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葡行之葡萄牙里斯本、埃武拉

guo环

<h3><font color="#167efb">里斯本</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里斯本是南欧国家葡萄牙的首都,位于伊比利半岛的特茹河河口,西濒大西洋,是典型的海洋城市,同时也是欧洲大陆最西面首都。</h3><h3> 里斯本在史前时代就有人类定居,公元前205年起为罗马人统治,在8世纪被摩尔人所夺取,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除了在市内兴建了很多清真寺外,还建了很多房屋和新的城墙,在他们的统治下,城市发展迅速。</h3><h3> 摩尔人一直统治里斯本直至1147年,被阿方索一世率领的十字军击败,使得里斯本重回基督徒的手中。1256年,里斯本正式成为葡萄牙的首都,从此就发展成为欧洲和地中海一带重要的贸易城市。在地理大发现时代,很多航海家都是由里斯本出发到世界不同的地方探险的,因此,到了16世纪可算是里斯本最辉煌的时期,大量黄金从当时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运到里斯本,使得里斯本成为当时欧洲富甲一方的商业中心。</h3><h3> 在16世纪大航海时代,里斯本是当时欧洲最兴盛的港口之一。1755年,里斯本发生了一场大地震,造成城市及港口的严重衰落,从此,葡萄牙的国力也开始走下坡路了。在19世纪,拿破仑入侵里斯本,当时葡萄牙的皇室一度集体逃亡至巴西,而里斯本这个城市也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h3><h3> 里斯本与一般的主要大城市不同,真正的“里斯本市”只局限在其历史城区,而其周边的地方则发展成其他的城市。当然,事实上这些周边城市也属于大里斯本的一部分。</h3><h3><br></h3> <h3>  5月2日早晨6点,来到酒店附近的海边,观里斯本的海上日出🌄。</h3><h3><br></h3> <h3>  回酒店早餐后于9点出发,前往里斯本市区参观。</h3><h3> </h3> <h3>  首先来到里斯本的贝伦区参观著名的贝伦塔。经过一个草坪,草坪上有架飞机模型雕塑,这是第一架横渡大西洋的飞机。</h3> <h3><font color="#ff8a00">贝伦塔</font></h3><h3> 位于大西洋岸边的贝伦塔,建于16世纪初期,5层碉堡建筑,塔身用大理石打造,非常精致,是葡萄牙的地标建筑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和葡萄牙古老建筑之一。贝伦塔不仅见证了葡萄牙曾经辉煌的历史,它的独特建筑风格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它带来了世界各地旅游观光者,是里斯本最上游客镜头的一个风景点。贝伦塔历史上曾被用作海关、电报站、甚至是灯塔,也曾利用贮藏室改造成地牢作为监狱。在大航海时代,也是航海家们的起点。 </h3><h3> 据说涨潮时,贝伦塔似浮在水面上,景色非常动人。</h3><h3> 贝伦塔的建筑最突出的是其拜占庭式角楼屋顶,建筑有明显的努曼艾尔时期(即航海风格装饰,如塔身周围的绳索和绳结装饰)的特征。进入塔内需经过木桥,据了解与其华丽外型相比,内部较为简单,主要是展览区博物馆。由于时间关系,就没有进塔楼参观了。</h3> <h3>  帝国广场上贝伦塔的模型(贝伦塔、航海发现纪念碑和圣·杰罗米诺修道院都在帝国广场周边)</h3> <h3><font color="#ff8a00">四月二十五号大桥</font></h3><h3> 远处那座桥叫四月二十五号大桥,在航海纪念碑附近,曾是欧洲第一长桥,世界第三长悬索桥。四月二十五号桥飞架在特茹河上,连接了南北两岸。</h3><h3> 四月二十五号大桥于1966年8月建成并开始通车,之后于1999年增加了火车车道,桥身全场2277.61米,跨度为1012.88米。</h3><h3> 大桥原名萨拉查大桥,以当时的独裁统治者Salazar的名字命名。后来, 葡萄牙人民开展了“丁香革命”,于1974年4月25日推翻了Salazar的独裁政权。为了纪念葡萄牙人民在“丁香革命”中推翻军政府,建立民主这一历史时刻,就将Salazar大桥改名为“四月二十五号大桥”。</h3> <h3><font color="#ff8a00">航海发现纪念碑</font></h3><h3> 该纪念碑是1960年为纪念航海家亨利王子(1394~1460)逝世500周年而建,也以此纪念葡萄牙300年来开拓海洋的历史。</h3><h3> 纪念碑造型优美,宏伟壮观,远看好似一艘巨型帆船航行在大海碧波中。碑上的浮雕再现了当年葡萄牙航海家周游世界、搏击风浪、开拓航线的英雄壮举。</h3><h3><br></h3> <h3></h3><h3> 从纪念碑的这个面看,中间有一个十字形状的雕塑,其实是一把长剑。</h3> <h3>  纪念碑是一艘石刻的大帆船,船头站立者即为大航海的先驱、赫赫有名的亨利王子,他手持三桅帆船模型远眺前方 (亨利王子在15世纪对葡萄牙航海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而追随在他身后的,是伟大的航海探险家哥伦布、达迦马、麦哲伦、迪亚士等人以及漂洋过海去传教的传教士和开拓殖民地的先锋者。 <br></h3><h3><br></h3> <h3>这是纪念碑另一面上的雕塑</h3> <h3>  帝国广场上用黑白相间的小砖块,铺设着如海浪起伏般的图案。</h3> <h3>  广场上有幅巨大的 世界地图,上面标识有葡萄牙航海家远航世界各地的航海线路和在各地殖民的时间,其中就有中国的澳门(手所指处),标注1514年。</h3> <h3>铁锚模型</h3> <h3><font color="#ff8a00">圣·杰罗米诺修道院(也叫热罗尼莫斯修道院)</font><br></h3><h3> 圣·杰罗米诺修道院位于热罗尼莫斯的贝伦区,这座宏大的白色建筑是这座港口城市最显眼的地标,连同与其相连的圣·杰罗米诺大教堂(也称玛利亚骑士团教堂),堪称人类中世纪建筑史上的登峰造极之作。1983年与附近的贝伦塔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br></h3><h3> 圣·杰罗米诺修道院始建于1502年,直到16世纪末才兴建完成。建筑是流行于16世纪初期的曼努埃尔式建筑的典型,气魄宏伟,雕刻华丽。教堂与修道院的门墙连接长达100多米,几乎占据了整条街道。这种雄壮的气势也彰显了昔日葡萄牙无可匹敌的海上霸主地位。</h3><h3> 院内有知名人士的墓地,葡萄牙著名航海家达伽马和著名诗人卡摩安兹就长眠于此。整座建筑的右侧穹顶是教堂,左侧是修道院。</h3><h3><br></h3><h3> </h3> <h3>  这是修道院的南门,高32米,宽12米。南门被很多山形墙和小尖塔包围着,有很多精致的雕塑。</h3> <h3> 这是修道院西门,是哥特式建筑风格与文艺复兴建筑风格之间过渡期的最好实例,于1517年建成。</h3><h3> 西门弧形顶饰是怀抱圣子的圣母玛丽亚,两边有很多雕像,这些雕像中有曼努埃尔一世和其第二任妻子阿拉贡的玛利亚,以及守护神圣热罗尼莫及洗者圣约翰等。</h3> <h3>精美的雕塑</h3> <h3>修道院中间的这部分现在是个博物馆</h3> <h3>  博物馆进门就能看到大航海家享利王子的雕像。</h3> <h3>亨利王子雕像后面是一幅巨大的航海图</h3> <h3>  修道院旁的圣·杰罗米诺(也叫圣玛利亚骑士团教堂)大教堂。1755年,里斯本突然发生罕见的大地震,整个古都毁于一旦。由于地震发生在周末上午,所有的天主教徒都在各教堂作弥撒,大祸来临时无处可逃,伤亡极其惨重。而唯独这座大教堂和其周边的房屋屹立不倒,拯救了在此祈祷的葡萄牙全体王室成员,从而,更加为这座教堂添加了“有神灵保佑”的神秘色彩。</h3><h3> 教堂无需门票,很值得一看。一进门就能看到达·伽马的石棺,而另一侧是葡萄牙著名诗人卡蒙斯的石棺,他的作品代表着文艺复兴时期葡萄牙文学的最高成就。</h3> <h3>这是达·伽马的石棺</h3> <h3>这是葡萄牙著名诗人卡蒙斯的石棺</h3> <h3>正面圣坛前的巨大横廊屋顶</h3> <h3>装饰十分华丽的礼拜堂</h3> <h3>教堂漂亮的彩玻</h3> <h3></h3><h3> 我们进教堂参观时,领队即去修道院附近贝伦区的百年老店——网红蛋挞 Pestėis de Belém店,为我们排队买蛋挞(这是旅行社送的,每人一个😄)。贝伦蛋挞,始于1837年,门口的地上用黑白小砖块镶嵌成了1837年的大字。</h3><h3> 相传蛋挞的起源跟热罗尼莫斯修道院息息相关。据说,1820年葡萄牙自由革命之后,所有修道院均被关闭,热罗尼莫斯修道院的 修女们为了生存就开始按照修道院配方制作蛋挞,在隔壁糖果店出售,并广受人们喜爱而成为当地的美味。从1837年开了这间店,蛋挞的制作方法就成为秘方,并一直保持不变。</h3><h3> 口感蛋挞的外皮很酥脆,里面很嫩滑,味道不错,只是觉得太甜了点。不过西方人吃甜点都喜欢甜,他们吃还爱在蛋挞上洒糖粉或肉桂。</h3> <h3>街头雕塑</h3> <h3><font color="#ff8a00">自由大道</font></h3><h3> 自由大道是里斯本市中心最主要的一条街道,这条繁华的商业街长约1.2公里,宽90米,有10条以花园装饰的人行道,精致铺设的石砌步行道上镶嵌着漂亮的彩绘地砖,道路两侧是连绵无尽的茂密树木,并且林立着多家高级酒店、各种高级名牌商店,被称为葡萄牙的“香榭丽舍大街”。</h3><h3> 这里汇集了世界各地的奢侈品牌,如果你要购买奢侈品,Burberry、LV、Gucci、Prada、Zegna、Boss等大牌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由大道现在是世界上排名第35昂贵的商业街。</h3><h3></h3><h3> 自由大道建成于里斯本1755年的大地震之后,被看成是里斯本重建历史上的杰作。</h3> <h3>自由大道街心人行道</h3> <h3>人行道上黑白砖铺设的各种图案</h3> <h3>自由大道街心水池</h3> <h3>里斯本的有轨斜坡电车</h3> <h3><font color="#ff8a00">圣胡斯塔升降机(又名卡尔莫升降机)</font></h3><h3> 圣胡斯塔升降机是里斯本唯一向公众开放的直上直下的电梯。升降机始建于1900年,完成于1902年,原本使用蒸汽动力,1907年改为使用电力。<br> 这台钢铁升降机高45米,新哥特式装饰,每层不同的样式。通过螺旋楼梯可达顶层,有一个阳台,是一个欣赏里斯本街景的好地方。2002年被评为葡萄牙国家历史古迹。</h3><h3> 由于时间原因,没能去体验一下这个升降机,只是路过外观。</h3> <h3><font color="#ff8a00">里斯本街景</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里斯本光复广场(斗士广场)</font><br></h3><h3> 光复广场是为纪念光复运动的斗士们而修建的,所以也有称斗士广场。</h3><h3><br></h3> <h3>光复广场上的斗士纪念碑</h3> <h3><font color="#ff8a00">佩德罗四世广场(也被称作罗西奥广场)</font></h3><h3><font color="#ff8a00"></font><font color="#ff8a00"> </font>佩德罗四世广场是里斯本市区最核心的广场,始建于13世纪,紧邻奥古斯塔街。广场中央矗立着高达27米的葡萄牙国王佩德罗四世(1798-1834)的雕像。这位国王在1826年将王位传于他的长女,年仅7岁的玛丽亚,自己担任巴西王国的首任国王,为巴西的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h3><h3> 广场地面用黑白相间的碎石铺成波浪起伏的图案,代表葡萄牙的特色。</h3> <h3>广场上漂亮的喷泉</h3> <h3>  这座纪念碑的底部还有四尊小型女性雕像,分别象征着正义、智慧、力量和自律,</h3> <h3><font color="#ff8a00">玛丽亚国家歌剧院</font></h3><h3> 在佩德罗四世广场上的这幢橙色屋顶建筑,就是玛丽亚国家歌剧院,这位玛丽亚就是佩德罗四世的女儿,继任的葡萄牙女王。</h3> <h3>  下午2:50分离开里斯本,车程135公里,前往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边境城市——埃武拉。</h3> <h3><font color="#167efb">埃武拉</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埃武拉是一座历史古城,始建于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当时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长期为罗马军队驻地。罗马帝国灭亡后,埃武拉曾先后被西哥特人和摩尔人占领,其间城市规模开始扩大,建筑风格体现出哥特式和阿拉伯特色。走进埃武拉,各时期的建筑风格雕琢了埃武拉的繁华过去。埃武拉不同时期的古建筑,既有罗马式、哥特式,也有曼努埃尔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它历史遗产丰富,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博物馆城市”。</h3><h3> 埃武拉是罗马统治时期的重要城市,当时此城名为"里维拉利达斯·茹利奥",是卢西塔尼亚省的陆上活动中心。随着西哥特人的野蛮入侵,埃武拉沦陷。公元715年埃武拉又被摩尔人占领,摩尔人进一步完善了原来的城防系统。1165年基督教徒重新控制了埃武拉,并使其成为了葡萄牙独立王国的一部分,这标志着埃武拉开始进入发展时期,并一直持续到16世纪。在阿维什王国统治时期(1385-1580),埃武拉成为该王国继里斯本之后的第二大重要城市。到了公元16世纪,以一些宏伟建筑的修建为标志,埃武拉达到了发展的黄金时代。</h3><h3> 到了18世纪,自16世纪以来坚持传播知识和宗教启蒙的耶稣会被解散后,埃武拉开始走向衰败,从此埃武拉被历史遗忘在这里。然而,正因为被遗忘,埃武拉的历史遗迹至今还得以保存完好。</h3><h3></h3><h3> 1986年埃武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目录》。</h3> <h3><font color="#ff8a00">希拉尔多广场</font></h3><h3><font color="#ff8a00"></font><font color="#ff8a00"> </font> 这里是埃武拉小城的心脏地带,周边有许多的小巷。</h3> <h3>埃武拉街巷</h3> <h3><font color="#ff8a00">罗马古城墙</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狄安娜神庙</font></h3><h3> 伊比利亚半岛保存最好的罗马神庙,虽然她已残破不全,仅剩一半的14根石柱依然挺立着,显示着当年的风采。这是古罗马时期用于祭拜月亮的神庙,是葡萄牙境内最重要的古罗马遗迹,它经历了2千年的风风雨雨与历史磨难。</h3> <h3>  这个建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神庙,不仅是埃武拉最古老的遗迹,也是全葡萄牙现存的独一无二的古罗马神庙。</h3> <h3><font color="#ff8a00">唐娜·依萨贝尔拱门(古罗马时期)</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3>这道拱门好像是新修建的?</h3> <h3><font color="#ff8a00">埃武拉大教堂</font></h3><h3> 埃武拉大教堂是12世纪所建的罗马哥特式大教堂,其外观为哥特式与罗马式混合风格,拥有大理石的外观和顶部的墙垛,看起来更像是一座城堡。</h3><h3> </h3> <h3>埃武拉大教堂的大门</h3> <h3>  大门两侧的人物雕像是耶稣的十二门徒。当时教堂已关门了,我们未能进去,留下遗憾。</h3> <h3><font color="#ff8a00">圣弗朗西斯科教堂 </font></h3><h3><font color="#ff8a00"></font> 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前后历时三十年于1510年建成,当时是作为皇族的祈祷堂,因此正门上方用大理石雕有葡萄牙王徽。这是哥特式、曼努埃尔式和巴洛克式各种风格完满结合的一座教堂。圣弗朗西斯科教堂的西厅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人骨教堂。</h3> <h3>  教堂的二楼走廊上还存列有不少藏品</h3> <h3>从教堂边上这道小门进去就能到人骨教堂</h3> <h3><font color="#ff8a00">埃武拉人骨教堂 </font></h3><h3> 真正使埃武拉声名远扬的却是它的人骨教堂。埃武拉的人骨教堂其实是圣弗朗西斯科教堂西厅的一个小教堂。教堂内从墙壁到柱子都由人骨叠筑而成,昏黄的灯光打在墙壁上,尽是整齐排列的人骨或头颅。</h3><h3> 许多人慕名而来,却又望之却步(我们一行人中就有人不敢进去)。小教堂的进门处,上面雕刻的葡文大意是:“我们的骨骸在这里,等着你的到来”。哇,这行字看着就让人毛骨悚然。</h3> <h3>  人骨教堂并不大,长度不超过60米,宽度11米左右。</h3> <h3>  埃武拉人骨教堂原本是16世纪葡萄牙王室的御用教堂,十四世纪中叶席卷欧洲的黑死病和15世纪的战争,使埃武拉这座小城死去了3万多人,以至于教堂周边的墓地容纳不下不断增加的骸骨。</h3><h3> 16世纪时,教士们便把五千余具人的骸骨,移入圣弗朗西斯科教堂,集中起来装饰西厅,于是便无意间造就了今天埃武拉的人骨教堂。 </h3><h3> </h3> <h3></h3><h3>  他们兼顾美化作用,结合人骨的构造及特点来设计墙面和厅柱,墙面纵向和厅柱横向,尽是紧密排列的人骨,并大胆用骷髅头骨点缀柱子和天花板各接缝之间的銜接。古代埃武拉神职人员的这样处理,使入内观瞻者并未感到恐怖。</h3><h3><br></h3> <h3>  </h3> <h3>  教堂的墙壁和柱子都是由密密麻麻的人骨砌成的。</h3> <h3>  </h3> <h3>  教堂的玻璃柜内还展示着一具干尸,据说是一具受到被虐致死妻子诅咒的男人的尸骸。</h3> <h3>  中国人历来认为人死要入土为安,不願让尸骨暴露在外,而基督徒则不然,他们认为死是完成了上帝在人间赎罪的使命而即将升入天堂,而教堂是离上帝最近的地方,都希望自己的尸骨能在教堂存放,与上帝同在。</h3> <h3> “人骨教堂”使已故之人得到安宁,也让今人看到了人生的现实。</h3><h3> 在虔诚的教徒们看来, 人骨教堂尽管以死亡为主题,但绝对不是一处恐怖的场所。相反,它是一片圣洁的土地,是教徒们祷告、祈福、与上帝同在的地方。</h3> <h3>  葡萄牙的软木制品是非常有名的,想到明天一早就将离开葡萄牙了,所以,在埃武拉花19.5欧买了个软木做的小包,以留作纪念😄</h3> <h3>  明天将去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弗朗明戈舞的发源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