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走近岳阳楼

老长不大

<h3>  向往已久的岳阳楼,今天,我终于走近了它。仰望着盔盖楼顶上高悬的"岳阳楼"三个金色大字,心里倏然泛起一丝甜滋滋的喜悦,犹如年轻时遇到一位心仪的姑娘。</h3><h3> 我之所以如此仰慕岳阳楼,因为它不仅是一个著名的历史景观,更是一座彰显我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名楼。</h3><h3> 气势浩瀚磅礴的洞庭湖,内涵悠久深厚的岳阳楼,结伴相依,相得益彰。自唐以降,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在此登楼揽胜,凭栏抒怀,写下了无数的名篇佳文,给岳阳楼抹上了绚丽的文学艺术印迹,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多少历代志士仁人,在这里留下了高贵的品德和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遗产。</h3><h3>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眼中岳阳楼的雄伟,洞庭湖的广宽。脍炙人口的此诗,既承载了他的逸志豪情,又给后人定了岳阳楼的名。</h3><h3> 公元768年,晚年的杜甫贫病交迫,孤舟一家,漂泊荆湘,流寓岳阳。他带着忧伤登上岳阳楼,望着浩瀚的洞庭湖,触景伤情,遂作《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是一首写岳阳楼与洞庭湖的名诗,杜甫在悲苦凄凉的境况下,诉说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辛酸同时,又表达心系国家兴衰,挂念百姓疾苦的家国情怀。</h3><h3> 大凡说起岳阳楼,人们自然会想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也会从文中领略到洞庭湖的无穷景致与岳阳楼的文化底蕴。余秋雨先生说过,大多数人都是先从这篇文章知道有这么一座楼的。我也是,文以楼名,楼以文传,还有江西的滕王阁。</h3><h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品行操守和志向抱负,使《岳阳楼记》成为我国文坛史上千古名篇,亦使岳阳楼成了千古名楼。</h3><h3> 如果说,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承载了文人墨客的逸志豪情,杜甫的《登岳阳楼》承载了志士仁人的济世情怀,那么,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则承载了我们民族的忧乐意识和个人荣辱得失置之身外的精神内核。</h3> <h3>  文学作品背后往往蕴含着作者的经历、个性、人格、心态等等。《岳阳楼记》中能够千古传诵的名句,绝非出于偶然,正是范仲淹的人生价值取向和政治倾向的反映,也是他内心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志向追求的境界。</h3><h3> 范仲淹一生,官场浮沉几十载,逆境多于顺境,贬谪盖过升迁,但他始终抱着"天下为己任"的坚定信念,愈挫愈勇,执着上疏,针砭时弊,力陈改革;坚持"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的观点,不怕得罪权臣,不怕触怒皇帝,不怕获罪贬官,愿为黎民为社稷"宁鸣而死,不默而生"。</h3><h3>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邓州时所作。其时,同僚富弼贬青州,欧阳修贬滁州,滕子京贬岳州。此文尽管是应滕所邀之作,他也未到过岳阳楼,但凭其丰富的生活阅历,亲身遭受多次贬黜忧乐的深刻体味,以及深厚的文化素养,借助滕提供的《洞庭秋晚图》,通过想象中着重因情设景,抒情议论,阐发深邃的哲理见解,使岳阳楼成为他表达理想、胸襟和志向的载体,借以激励自己和劝解同道朋友。</h3><h3> 范仲淹玄孙范公偁在《过庭录》中对《岳阳楼记》有规劝滕之意也作了佐证:"滕子京负大才。为人所嫉。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h3><h3> 从岳阳楼说到范仲淹,我巳经离题说得太多了,但手中的笔还是停不下来,盖因出于对先贤的仰慕和崇敬!</h3><h3>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卓越的文学家和军事家。他领导推行的庆历新政,短短几个月,政局出现新貌,官僚机构开始精简,科举考核中突出实论,州县普办学堂。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北宋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志士仁人节操,已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财富。他的思想和行为,赢得了历代人民的敬仰,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h3><h3> 朱熹称范仲淹为天地间第一流人物。</h3><h3> 宋末元初一代文宗元好问评:文正范公,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其才其量其忠,一身而备数器。在朝庭,则孔子之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概不一二见,非但为一代宗臣而已。</h3><h3> 毛泽东主席说,中国历史上有些知识分子是文武双全,不但能够下笔千言,而且是知兵善战。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h3> <h3>  我凝视的目光从郭沫若先生书写的"岳阳楼"匾额缓缓移下来,岳阳楼的建筑也确实精巧独特。三层、四柱、飞檐、盔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据称为纯木结构,无一枚铁钉,无一道横梁。全楼看去,盔顶独特,飞檐高翘,线条流畅,造型美观,且保持原貌建于城墙之上,故被称为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h3><h3> 走进一楼,迎面就是一幅《岳阳楼记》的雕屏。人们忙着拍照。解说员道,二楼的雕屏才是清代书法家张照的真迹,由十二块紫檀木拼成,文章、书法、刻工、木料全属精品,人称"四绝"。不懂书法门道的我,不要说能否分辨,只觉得两幅都非常好,都是文物珍品。</h3><h3> 登上三楼顶层,我也凭栏远眺,那天阵雨初歇,疏阳偶现,云聚云散,晴阴不期;但见洞庭湖雾霭濛濛,湖水微浊,白帆不见,孤舟自横。既无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也非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倒有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光山色,浑然一体之感。回眸瞅见厅前的一副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比",落款"长庚李白书"。"真乃诗仙也",刹那掠过我的心间。</h3><h3> 现实的常态"水天一色"就在眼前,理想的偶然"风月无比"岂能时时遇见。</h3><h3> 楹联中间镶嵌着一幅毛主席狂草的杜甫《登岳阳楼》,笔势大气磅礴,笔法雄健奔放,笔意流畅淋漓。</h3><h3> 毛主席的书法,就显示其常人难以企及的非凡的气魄!</h3><h3> </h3><h3> 小乔墓在岳阳楼的北面边上,地处幽静,游人不多。墓冢是圆形封土堆,墓碑上书"小乔之墓",墓周有游道。我望着这座芳草萋萋有点落寞的坟莹,无端地想起这位历史上传奇的绝色美女,应该和夫君周瑜合葬一起才对,怎么会独处于此呢?</h3><h3> 我出了小乔墓,拐过醉仙阁,来到了岳阳楼背面。这里是城墙中一座门洞,宽二米多些,高约四米,门额石匾上镌着"岳阳楼"三个大字。岳阳楼就筑在这城墙的平台上面,千百年来虽历经多次毁建,现在依然雄姿英发。</h3><h3> 岳阳楼演绎着千年的灿烂文化,张扬着耀眼的人文精神,注定了它生命的永恒!</h3><h3> 今天,我登上向往已久的岳阳楼,眺望浩瀚的洞庭湖,在欣赏景观的同时,忆古贤,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我们面对先贤留下的"先忧后乐"的高尚境界,做些什么呢,这是应当认真思考并身体力行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