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合乡:鄉憶(九)

戈壁涌泉

<h3>国界桥:位于秀洲区洪合镇洪合村七组,南北横跨九里港,建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相传此桥係为吳越两国之鸿沟,春秋之古战场。</h3><h3>。。。。。。。。。</h3><h3>摘自景奌介绍资料。。。。</h3><h3><br></h3><h3>我在洪合乡插队的十年间,其中七三年三月至七六年四月,在国界桥附近的嘉兴机场军人服务社做过农民合同工,这段经历对我来讲,是难以忘怀的,且常常忆及在军营生活的片断。</h3><h3>军人服务社主任楊仲兴,是场站给养股助理,带领部队家属,及我们几位洪合乡来的小青年。主要负责机场生活用品,粮,油,煤的供应。最初时,服务社就在国界桥边二,三百米的一排平房,后来,在机场大礼堂傍,新建了二楼十几个门面,由于位于南湖,洪合之间,常常有我的校友知青朋友,来服务社逛商店。他们羡慕我有这一美差,暂时摆脱了繁重而又单调的乡间生活。我们是有工资收入的,扣去交生产队的积累后,每月有三十多元收入,每天在大灶就餐,伙食费每天肆角伍分。当时,我在付食组,在临柜卖卖大米,面粉,烟,酒,及日常蔬菜。以及煤饼。每周,去嘉兴进货,较重的大米,及煤饼之类。每天,商店开门三次,每周三,例行休息。平日,我们也参加场站机关的政治学习,也到附近生产队搞军民共建活动。在机场三年的工作中,有机会坐了一次飞机,那是一架安:五双翼运输机。服务社老张,是部队职工,这三年彼此相处和谐,有时,我们几个小青年,常到他在机场的家里喝酒吃饭,楊助理,他五一年入伍,是射击员,是个无锡人。老揚对我们洪合来的小青年很关爱,每逢节日部队聚餐,他常带我们去空勤灶去喝酒,服务社的随军大嫂,也与我们相处和善。</h3><h3>七六年四月,由于当时嘉兴内务局,清理计划外农民合同工,我们洪合公社来的农民合同工,也在解聘范围,不得已,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工作三年的军人服务社,老楊送我们到生产大队,由于原先的住所,已安排了新下知青,无奈,只好暂时安置在大队的一间杂间,公社重新拨了一个知青指标,再作安置。原先,一起下乡的知青,大多已经回城,同队,只剩下我一个老知青,哎,大概是老天安排的命运。重新,六十岁学吹打,下田农作,起早落夜,春去秋来,七七年九月,公社又抽我去血防办公室,查螺灭螺,治疗血吸血病人,七八年五月,又到公社文化站,带电影放映队,负责文宣,报道工作。终于,年底知青胜利大逃亡,进绢纺厂做工,结束了为期十年的知青生涯。</h3><h3>老楊八十年代也转业到嘉兴物资局,是凌塘桥煤场仓库主任,回城以后,我去看过他几次。服务社老张,退休后,定居嘉兴城西,未见过面,去年听说病故了,真遗憾,未见到最后一面。老楊也听说过世了。</h3><h3><br></h3><h3>写于:二O一九年七月十八日午后。</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出入机埸的通行证</h3> <h3>与老楊,小楊(松松)在服务社前的合影</h3> <h3>与服务社的老张(广洪),军嫂们的合影。</h3> <p class="ql-block">安:五双翼运输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