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简要介绍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团(1969—1975年)和三明地区林业汽车保修厂(1975—2000年)概况,以怀念当年为之辛勤劳作、努力奉献的兵团官兵和泰保同仁。 在福建省西北部与江西省交界处,有一个美丽的小县城——泰宁。<br> 泰宁县素称“汉唐古镇、两宋名城”,朱熹、李纲、杨时等古圣先贤曾在此授课讲学、著书立说,自古有读书尚学、崇文尚德之风;北宋时期更是科甲连第、人文鼎盛,创造了“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科举盛况,历史上共出了2位状元、54名进士、101位举人。 <br> 泰宁是中央21个苏区县之一,境内存有红军街、东方军司令部、大洋嶂阻击战旧址等革命历史遗迹,2004年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br> 在一般的游客眼里,泰宁不过是以大金湖为代表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地质公园。<br> 而在另外一群特别的人群里,泰宁对于他们来说意义非凡,这是因为他们不是旅游的过客,而是自己青春的岁月和理想融入了这块美丽的土地。他们就是原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团官兵和三明地区泰宁林业汽车保修厂的干部、工人。<br> 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第十一团,以森林采伐、原木采购及运输、林木种植为主业、兼营农果林生产和武装看押囚犯。 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福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于1969年12月,司令员彭飞,政治委员熊兆仁。兵团机关驻南平市。<br> 兵团下辖第一师(工矿)、第二师(农业)、第三师(林业)、第四师(基本建设)师以及直属团,共24个团。兵团第二师下辖第八团(清流)、第九团(明溪)、第十团(宁化)和第十一团(泰宁)。<br> 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福建生产建设兵团从福建省各地征召15000名兵团战士入伍,系无军籍的兵团在编人员 福建各地城乡热烈隆重欢送兵团战士光荣入伍。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br>既然选择了远方<br>便只顾风雨兼程”<br> 第十一团刚成立时,团部设在闽侯县白沙镇孔元村,团长黄全堂、政委孙翔。下辖白沙劳改农场(含女监)、熔新机械厂、仙游度锋糖厂、永安砖瓦厂等(以上均为原省劳改局下属单位)。<br> 1971年7月开始,团部迁往泰宁县城水南,原管辖的劳改单位陆续全部移交,同时接管了泰宁梅桥劳改农场、朱口劳改农场、弋口劳改农场组成农业营,营部设在梅桥,这样十一团管辖的有将乐森工营、泰宁森工营、建宁森工营和梅桥农业营及团部直属特务连(林保厂前身)与基建队(木工厂)。<br> 泰宁森工营下辖:小北斗伐木场、水源伐木场、城关采购站、朱口采购站、梅口采购站、城关林场、养路段。<br> 建宁森工营下辖:武调伐木场、大元伐木场、枫元伐木场、溪源伐木场、城关采购站、水运连、将上林场。<br> 将乐森工营下辖:邓坊伐木场、楼杉伐木场、将溪伐木场、城关采购站、万安采购站、黄潭采购站、南口采购站、城关国营林场。<br> 度峰糖厂下分三个连队和一个营直机关。征收兵团战士后增添员工新生力量,同时安置就业劳改人员回乡生产。1972年底糖厂不再留用劳改人员。1973年撤销兵团管辖,移交莆田地区轻工局主管。 <br> 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团部署图 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团下属三个森工营——将乐森工营、泰宁森工营和建宁森工营及其所属伐木场、林场等示意图 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团官兵 1971年从第十六团邵武林业汽车保修厂调1个汽车排、3个班中的25辆解放牌卡车(含驾驶员28名)到第十一团特务连,由此特务连改为运输连,后又设立维修车间、金工车间与车队,之后运输连升格为营级建制,更名为林机具修配厂。<br> 1972年拥有解放牌大卡车37辆。<br> 1973年拥有解放牌大卡车37辆。<br> 1974年拥有解放牌大卡车42辆。<br> 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团团部运输股官兵 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团官兵 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团战士工作证 第十一团下辖将乐县森工营、泰宁县森工营和建宁县森工营,主管三个县的林业和森工等,包括森林采伐、林场林木种植、原木运输、汽车维修等等。此外还辖有梅口农业营、仙游度峰糖厂以及各个伐木场、采购站、林场、劳改农场等。<br> 兵团十一团的主要任务是,从陆路承运将、泰、建三个县伐木场出产的木材,5年间约运送原木17万多立方米。<br> 当年的泰宁,山高坡陡,路隘林深,水急滩险,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物质匮乏,生活艰苦。兵团第十一团官兵,就是在那样的困境中,克服着重重艰难,驾车驶过崎岖陡峭的盘山道路,捎排闯过险象丛生的恶浪险滩,年复一年,将大量的原木源源不断的运送到邵武和顺昌。 兵团第十一团运输车队的驾驶员们 林深坡陡路盘旋,原木满车运出山。艰难困苦难阻挡,红旗飘扬十一团。 原木的整理装车是一个重要环节,更是一项繁重艰苦的工作 兵团第十一团将乐森工营黄营长、翦教导员与林业技术员、伐木工人在一起。 兵团第十一团将乐森工营楼杉伐木场(上、中)和团部机修连(下)的年轻战士们意气风发、朝气蓬勃。 维修车间的维修工对汽车的认真维修和保养,保证了汽车运输任务按时按量安全的完成 第十一团年轻的男女战士们,对于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团结战斗,友谊长存——这是当年兵团最时髦的鼓舞人心的口号,激励着他们做好本职工作,奉献青春的力量 当我们在一起的时候——1972年的新年元旦留影,留下了你们的芳华,留下了你们的理想,留下了你们微笑和憧憬。 茶园春意正浓,映衬出第十一团梅桥十五连女战士们风华正茂、英姿飒爽。穿上宽大肥硕的军装现在看起来十分滑稽搞笑,在当时可是风头最盛的唯一的潮流服饰! 第十一团汽车运输连和维修车间的女战士们意气风发,靓丽自信,笑容可掬 第十一团团部美丽的女战士们秀外慧中、文秀儒雅、光彩照人。 泰宁美丽的山水,正如十一团年轻的战士们的美好年华。山水是永远的,时光是流逝的。芳华远去,痕留纸上;美好长存,留在心间。 1971年4月,当年当地雨水特别少,金溪水位降到常年水位的最低点,水坞上的木材堆积如山送不出去。为加快运送速度,当时担负辅助材料生产的年轻女工们,自告奋勇要求参加捎排。建设兵团十一团建宁森工营立即批准成立金溪历史上的第一批女子捎排工,并由最初的8人发展到后来40多人的女子捎排队。其中近半数多是闽清籍贯捎排工的妻女。(下图:美术作品《金溪女将捎排图》) <p> 当时,建宁至顺昌洋口水路长达180公里,水流湍急,弯曲多滩,航道险要,危险重重。古有民谣:金溪十八滩,滩滩鬼门关。通常一连木排,用竹篾竹钉和枝条固定连接,长达30多米重达20多吨,所以,自古以来捎排是男子汉才能胜任的苦力活。为了教会她们掌握捎排技术,最初是一个男排工老师傅带一个女排工,言传身教。这些老师傅捎排经验丰富且各有所长 。为将各个师傅的技术特长都学到手,还经常调换师徒配对。在师傅们悉心教练下,金溪女将们对每个险滩、暗礁、怪石、旋涡、逆流、河床宽窄、滩头深浅、礁石位置、水流方向,逐渐熟悉掌握,做到了心中一本账、脑里一张图,个个成为能独立掌梢的排工,在金溪流域谱写出一曲战天斗地、巾帼不让须眉的时代乐章。 </p><p> </p> <p> (上) 以娴熟的技巧、无畏的勇气,驾驭着巨大笨重的木排,踏平漩涡,绕过险滩。乘风破浪向前奋进!这些年轻柔弱娟秀的女子,面对着捎排这样十分繁重、危险、潮湿、夏天骄阳炙烤、严冬风刀霜剑、单调寂寞、生活艰困的工种,要有多大勇气克服心理和生理上的巨大压力并战胜自己怯弱和犹豫,让自己尽快变得坚毅、果敢、刚强去适应! 金溪河水激起的狂浪,溅湿了女将们的衣裤,溅湿了他们的秀发和脸庞,和着汗水淌入眼角和嘴角,与泪水一直流到心底——真正的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心怀恐惧,但仍然坚定地往前走。坚持下去,并不是我们真的足够坚强,而是我们别无选择。<br></p><p> (下)当夜幕降临,木排靠岸,洗去一身的水渍和湿气,女将们兴致一来拉起胡琴、吹响竹笛,悠扬的歌声伴着金溪的流水飘向远方。苍翠群山的密林涌起万顷松涛,守护在安然酣睡女将的身旁。比起捎排途中遭遇的打排散排又要重新装排钉排的尴尬、繁重和危险、艰苦,这样的享受是很难得的。</p><p><br></p><p><br></p><p><br></p> <p> 1973年11月6日,《人民日报》刊载了题为《金溪女将——敢与暴浪作对的人》的特写,“金溪女将”顿时声名鹊起。由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制作的记录片《金溪女将》在1976年播出,立即引起各界关注 从此,“金溪女将”称号不胫而走,闻名全国,先后获得全国、全省“三八”红旗单位、新长征突击队和“工业学大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p><p> 1975年福建兵团建制被取消,女子水运队归入建宁县林业局。1981年泰宁池潭电站大坝建成蓄水,金溪原有的河道失去通航水运功能,女子水运队随之解散。改革开放以后,这些绝大部分平民家庭出身的金溪女将们陆续被提前退休或者是买断工龄下岗。</p><p> 22年之后的2003年,“金溪女将"终于被建宁县人记起,将她们的“顽强拼搏精神"列为“建宁四种精神”之一。昔日集体的荣光常常被人刻意或无意的提起,忘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烙印,似乎依旧耀眼照人。作为女性,当年的捎排生活在那些光鲜照人的外表之下,有着多少不能对人言说的苦楚和无奈。如今当外界又是庆典仪式又是欢歌起舞闹闹哄哄的热潮一时涌起,那些深居简出紧紧捂住自己身心伤口疤痕的昔日捎排女,让我们看到的是“金溪女将”在灯火阑珊处最真实最让人慨叹的一面。</p><p> </p><p><br></p> 兵团第十一团拥有40左右台解放牌大卡车,陆路承运将乐、泰宁、建宁三个县出产的松杉木材,5年间约运送原木17万多立方米到邵武,源源不断地转运到全国各地。 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团大礼堂(绘画作品),它是整个团部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各种大小会议、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和团体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团文艺宣传队,由能文能武、能歌善舞的男女战士组成,以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配合政治形势、生产任务开展宣传,团结人心鼓舞士气。1972年初赴师部文艺汇演时,十一团宣传队官兵与兵团师首长们合影 <p>(上)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宣传队创作演出的歌舞节目《金溪女将》,后被社会各界广为推介; </p><p>(中)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团文艺宣传队演出的革命样板戏《红灯记》片段; </p><p>(下)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团文艺宣传队女战士们下乡演出时与泰宁农村小学生合影</p><p><br></p> “朝鲜电影,又哭又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罗马尼亚电影,又搂又抱;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这是广泛流传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一个关于电影的顺口溜。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十分匮乏的年代,放映电影受到广大官兵及其家属的热烈欢迎。这是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团电影放映组,使用的是解放103型35毫米电影放映机。 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团泰宁森工营文艺宣传队,演出自创歌舞节目,反映林区生产和林业工人的生活。 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团篮球队(上)、兵乓球队(中)与泰宁森工营篮球队(下),一群矫健阳光、生龙活虎的青年男女,奔腾跳跃在体育赛场上,为建设兵团争得了多项荣誉。 <p> 福建生产建设兵团在历史舞台上只有短短的6年时间。 这是1974年底兵团第十一团年终总结大会官兵们的最后合影,兵团建制即将撤销的帷幕已经悄然拉开,这其中能有几人早有预感或者知晓整体和个人命运的走向?</p><p> 1974年11 月,福建生产建设兵团建制奉命取消。兵团十一团于12月31日24点停止办公并撤消。同时团部改为三明地区泰宁林业办事处,管辖将乐、泰宁、建宁三县林业(即原三个森工营)及原团部直属林械厂、木工厂等。之后林械厂改为泰宁林业汽车保修厂,木工厂并入林保厂。<br></p><p> 泰宁林业办事处于同年6月30日撤消,人员大部并入三明地区林业局。</p><p> 这本1974年12月分发的大红色《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团纪念册》,记念着那一段美好芳华的终结。多年以后,塑料封皮开始老化破残,原有金光闪闪的烫金字样也褪变得苍白。 </p><p><br></p> 三明地区泰宁林业汽车保修厂,乃是兵团第十一团团部的嬗变和延续,系三明地区林业局的直属单位。 三明地区泰宁林业汽车保修厂所在地,系兵团第十一团团部旧址,杉溪环绕、山势踊跃,绿树掩映,厂房建筑错落有致,生意盎然。 (第一排左起)林保厂首任党委书记张若锦,第二任黄祖隶,第三任黄竹林。1994年第一任党总支书记郑金端,第二任冯旭明。<br> (第三排左起) 林保厂笫一任厂长徐继贤,第二任厂长薛玉荣,第三任厂长黄竹林。1994年起归泰宁县林业局管辖,第五任厂长高宝珊,第六任冯旭明,第七任陈元炳。<br> 1979年10月,林保厂第二期驾驶员培训毕业。 林保厂干部职工合影 泰宁林业汽车保修厂的领导与厂部基层干部 维修、金工、铸造等车间的工人师傅,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做好本职工作,保证了汽车运输任务的完成。 山高坡陡艰险,雨天泥泞路滑,林保厂的驾驶员们在当地伐木场工人和农民的协助下,克服困难完成运输任务。尽管路况复杂易变,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车轮滚滚向前。 林保厂的驾驶员们,尽职尽责,努力多拉快跑。 林保厂车间领导与职工,意气风发,正是大好年华。 林保厂的女职工们节日出游,一个个年轻美丽、光彩照人。 林保厂工会电影组,拥有一台长江16-4型16毫米放映机,经常为本厂和泰宁当地农村村民放映电影。 泰宁林保厂合唱团,其演唱风格与演出节目,在泰宁县文艺界首屈一指,广受当地各界赞扬。 林保厂党委书记黄祖隶(前排右三)与厂干部、教师、职工合影。 1982年1月,林保厂首届职工代表大会合影 1985年度总结大会暨职工代表合影 1985年度林保厂标兵暨单车盈利万元以上驾驶员合影9 1975年林保厂小学有3个班(1一3年级),每班学生大约20多名。教师有王秀华、林惠端,潘如梅等, 林慧明任校长。林保厂设有幼儿园,园长郑晓曦。图为1985年首个教师节,林保厂领导与本厂小学师生合影。 1986年度工作总结会暨第二届第五次职代会代表合影 原十一团团长黄全堂(前排左五)、三明市林业局领导牛郭有(前排右三)等莅临泰宁林业汽车保修厂视察指导工作。 1991年工作总结暨职代会代表合影 1992年元旦,林保厂女职工参加泰宁县总工会举办的拔河比赛 1990年林保厂部分党员代表参加泰宁县"庆七一"表彰大会合影 林保厂领导与部分先进驾驶员合影。 1990年泰宁县妇联梁主任莅临林保厂考察工会及妇女工作。 中共泰宁林保厂总支第二次代表会议合影 <p> 2000年8月,长期停产、资不抵债的泰宁林保厂宣告破产解体,同时解除137名全民固定工工人的劳动合同。</p><p> 虽然现实的残酷让他们感到痛心和无奈,只能是在经济改革中大潮中默认和接受现实。过去的已经过去,干部职工们把这个阶段的终止点,作为他们人生新一局的起点。</p><p><br></p> 原兵团十一团的兵团战士和后来的林保厂职工们,先后从体制的长期束缚的窘境中解脱出来,艰苦的环境磨练出坚韧意志和刻苦耐劳品格,有这坚实的基础,使得他们后来在各地各行业的发展范围和个人创造能力得到了拓展和发挥。<br> 你看,犹如长龙入海,雄鹰腾空,这是完全不同的另外的广阔天地,让他们各自写就了迥然不同的人生轨迹。。<br> 分布在海内外和八闽各地的战友尽管天各一方,但往日的战友情谊依旧铭记在心。战友的情谊割舍不断,不仅仅是对往事的追思与怀旧,只因为那一段在泰宁的年轻岁月和那里的山水一样的美好,所以就有了多次的相约叙旧。<br> 2000年元月29日,70多位战友在福州长城大酒店举行第一届聚会;<br> 2002年5月5日,95位战友在地点省老干部活动中心举行第二届聚会。 2007年元月2日,141位战友在省老干部活动中心举行第三届聚会; 近半个世纪的时光好像遥远而又漫长,然而往事就在你的身边,就在你的眼前。<br> 一次次的追忆和回想,都是那样的清晰、生动:那在蜿蜒陡峭林区公路上奔忙的运木车队;那密林深处油锯伐木的轰鸣:那林区堆头装车扛木发出的嘹亮号子;那金溪十八滩激流浪花中放排女将矫健的身影;那维修、金工、铸造车间热火朝天的作业场景;那林场农场林木茶果清香气息里的笑语歌声……<br> 2010年4月16日,315位战友在泰宁金湖宾馆举行第四届聚会。 2015年5月16日,400多位战友在泰宁金湖宾馆举行第五届聚会。 那些被历史定格的时光,记录了我们青春成长的轨迹和难忘的场景:书写了我们青春的梦想和耀眼的荣光;承载了我们燃烧的激情和无限的憧憬;打造了我们坚韧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铸就了我们朝夕相处、同舟共济的真挚友谊。虽然无奈地被打上了时代浓重的烙印,然而却是我们一生中美好温馨、永难忘怀的回忆。 2016年3月13日,200多位战友在厦门罗汉山举行第六届聚会。 2016年12月4日,300多位战友在福州举行第七届聚会。 时光在我们曾经年轻的脸庞刻上了一道道的衰老;岁月在我们曾经矫健的身躯贴上了一圈圈的臃肿;光阴让我们曾经敏捷的思维蜕变成一天天的迟钝。然而我们心态保持年轻,我们的身体还算康健,我们的思维依然清晰。 2017年11月19日,300多位战友在福州举行第八届聚会。 我们的独特经历,无人能够模仿,历史不能再造,回想兵团、林保厂的生活历程。重温战友情,再话当年事,以聚会为载体,以聚会为驿站,以聚会为平台,倾诉对青春年华的眷念和对人生历程的回望,畅谈对家庭事业的热爱和对战友情谊的感恩,解读对世事沧桑的感悟和对生命真谛的礼赞。 <br> <br> <h3>泰宁的灵山秀水,是我们曾经共事的地方,也永远是我们共同的福地。在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组建五十周年之际,勿忘初心,重返泰宁十一团旧址举办第九届聚会,更具有特别的非凡意义。</h3> 2019年10月1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一团战友和林保厂同事250多人齐聚泰宁。 战友重逢,分外亲切。 第十一团将乐森工营楼杉伐木场的战友们,意气风发。 <p>半个世纪之前此地乃我十一团团部,</p><p>四十五年已往至今犹闻林保厂车声。</p><p><br></p> 半个世纪之前此地乃我十一团团部,<br>四十五年已往至今犹闻林保厂车声。 这样的集体合影,你不觉得很有创意吗? 在泰宁故地:泰然自得同说往事,宁静虚怀共悟人生。 战友们的文艺节目表演 战友们的文艺节目表演 战友们的文艺节目表演 大会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