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与书为友,让生活多一份灿烂。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在书中遨游,去体会,去思考,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今年6月,通过笔试、面试后,我有幸成为“建设书香校园阅读工程种子教师”的一员。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在学校指导孩子阅读方面,我经验不足,甚至无从下手。带着好学又兴奋的心态,在7月8日下午,我们种子教师和研修班教师在陈静主任的带领下,一同来到了气候宜人的江苏镇江,开始为期4天的学习之旅。</h3> <h3> 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最值得深思的是:孙莹校长给我们介绍《创造适合儿童的阅读生活》、张晨晖老师《基于整本书阅读的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兼谈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和沈高明主任《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与支架设计》,从他们轻松富有内涵的讲座中,我的思路逐渐被打开,似乎找到了关于阅读的目标与方法。</h3> <h3> 给儿童创造适合的阅读生活十分重要。阅读环境的好坏,比如:气氛的浓厚,环境的舒适,阅读的书目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儿童的阅读。在我们班,学生的阅读气氛不高,主要是书目类别较单一。在这方面,下学期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从家里带一本书,放在本班图书角,实现漂流阅读,图书种类形式多样,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们下课时能多多与书为友,扩大自己的知识面。</h3> <h3> 参加培训前,令我比较头疼的,不知所措的是,不知如何教学生阅读整本书。在我印象中,阅读整本书是让学生每天利用半小时的时间来阅读,直到他们全部阅读完毕,然后利用每周一两节课给同学们分享自己阅读这本书的感受或收获,以及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等。这些读书分享交流只是泛泛而谈,检测不到他们对故事文本的掌握度。但自从听了张晨晖老师的讲座,我恍然大悟,整本书阅读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首先,依托微课,助推儿童整本书阅读。通过5—8分钟的微课呈现一本书的内容或特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实现整本书阅读的第一步。其次,借助课程,落实儿童整本书阅读。可以通过师生共读来实现,这时候老师就要进行整本书的课程设计,分五步进行:文本解读、教学目标、阅读计划、课时安排、教学设计,每一步又分成很多个细点一一落实。最后,研究策略,丰富儿童整本书的阅读。分八个策略:预测、找重点、统整、连结、推论、比较、视觉化、笔记,这些是通过与学生聊书话题,有感受的“读”出来。关于整本书的课程设计,我觉得每一处设计十分详细,我想,到了三年级,我也运用这样的方法去教学生如何阅读整本书,那将会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真正感悟一本书,进行深度阅读,我期待着。</h3> <h3> 听了沈高明主任的讲座后,我有了一丝感想,明白并开始重视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与支架设计。沈主任给每个小组布置了一道作业:整本书的教学设计,包括整本书的总体教学目标、学习活动、学习支架。这道作业,对于我们几位新老师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小组选应读的书《夏洛的网》来进行整本书的教学设计。经过一次又一次地激烈探讨,在能干的韦老师、王老师的带领以及其他老师的协助下,我们小组终于做好了关于《夏洛的网》这本书的教学设计。在讨论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也更能真切的体会到这本书设计的不易。导入要如何导?读中如何交流?读后如何分享?提什么问题?学习支架是什么?一系列的详实过程一一列举。在教给学生学什么,必须把每一环节想好,就像上课前教师先备好课,才能把课上好。</h3> <h3> 学习之旅虽已告一段落,但学习的心,我们一直在路上。4天的学习,我想我是幸运的,我希望能把老师们的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班级、学校,带着老师们的期望,将阅读的种子撒播到我们校园的每个角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