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当你在进藏路上,看到那些磕长头的人们才会知道,真的有一种信仰叫一生朝拜。</h1><h3><br></h3> <h1>7月17日,我们3辆车继续西行,这是我们的一辆,前左感冒病毒,前右司机郎卡申龙,后左简简单单,后中“心境”,后右小傅同学。我们所有的美照都是小傅同学忍着高反给我们拍的。</h1> <h1> 今天的行程是巴塘到八宿,行程500公里,早上6点出发,晚上8点到,整整14个小时坐在车上。</h1> <h3><br></h3><h1> 有些地方只有你去了,才能真正看见时间搅动着艺术,沉淀在眼前;才能感受到强烈的情感,跨越时空的极限;而非一堆了无生趣的图片,单调呈现。</h1><h3><br></h3> <h1> 当你真的到达了这些无数次印在图片上的地方,站在你魂牵梦萦,无数次幻想过的地方,那一刻,你才会真的感觉到,抵达的意义。决定一次旅行好与坏的,不是别人的评价,而在于你自己的旅行态度。</h1> <h1> 从平原开始,一路不断地翻越各种高山,经过千沟万壑、辽阔平原、鲜花烂漫再到晶莹冰川,川藏公路的美永远超乎你的想象。</h1><h3><br></h3> <h1>一路沿线蜿蜒曲折、河流山峦、沟壑纵深、草甸牛羊、景观奇峻,犹如一条蛟龙盘踞在群山峻岭之巅,气势雄伟、壮观。</h1> <h3><br></h3><h1> 辽阔的草原苍苍,不但有匆匆忙忙的骑行者,还有一路磕长头去拉萨的朝拜者 。一路上你收获的绝不是简单的美景,更是冲击心灵的震撼,留下的是值得一辈子珍藏的故事。</h1> <h1> 山路不再蜿蜒曲折,而是一条笔直的通向前方的大路,既缓且长,一眼看不到尽头,这就是川藏线最长最缠绵的东达山了,武警部队竖着的一块蓝色道路标志牌上写着:东达山</h1> <h1> 整条公路呈“S”型顺着山势而建,自下而上的盘山公路在满山绿色的衬托下,就像蛇形盘动一.。</h1><h3><br></h3> <h1> 车轮掠过沙土路面,发出沙沙的声响;一道接一道弯,让你在山林里不停旋转,景色也不断变换。</h1> <h1>对于热爱旅行的人来说 ,西藏就是永恒的梦想,哪怕要经受严重的高反,二千公里的艰难行程,哪怕食不果腹、衣衫褴褛,西藏两个字,足以让所有行者心潮澎湃。</h1> <h1> 怒江七十二拐,是昌都八宿县的一条路,它具体在,昌都的邦达到八宿这一段,也叫川藏99道弯。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没想到,川藏南线上也有九十九道弯。这里天高云淡,空气清新,高山低谷,高低不平,很是险峻。在高山峡谷里穿行,它跨越了金沙江,澜沧江,还有怒江,雅鲁藏布江,念青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山脉等等名山大河。川藏九十九道弯,从昌都的邦达县到八宿县。所以出了邦达往西,走不了多久,就是著名的怒江七十二拐,这里是川藏线的名片。怒江七十二拐,就像是在高山峡谷上,挤上的沙拉酱线条一样,很有规律,一道一道的,又像是张家界的那个拐弯的公路,一拐一拐的。川藏南线,美景与危险并存,这里由一百八十度的大拐弯,稍不留神,会掉入怒江大峡谷,所以开车要慢一点。</h1> <h3>晚上入住八宿县。</h3> <h1>一天的总结,有的是查资料的,如下:</h1> <h1>早上车队六点从巴塘出发,一共500公里路,全程要翻越五座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山,晚上住八宿,所以必须要赶早一点。尤其是海通沟路段,常年塌方和落石使得道路面目全非,一直在修整。</h1><h1>一出巴塘,首先遇见的就是金沙江,这是四川和拉萨的交界处。进入西藏地界,所有人员车辆全程登记放行,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检查站。出发得早当然有个好处,不然登记都会浪费很多时间。</h1><h1>通过海通沟,这里常年地质灾害频发,原本修好的柏油路面已经面目全非,很多地段都是石子路和便道。虽然都说现在川藏线路况好了,但是建议上高原还是要越野车,通过性好点,人也少受累点</h1><h1>第一座大山:宗拉山,海拔4150米</h1><h1>经过海通兵站就开始缓慢上山,这座山的名字叫作宗拉山,虽然不陡,山势比较平缓,没有突然的那种陡峭的坡度,但海拔还是高啊。</h1><h1>宗拉山海拔4150米,下山后是芒康县城检查站。</h1><h1>第二座大山:拉乌山,海拔4376米</h1><h1>拉乌山的特点是上山很缓,但是下山特别长,据说下山的道路达到了30多公里。第一次去的话总感觉咋还不到底</h1><h1>第三座大山:觉巴山,海拔3911米</h1><h1>第一次上觉巴山的人看到下面沟壑密布,万丈深渊,还真是有点害怕。没错,觉巴山曾经是川藏线上一处天堑,因为觉巴山山势很险要,完全是贴着悬崖凿出来的公路。过去是碎石路,连错车都困难,而旁边没有护栏,下面就是令人脚软的悬崖。如今觉巴山已经是柏油路面,有的危险路段有了护栏。</h1><h1>觉巴山在整个川藏线上,海拔高度并不出奇,还不到4千米,但是它的险要是出了名的。因此将觉巴山列为川藏线一大天堑,还是有它的道理。不管路况好,还是路况差,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否则会出差错的。如今觉巴山的路况是全平整路面,但坡比较陡,弯道很急,迎面遇到大货车转弯的时候,对方会借对向车道,否则转不过来。小车要注意让大货车,尤其是大货车下坡的时候。</h1><h1>第四座大山:东达山,海拔5130米</h1><h1>东达山的大名一直在川藏线上赫赫有名,因为它是川藏线上第一座海拔超越5千米的大山,过去有很长一段时间,海拔标高是5008米,近年来重新测量,更正为5130米。于是,东达山成为了“川藏第一高”,以前是北线雀儿山,5050米。</h1><h1>由于东达山海拔高,就算是七八月的天,还是非常的冷。气温低,空气稀薄,氧含量小,极易造成高原反应,不宜在东达山垭口过久停留。但东达山的路况还是不错的,上山路较缓,没有特别急的连续U形弯,一直都在缓缓爬坡。</h1><h1>到达东达山垭口的时候,虽然已经进入高原好几天,4千米级别海拔已经适应了,但5130米的海拔高度还是让我倒下了,这个时候不能剧烈运动,否则会引起剧烈的高原反应。</h1><h1>第五座山:业拉山,海拔4568米</h1><h1>到达左贡已经是下午五点左右了,还有一座业拉山要翻越。业拉山,也叫怒江山,当然它的出名不在业拉山本身,而是闻名于世的怒江72拐。</h1><h1>怒江72拐的位置并不在业拉山垭口下山处,而在离开垭口继续往拉萨方向前行13公里处。那里最出名的就是72拐,许多人就是奔着这条路来的。从观景台上望下去,非常壮观,让你不得不感叹当年筑路官兵的伟大,给我们留下了这么震撼的作品。</h1><h1>大大小小的弯道,大弯道夹杂着小弯道,细数远不止72拐之多,以前有人叫它“99拐”甚至“108拐”,毕竟从这个角度只看得见公路的一部分。后来官方统一称呼“72拐”,也不知是不是真的数过。</h1><h1>驾驶怒江72拐,难就难在下坡挡位的控制,倒不是路况。一路旅游车非常多,出事情的也非常多,在川藏线行车千万不要逞能,不要觉得路好就随便撒野,那是给自己教训、给别人提供经验呢。</h1><h1>过了怒江72拐,就是怒江大峡谷,路面虽然平整,但视野不好,也不能盲目驾驶。晚上八点左右到达八宿县,安安全全。虽然一天翻越了5座大山,比较疲惫。我已经严重高反了。</h1><h1>川藏线永远就是这样,在一些看似平静、波澜不惊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潜在的危险。虽然一些人驾驶轿车、小车,平安归来,就开始讲川藏线其实没什么,其实这是一种误导,那是因为运气好。我们在上路的时候,永远不要逞能,要敬畏大自然,处处小心,每次行程才能平安归来。</h1><h3><br></h3><h3><br></h3><h3><br></h3> <h1>7月18号,巴宿到波密古乡</h1> <h1>八宿至波密,全程只有不到220KM,沿着冷曲河和帕隆藏布江逆流而行,沿途峰回路转,雪山之下,一望无垠,无疑是川藏南线上景色最美的一段。途中更有号称“西天瑶池”的然乌湖,中国最美冰川之一的米堆冰川,全天高潮迭起,一浪高过一浪。</h1> <h1>晨曦中,穿过峡谷中许许多多的美丽的村庄,一路行摄,流连忘返。</h1> <h1> 没有到过草原,你就不能明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那份寥廓和深远;没有到过草原,你就不知道‘天穹压落云欲擦肩’的那份豪迈和洒脱;没有到过草原,你就永远不能体会在大自然的雄奇和伟大面前,你的灵魂是一种怎样地颤动和震撼</h1> <h1>遇见杭州骑行的帅哥。</h1> <h1> 草原与大海不同,大海虽一望无际,但是它掺有点点杂色,而草原却是放眼望去遍是青色。当你在草原中停留时才会发现原来我是如此渺小;当你在草原中尽情奔跑时才会发现原来我的速度是如此缓慢。</h1> <h1> 离开冷曲河,公路开始缓慢爬坡,需要翻越一个海拔4000多米的安久拉山口。由于一路在3000米以上海拔中行进,海拔4475米的安久拉山口似乎觉得不像是垭口,一不留神就一晃而过。</h1> <h1> 然乌湖是一个堰塞湖,海面海拔3850米,面积22平方公里。藏语中的“然乌”,意为“尸体堆积在一起的湖”,湖畔西南有岗日嘎布雪山,东北方向有伯舒拉岭,湖边是长满野草的草甸。四周雪山的冰雪融水构成了然乌湖主要的补给水源,以宁静和蔚蓝闻名,被誉为“西天瑶池”。</h1> <h1>夏季的然乌湖,虽然有雪山绿树,但湖水浑浊,观赏性大打折扣。</h1> <h1>湖边的玛尼堆与青山倒影遥相呼应</h1> <h1>然乌湖高山危耸峻峭,众多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峰皆有冰川痕迹,而山下近湖坡地则长满了青翠苍劲的松柏等林丛,在这群山绿影环抱之中的然乌湖显得格外静谧而妩媚,它那明镜般的湖面倒映着四围的雪峰、翠林和那蓝天白云,景色异常迷人。合照是必须的</h1> <h1> 然乌湖到波密县这段公路,全程沿着帕隆藏布江峡谷行驶,公路旁边的瀑布,气势磅礴,美轮美奂。</h1> <h1> 然乌湖中的岔路口,米堆冰川就在察隅方向。米堆冰川是川藏路上不可不去的一个重要景点,在岔路口购票后,可以乘景区电瓶车进去</h1> <h1>米堆冰川,西藏。高原、蓝天、伸手可触的白云,多变的气候,耀眼的阳光,这所有的一切都让人兴奋,令人震撼。</h1> <h1> 从景区大门前往米堆的路多少有些艰苦,有一小段登山路让我们气喘如牛,似乎冰川就在眼前,却总也走不到,望山跑死马绝对不是传说。我始终相信,却是难以抵达的越是美丽,越是艰险越是值得珍惜。</h1> <h1>米堆冰川在米堆河的上游,米堆河是雅鲁藏布江下游的二级支流,它在川藏公路84公里道班处,从帕隆藏布南岸汇入帕隆藏布。米堆冰川靠近川藏公路,规模大,进入方便,是藏东南海洋性冰川的典型代表。特征典型,类型齐全,以发育美丽的拱弧构造闻名,是罕见的自然奇观。在这里,冰川、湖泊、农田、村庄、森林等融会在一起,是一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是旅游的绝好去处。</h1> <h1>米堆冰川常年雪光闪耀,景色神奇迷人,冰川冰洁如玉,景色优美,形态各异。</h1> <h1>从山坡上艰难登顶后正面对着米堆冰川,冰川与我们之间隔着一弯的湖水。</h1> <h1> 当看到圣洁的雪山、银白的冰川、翠绿的森林、清澈的湖水、木屋组成的村庄、随风起舞的经幡和草地上的牛马,把这些元素融入一起,就是一个美景圈。</h1> <h1>回到318国道,前往波密,一路上依然是美景不断,车内惊呼声一片。</h1> <h1>在路上,最棒的感觉是相遇,是结缘!这种不期而遇,这种从来未知的诱惑,从来都是最具吸引力的。</h1><h1>3个藏族孩子的童真、纯真、无邪及她们的真诚,在我眼里展露无遗。她们在我身边快乐的绕来绕去,我们说给她们拍照,她们不断的比划着各种手势,那高原红的脸蛋上始终挂着灿烂的笑容,这足以说明这里的孩子拥有着幸福和快乐。</h1> <h1>一点小小的意思就拥有了最大的满足。在孩子们大声的(扎西德勒)藏语是(吉祥如意)的喊叫声中我们继续西行。</h1> <h1>夕阳西下,我们到达了波密的古乡,这里海拔2500,看上去就像到了江南水乡。</h1> <h1>他们不分彼此,不分你我,都围在篝火旁边。起初,大家都站着一动不动,在超high的音乐声和藏族朋友的鼓动下,客人们开始绕着篝火堆一圈一圈的跑着,玩的不亦乐乎。篝火堆上方的火星也被他们的热情带动了起来,在漫天飞舞。藏民们和客人们一起玩,一起欢乐,一起手拉着手围着篝火跳舞......</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