日,身背半自动步枪和背包,每天要单兵自带干粮,左肩斜挎着不是装了大米的干粮袋,就是装满烤熟的发面饼,右肩挎着水壶。行军的强度挺大,既有跋山涉水的艰难磨练,也有披星戴月的夜行军,“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不仅是口号,而是融入心的动力。 </h3><h3> 那时无论是男兵或者女兵都是在长身体的时候,别看我那时体重只有80多斤,特别能吃,好像总是饿,一长肉就往脸长。记得在夏村为了改善大家生活,路上每人发4张大饼,我竟然一路走一路吃,到了目的地开饭,4张大饼消失地无影无踪。分队长瞪着我:“赶快吃饭呀,愣着干什么?</h3><h3> 我一下愣了,因为不知道是一天的伙食,也不晓得自己这一路怎么就不知不觉全吃没了。 </h3><h3> 刘晓伟悄悄从我身后递过半张饼微微一笑说“我这有!” </h3><h3> 我深为自己战备观念不强而羞愧,低着头咬着嘴唇点点头,那半张饼也没咽下去,悄悄放进书包。从此,不管是水还是食物,都会特别节省,时刻想着战备,无论再渴再饿,永远留有战备粮和战备水,后来成了我终生的习惯。 </h3><h3> 走进中条山,就开始就地挖锅埋灶的野炊了。大家分散到各处捡柴火,炊事班用石头搭锅灶、烧火、切菜……我们女孩子拿着脸盆找水,没水就把旁边的雪水和冰水往锅里倒。当热腾腾的开水在锅里沸腾时,炊事班长就开始兴奋地唱歌,就好像他一唱火就旺,饭就熟得快了。尽管打菜的盆曾用来洗脸,尽管有时米饭是夹生饭,但没有一个人抱怨,就连平时特别挑剔的南方女孩吃得喷喷香的不行。炊事班长平时背口大黑锅行军,一做饭又说又唱振振有词;饭熟了,他又高兴地手舞足蹈大喊大叫一勺勺分菜,嘴里还说着鼓动词,他憨头憨脑的滑稽样子一下子驱散了我们所有的疲惫。 </h3><h3> 中条山,居太行山及华山之间,山势狭长,那高耸入云片麻岩形成的山景和久经风雨溶蚀形成直刺天际的奇峰峻岭,深邃幽谧气势恢宏,浓淡虚实流溢着生命的激情使我心灵震颤,我真是从来都没见过这么壮观的,至今难以忘怀。 </h3><h3> 部队到山村里,给安队长当通讯员的高平跑来递给我一把老乡送的红枣很神秘告诉我说,这里的村长说自从红军来过这里,就没见过部队!我陡然间我觉得自己使命感剧增,仿佛隐藏在丛山峻岭间的路依然留着红军的身影。每天走在那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上,我们一改往日嘻嘻哈哈的样子,神色凝重挺胸昂头感悟着红色革命的真谛。 </h3><h3> 由于交通的不便,部队驻的山村藏匿于大山之中,我们住到老百姓家里。院子里屋顶上铺满了霜打的柿子。每条青石板铺的路上都有红褐色的大公鸡骄傲着昂着头在散步,每家门口还有一条小黄狗日夜警觉地审视着每一个人。我们女兵几乎是被大娘大嫂拥簇着上了温暖的热炕。她们太热情,总是把最好的房间让给我们居住。我们住的是刚结婚的新房。土炕占据了屋子一半的面积,炕的三面都画着高约二尺的炕围子,浓浓的色彩描绘了山村人的梦想和祈福,有山水、花鸟、人物,融壁画、年画、建筑彩绘为一体。走了一天路,躺在美轮美奂理想王国的炕画中,梦都是暖暖的。 </h3><h3> 房东老乡给我们准备山间所有好吃的,花生、柿子、红薯、红果……因为我们是红军的后代,按照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求,只是客气地品尝感谢,对那像红灯笼样的柿子和蜜样甜的红薯赞不绝口。后来听说一队有个女孩吃了红薯又吃柿子吃坏了胃,被老百姓抬下了山,就更不敢吃了。步兵行军使不少人的脚上都起了大小不等的泡,房东用针将泡穿透,烧开水给大家泡脚,看着房东笑眯眯的红脸庞,真心感受到了军民一家人的深情厚谊。 </h3><h3> 团里根据上级从严从难训练的要求,行军路线有意选择了小路、山沟、陡坡等多种地形和道路。紧急集合和夜行军使官兵战备弦绷得紧紧的。艰苦的野营行军,磨炼了我们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也培养了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拉练中,经常一边走一边从队伍的前面传过来口令,那口令又由我们一个接一个地小声地往后传的,在黑黢黢的夜晚我们还怕被坏人听到。队里还经常接到团长下达的任务,突然命令我们要以急行军的速度快速奔袭,在规定的时间里赶到目标区域。我们就好像是要奔向战场的战士那样热血沸腾,一路走一路小跑。我经常气喘吁吁一只用手紧紧抓着枪,一只手反到后背拖着下沉的背包小跑,满脸的汗都来不及擦生怕掉队。看到队里“大老王”他们扛着机枪奋勇向前的样子,眼前浮现着都是电影《南征北战》的镜头,好像我就是其中一员,真好像后面有敌人追赶。 </h3><h3>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在每一处难以通过的地方,在所有野营拉练的官兵看来,演唱小组那清脆的快板鼓动声传递给人们的感染力是直抵心灵的。在这片广阔的大地上,对新一代军人史诗级全军大拉练,神圣的命令、爬山行军的艰苦和难以磨灭的坚韧精神组成了无法被时间遗忘的战备场面。 </h3><h3> 在第一年野营拉练中,团里特意安排了两次急行军,最长一次是夜行军110里。当时正遇寒流袭击,脸没遮挡只觉寒气逼人,连呼吸都感到困难,睫毛被嘴出来气很快结成了霜。后半夜,迷迷瞪瞪我只感到脚越来越沉,身上的背包、枪越来越重,能感觉脚上的血泡在挣扎,整个身体摇摇欲坠频临极限,体能储备好像消耗尽头。尽管腿极尽全力迈开,但还是在一步一步慢慢往后退,只感觉眼前混黑混黑! </h3><h3> “快快,这丫头走不动了!把背包拿下来上车吧”安队长带着精力旺盛的高平走过来,两人硬抢我背包想放在团里专门收容的车上。 </h3><h3> 见到安队长和高平抓住我的背包,不知怎么眼泪几乎要掉出来,在挣扎中幡然猛醒,马上使劲抿着嘴把眼泪顶了回去,几乎在祈求地使劲摇摇头说:“不累,不累,我能行,我真能行呀!” </h3><h3> 说完,我迅速装作很轻松地往前跑了几步,然后冲安队长咧咧嘴。晚上反正谁也看不出是笑还是哭,当然我一定让所有眼泪流回去变成能量,默默不停地背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我自己都不知道背诵了多少遍,使出最后力气狂走!艰苦的行军,铸造了我们坚强和刚忍,成就了我们勇毅和担当,鼓励着我一直向前,向前,直至看到东方的太阳升起。</h3><h3> 当我们在清晨到达团里,队长宣布解散后,我一回到宿舍就瘫倒在门口,忘了脚上肉与血交织在一起的疼痛,忘了冰冷的水泥地满满地黄土,忘了周围战友们一声声激动地叫喊,望着宿舍前山体被朝阳染成的红色,内心激动不已。处在和平年代不在战争中的我们,或许永远无法真正体会坚守的份量,但我军代代相传的光荣传统,使我们有了共同的坚守与追求,正是因为有了这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我军才有经受各种艰难考验、迎接苦难辉煌的昂扬斗志。</h3><h3></h3> <h3></h3><h3><b> 踏歌远行 </b></h3><h3> 2018年12月,一起当兵的战友突然说起当兵50年了要聚会。大家在微信你一言我一语策划着聚会的情景,一个战友提出在聚会大家开始一定同唱《我是一个兵》,此建议一出现,不同地区的战友们自发的回敬军礼唱起不同的军歌,微信里陡然是军歌嘹亮! </h3><h3> 是啊,凡是当过兵的人,都是唱着军歌成长起来的。那气势磅礴,坚毅豪迈,热情奔放的军歌,灌输着人民军队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革命精神,熔铸了肩负历史重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英勇奋战的使命,凸显了我们满腔热血和青春岁月迸发出来的激情和力量! </h3><h3> 我第一次感受到军歌的力量,是刚分到中队去看电影。那天,三队是最后到场,只见简陋的礼堂里各队4人一排依次列队将大礼堂坐得满满的。只见我们从教导队毕业的战友一个个拘谨地缩在队伍里,当用余光看到熟悉的战友时,还不时羞涩微笑扬一下眉毛以示问候。 </h3><h3> “工兵连注意了,我是一个兵——唱!”只见一个全副武装的小伙子用嘹亮的嗓门指挥中间的队伍唱起来。他浓眉大眼,激情迸发在心里和手上,双手在强拍时空间有力划着图形,弱音时又收紧在胸前两手交叉轻轻颤抖,在音乐传达感情的同时,他自己也在用形体动作给全连传达着自己的情绪,他那厚重中音的音色与的全连高难度高音融为一体,传神的目光、自然的肢体动作,精准的掌控着工兵连每一个扯着脖子喊歌的兵的力度、速度与声部的平衡。惊呆了的几乎不仅仅是我,从新兵连出来的每一个人几乎都张着嘴在听和看,所有情绪都被热烈的场面点燃。 </h3><h3> “工兵连唱得好不好?“三队的王义尧别看个子小,挥舞着胳膊像挥着胜利的旗帜。 </h3><h3> “好!”三队呼喊声冒出了女兵的高八度。 </h3><h3> “再来一个要不要?”一队的张学来又用高一倍的声音呼喊着。 </h3><h3> “要!要!要!”一队、二队、三队,甚至四队、五队都一起喊。 </h3><h3> “掌声!” </h3><h3> 呱唧呱唧的掌声还没落,“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就在礼堂响起,一场如火如荼的拉歌大战就开始了,各队和工兵连双方你来我往,互不服气,你唱一个,我唱一个,你声音高,我比你声音还高……,豪迈、嘹亮的军歌响彻山间。 </h3><h3> 工兵部队饱满的、坚强的战斗精神状态及顽强的战斗力,不仅在高昂、铿锵、有力的拉歌中展现,即使在山岭隧道施工机械运作的巨大轰鸣声也荡漾着青春激情的壮丽和血气方刚的豪迈! </h3><h3> 我们69年底入伍这批兵大都是从北京、天津入伍的,北京兵虽总带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但事事包容对谁都毫无蔑视和冷淡;天津兵直率,嘴皮子都特利索, 豪爽豁达“嘎嘣脆”。因此不管生活多么单调艰苦,所有人都能较着劲干,每个人不仅都有强烈的上进心,还特别多才多艺,使青春年华在山沟里的奉献中焕发出独特的光彩。 </h3><h3> 记得有一年团里迎接新年,作曲家张明英指挥三队10个男兵组成男声小合唱,在刘恩庆手风琴伴奏下,无论是旋律明快的《我是一个兵》,还是轻松愉悦《打靶归来》,他们用声音把军人的意志、坚强和信念连接在一起,台下官兵激情瞬间被点燃,演唱刚结束全场,向显示出军营男子汉威武和阳光的10个小伙致敬!</h3><h3> 还记得 1971年的7月,全国体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周恩来总理在会上做了专门发言,充分肯定了“文革”前17年的体育工作的成绩,体育事业有了复苏的转机。9月1日,第五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全国百万人同做广播体操的景象令一代又一代人难忘。我一激动编写了《新广播体操就是好》的歌词,张明英老师谱曲,我们三队男女兵表演唱轰动了全团,后来团里宣传队还学了过去。90年代我在海政机关工作,在文化部资料室看到一本《海军基层文化优秀节目选》,表演唱居然被搜集书中,看到熟悉词和曲,我当时激动不已。 </h3><h3> 在那文化物质匮乏、文化贫瘠的年代,我们对精神文化的渴望愈发强烈。刘强总是严肃地带着马列小组通读《共产党宣言》,探索着“山沟出马列主义”的原理;每天吃完晚饭曹久成和宋玉宝愣是把我们几个教练成乒乓球快手,还被选进团乒乓球队,使“海军老曹”名扬侯马;只要听说电视机要播好节目,鲁莽侠气的冯立合扯着嗓子扛着椅子总是抢坐前面;团里文艺汇演,陈文兴、高平恨不得将做动作总像鬼子进村的张海洋都动员上台,好在他悟性极强,练了几次肩膀就打开了;刘卡维、杨昌伯、王珍珍我们从铁笔、蜡纸和钢板起步,使黑板报成为队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抗美司务长永远是稳稳当当山上山下倒腾着小碎步,像座山雕没有他不知道的事,体育文艺评论起来都像做菜一样有滋有味;李立雄用业余时间养了群肥母鸡,它们一到中午就扭着胖胖的腰骄傲地在山坡上下的白花花蛋,竟成了杨昌伯和张建林打篮球后的营养快餐;直率开朗的陈嘉强,时不时展示他身怀绝技,一字马大劈叉惊呆众人;帅气男孩林冲一来三队大家就围上去,他幽默逗趣略有磕巴给烦闷的男孩女孩一路播撒阳光;团机关后勤的北京兵刘长华从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就像朝圣归来总和赵庆祥甩着自来卷发随性而洒脱谈什么未来,在惴惴不安的茫然中大家也随之励志之旅;为了庆祝党的生日,我和刘秋晨、王捷、刘新民、夏寒编排的《红旗下》舞蹈,跳得那真是如痴如醉……是啊,就是在远离城市偏远山沟里,每天早晨,团里喇叭里响亮的军歌,就是军魂的传承和精神的传递,成长起一个个对文化虔诚致敬的风流人物,每每想起他(她)们的一笑一颦至今依然让人哑然失笑。我们在无人知晓的山沟里默默地为航保事业奉献青春,我们在歌声中的成长蜕变。 </h3><h3> 1970年8月,山间突然昏天黑地,紧接着暴雨如注,雷鸣夹着闪电,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卷着碎石沿着山路像凶猛地野兽冲下山,所到之处势不可挡。正在修建的坑道卧在山林沟涧中,大雨让坑道危机四伏,山间数不清的干沟里都在冒水形成滚滚的山洪。坑道旁多处土崖坍塌,堆在坑道口的施工器材物资随时都有被汹涌的洪水冲走的危险,工兵连迅速派人抢救坑道,洪水肆意着卷着物资冲下山,瞬间几个工兵战士跳进洪水奋勇抢救物资,但是,在大家呼叫中战士瞬间就被汹涌的洪水吞没。</h3><h3> 很快我们就得知那个潇洒指挥唱歌的帅气战士在奋勇相救物资中牺牲了,二队有人看见他在冲下山的洪水中艰难奋力抢救施工物资,我们为他瞬间作出的抉择而震撼!战友们冲出办公室不断地向着山间呼喊,向着防洪沟呼喊,寻找远去的歌声。</h3><h3> 当气势汹汹的雷雨惨淡而无奈地倾撒给大地最后的暴击时,洪水已脱离了亢奋,抛却了冲动的山石而陡然消失的无影无踪。一夜之间,山间所有的空气都凝固了。 </h3><h3> 这是我们第一次感受生与死的距离!我和祁青生用山上的松柏做了一夜的花圈,眼前总是浮现的是那微笑战士活龙活现青春豪放的指挥军歌的身姿,他们不是驰骋沙场战斗英雄,却用最质朴的言行打动着我们;他们没有让人膜拜敬仰的传奇人生,却用为祖国建设奉献青春的豪迈给了我们最真切的感动。从此那充满碧绿滴翠浓浓幽香的松油味永远使我难忘,只要我一闻到松油味就想到生命的悲壮。 </h3><h3> 那时虽然年轻,但携带着坚守在山沟里奋斗。无论遇到什么风潮我们坚持内心真实的自己,坚持生命中不愿放弃也不能放弃的种种,幼稚而单纯,固执而又顽强。 </h3><h3> 杨昌伯、高平等扛枪上山被陆续复员,在欢送会上刘秉贤、李春山和王俐俐掰碎了揉烂了细讲人生意义,但他们这几个在喝了酒后让我们在嬉笑中尽阅英雄无泪逐梦无悔;一贯大赞刘晓伟的分队长突改往日笑脸,要求刘晓伟交出另一个战友给他的信而遭到断然拒绝,在分队长下了“不交就处理你复员”的怒气中,刘晓伟轻蔑的撇嘴露出不见利忘义的从容深深让我感动;陈文兴刘淑丽邀请我到他们山下的小家做客,当他们逗漂亮的胖儿子满脸甜蜜,那一声声幸福的笑声驻留在寂静的山沟,真切地荡漾在我心中。 </h3><h3> 在那激情燃烧的年代,我们不怕累,甘心情愿无怨无悔,从不喊一声苦叫一声累,总想挑重担在困难面前证明自己。秋收,白天每个人比赛背过像小山一样高的稻谷,月夜中又挑灯打稻子,当歇工的哨声一落,黑黢黢的脸沾满稻糠,眼睛闪烁着人定胜天的快乐和艰苦;在孤寂的寒冬,我们裹着棉大衣抱着钢枪轮流为“一线天”的山沟站岗,执着相信山沟的安全与世界革命紧紧相连;在日复一日的落实“五七”指示种地收割后,疯抢站在大卡车最前面一路风吹日晒,只为了享受大汗淋漓后的清风拂面和奋斗拼搏后的内心满足;深夜在山沟的最高处,三队办公楼的灯总是亮着,在星星陪伴下旺盛的求知欲使我们从不寂寞……有一种精神力量牵引着我们,为之奋斗,为之激动,为之不计得失。 </h3> <h3></h3><h3> 是啊,小小山沟最终被人牵挂,不是这个沟多有名,只是因为这条沟里,有激情燃烧的青春年华,有久久挥之不去的人和事,有见证初心与使命的烙印。当兵50年了,白发渐渐攀满我们的发鬓 ,我们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走多远,在探索奋进中面对喧嚣和诱惑,每个人都坚守着这让我们青春飞扬的精神家园,坚守自己的本份,坚守内心的精神坐标,使我们在艰难中从不茫然迷惘,也使我们拥有值得忆念的历史,更使我们充实而不至于一无所有地走向未来。 </h3><h3> 执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谨以此文致以我们的青春,献给每个在梦想中坚守的战友,并祝战友们节日快乐! <br></h3><h3> 2019年7月3日夜<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