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假期如约而至,翻看朋友圈,有趣的是好些人的状态是:好像这个假期也不算个假期。今年的假期继续选择在山村隐居,纵使自己每天捂着大口罩,但是无论如何都是喜欢这里。因为这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h3> <h3> 老妈院子被我家儿子称为:度假小屋。于是放弃旅行,放弃友约。两个朋友调侃:你不怕在那呆的捂出蓝毛?我笑着,一再与他们说着对不起,又放了你们鸽子🐦。院子里的植物在夏雨的洗礼下可谓是“争果斗艳”,柿子,茄子,黄瓜,豆角……穰穰满家。最让人惊喜的是其中的一株柿子,这株柿子在整畦柿子地里是长的最显眼的,听老妈说,它是最早出苗,最早开花,最早结果。这样一看也确实是 。其他的些许柿子,只结了两层果实,而这株却是3层,每层4颗的。老妈一个劲儿的夸赞这株,而我脑海里却蹦出四个字“格格不入”。</h3> <h3> 于是,想到自己上初一的时候。秋季开学报名,父母奔着八中的名气,我们几个小朋友被父母一卡车拉到了杭八中(现巴拉贡学校)。一路上躺在卡车兜上,畅聊着去大城市如何读书,如何生活。一副活脱脱的山沟沟人的做派。行走在街道上,我们三个极不情愿的被父母押到一个叫“美美理发”的理发店。因为我们是住校生,父母为了省事儿强硬要求给我们剪掉长辫子。当然,我又是被他们忽悠的第一个理发,而且父母一再叮嘱师傅理成超短发。而我的那两个同伴很幸运,看完我的发型后居然一溜烟的跑出了理发店,我猜到自己此刻应该是极丑的。也就是从那天开始,我被自己的父母硬生生的逼成了追着女孩玩,女孩不和玩,男孩追着玩,不和男孩玩的局面。万事都显得格格不入。直到现在,我也从来不理短发,因为那样的短发自己看着也是够够的了。悄悄的告诉大家,这事也是我后来从车窗外扔掉老妈给我准备的学校干粮“干馍馍”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我觉得吃着那些黑乎乎,干巴巴的东西,我越会觉得自己格格不入。</h3> <h3> 长大后,才觉得格格不入才是一种味道,一种个性,一种自己内在的标签。因为不想和别人一样,不想奉承,所以我的思想会格格不入。因为想有不一样的独到的见解,所以我的做法会格格不入。因为不希望有人和我穿一样的衣服,所以我的情绪会格格不入。因为自己坚持做真实的自己,所以我的内心会格格不入。不用多么扎眼,就像这个世界的局外人一样,要明亮,要欢畅,要蓬勃。</h3> <h3> 活成一束彩色的光,照不亮别人,那就照亮自己。这个世界有很多规则,其中很多也并不合情合理,所谓格格不入,只是不想说谎、不想假装而已。就像默尔索一样,看似消极、冷漠,但他坚守的是自己内心的真理。</h3><h3> 拙篇记于2019年7月19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