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1997年,我作为一个刚脱离青黄不接年成,获得温饱生活不久后的山村孩子,懵懵懂懂地考上武冈师范这所包分配的学校。当时能端上国家铁饭碗吃上“国家粮”,这可成了村里的骄傲。当时的我没有所谓的理想,只看着民办教师的父亲脸上看得见的开心,自己也跟着舒服。经过三年的师范学校学习,我的学校、我的老师、我的师范的课程、校门口上镌刻的“学高为师,身正是范”让我明白了“教师”这一名词所包含的最起码的意义。</h3> <h3> 学校毕业我18岁参加工作,同时不可避免的进入“社会”这个大家庭,几年的生活,我体会到了“教师”这个身份的“可爱”。所以我的同学们有的选择了考研,到大城市去挑战;有的选择了考公务员,到更大平台去挥舞自己的长袖……。拥有闲适性子的我,竟然适应能力超强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现在想起来“寒门学子读书读温饱,士族须读景秀前程”这影响了我的眼光。我一直认为“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这句话很对。当时我能有个稳定的工作,心里很满足。于是每天备课、上课、看作业、找学生谈谈心、练练字、打打球……星期六、星期天更是欢乐无边。初中、高中的教学经历过眼云烟。</h3> <h3> 机缘际会,2009年我竟然当了校长。当时我的一个长辈说,这是一个历练的机会,我也是适者生存,有样学样的当了两年的巡田中学校长。这两年的经历能让我回忆的不多,但认真反思了,得出一个结论,当副校长比当校长爽。于是2011年我如愿以偿的到中心学校做了近4年的副校长,这是段轻松的时光,不可言喻。</h3> <h3> 2014年冬,领导找我谈话,竟然神使鬼差地接受了一渡水中心小学校长这一职务。现在想来我不得不承认,当时我的神经出了问题。呵呵,竟然又做了本部校长,领导还特意奖励兼任中心学校副校长,这是多大的荣耀啊!于是根据自己的理想----建设一所有何某某印迹,有何某某特色的学校。“幽光狂慧复中宵”确立了治校理念,构建了学校管理框架,制定了文化建设目标……五年了,我积极向新时代的教师标准靠拢:上得了课堂,跑得了操场;写得了文章,掩得住心伤;访得了家长,扯得了家常;管的住上网,破得了迷惘;忍得了奇葩,护得了智障;调得了矛盾,查得了案件;骂得过泼妇,打得过嚣张;镇得住泼皮,斗得过流氓;受得了批评,加厚了脸旁;纠得了文盲,演得了三藏……不仅如此,我还要一本正经地教育学校的老师:服从好安排,批改好作业;应付好家长,注意好气节;强调好安全,不要管时间;伴随好课间,紧跟好校车;开得好班会,避得开流言;Hold得住多动,化解好过节;管得好吃饭,说服好睡眠;培养好班长,传达才方便;准备好检查,不管他放学……</h3><h3><br></h3> <h3> 这还不够,我还要“五加二”,“白加黑”地干活,不计报酬,勇于奉献;敢于担当,不怕危险;适应当下,不怕剖解。文近于此,稍觉激昂,“传道、授业、解惑”不时在我心底高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