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做人温暖</h3><h3>人人喜欢</h3><h3>做事专业</h3><h3>不可或缺</h3><h3>女要良善</h3><h3>有胸怀</h3><h3>男须大气</h3><h3>赢未来</h3><h3>人生短短几个秋</h3><h3>不拼不罢休</h3><h3>八个阶段关键处</h3><h3>越小越技术</h3><h3>晗清教授有情怀</h3><h3>子女学生显真爱</h3><h3>年幼立志做教育</h3><h3>普渡众生善缘来</h3><h3>不做蜡烛焚自身</h3><h3>要做菩萨种善根</h3><h3>桃李天下结缘份</h3><h3>为师一日教做人</h3><h3>胸怀宽广容天下</h3><h3>开创伟业格局大</h3><h3>虚怀若谷方进取</h3><h3>八方来贤擎天厦</h3> <h3>晚上7:40我们第一小组集中在442房间,针对今天的培训内容进行了研讨,我们研讨的主题是:课程开发实施的路径。</h3> <h3>丁校长也加入我们的讨论,丁校长首先肯定了我们的学习态度,并解答了老师们心中的困惑,为老师们以后的成长指明了方向。</h3> <h3>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认为,课程建设的实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h3><h3>一、以国家政策做保障,任何课程的实施都必须围绕国家的教育方针,不能偏离</h3><h3>二、转变思想</h3><h3>(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h3><h3>(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h3><h3>(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h3><h3>(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h3><h3>2、做好课程设计。我们做好课程设计是为了使原本离散的行为凝聚,使原本模糊的目标清晰,使原本孤立的课例联系,使原本原生态的认知理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上路,并有希望走得长远。</h3><h3>3、建好教师团队。</h3><h3>人好了,一切都好了。这一条其实是最重要的一环。课程建设的实施者是教师,是具有课程意识的教师,是为了孩子的数学学习而选择改变的教师,是有着相同数学教学追求的一群教师。我们需要将这群教师凝聚在一起,需要团队精神来完成这种凝聚。我们需要这样的团队,要想把“可能”变成“一定”,我们要做的是“创建”,是“培养”,更是“唤醒”和“激发”。</h3> <h3>郭喜胜校长:我认为,一所学校的课程体系而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结构体系,育人目标来实现的,通过上午吴晗清教授的讲解,主要是通过几个方面来表现出来:德育,家庭,自身,社会四个方面没有良好的个性和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是不行的。</h3><h3>下午有张义宝校长所说的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格局,他通过改变学校的文化,而让学生在文化中学习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喜欢学习,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讲解。</h3> <h3>许志恒老师:今天上午听了吴晗清教授的讲座,最深刻的是幼儿教育,要更加专业。</h3><h3>广结善缘慎言行,</h3><h3>做人温暖做事专。</h3><h3>培养孩子守底线,</h3><h3>阶段教学有重点。</h3><h3>善于激励奇迹显,</h3><h3>拉近专家零距离。</h3><h3>男人大气胸怀广,</h3><h3>女人善良由心生。</h3><h3>缘聚生来缘散灭,</h3><h3>做好当下为前程。</h3><h3> 今天下午听了张义宝书记的讲座,懂得了对待孩子一定要有返老还童的心态,一定要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美。</h3><h3>学校奔跑有妙招,</h3><h3>前瞻超前是关键。</h3><h3>学生课堂多鼓励,</h3><h3>激励语言记心间。</h3><h3>学生主体人人讲,</h3><h3>自主学习人人想。</h3><h3>要使教育成美篇,</h3><h3>学习习惯走在前。</h3><h3>国学文化真善美,</h3><h3>大道至简如流水。</h3> <h3>赵晓燕老师:我认为“以德树人”是每一所学校的教育的指导思想。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变为教育的机会和手段,让教师的一言一行、让学校的一瓦一石、一草一木、一角一景都体现着教育。学校课程结构更合理,学校特色更鲜明,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手段更优,超前就是竞争力,前瞻就是竞争力,让学校成长为孩子一生中到过的最美的地方。</h3> <h3>王风姣老师:课程建设是依据学校文化、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目标等等的一种更好的体现教书育人的课程,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使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习惯、意志品德、创新能力等等都有进一步的提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有奉献精神,用菩萨的心去做专业的教育。</h3> <h3>王素方老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认为,课程建设的实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h3><h3>一、以国家政策做保障,任何课程的实施都必须围绕国家的教育方针,不能偏离</h3><h3>二、转变思想</h3><h3>(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h3><h3>(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h3><h3>(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h3><h3>(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h3><h3>2、做好课程设计。我们做好课程设计是为了使原本离散的行为凝聚,使原本模糊的目标清晰,使原本孤立的课例联系,使原本原生态的认知理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上路,并有希望走得长远。</h3><h3>3、建好教师团队。</h3><h3>人好了,一切都好了。这一条其实是最重要的一环。课程建设的实施者是教师,是具有课程意识的教师,是为了孩子的数学学习而选择改变的教师,是有着相同数学教学追求的一群教师。我们需要将这群教师凝聚在一起,需要团队精神来完成这种凝聚。我们需要这样的团队,要想把“可能”变成“一定”,我们要做的是“创建”,是“培养”,更是“唤醒”和“激发”。</h3> <h3>赵美玲校长:经过连日来的培训学习,以及各位专家的解读和课程实施的经验。让我们了解到,</h3><h3>我们进行课程建设要遵循四个原则:</h3><h3>1.课程跟着需求走需求。</h3><h3>2跟着目标走目标。</h3><h3>3、跟着未来走。</h3><h3>4、未来跟着发展走。<br></h3><h3> 课程不再只是一个事物,一个模糊的概念,也不仅是一个过程,它成为一个动词,一种行动,一种社会实践。实践是课程最美的语言,不管是董彦旭校长的“十二商”课程,刘飞教授的“我爱芳草地、我爱家乡、美丽的中国、唯一的地球、多彩的世界”等课程,还是郭锋教授的英华课程,朝阳的“五馆课程”,以及吴晗清教授列举的清华附小的成志教育,和悦教育等相关的课程,还有张义宝校长的整合课程都是基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下,围绕国家课程结合学校的文化价值观而开发、整合创生的多彩课程,因为实践落实,因为课程行动,把一个个美好的愿望、美丽的梦想、高贵的品质化成一节节有趣多彩的课堂。似水润物无声,文化育人于无形,因课程而成就了一所所名校,成就了一批批学生。</h3><h3>至此,为期三天的课程已圆满结束,大家收获满满,达到了预期效果:</h3><h3>专家讲座拓视野</h3><h3>解放思想开眼界</h3><h3>领导支持共奋起</h3><h3>铸就弘文一伟业</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