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是浙大培训的最后一天。一周的思想风暴,让来自博山的校长们,享受了一次饕餮盛宴。采荷小学的王红校长,以荷为文,追求教育的品质。用荷花精神,整体推进学校特色品牌建设。公益中学的潘志平,用心用情做教育。亲力亲为,以各种角色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h3><h3> 他们的亲身实践,诠释了,作为教育的追梦人,需保持一份天真和热情。</h3> <h3> </h3> <h3> 如何营造活力校园?采荷一小走的是一条课程特色化之路。多元的课程、多元的活动、多元的评价,让孩子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br></h3> <h3> 阿潘校长,是一位极具活力,极具感染力的校长。一封封的亲笔信,连着公益成百上千个家庭。这背后,是潘校长的良苦用心,也是对教育的一种执念。</h3> <h3> 虽然只有半天的接触,潘校长却获得了粉丝无数。能够拿到他的亲笔签名的售书,能够和他一起合个影,这也是杭州培训不虚此行的重要原因之一。</h3> <h3> 我们的林班主任,这几天一直陪在我们左右。协调课程,安排车辆,交流沟通,一刻不停。此次培训任务之所以能够顺利开展,小林的付出功不可没。</h3> <h3> 横幅上留下我们的签名,更多的是一份期待和寄托。一份庄严的仪式感,给培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h3> <h3> 结业了。一切是那么匆匆。项目部的嘱托,是对我们的美好祝愿;孙主任的点评,是对我们工作的期望。</h3> <h3> 结业了。组长们领到的不仅是一张记录学习经历的证书,更是一份砥砺前行的动力。望我们以此为契机,用自己踏实的行动和努力,为博山教育付出我们的一份责任,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温情的追梦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