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 西宁

张丹

<h3>  西宁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是青海省省会,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西宁历史文化渊源流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取”西陲安宁“之意。</h3><h3> ——度娘</h3> <h3>  飞机落地前,我对西宁一无所知。七月中旬,家里已是酷热难耐,两个多小时的飞机落地后,西宁机场带着凉意的空气把我狠狠地惊艳了一把,不经意间一抬头,厚重苍茫空阔的山峦连同大朵大朵洁白的云闯入了眼帘。</h3> <h3>  西部的天黑得晚,差不多九点钟了天还没全黑,饥肠辘辘的走在街头寻找美食,在小巷里喝到了很酸很酸的酸牛奶,还有青稞面片汤,味道还不错。</h3> <h3> 吃完晚饭已经十点多了,穿着短裤体恤套了一件风衣还是很凉,街道干净整齐,树影婆娑,微凉的风里偶尔有隐隐的花香🌸 ,气候舒服宜人,在街心的小公园里坐到十一点多还不想离开,耳机里反复播放着黄征的《沐春风》,姜育恒的歌,心在这一刻空前的宁静。</h3> <h3>  起了个大早,清晨的街道阳光明媚,绿草葱茏,花开正艳。街心公园里跳民族广场舞的男男女女步履豪迈。</h3> <h3>  早餐在清真小馆里吃到了很好吃的牛肉面。面条筋道,牛肉鲜香入口即化,汤头滋味醇厚。</h3> <h3>  超市里面食当家。正是青稞成熟季,小巷里到处是叫卖新鲜青稞的小贩,夫妻俩将小把的青稞放进石磨,磨成螺旋体的小面筋从石磨缝里飞出来,很有趣。我尝了一小把,淡淡的清甜的味道,糯而韧。</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青海湖</b> </h1><h3>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高原上的天气瞬息万变,去青海湖是个阴天,偶尔还有点小雨,气温很低。</h3><h3> 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咸水湖。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h3> <h3>景区入口处的花🌸长得开得繁密</h3> <h3>昆仑玉石刻</h3> <h3>排队照相的人们</h3> <h3>青海湖中翔舞的鸥鸟</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日月山</b>  </h1><h3> 从青海湖返程途中去了日月山。</h3><h3> 日月山坐落在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西南40公里,属祁连山脉,长90公里,是青海湖东部的天然水坝。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海拔最高为4877米。</h3><h3> 日月山有着恢宏的历史意义。相传,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时曾经过此山。她在峰顶翘首西望,远离家乡的愁思油然而生,不禁取出临行时皇后所赐“日月宝镜”观看,镜中顿时现出长安的迷人景色。公主悲喜交加,为了更好的融入藏族,促进唐蕃和睦共处,她把“日月宝镜”摔成两半,正好落在两个小山包上,东边的半块朝西,映著落日的余辉,西边的半块朝东,照着初升的月光,日月山由此得名,便从此闪亮在中国人伫望公主远去的心海,守望着无尽的苍凉和沉甸甸的传说。</h3><h3> 日月山还有还有非常重大的地理意义。它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叠合区,是青海省内外流域的天然分界线,划分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h3> <h3>  去往日月山的途中与山上都有藏民牵着牦牛供游人拍照,还有抱着羊羔的老奶奶。</h3> <h3>日月山上祈福的经幡</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塔尔寺</b></h1><h3> 塔尔寺创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h3><h3> 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帝赐“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有“梵教法幢”匾额。三世达赖、四世达赖、五世达赖、七世达赖、十三世达赖、十四世达赖及六世班禅、九世班禅和十世班禅,都曾在塔尔寺进行过宗教活动。</h3><h3> 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另外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h3><h3><br></h3> <h3>经学院</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宗喀巴大师出生地的菩提树(白旃檀树)</h3><h3> 宗喀巴去西藏六年后,其母香萨阿切盼儿心切,让人捎去一束白发和一封信,要宗喀巴回家一晤。宗喀巴接信后,为学佛教而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1幅,并写信说:“若能在我出生的地点用十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指宗喀巴出生处的那株白旃檀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与我见面一样”。第二年,即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香萨阿切在信徒们的支持下建塔,取名“莲聚塔”。</h3> <h3>菩提本无树</h3><h3>明镜亦非台 </h3><h3>本来无一物</h3><h3>何处惹尘埃</h3> <h3>  塔尔寺寺规很严,禁止穿裙子的女性进入,佛堂内禁止拍照。灿烂的堆绣壁画都无法拍到,只能留存在心中。</h3> <h3>建筑一角</h3> <h3>  磕长头的信徒、念经的喇嘛虔诚得让人落泪。经年累月,跋山涉水,一生要磕满十万个长头,藏人修今生,求来世;游人如织,熙熙攘攘,端坐念经的年轻喇嘛表情肃穆,如入无人之境,内心该是一片静海吧。</h3><h3>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热热闹闹的尘世固然活色生香,心太累,于是追求另一种宁静,也是可以理解的。</h3> <h3>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h3><h3>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h3><h3>那一日 垒起玛尼堆 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h3><h3>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 不为参悟 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h3><h3>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h3><h3>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h3><h3>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啊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h3><h3>那一瞬 我飞升成仙 不为长生 只为佑你平安喜乐</h3> <h3>  去往贵德国家地质公园的路上,小餐馆的老板应该是热爱生活的人,露台上的花🌸艳丽而肥硕,素炒面片也很好吃,乱七八糟的调料很少,面香青菜香菜籽油香很天然。</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贵德国家地质公园</b></h1><h3> 贵德国家地质公园是以自然地貌景观和地质遗迹为主要特征,辅以多样生态景观和丰富人文景观的一个综合性地质公园,位于青海省贵德县境内,公园内阿什贡七彩峰丛地貌多姿多彩,秀丽壮美。多种多样的地质遗迹反映了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的演化过程,也记录了黄河的发育史和贵德自然环境的变迁。</h3> <h3>地质公园博物馆很值得一看,一进园区,热情的讲解员纷纷开始讲解,让游客全方位了解公园。</h3> <h3> 景区以“地脉绵延根在地,人缘千古情为源”为内涵,以“七彩峰丛、轩辕后土”为主题,由13个以“土”为核心的主题广场和七条色彩不同造型各异的丹霞峡谷组成;天地人缘博物馆、女娲湖、女娲演艺台又点缀其中。</h3><h3> 景区内丹霞地貌悠久奇特,山峰突兀林立,地质造型古怪神奇,山体色彩呈七种颜色,故又称七彩峰丛轩辕后土。</h3> <h3>  阿什贡峡自山谷狭长的羊圈湾开始,西至达卡沟口。峡内,尕让河像一条黄色的带子蜿蜓南下。由于河水的切割,两岸山峦多为斧劈刀削般的悬崖,加上一些风蚀砂岩和较为平缓的山坡,重重叠叠,火红火红,十分壮观,至峡口,两侧山峦成为约50米高的绝壁,笔直的崖面上清晰地呈现出当年沉积层的水平线条。那崖顶被雨水冲刷出许我沟壑,有的像塔林,有的像欧式满面春风顶楼房。 </h3> <h3>  峡口,又称“石门”,两壁对峙,相距不足百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又好似历经战火,被“烧”得红彤彤的。 </h3><h3> 阿什贡丹霞地貌是地球内外营力的杰作。白垩纪至第三纪红色砂砾岩层,由于黄河水下切和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隆升,从地层深处渐渐裸露出来,又经过千万年流水的侵蚀和风的雕凿,便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耸岩峭壁。 </h3> <h3> 公园内到处是五颜六色的小野花,一丛丛,一簇簇,繁茂又生机勃勃,让人心生欢喜,这是几天来最让我惊喜的景区,也是最放松的景区,美好的自然环境确实能抚慰人。</h3> <h3>  回顾这几天的行程,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热闹的、美丽的、梦幻的景区,反而是草地上、马路边、沟沟坎坎上的野花,凡是有草的地方就有花,凡是有树的地方就结果,青海的草特别能开花,青海的树特别能结果。或许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让它们生长怒放得更加恣肆,她们不放过一切盛开的机会,用尽全力释放生命的能量,这种恣意热烈让人心生敬意。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生如夏花之绚烂……</h3> <h3>好久好久没有笑得这么没心没肺了</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天下黄河贵德清</b></h1><h3> 返程途中去了黄河清大桥。在青海省贵德县黄河流经处,形成无数湿地,对泥沙的沉淀有作用,因此,黄河水清澈,素有“天下黄河贵德清”之美誉。我们去时正是阴天,司机师傅解释说刚下过雨上游泄洪,河水不够清澈,平时河水都是清澈见底的。</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3>  黄河岸边绵延不断的巨大土山非常震撼,让人心生豪迈!</h3> <h3>  这是到青海以来晴得最好的一天。去茶卡盐湖的绿皮火车上,越过车窗望过去,蓝天白云黄色的菜花🌸一路一路随行,铁路旁边间或一两座小村庄,房屋静谧,波光粼粼的小河围绕着白杨树林静静的流淌……</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茶卡盐湖</b></h1><h3> 茶卡盐湖,别称茶卡或达布逊淖尔,是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的天然结晶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之一。“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海的盐;“达布逊淖尔”是蒙古语,也是盐湖之意。 茶卡盐湖气候温凉,干旱少雨,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4℃,年平均降水量210.4毫米。湖面海拔3100米,长15.8千米,宽9.2千米,呈椭圆形,总面积105平方千米。</h3> <h3>  茶卡盐湖底部为石盐矿床,因盛产“大青盐”而闻名。度娘说,早在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的西汉时期,当地羌族人就已经知道采盐食用。《汉书·地理志》记载:“金城郡临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室、仙海、盐池”。仙海即今青海湖,盐池就是茶卡盐湖。</h3><h3> 自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始,官方就已有组织地对盐湖进行大规模开采,并定有盐律。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设立了丹噶尔厅盐局,标志着茶卡盐纳入了有序经营管理轨道。</h3> <h3>  湖内缺乏水生生物,其周围地区树木植物极少,一进入盐湖目之所及皆为洁白的盐粒,清澈的湖水,深深浅浅蓝色的天空中漂浮着大朵大朵洁白的云朵。</h3><h3> 因其面积空旷、地势平坦,湖面极具有强烈的反射能力,如同一面为天空梳洗打扮而准备的镜子, 被称为中国的“天空之镜”。据说在湖区可以清晰地欣赏银河的浩瀚雄壮、 流星的眩目诡异,而湖面的反射使得星空与湖面融为一色,出现星空仿佛洒落湖面的景象, 故夜晚的茶卡盐湖被称之为中国“夜空之镜”。</h3><h3> 进入盐湖,到处都是红裙子或者红披肩,连嫁人时都没有穿红裙子的我也穿了一条红裙子……</h3><h3> 其实,坐在游人稀少的地方,看着梦幻的天空,吹着凉凉的高原风,心宁静而空阔,拍照倒在其次了。</h3> <h3>镜头实在是拍不出天空之美的一二</h3> <h3> 返程中,再一次沉醉在梦幻的天幕下……</h3> <h3>  离开西宁,最舍不得的不是优美的风景区,反而是随处可见的野花,反而是干燥而微凉的微风,反而是坐在街心公园的铁丝椅上,在婆娑的树影下,一任微凉的晚风轻轻拂过面庞,有音乐🎵有花香🌸什么都不用想,宁静 宁静 宁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