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七月十六日,午睡正酣,雷雨照老师发来微信,下午小聚。<br></h3><h3> 四点三十分,驱车赵家庄赴约。进入农家小院,门墙上一块仿旧木板雕刻“解忧杂货店”招牌。董常源老师隶体精书,靳小将老师雕刻。雷老师精心研究热衷于心理辅导,为人解忧,今日终于挂牌服务。入室而观,四壁洁白,陈设简洁,给人顿生心安静性之感。墙上武岚根老师题写的"度己度人"牌匾,沧桑厚重,这是雷老师在孝义德孝文化园开园时向武老师求的墨宝。今日挂在农家小院,也是雷老师的乡间雅室,足见早有预谋。不多时,七八位老师相继而来,趣谈雷老师的解忧杂货店。解忧杂货店此名出自日本东野奎吾同名小说。成秀芳老师讲起此书娓娓道来。原来此书曾拍成电影,影响极大,是一部超越推理小说,更具传奇味道的佳作。用雷老师的话讲“就是让人把忧愁象杂货一样清理出去”。好一个儒雅精明的雷老师,把一部名著用活生生的方式展示在大家面前。</h3><h3> 王来福老师来了,有十几天未见,精神不减,但本就清瘦的他脸上带着忧伤,谈话间才知道王老师老伴尚在太原医病,心牵两地的他的到来,给年轻人莫大的鼓励,大家对王老师为孝义文化事业的付出,为发现扶持年轻的文化人才不懈努力而感动。围桌而坐,以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开篇。“风雨送春归……待到山花浪漫时,她在丛中笑。”成秀芳老师带领大家朗诵。王来福老师和以"红梅赞"。“红岩上红梅开……一片丹心向阳开”。一曲红歌,一片丹心表露无疑。才华横溢的赵建生老师深情地唱起了《好人一生平安》。“悠悠岁月……咫尺天涯皆有缘,此情温暖人间”。并以此曲祝愿嫂子早日康复。谁能与我同醉,此情此景王老师露出了欣慰的笑脸,或许这就是雷老师的解忧妙招吧。</h3><h3> 静静地坐着的高艳茹老师爆出一个猛料,今天正巧是她的生日。忙让后厨送上一碗长寿面,齐祝福高老师生日快乐,生日歌响起来,高老师为大家朗诵自创的一首诗《我的老父亲》。“我转身,偷偷拭着眼泪,再转身,紧紧拥抱我的老父亲”。余音未尽,众皆凝神。我们都已是人之父母,当为自己的父母浮一大白。赵建生老师谈起了他的作品《忆母亲》、《忆父亲》。唯一一篇写给父亲的文章,今早在微信上拜读,“养儿方知父母恩,爹娘不敬敬何人,劳苦付出没得报,望子成龙枉费心”。这段文章的结语,这段被赵老师哥哥写在挂历上的哀思,从字里行间我仿佛一下读懂了赵老师,尽管我们只是初见。从师多年的樊学民老师说起了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以及影响到自己一生的体质、情绪,受大家的感染,一首《沁园春·雪》把压抑许久的情绪释放。父母亲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今日原静老师带着六岁玩童的母爱,也是王来福老师看着外甥相片的幸福,在雷雨照老师解忧杂货店的主场,绽放无忧的幸福人生。</h3><h3> 邻坐的王利东老师开了一个讲书班,让孩子从小诵读精典,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我们希望把读书走进小区,把书读到小学生、中学生心里,不是只在应试的考试卷上。这和前不久胡天将老师提出的《小小马烽作文选》殊途同归,一个抓读,一个抓写。挤在一起逗乐的雷雨照、靳端生老师更是机智百出,找上王来福老师、粱镇川老师组织名家写作培训,用心良苦。正是有这样一群为文化奔波、努力、践行的文化人,文化之忧才有望解开。</h3><h3> 孝义读书会的老将,文化的急先锋温开明老师从“大彻大悟”的昵称到“初悟”的改变,标志着他人生境界的一大提升,深情扬抑的一首《矿工》,“我们向着太阳反方向飞行”,多么豪迈。十中的王老师送给雷老师一首无名诗,“即使是一株小草,也会绽放人生的光辉”。我们是一群普通人,这样一群人聚在一起。从课堂上、学校中、生产线上走来,在读书会的舞台上闪光,在伯乐的眼中,在听书人的聚光灯下聚合,今天走到了一起,默默地担负起了文化的使命。老一代的期望,中生代的困惑,因为有了你们,不在迷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我们能先天下之忧而忧,足慰平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