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6年,在退休后又干了近十年时,我不再全天候工作了。</h3><h3> 多年来有一个愿望,我要寻找几十年前的初中同学—李红。现在终于开始了。</h3> <h3> </h3><h3> 1965年,我们都是成都川师附中的学生,我新六一班,她新六三班(我们是跟苏联学的十年一贯制教改班,是初一)。</h3> <h3> 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2年四川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h3><h3>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55年停止招生,逐步转为普通中学,直属于四川省教育厅,由四川师范学院代管,更名为四川师范学院附属中学。</h3><h3> 1957年,学校迁址至成都市外东沙河堡狮子山路1号(现在为高中部)。</h3><h3> 1963年由四川省教育厅批准成为成都市最早的四所重点中学之一。</h3><h3> </h3> <h3> 这是那时候的学校大门。</h3> <h3> 我和李红同学的交往始于1966年大串联基本结束后。因为都是住校生,又都是文革初期的红卫兵(后被称为保皇派),各自再参加了串联以后没事做,我们就在一起经历过大字报、大辩论,住文殊院被围攻、被北教场的解放军保护的日子。 </h3><h3> 因为没书读,不久李红妹妹来到学校,她那时仅11岁,但个高头发漂亮,天真活泼,童言无忌,被高中同学起一绰号叫小右派,她也不计较,每天跟着我们到处疯跑。</h3><h3> 后来,造反派和保守派由打嘴仗进化成搞武斗,我们一起的伙伴也分裂为参加武斗和逍遥两派,我就回家了。</h3><h3> 不久,送李波回广安后,李红也来到我家,我们快乐无忧的、开开心心的玩。</h3><h3> 那时的合影。</h3><h3> 李红好高哦,1.75的个子,大脚丫子长长,买不到鞋,我妈就给她做。</h3> <h3> 李红的父亲,1938年参加八路军,解放四川后任忠县第一任县长,成都东郊工业区的国营西南光学玻璃厂,对外通讯使用代码35的保密信箱。后调入广安县双河场的一个三线厂任领导。</h3><h3> 有一天,李波来电报,叫姐姐赶快回家。李红慌了,收拾东西要走。 </h3><h3> 成都到华蓥山双河场,那时属四川广安,火车到重庆后还要坐汽车过合川轮渡。我妈不放心,叫我和她一起走,两个人路上有事好商量。</h3> <h3> 我们到了成都火车北站,车站人山人海,售票窗口里三层外三层,重重叠叠,好不容易排到窗口,见大家都是只买到成渝铁路的一个小站—红花塘,我们也跟到买票两张,挤进车站。</h3><h3> 哦哟,火车已严重超员,可是还有那么多人要想方设法挤进去,根本发不了车。那时正是天热的时候,车厢里人挤人,个个大汗淋漓,空气中臭哄哄的,下面的人心急火燎,拼命的从车厢门往上挤,从窗户边往上翻。里面的人实在太多,好多窗户只好不开;开着的窗口,人进不去,只好挂在上面,伺机等待其它人把他推上去;还有人从车厢结合处往车顶上爬。</h3><h3> 我俩焦急地到处寻找能上去的地方,可是哪里有啊!不得已,我俩也跟着人们爬上了车顶。这情景,就如我在网上找到的这张印度火车照一样……</h3><h3> 火车终于出发了,我们小心翼翼的坐在车顶,脚蹬着顶上的排气孔,望着它喷着白烟、喷着黑烟,慢腾腾的走过平原,走过山洞,时而鸣笛,时而踹粗气,一路晃晃悠悠,载着胆战心惊严重超员的一车人,走走停停,时慢时快,胆大心细的行进在铁路线上。车过开阔地带还好,排放的水汽白烟和煤灰黑烟,可以很快散发,可是进了山洞,空气稀薄,烟雾久久不散,呛的人呼吸困难、咳嗽不止,还有人冒险站起身来摸高,幸好隧道还算高,够不着,不然好危险。</h3><h3> 在有惊无险中,也不知过了多久,抵达了重庆。</h3><h3> 我们坐汽车,走合川,过轮渡。那江好宽哦,大大的摆渡船停在码头,过江的货车、客车、拖拉机和行人,依次上船,固定好开船,感觉要好长时间才驶向对岸。</h3><h3> 早上出发,下午才到了双河场。</h3> <h3> 刚到呢,李波和妈妈迎出来,大家悲喜交集,因为李红爸已被关在牛棚,不让见。看到李妈妈浑身上下,红紫乌青,无一处正常颜色,是给造反派打的呀!</h3><h3> 晚饭还没吃,工厂里面的造反派听说李红回来了,抄家来了。翻遍我们行李,拿了所有钱财,仅留下几十块生活费,还带走了李妈妈,要我们赶快走,不要搞黑串联。</h3><h3> 李红小小年纪,初生牛犊不怕虎,据理力争,说我们是回家,哪儿也去不了!他们词穷,同意李红留下,我必须走,最多2天就要离开双河回去。</h3><h3> 就这样我离开双河,经正在搞武斗的重庆大坪,看望了小学同学回来了。</h3><h3> </h3> <h3> 这是李红下乡的照片。</h3><h3> 不久,我们下乡了。李红因年纪小,没与大部分同学一起下,而是后来被学校招呼回成都,在我家等到16岁,下到了青神县复兴公社。离我们50里,其间我去过,还有一次带上来探望的妹妹一起去。</h3> <h3> 这是李红读大学拍的。</h3><h3> 再后来,我招工回城了,读书了。不久,李红也回到重庆,又进入哈军工读书。再以后,结婚生子了。</h3><h3> 我们保持着断断续续的联系,她结婚我不知道,我结婚也没告诉她。但是我能去重庆出差时看看她,了解互相的情况。</h3> <h3> 这是李波在广安双河的照片。</h3> <h3> 这是李红爸和她的孙子的照片。</h3> <h3> 李红和儿子。</h3><h3> 我的先生,当年去重庆时间多,有时我要他也给她带点东西去,看望看望。</h3><h3> 直到八十年代后期先生再去,听说李红她去了深圳。</h3><h3> 她在重庆工作单位是:重庆市经委军工处。</h3><h3> 从此,我们失去了联系,各自忙碌着,再也没有相互的消息。</h3> <h3> 2016年底,趁着去惠东看望女儿的机会,我迫不及待的到了深圳,利用八十年代最后的信息,到深圳市各经济管理部门找人。</h3><h3> 我到发改委、经信委、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处以及派出所,甚至信访办都去了,人家有热情的,有公事公办的,有感觉烦人的,反正结果就一个,找不到人。</h3><h3> 我急啊,我在深圳的政府机关跑来跑去,诺大的深圳,我的少年朋友,你在哪呢!</h3> <h3> 着急之下,我注册深圳微帮圈,发了寻人启事:</h3><h3> 寻找50年前的老同学李红</h3><h3> 我寻找50年前的初中同学李红。</h3><h3> 1965-1968年,我们共同就读于成都的四川师范学院附中(简称川师附中),我们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先后回到城市、上大学。</h3><h3> 李红毕业后在重庆市经委军工处工作,后结婚生有儿子。</h3><h3> 1984至1987年期间(具体时间已记不清楚),听说她到了深圳市政府机关工作,在经委或计委工作。</h3><h3> 从八十年代开始,我们失去联系30多年了,随着年龄的增加,现在我很希望找到她,不光是我,由于她在我家生活过,我的姐妹们也都很希望找到她;前不久我们学校老三届聚会,同学们知道我要到深圳,都希望我能找到她。</h3><h3> 我知道她1953年出生,籍贯是山东临沂。父亲1938参加八路军,母亲重庆人。她身高1.75米,1978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h3><h3> 如果你知道她的消息,请联系我,谢谢。这是她多年前的照片。</h3> <h3> 这是2017年我和家人在深圳留影。</h3><h3> 那年,我在深圳加入了2个微信群,至今还保留着。</h3> <h3> 这是家人在惠东过春节。</h3><h3> 在我的捣鼓下,2017年我们在惠东过冬,呆了3个月,除我小家之外,分别有多人过来,其中同事、同学和家人各来2拨,侄女说妈在哪家就在哪儿。春节那几天,带着她和她弟弟2家人,除夕前一天出发,昼夜兼程,硬是在除夕凌晨两点赶来共度团圆佳节,真是令人感动!</h3><h3> 这次来深圳,我心里难受的是,老同学找不到啊,上次我在这里的各个政府部门</h3> <h3> 我先生的初中同学恰好也住在一个小区,多年前我就知道她家和李红的关系。因为他的姓很少见,偶然情况下知道了,我很兴奋的跑去介绍自己,询问李红消息。</h3><h3> 他说他们也是没有她的联系方式,只知道她是重庆市政府驻深圳办事处。这是很关键的信息!原来我找不到她,单位都不同啊!</h3><h3> </h3> <h3> 今年五月,我在网上搜索,有重庆市政府驻深圳办事处的电话。好高兴哦,立即就打过去,她们主任接的,说有这人。我立马就语无伦次的说,要李红的电话号码。人家主任就是有水平,先要我的电话,说打给李红确定,由李红联系我!并且我还傻呼呼问得多久啊,人家说会很快的。</h3><h3> 的确,不一会儿,进来一个深圳电话,瞎说些什么忘记了,我也普通话回答,结果那边噗嗤一笑,改川话说是李波,李红妹妹。把我高兴的哦,又语无伦次了,几十年没见面了,今天终于联系上了,能淡定吗?</h3> <h3> 我把找李红的求助信息发给李红看,李红回复我:看了,怪不得找不到,信息错误有几处。1,我在重庆市计划委员会军工处工作,2,88年调入重庆市政府驻深圳办事处,现改为驻广东办事处,3,7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微电机专业。4,祖籍山东淄博</h3> <h3> 夏荷到来的季节,我和妹妹踏上深圳的航班,烤着太阳,李红,我们来了。</h3> <h3> 那时候,我十四岁,李红十三岁,我妹妹十一岁,李红妹妹李波也十一岁。现在,我六十七岁,李红六十六岁,我们的妹妹都六十四岁了,岁月是把杀猪刀!</h3> <h3> 李波和她女儿。</h3> <h3> 举杯相庆。</h3> <h3> 举杯欢庆。</h3> <h3> 来个高矮在一起,再找找当年的感觉!</h3> <h3> 叙旧。</h3> <h3> 晚上回公寓,在路上,一轮明月。</h3> <h3> 相识于少年,再见已白首,茫茫人海中,终于找到你。从此,曾经的挚友,我们友谊常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