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所谓“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荔浦市地处桂北地区,民俗民风文艺源远流长。舞龙舞狮,过年祭祖拜“太公”,文场等缤纷如云的民俗民风活动风行荔江两岸。</h3><h3>为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了解自己家乡的民俗民风文化,拓宽知识面,增强动手能力。荔城二小五(5)中队,开展了以"民俗民风追溯"为主题的雏鹰假日社会实践活动。</h3> <h3>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早早地来到了活动的第一站——荔浦市档案馆</h3> <h3>档案馆的领导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当天的参观活动做了精心的安排。</h3> <h3>好震撼啊!咱们的家乡真是太厉害了👍</h3> <h3>黄股长耐心细致的给我们讲解荔浦的历史古迹,风土人情,民俗民风</h3> <h3>这一张张的老照片,记录的可都是咱们家乡的历史。</h3> <h3>古阿姨的讲解引人入胜,我们都听入迷了</h3> <h3>认真的孩子最可爱!</h3> <h3>从这些照片中,我们进一步的了解了劳动工具和交通工具的演变。</h3> <h3>在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我们通过观看老照片,听史实等形式,从中了解到了祖辈们生产的艰辛、生活的颠沛,以及生命的智慧,收获匪浅!感恩档案馆叔叔阿姨们的付出!</h3> <h3>依依不舍的告别了档案馆,我们再一次集队,向着第二个目的地出发了。</h3> <h3>虽然下起了雨,但并不影响我们快乐的心情。</h3><h3>看,欢快的竹竿舞跳起来了</h3> <h3>廖老师为了激励胆小的孩子,亲自上场示范。</h3> <h3>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到这欢乐的海洋中来。</h3> <h3>孩子们优美的舞姿,像白杨,似垂柳……</h3> <h3>让我们快乐的跳起来吧!</h3> <h3>天公作美,接下来我们顺利的开始了三人板鞋比赛。廖老师给孩子们分组进行友谊赛。</h3> <h3>准备好了,静静地等待比赛开始</h3> <h3>紧张的比赛开始了</h3> <h3>完美的交棒</h3> <h3>加油!好着急啊</h3> <h3>何老师认真地给孩子们做板鞋比赛的临场指导</h3> <h3>比比看,谁先到达目的地</h3> <h3>厉害了,我们的男女混合队</h3> <h3>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价值与生活方式的统一,它早已渗透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对于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俗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今天的第二个重头戏:让孩子自己动手体验饮食文化</h3> <h3>荔浦特色小吃:萝卜饺</h3><h3>粉皮裹着炒熟的萝卜丝,粉丝,豆腐干,包成三角形。萝卜饺可蘸酱也可直接吃,美味无比,是夏日解暑的好吃食</h3> <h3>我们的技术指导:邓丽美妈妈</h3><h3>她做的豆粉粑,萝卜饺那可是远近闻名啊!</h3> <h3>把整张的米粉皮分割为宽度为4个手指的宽度大小,把适量的炒好的馅料放入粉皮中间,然后按三角形叠加三个来回,用刀切断即可,这样一个萝卜饺就包好了</h3> <h3>开始动手了!</h3> <h3>跃跃欲试</h3> <h3>看,我包得不错吧。</h3> <h3>这些都是我包的!</h3> <h3>妈妈们也忍不住要试试</h3> <h3>食物不仅仅能让人果腹,给人补充能量,很多时候它还承载着不同人的故事,能唤起一代人的回忆。</h3> <h3>荔浦的饮食文化非常丰富,荔浦扣肉、高粱米饼、豆粉粑、水糕、萝卜饺……常常让人垂诞三尺。这其中,荔浦豆粉粑便是一绝。</h3> <h3>蒸好的粉团要趁热做,豆粉粑制作诀窍之一</h3> <h3>邓丽美妈妈娴熟的动作,让人叹为观止。</h3> <h3>争先恐后</h3> <h3>好想吃啊!</h3> <h3>豆粉粑和萝卜饺都是荔浦非常有名的特色小吃,孩子们体验了其中的制作过程,感慨这些小吃的制作并不容易——不仅需要细致繁琐的准备,还需要灵巧娴熟的技巧。</h3> <h3>看看我们今天的劳动成果</h3> <h3>可以直接淋上调料汁食用,或者把包好的萝卜饺蒸热后淋上调料汁食用,(依个人喜好)</h3> <h3>豆粉粑,外面一层包裹着细腻浓香的黄豆粉,咬一口下去软软的,糯糯的,满满的芝麻花生馅流出来,让人止不住想接着咬下一口,好吃到根本停不下来。</h3> <h3>此次雏鹰假日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通过参观档案馆,收集了解了家乡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文化知识,对于传承家乡传统文化意义深远!</h3><h3>在特色小吃制作、烹调、品尝中了解家乡荔浦的饮食文化,相信孩子们在意犹未尽的同时也都有了不一样的收获。</h3> <h3>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所以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是因为它深深地扎根于本民族的土壤之中。文化离不开生活,因为它源于生活,只有步入生活,躬身探寻才能发现它的朴素、美好、珍贵,也唯有如此我们才会热爱它、继承它,弘扬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