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野食

郑晓艳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带着大宝二宝回妈妈家,到菜园里去摘瓜,在浓密的瓜秧下,不经意间发现了"宝藏"。哈哈,我最喜欢发现蘑菇木耳了!潮湿的雨后,半腐的老树桩旁边,一朵朵肥硕鲜嫩,轻轻摘下,有一种自己穿越到山林生活,或者跑到宫崎骏的动画片里的感觉。这种野外惊喜的采摘,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吧!当然,蘑菇什么的摘着玩玩就好,怕有毒不能吃。又能品味收获又可以一尝鲜味的,是广阔原野中其他形形色色的植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nbsp;</font></h3> <p>&nbsp; &nbsp; &nbsp; 春天里,我们喜欢去采一种叫“乍岩”的东西,那是芦苇地里的一种植物。在初春之际,万物复苏,我们踩着软绵绵的芦苇地去寻找一种新出的嫩芽,食指长短,形如细小的簪子,但腰部饱满,轻轻拔出,会“啵”的一声细响,剥开后,里面是柔嫩的毛絮,嚼起来甜甜的。采“乍岩”是我们最喜欢的一个活动,往往一呼百应,乐之不疲,但春光短暂,很快乍岩里的毛絮就老了,吃起来无味的很,于是我们便把目光投向大河边的沙地。沙地里有一种细长的茅根,有圆珠笔芯粗细,白生生的,汁水充盈。那时我们周六要上半天课,中午一放学,孩子们便如鸟雀投林,小马撒欢,朝野地里跑去。我们拿着一把铁锹,到沙地里挖茅根。沙地松软,一锹下去,茅根就露出来了,我们便改用手挖,只需轻轻一扯,茅根便连绵不断的被扯出来,洗干净砂砾,放到嘴里嚼,是一种淡淡的甜。</p><p><br></p><p>&nbsp; &nbsp; &nbsp; &nbsp;学校的西墙外,还有一片傍水的树林,里面有一种块状的根茎,棕色,咬开是白色的,口感富含淀粉,同学们下过雨就去挖,三五成群,然而我不喜欢它的味道,只是喜欢和大家一起挖着玩罢了。<br><br>&nbsp; &nbsp; &nbsp; 秋季到来,桃林里的桃叶凋零,桃子也早就下市了,但是我们还是喜欢往桃园里钻,因为总会在一些偏僻的枝头发现一些晚熟的桃子,虽然果实歪小,卖相不佳,但是在桃子消失后的秋季,那一抹淡红总会给人莫大的惊喜,仿佛是荒野中的收获。<br><br>&nbsp; &nbsp; &nbsp; &nbsp; 现在想起来,其实儿时的这些野食,并不是味道有多么吸引人,它们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探索山野、求索寻觅的快乐。那时的自己,想去哪便去哪,这山林和野外,也没有诸多危险让人联想,真正是无所畏惧、心大如盖,现在想起来,有一种侥幸又傻乎乎的庆幸感,忽然感念女儿,她怕是无法体验这种无拘无束的孩童快乐了。</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