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鹳长成记

焦长青

<h3>……焦长青摄影……</h3> <h3>黑鹳(学名:Ciconia nigra):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成鸟的体长为1-1.2米,体重2-3千克;嘴长而粗壮,头、颈、脚均甚长,嘴和脚红色。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为纯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可以映出变幻多种颜色。在高树或岩石上筑大型的巢,飞时头颈伸直。 以鱼为主食,也捕食其它小动物。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有沿用旧巢的习性。繁殖期4-7月,营巢于偏僻和人类干扰小的地方。黑鹳大多数是迁徙鸟类。</h3><h3>中文学名:<span style="line-height: 1.8;">黑鹳,</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别称:</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黑</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老鹳、乌鹳、锅鹳。</span></h3> <h3>五月的一天,偶然听朋友说,山里有一窝刚孵出的小黑鹳,激动的心就按捺不住。当天下午就请朋友为我带路,寻踪而去。</h3><h3>由此,开启我历时两个多月,跟踪拍摄记录小黑鹳从初生到出窝的详细情形。</h3> <h3>5月15日</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出生十几天的黑鹳宝宝,全身被有白色绒羽,毛茸茸的,走起路来摇摇晃晃。雌亲鸟守在巢里,寸步不离守护着它们。</span></h3> <h3>5月18日</h3> <h3></h3><h3>5月25日</h3><h3>蹒跚学步的黑鹳宝宝,白色绒羽间渐渐生出了黑色羽毛。</h3> <h3>5月26日</h3> <h3>5月29日</h3> <h3></h3><h3>6月1日</h3><h3>亲鸟哺喂小黑鹳,一天喂食三次,早中晚各一次,相隔4小时左右,这与捕鱼地方鱼的多少有关。</h3><h3>亲鸟将觅得的食物贮存于食囊带回巢中,然后将食物吐在巢内,由雏鸟自行啄食。</h3> 6月1曰<h3><br></h3> <h3></h3><h3>6月1日</h3><h3>外出觅食的亲鸟。黑鹳生性机警,胆小怕人,听觉视觉均很发达。遇到猎物时,急速将头伸出,利用锋利的嘴尖突然啄食,猎食鱼类的能力方面,没有什么涉禽可以比黑鹳更强了,因此有“鱼类收割家”美誉。</h3> <h3>6月1日</h3> <h3>6月6日</h3><h3>通过连续几日的观察,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每次亲鸟回来喂哺时,小鸟都要跪下来围成圈,煽动着翅膀吱吱叫着等待进食。</h3><h3>有一次,一只小鸟没有跪下,其他两只就牵扯它,直到那只小鸟跪下才停止。原来黑鹳也有跪乳还恩行孝的行为啊,以自己的方式报答父母养育之恩。</h3> <h3>6月6日</h3> <h3></h3><h3>6月9日</h3><h3>亲鸟哺喂小鹳,小鹳围圈跪乳乞食。</h3> <h3></h3><h3>6月9日</h3><h3><br></h3> <h3>6月9日</h3> <h3>6月11日</h3> <h3>6月11日<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小黑鹳黑色羽毛日渐丰满起来。</span></h3> <h3>6月12日</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亲鸟觅食归来。</span></h3> <h3>6月15日</h3> <h3>6月15日</h3> <h3></h3><h3>6月20日</h3><h3>外出觅食的亲鸟,脊背部闪耀着好看的光泽。</h3><h3>黑鹳的颈部具有辉亮的绿色光泽,背、肩和翅具紫色和青铜色光泽,胸亦有紫色和绿色光泽,看起来颇有几分风骚。</h3> <h3>6月20日</h3> <h3>6月20日</h3> <h3>6月20日</h3><h3>小黑鹳互相雕啄打斗,练习本领,你看它们那个认真劲!</h3> <h3>6月22日</h3> <h3>6月23日</h3> <h3>6月23日</h3><h3>归巢的亲鸟,在夕阳的光辉里,优美雄壮。</h3> <h3>6月23日</h3> <h3>6月24日</h3> <h3>6月24日</h3><h3>桌子山彩虹</h3> <h3>6月25日</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黑鹳雏鸟是晚成性鸟类,留巢期较长,70日龄时才具飞行能力,并可在巢附近做短距离的练习飞行,75日龄后可随亲鸟到河湖岸边或河漫滩觅食,夜晚仍归巢栖息,直至100日龄后才不归巢,跟随亲鸟到更大范围内活动。</span></h3> <h3>6月25日</h3> <h3>6月25日</h3> <h3>6月25日</h3> <h3>6月28日</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羽翼渐丰跃跃欲飞的小鹳。</span></h3> <h3></h3><h3>6月28日</h3> <h3>7月2日</h3> <h3>7月2日</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这时的小黑鹳以与大黑鹳没什么区别了。</span></h3> <h3>7月2日</h3><h3>游雙在天空中嬉戏黑鹳。</h3> <h3>7月2日</h3><h3>外出觅食的亲鸟回来。回来时不是立刻把食物送入巢中,而是在离巢几百米远的地方休息,观察动静,感觉没有危险了才进巢喂食,喂食不到一分钟就走了。</h3> <h3>7月5日</h3><h3>这一天是我最难忘的,我终于看到小黑鹳在巢穴边锻炼飞行了,激动的我一晚上都没有睡好觉!</h3> <h3>7月5日</h3> <h3>7月5日</h3> <h3>7月5日</h3> <h3>7月5日</h3> <h3>7月5日</h3> <h3></h3><h3>7月5日</h3><h3>游戏中的小鹳,悠扬而俏丽。</h3> <h3>7月5日</h3> <h3>7月6日</h3> <h3>燕子归来</h3> <h3>7月8日</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练习飞翔的小黑鹳,看起来已然是大鸟般气势逼人。</span></h3> <h3>7月8日</h3> <h3>7月9日</h3><h3>这一天,小黑鹳们欢快的倾巢而出。</h3> <h3></h3><h3>7月9日</h3><h3>小鹳的飞行轨迹,完美的划了一个圈。</h3> <h3>7月10日</h3> <h3>日照金山</h3> <h3>7月12日</h3> <h3>7月12日</h3> <h3>7月15日</h3> <h3>7月16日</h3><h3>黑鹳可谓实力演绎颜值即正义,虽然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定为无危鸟类,但受到了极高的保护待遇,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h3><h3>初长成的小鹳,独具威严。</h3> <h3>征程</h3><h3>两个多月的拍摄行程,汽车跑了1500多公里,穿沟爬山走了140多公里。</h3> <h3>7月17日</h3><h3>在乌海湖边,我又找到了它们一家,在那里自由自在的游玩生活着。这是我最希望看到的情景,一定也是乌海市民最希望看到的景象。不久这家黑鹳将开启它伟大的征程</h3> <h3>6月23日</h3><h3>拍摄者的声音……</h3> <h3>后记</h3> <h3><br></h3><h3>这始终是一张让人看了心酸的相片。</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黑鹳生性机警,黑鹳的巢穴多筑在悬崖边上。为了更好地观测到黑鹳的生活起居,焦老师观测用的伪装棚也搭在黑鹳巢穴对面百米外的悬崖边上。而他,已是年近六十的人了。</span></h3><h3><br></h3><h3>他每天和太阳一起上班。</h3><h3><br></h3><h3>他的拍摄,从太阳一出山便开始。“鸟儿一般都是早晨出来找吃的,等太阳升高,天热了,人再一多,就飞回山里去了。”他这么说。他一早走进观测黑鹳的伪装棚,一天就不出来了。烈日炙烤下棚子里极度闷热,汗水几度湿透衣衫,热的时候一天要喝十几瓶矿泉水。如此这般,每天跟着太阳一起上班,是他的惯常节奏。</h3><h3>两个多月的跟踪拍摄,他全程见证和记录了小黑鹳的孕育和成长过程。黑鹳能落地乌海娶妻生子,这与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分不开。他算过一笔账,从小黑鹳开始进食到能够自己捕食的100多天,平均每天要进食60多条小鱼和泥鳅,这一家五口每天要进食300多条,百日下来要进食3万多条的小鱼和泥鳅,如果没有好的生态环境,这一家几乎是无法生存下来的。</h3><h3>他寡言,一如他扛着相机脚架默默前行的身影,用行动去践行使命。敬畏自然,尊重生命,是他身体力行去守护的信念,他期望唤醒更多的人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爱鸟护鸟,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社会。</h3><h3> ―― 伊凡/文</h3> <h3>黑鹳长成记背后</h3><h3> 的人文情怀</h3><h3> 焦长青先生的摄影每每给人以未曾见过的惊喜。他今天发布的“黑鹳长成记”,以历时几个月的天天守望,全程记录的影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珍稀鸟类从出生到成长过程的窗口,让人看罢心生感动与怜爱,油然而生对生命的敬畏。</h3><h3> 作为一个拍片40多年的老摄影人,长青从发现那只孤独盘桓于山间的黑鹳开始,就以一种探秘珍稀鸟类生存现状的心态,开始了天天的守望。从搭帐篷守候,到保持距离拍摄;从日复一日的细心观察,到小心翼翼的精心记录,他的拍摄逐渐得到了黑鹳的“理解”。</h3><h3> 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拍摄没有从惟美的目的出发,而是以记录珍稀鸟类生存状态,为社会留下珍贵记录的心态,去拍摄人们平时永远无法看到的情景。这种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和心不旁鹜的专心致志,靠的正是这种人文情怀。</h3><h3> 从长年拍摄煤矿工人,到多年守望岩羊,再到几个月天天记录黑鹳的成长,透过长青的这些作品,我们看到了当代矿工的精神面貌,看到了岩羊的生存状态,看到了黑鹳的成长历程,而不仅仅是美的光影与表现形式。这就是一个摄影人的文化自觉。当摄影作品具有人文情怀和文献价值的时候,传递给我们的是其中内涵与意义,沉淀下来的是可以供后人了解曾经的历史和发生的事情,而不仅仅是美!</h3><h3> 长青能拍出这样的作品,与他朴实低调的性格,对摄影内涵真正的悟道关系密切!因此,他的作品没有那种故弄玄虚、故作惊人的色彩与视角,而是以温润的摄影语言来表达和传递大信息量的内容。因此,他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显现出更多更大的社会价值。因为摄影作品的价值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h3><h3> 谢谢康老师赠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