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兵团岁月

宝铃

<h3>在那特殊年代里,有个安徽省怀远县205信箱8分队的邮政信箱,全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安徽省生产建设兵团二师五团五连,1971年10月从上海各个学校的50名男女学生乘坐军用专列来到这里成为兵团战士。</h3><h3>10月正是农村收割的繁忙时季,从学生一下子转变为军垦战士,经二天的政治学习,50名男女分配到各个排,班里投入到农忙中,我分在武装排一班,在班排长(复员军人)带领下将水稻装车运回连队晒场。1971年11月在向郑培志烈士学习,扎根兵团干革命,学习运动中,我们以革命英雄为榜样,扎根兵团干革命,投身抓革命,促生产农业学大寨的运动中。1971年的12月份连队在田地里开沟,二人一组挖土开沟,连指导员周玉亭,高子不高,精瘦人很精神,带领我们在连队农田开沟,不断给各组做示范,指导开沟注意事项,沟要挖直线,深度要达到要求,周指导员干活总是带头。</h3><h3>因为我们是武装排,一个排三个班,一个班是10个上海男知青,正副班长是复员军人,白天参加农田干活外,夜里还要值班巡逻连队宿舍场地,要参擦枪,用长布条,机油擦枪,班里有四把冲锋枪,6把长枪,打枪等军事训练。因为经常值班看青等保卫工作,我常在五连桥头值班,桥头西边大坝上是葡萄架一排排水泥柱子拉着铁丝,五连的果园,东边是团部卫生队,有前后二排房子,向南的一排房子有X光透视室,治疗室,会计室,办公室。后排有病房,职工宿舍,知青宿舍,食堂菜园,食堂等。卫生队担负着全团干部职工的医疗救治工作,也担负军民关系的桥梁,为村民们急救工作。记得有一天夜晚,南边的村民推着一辆板车上面躺着一个病人,大大的肚子,不停地叫疼。我就让他们把板车推到卫生队,找来当班谢军医给看病,病人是个小伙子,尿不出来都结在肚子里子里,謝医生拿出来一个大号针管,插上针头,一管子,一管子抽出尿液,直到肚子小下去后,谢医生让村民们把病再送蚌埠市里去看病。</h3><h3>1972年我在班长刘继才的介绍下加入了共青团组织,当时武装排一批人调工走后,只有三人是团员,侯菊英,杨家珍和我,在一个小组过组织生活,当初连队的男女生互不讲话,所以在过组织生活中我的话比较多。调工后武装排成一个男生班,二个女生班。后来团员发展多了,1974年12月13日召开五连团支部改选大会,前日推选了张恒宝,徐月华,吳宏,候菊英,吳子伦,陈君堂为候选人,经过投票张恒宝得32票,吳宏32票,侯菊英27票,徐月华23票,吳子伦18票,陈君堂17票,杨佩娣任团支部书记,张恒宝为副书记,兼文体委员,吳宏组织委员,徐月华宣传委员,侯菊英青年委员。</h3><h3>兵团五连是个水稻与小麦二季粮食生产连队,插秧是最坚苦事,又要赶季节,所以兵团领导决定搞机械化挿秧,平整田地。1974年3月11日我与武装排陈百军,李伟林,二排朱维建,蔡锦宏,王建平,三排的孙龙成,陆建蓉,吕崇爱一起到团部报到学习拼秧机,滾泥船的机械原理和操作流程。3月12曰有吳副团长作开课总动员,要求学员抓革命促生产,以农业学大寨,尽快在水稻连队搞好机械化挿秧,提高插秧进度,减轻人力插秧劳动力,把粮食产量提高。下午开始上课。在中间台子上放着一台柳州出的单缸汽油发动机,王老师一边拆下机子另件,一边讲解原理,拆完了就叫学员们几个一组,各自将汽油机组装好。在那年代我们都是没有毕业证书的学生转变为知青,可想难度,但是我们都认真听讲,请教老师,克服困难,总终于把机子组装好,并掌握了原理。经过二个多月的学习,我们各自把插秧机开回连队。那天五连职工在桥头边那稻田里作业,见插秧机开进连队非常高兴,围着观看插秧机,这个机器能插秧?我们能加快插秧速度,减轻劳力?新生事物并不一帆风顺,插秧机工作一段时间,另件发生损坏,需要向厂家购买,那年是5月份团部领导指派我去含山县的厂家购买插秧机上的万向轮,我向连队司务长王顺兴调换安徽省通用粮票,带着单位介绍信只身去厂里,公交长途汽车一路爬山来到含山县的农业机械厂,要求购买插秧机的万向转轮,而厂供销说没有现货,而且这个品种已经不生产了,为了完成任务我到工厂车间里去找领导,在交流中他们知道我是上海知青,并一直说上海产品质量好,非常喜欢上海产品,当时我正带着上海出产的凤凰牌香烟,拿出来一一分发,并给领导一包烟,领导答应找剩下的配件给我加工,让我等二天给我赶出来。这样为了购买到万向轮配件,我在含山县住宿下来等,因当初没现在通信方便,也无法及时向团部汇报。茌等万向轮加工出来的日子里,我像上班的一样每天去车间了解进度,直到拿到万向轮另件完成任务,在等待中我去县城里的电影院看了一场记录片电影,至今还保留着当初的电影票。由于大忙季节我不在连队农田干活,而且插秧机上的发动机又出毛病了机械连一时修不好,影响连队插秧,团部领导又派我与电影放影员小潘一起带三台发动机去滁县修理,修好后即忙回连队,当时忙赶时间把新毛巾用品忘记在旅馆里,到了火车站托运又因我真实告诉工作人员讲托运汽油机,工作人员不让托运,讲汽油机不许托运,还是小潘聪明,与工作人员商量,我们写柴油机这样又一次完成上级领导交给任务,多次担误在连队插秧忙农活,为此连队对我产生了误会,不让我开插秧机,去拔秧,插秧。但是我对插秧机更上心,因此保养,修理插秧机都是利用自己休息时间,并与连队机耕排配合使挿秧机一直到1976年初还能开动,因为1975年兵团解散了。要求拍照片总结,上面领导听五连机耕排人说五连插秧机好好的吊在拖拉机机库里,所以才有我最后在田里开着插秧机专门拍照片事,我特别记得清楚。拍照片后插秧机按照连队领导要求停在五连的打谷场上,插秧机也结束了历史使命。1975年1月份连队职工战士集体开到二连的开河工程,搭草房子,吃住在工地,老窑河开河工程是兵团为改善西边连队灌水的一个重要工程,各连队包干一段,我们连队在挖到河底的龙沟时,男劳动力都在底下几个人一组用钢钎,大锒头一点点地开挖,河底的一米宽,一米深的龙沟,淮北平原的土地底下是沙疆岩地,板结的很,记得我是撑着钢钎,刘继才,厉佑梁轮流挥大锒头,三九天气,大家都汗流浃背,艰难得一小块,一小块地敲下岩石土,一天要换十几根钢钎,而女知青们俩人一组把岩石土抬上爬坡上岸,每天连队文书来统计进度,丈量尺寸安排第二天的任务。老窑湖开河连继开了几年。</h3><h3>我的兵团生活工作时间为1971年10月至兵团解散,1977年初我还上团政委刘德库家里吃了顿饭。(75年兵团解散,而留守军队干部是到1977年才遂步离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