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敬德修业,慎思笃行,</h3><h3> 道通古今,学贯中西。</h3><h3><br></h3><h3> 秉承北京师范大学对学子的殷切希望,我们开启了第3天的学习充电之旅。今天北京师范大学的刘教授为我们讲授“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为我们上了一堂干货满满的课。<br></h3><h3><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r></h3> <h3>收获一</h3><h3><br> 课题研究分为哪几个流程? <br> 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br> 准备阶段,包括材料方法的选择,方案的制定等等。<br> 资料收集阶段,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采访,获得直接研究材料,或者通过体验模拟等取得相关材料。<br> 整理归纳分析材料,寻找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初步研究结论 。<br> 充实材料,撰写研究报告或者论文。<br> 进行论文或者报告答辩。</h3><h3><br> 刘教授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结合她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指导学生在做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对我们进行有效的指导。<br></h3> <h3> 收获二 </h3><h3> 教而后之困,困而后知学,在自身的阅读中,在与同伴的交谈中,在所观摩的课堂中发现教育教学的困惑,通过系统思考,找到导致困惑的真问题,进而将问题真实化,具体化,形成系列相关小问题,对照自己的经验,时间等研究条件,最后确定近期或各阶段能够完成的微课题,这是课题研究的主要来源,而且对于一线教师以研究促进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h3><h3><br></h3><h3> 刘老师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比如针对上课时学生不喜欢发言这一教学现象,老师最后把它提炼成“小学生课堂消极沉默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对我们有极大的启发作用。</h3><h3><br> 刘教授用非常清晰的思路,质朴生动的语言,为我们逐一进行了讲解,并解答我们提出的问题。为我们今后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操作,提供宝贵的指导意见。<br><br><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r></h3> <h3>收获三</h3><h3><br></h3><h3> 在前两天紧张的学习之后,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希望在培训中增进了解,互相认识,促进同学的感情,以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的工作中,能够互相帮助形成合力,于是我们开始了我们的破冰之旅。同学们诙谐幽默的发言,让我们一下子记住了他们的名字。相信这份珍贵的同学情谊,一定会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注入更多的活力。</h3><h3><br></h3> <h3> </h3> <h3> 课后学员们积极和老师探讨,学无止境,我们在路上……</h3><h3><br></h3><h3>编辑:郑天龙 </h3><h3>摄影:陈海珍</h3><h3>审核:任新宇、方锐升</h3> <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