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12汶川地震,又称“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北纬31.0°、东经103.4°)。</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地震局修订后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为8.0级。根据日本气象厅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地震波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以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国内北至内蒙古,东至上海,西至西藏,南至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均有震感,中国之外的泰国、越南、菲律宾和日本等国均有震感。</p><p class="ql-block">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约5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截至2008年9月25日,5·12汶川地震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截至2008年9月,5·12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5·12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2009年3月2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映秀镇游览一圈后来到漩口中学遗址。漩口中学是阿坝州一所重点中学,原位于汶川县漩口镇,因修建水库搬迁至映秀镇,总投资6500万元。“5.12”大地震造成了43名学生、8名教师、2名职工、2名家属遇难,27名学生、2名教师严重受伤,其中3人被截肢,12名学生成了孤儿,造成21个单亲家庭。这所学校是映秀镇乃至汶川县目前留下的面积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处地震遗址。</p> <p class="ql-block">汶川地震以后,漩口中学的废墟被作为遗址保留。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山崩地裂,山河改观,强大的自然力量瞬间摧毁了美好的家园和城镇,悲痛与惊恐像海啸一样淹没了整个城镇。艺术家设计制作出这个硕大的被崩裂的白色石雕的“表盘”为艺术造型——《汶川时刻》,将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那震撼人类的一刻“时间”,永久地凝固在地震中心纪念区——映秀镇。现在看到的这个硕大的被崩裂的白色石雕的“表盘”,则是属于漩口中学遗址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钟的下方有一长石块,上面用阿拉伯数字刻着地震的年月日——2008·5·12,看了很是震撼人心。</p> <p class="ql-block">在石钟的左侧,是“5.12汶川特大地震记事墙”。这面墙是以国家名义修建的,主要有文字和浮雕两个部分组成。文字记录着大地震,以及抗震救灾的概貌,左下角的浮雕是一幅真实画面的再现,雕的是解放军战士,以及医护人员共同运送伤员上飞机的场景。这个碑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署名,没有落款,甚至没有日期。像这样的碑,在我国的级别是最高的,截至到目前,这种级别的碑只有两个,一个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一个就是这面记事墙。</p> <p class="ql-block">漩口中学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所有校舍建筑下沉、坍塌,震前我们眼前这些建筑为5层,地震后,5层楼只剩下3层,3楼直接变1楼,原本的1楼2楼变为碎屑。特别是来到汶川,走进漩口中学遗址,看到眼前的这些东倒西歪,惨不忍睹,支离破碎的教学楼遗址,忍不住为之落泪,或者说为那些掩埋在废墟中的师生们的遗体默哀吧!</p> <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了五层的学生公寓楼,只剩下一个倒塌的斜顶;我们看到了两层的教学楼通道已经横躺;我们看到了五层的阶梯教室被扭曲,拉裂;我们看到了只有两层的图书馆门窗框架都被拉斜,拉断;我们看到了女生宿舍楼完全坍塌,斜倒,为了维持地震后的原貌,已用钢筋水泥柱加固。在整个遗址处,可以看到地震造成的各种状况,变形的,倾覆的、扭曲的、垮塌的、十字裂纹的、底楼沉陷的、平行错位的、叠塌撕裂的千奇百怪,从露出废墟的钢筋,可以看到都是16㎜的螺纹钢筋,可见不是建筑材料的问题,而是地震的破坏度太大了。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汶川地震震源深度高达18.66±0.49 km,属于世界罕见的破坏性最大的地震。</p> <p class="ql-block">沿着小路和栈道,围着倒塌,掩埋的楼房参观。看着废墟惨不忍睹的现场,仿佛能感觉到,地震时的地动山摇,翻天覆地!顷刻间毁掉了多少家庭,留下了多少孤儿寡妇,孤寡老人。有多少人丧失了娇妻爱子,有多少人伤残送命。还有整个村庄全被掩埋的悲惨场面,一一浮现在眼前。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人们是那么的无奈,谁有能力阻止这样的特大灾害呢?只有眼睁睁地面对死亡,恐惧,惨叫,哀嚎。我被这无法想象、无法抵御的自然力之强大深深震撼。</p> <p class="ql-block">漩口中学震中遗址纪念地,带给人们的震撼是强烈的,不敢想象当时灾区人民有过怎样的经历和磨难,又是怎样战胜灾害,重建家园,获得新的来之不易的宁静生活。不由的感慨党和国家的伟大,军民的坚强!参观完漩口中学遗址,沿着石级铺成的山路去参观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是为了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而建设的纪念馆,纪念馆按照“自然、简朴、生态、科学”八字方针,由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纪念馆占地14.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280平方米,陈展面积10748平方米。主体建筑名为“裂缝”,寓意 “将灾难时刻闪电般定格在大地之间,留给后人永恒的记忆”。整个建筑造型以大地景观的手法,通过地面切割、抬起,形成主要的建筑体量,并通过下沉广场和步道向外延伸,与平缓的草坡融为一体,局部翘起露出地面,寓意新生和希望。纪念馆包括“三遗址两馆一中心”,即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沙坝地震断层遗址、唐家山堰塞湖地震遗迹、主馆、副馆和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中心。</p> <p class="ql-block">人们在地震滚石上刻下了哀悼和奋进之词,寄托哀思,催人向上。</p> <p class="ql-block">中铁十五局汶川地震遇难者纪念碑,深切怀念他们在“5.12”汶川地震遇难的战友和亲属。</p> <p class="ql-block">走到半山坡上,便看见安葬地震死亡人员的公墓,一块黑色大理石纪念碑,上面用黄字写着“5.12遇难者公墓”立在路边的碑基上。公墓占地面积很大。当时死了数万人,天气又热,还要忙着救人,安排活着人的吃住,根本无暇单个埋葬,只有合葬。映秀的公墓分五层,每层的陡坡处,都用黑色花岗石作挡墙,墙上分村、分单位镌刻着亡者姓名、年龄,从出生几个月的娃娃到百岁老人都难逃一劫。</p> <p class="ql-block">继续沿着石级铺成的路走到纪念馆,进口处有一个碑上写着“中华大爱精神长墙”,坡的一边就是感恩长墙,上面刻有支援单位,救援人员的姓名,事迹。</p> <p class="ql-block">五层公墓走完,就是地震遗址纪念馆,墙体以灰黑色为主调,表示悲哀。墙体每一层砖,与下一层之间设有减震层,从缝隙都能看到外面的光线。这是为了增加参观人员的防震知识。纪念馆分两层,划分了各种不同的区域,于2012年5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地震纪念馆(主馆)陈展面积10748平方米,总展线1900米,基本陈列——山川永纪。分为“序厅、旷世灾难破坏惨重、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科学重建创造奇迹、发展振兴时代丰碑、结束语”六大板块,共18个单元、60个组及13个专题,主要展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人民军队好、各族人民大团结好”等内容,真实记录5·12汶川特大地震灾难、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历程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p><p class="ql-block">科普体验馆(副馆)陈展以“感受地震、传播知识、关爱生命”为主题,陈展面积1560平方米,总展线512米。分为“时空隧道、灾难现场、解密地震、穿越地震断裂带、震前防御、避险与救援”六个展区。</p><p class="ql-block">展览借助电子等传媒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动感环幕等艺术手法和场景,完整地呈现了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过程。展示了党中央的英明决策,社会各界的大力援建,灾区群众的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伟大精神和大爱无疆的高贵品德。</p> <p class="ql-block">参观了地震纪念馆后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展览内容让我们全方位的了解了这次灾害的严重性和对这片土地的毁灭性打击,也让人对不可抗力有了进一步认识,同时也见证了废墟上的重新站立,见证了中国力量的无比强大。</p> <p class="ql-block">看完纪念馆出来,居高临下,站在山坡上眺望,山下便是之前走过的、完全新建的映秀镇。映秀镇的重建面貌尽收眼底,新房都是集中有规划地建造的仿古式建筑,震时的翻天覆地与震后新建的天翻地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