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腹肿外科巴特尔主任手术中突发心梗,38分钟抢救上演生死时速

微微微、笑

<h3><b style=""><font color="#010101"> 2019年7月16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麻醉一科各个手术间医务人员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腹部肿瘤外科正在进行一台贲门癌根治术,在高维实主任及巴特尔主任医师的操刀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手术很顺利。但就在手术准备关腹膜时,年近七旬的巴特尔主任突然感到自己身体不适,恶心,于是交代下级医生继续完成手术,下台缓解不适症状。</font></b></h3><h3><b style=""><font color="#010101">  </font></b></h3> <h3><b>  10:30分巴特尔主任进入主任休息室,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的症状加剧,恰巧被刚刚做完甲状腺手术下台休息的成绥生主任看到,成主任见状立即跑来扶巴特尔主任躺在床上,询问症状后呼叫麻醉一科任志坚主任和刘春玲主任,三位主任开展紧急抢救工作。当时,巴特尔主任意识淡漠,监测显示:血压50/20mmHg,心率75bpm,血氧饱和度94%,血糖12.2mmol/L,</b><b>成主任第一时间联系保健所心内科韩雅君主任及心电图室急会诊,任主任开放深静脉,黄延春护士长及手术室护士同时开放三组外周静脉迅速补液,刘春玲主任负责给予血管活性药物。</b><b>韩</b><b>雅君主任指导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液,推注去甲肾上腺素,血压无提升,心电图显示广泛前壁心梗,请示院领导开放绿色通道,</b><b>送往导管室进行介入治疗。</b></h3><h3><b> 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在当时体现的淋漓尽致,大家携带除颤仪,简易呼吸机,急救插管箱及抢救用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床跑步前往心血管内科介入导管室,大家都全身心投入在抢救工作当中,忘记了自己跑的有多累,黄延春护士长回忆道:“在推车跑向导管室的路上,由于身体原因长年服用激素,身体素质不好,跑的吃力到脸都发麻,但看到前面明明比自己年龄大的多但抱着氧气筒跑的飞快的成绥生主任,看到推着床忘了自己已经年过六十仍然喊着让开让开…的任志坚主任,再看看一起努力的大家,又咬着牙坚持着前进……”</b></h3><h3><b> 因为在生命面前,他们永不放弃!</b></h3><h3><b> </b></h3> <h3><b> 从发现症状开始抢救到送达介入导管室,仅仅用了38分钟,这一场堪比生死时速的抢救过程,让参与抢救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记忆深刻。</b></h3><h3><b> 因前期的诊断,处理及时,到达导管室时巴特尔主任医师的生命体征基本趋于平稳,血压95/77mmHg,心率78bpm,血氧饱和度96%。</b><b>王智勇主任及其团队已准备就绪,穿刺,置管,造影显示左前降支完全梗阻,开放冠脉,支架植入,一气呵成。此时,巴特尔主任已经转危为安,精神状态恢复良好。</b></h3><h3><b> 在生命面前,每个人都竭尽全力。巴特尔主任年近七十,仍然奋斗在临床一线,为了患者的生命不遗余力地奉献自己;在抢救面前,所有医务人员都时刻践行着敬佑生命,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为每一个人保驾护航!</b></h3> <h3><b>  每年11月20日是我国首个“心梗救治日”,之所以定在11月20日,就是希望公众能够牢记心梗急救的两个“120”: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握黄金救治120分钟。</b></h3><h3><b> 我国每年新发心梗60万例,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发病后120分钟是开通血管的理想时间,每拖延一分钟,就会有大量的心肌细胞死去。专家强调,心梗急救,要闯三道关:</b></h3><h3><b> 第一道关把握在患者自己手里,也是最关键的一关。有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人,出现胸痛等心梗症状,一旦发病就应<font color="#ff8a00">立刻停止任何活动,马上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油,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808080">心梗症状不仅仅是心前区疼痛,还会表现为左肩部疼痛,上腹疼痛,后背疼痛,咽痛,牙疼,头痛,甚至是胸闷憋气,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等。</font></b></h3><div><b><br></b></div><div><b>第二道关,是指急救中心迅速出动救护车,将患者快速运往有相关救治能力的医院;</b></div><div><b><br></b></div><h3><b>第三道关则是患者来到医院后,急诊科、心脏科等相关专科医生迅速诊治,争取在发病120分钟内让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