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新西兰(New Zealand),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是个岛屿国家。全国人口约491万(2019年),人口中,欧裔约占74%,毛利人约占14%,亚裔占12%,亚裔中华人有20万。新西兰国土面积26.8万平方公里,其中有一半是牧场,拥有奶牛660余万头,羊3100多万只,平均每人拥有1.5头牛,7只羊。首都惠灵顿,最大的城市是奥克兰。新西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北岛和南岛。北岛多火山和温泉,南岛多冰河与湖泊。新西兰的两大岛屿以库克海峡分隔,南岛邻近南极洲,北岛与斐济及汤加相望。南北岛原来与澳洲大陆相连,后来由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便脱离了澳洲大陆而形成南北二岛。</h3> <h3>新西兰是英联邦成员国,国旗为长方形,长宽比为2:1。“米”字图案表明与英国的传统关系;4颗星表示南十字星座,表明该国位于南半球,同时还象征独立和希望。<br></h3> <h3>银蕨是新西兰的国花。银蕨正面绿色,背面银色,新西兰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用银蕨作为图腾,硬币、签证、服装、飞机等都有银蕨图案。新西兰人认为银蕨能够体现新西兰的民族精神,故此这种植物便成为了新西兰的独特标志和荣誉代表。</h3> <h3>新西兰实行君主立宪制混合英国议会制,是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畜牧业为第一支柱产业。</h3><h3>该国是一个二元文化社会,官方语言为英语和毛利语。新西兰从一开始就是众多殖民地的另类,不是靠杀戮和暴力,而是靠条约。建立国家的基础来源于英国王室和新西兰毛利人的512位酋长于1840年2月6日及随后的8个月内所签署的《怀唐伊条约》(Treaty of Waitangi)。双方通过条约建立了理论上平等的伙伴关系,毛利人通过将治权转让的方式,获得了英国王室对其财产和文化的保护。条约签署后,大量的英国移民来到这里,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新西兰这个国家,另外,和北美洲的印地安人以及澳大利亚土著民族的悲惨遭遇相比,新西兰毛利人免于了灭顶之灾,其语言和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保护。</h3><h3> 2月6日为新西兰国庆日,全国放假一天。</h3><h3>新西兰元又称“纽币”,1纽币约合4.7元人民币</h3> <h3>新西兰孤立于浩瀚的南太平洋里的岛国,那里至今还保留着上天赐予的原始之美:璀璨的星空、雪山下清澈湖水的一抹蓝色、还有绿色原野上悠闲漫步的牛羊🐂🐑,这一切都吸引着无数旅友不远万里来到这块净土,只为追寻那一片难得的纯净…<br></h3><h3> 今年的新西兰之行转眼已成过往,从北岛到南岛一路走来,各种美景让人目不暇接,实地领略了这个遥远而美丽国度的纯净之美、原始之美。憧憬和疲惫留在了风里,感受化作记忆。只有翻开照片,那一幅幅鲜艳的有些不真实的画面又浮现在眼前……</h3><h3> 通过美篇记录下新西兰🇳🇿之旅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悟,分别以“北岛篇”和“南岛篇”记之!</h3> <h3>这个漂浮在南太平洋上的岛国,四面都被大海包围,不与任何邻国接壤,也不容易受到外界的侵扰,可能是南半球的风总伴着神秘,还有对“长白云故乡”的魂牵梦绕,带着一直以来对新西兰的向往,憧憬已久的旅程终于开启了👏👏</h3> <h3>Auckland🇳🇿此行目的地呦✈️🎈</h3> <h3>从北京出发经上海搭乘东航MU779航班经过11个半小时的飞行,终于落在了百分之百纯净新西兰(100% Pure New Zealand )的国土上😊😊</h3> <h3>有人说"上帝先创造了新西兰,然后再依据它画出了天堂"。还有人说这是一个"从不缺少蓝天和绿草的国度"。这是从飞机✈️上鸟瞰奥克兰,一半是城市 ,一半是海水。</h3> <h3>朵朵白云下蜿蜒的海岸线、蔚蓝的大海、绿色的田野、抽象的河流,真是美不胜收!</h3> <h3></h3><h3>走出奥克兰国际机场, 这里的蓝天白云瞬间征服了我!</h3><h3> 这就是纯净蓝~新西兰👍</h3> <h3>奥克兰位于新西兰北岛,依海而建,景色优美,是新西兰最大城市。面积1086平方公里,人口146万,因其是拥有帆船最多的城市,故称为“帆船之都“。这座城市是新西兰的经济、航运和旅游中心,是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由于其发达的经济,怡人的环境,高水准的生活和迷人的风景,奥克兰连续多年被联合国评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奥克兰曾经是新西兰首都,1865年首都迁至该国第二大城市惠灵顿。全球最主要的跨国公司都在奥克兰设有办事处,奥克兰事实上是新西兰的“经济首都”。<br></h3> <h3>奥克兰天空塔(SKY Tower)位于奥克兰市中心,建于1996年,是观光及电台广播塔。塔高328米,为南半球最高结构的建筑物。它即是奥克兰的地标,也是独特的城市名片。</h3> <h3>奥克兰四周被海洋和火山环抱,有美丽的港湾和壮观的大桥,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帆船爱好者,是全世界拥有私人船只比率最高的城市,有"帆船之都"的美誉。</h3><h3><br></h3> <h3> 面对灿烂的霞光,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悸动……</h3> <h3></h3><h3>奥克兰海港大桥 (Auckland Harbour Bridge)是奥克兰极富代表性的一处景致。大桥连接奥克兰最繁忙的港口--怀提玛塔海港南北两岸,全长1020米。海港大桥与停泊在奥克兰游艇俱乐部的万柱桅杆,组成了一幅壮观美丽的图画。</h3> <h3>丽日蓝天下,白云在身边飘过,一簇簇,一片片,真是到了“长白云故乡”。</h3> <h3>这个位于奥克兰王子码头的酒吧,是我喜欢来的地儿……👍😄</h3> <h3>无论老人还是情侣都喜欢在海边享受生活,欣赏大自然赐予的美景。海面上荡漾的帆船,让人感觉恬静,惬意。</h3> <h3></h3><h3>伊甸山(Mount Eden)是奥克兰最大的休眠火山,毛利人称它为"山神的饭碗",虽然海拔高度只有195米,但却是奥克兰的最高点,从这里可以360度俯瞰整个奥克兰城市全貌。<br></h3> <h3>来张伊甸山火山口的全景图。这片地貌形成于2~3万年以前,由连续的三个火山口组成,这里曾是毛利人的家园。</h3> <h3>形态完整的火山口,如同一口大锅。</h3> <h3>山顶最高处,有一石碑,1872年由当时的地质测绘者竖立,后人又在上面刻上了一些纪念性文字。石碑旁,有一座三菱锥形的纪念塔,这里是眺望奥克兰的最佳地点。</h3> <h3>伊甸山上罗盘显示这里距离北京10407公里。罗盘上的"北京(BEIJING)",被人摸得铮光发亮,可见中国游客的数量及动手能力。就连上面的"莫斯科(MOSCOW)也跟着“沾光”了😄。</h3> <h3></h3><h3>面对沉寂的火山口,领略海港的旖旎风光,奥克兰市景尽收眼底。</h3> <h3></h3><h3>从奥克兰出发奔向地热之城罗托鲁瓦(Rotorua),一路穿行在田园诗歌般的牧场,经过了无数个风情小镇。<br></h3> <h3>一路上处处都是美景,牧场、牛羊、森林、湖泊……不断从眼前掠过。</h3> <h3>苍翠绿林,蓝天白云,犹如一幅幅不加修饰的自然风景画,令人目眩神往。</h3><h3><br></h3> <h3>处处白云压山头。在毛利语中,新西兰的意思就是长白云的故乡(The land of the long white cloud),当地土著毛利人认为,世界上的云彩都是从这里飘出去的。</h3><h3>图中的草垛子整整齐齐码放在草地上,是给牛羊准备过冬的口粮。</h3> <h3>【神秘的怀托摩萤火虫洞(Waitomo Cave)】从奥克兰驱车南行190km就是小城怀卡托。怀托摩萤火虫洞位于怀卡托的怀托摩溶洞地区,因其地下溶洞现象而闻名。1887年一位当地毛利族族长及一位英国测量师首次进入萤火虫洞,发现无数光亮点映在水面上,仔细观察见到洞壁上爬满了成千上万的萤火虫。1888年开始向游人开放,这里是新西兰最受欢迎的景点,也被誉为世界九大奇观之一。</h3><h3> </h3> <h3>这是我们乘坐的小船。</h3><h3>这个萤火虫洞有200多万年的历史,附着在洞壁发光的是萤火虫的幼虫,成虫将卵产在潮湿的洞壁上,经过三周时间,卵孵化出带着淡蓝色光亮的幼虫。每只幼虫会吐出20-30根丝线吊在洞顶上形成一个有粘性的网,幼虫尾部发出的光亮会吸引各种趋光小虫撞上来成为萤火虫的食物。幼虫长成成虫后,寿命便只有2~3天了,这些成虫不能进食,也不会飞,它们的使命就是繁殖,交配之后把卵产在岩洞的壁上就结束了它们的生命。</h3> <h3>上船后进洞前,导游要求大家不要说话、不要拍摄,因为这里的萤火虫对生存环境要求近乎苛刻,有光有声音就不能存活。于是大家屏住呼吸,坐在小船上沿着绳索无声滑行,轻轻地缓缓地驶入布满萤火虫的地下世界。周围万籁俱寂,只有洞顶水滴落下的滴答声……泛舟在这深邃神秘的洞穴,我们的头顶上似乎有条浅绿的光河在流动,当看到“星空”之下的如此美景,一瞬间,所有人都醉了!<br></h3> <h3>在这些溶洞里,我们看到一些附着在洞壁上的萤火虫,它们吐出的长长的丝线,在晶莹透剔的钟乳石间,点点萤光闪烁,仿佛进入梦幻般的精灵世界!满眼的如此多的幽绿的光点,犹如满天繁星,不断的闪烁,一时间,分不清是“天上”,还是“人间”。</h3> <h3>【胡卡瀑布(Huka Falls)】气势磅礴的胡卡瀑布是峡谷形瀑布,它把火山的巨大能量转换为滔滔白浪,从陶波湖倾泻而下,汇入怀卡托河。站在瀑布上的人行天桥上,面对峡谷,听着咆哮的涛声,翡翠般的水流以雄壮的气势倾泻而下,壮观极了!</h3><h3></h3><h3><br></h3> <h3>瀑布区域水气氤氲,当阳光透过树缝时,由于水的折射形成光斑,神奇好看。</h3> <h3>胡卡瀑布是新西兰最长的河流怀卡托河其中的一段。怀卡托河在此从近250米的宽阔河床突然收窄,进入不到18米宽的坚硬的火山岩溪谷,急流越过12米的悬崖飞泻而下。虽然瀑布的落差只有12米,比起世界上很多瀑布的落差和宽度来,根本算不上雄伟、高大,但它的水流量巨大,据说其22万立方米每秒的流量,在世界上的瀑布中也排在前列。</h3> <h3>胡卡瀑布形成的喘急河流,场景壮观,河水最终汇入怀卡托河流入大海。</h3> <h3>【陶波湖(Lake Taupo)】新西兰最大的湖泊,位于北岛中部火山高原上。据说形成于一次巨大的火山爆发,总面积616平方公里,比新加坡略小(新加波国土面积719平方公里),湖岸线总长193公里,最深处达186米。陶波湖是新西兰的母亲河怀卡托河的源头,大洋洲最大的淡水湖。<br></h3><h3>静坐唯美的湖畔,感受那份心灵的宁静。</h3> <h3>无沦是谁,来到陶波湖都会被她的美丽所折服,她是那样的纯洁,那样的静谧,那样的迷人,那样的梦幻。</h3> <h3>湖边的枯树展示着别样之美。</h3><h3>湖畔孤独树。看夕阳西下早,倦鸟归林迟。此情此景不禁令人想起三毛那首著名的诗歌: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h3> <h3>蓝莹的湖面,不知陶醉了多少过客。<br></h3> <h3>【罗托鲁瓦政府花园(Government Gardens)】是一座宁静优雅的花园,园内绿草如茵,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这里有一座英国伊利莎白式的橘红色顶的群楼,在蓝天白云、绿树草地的衬映下,非常漂亮!<br></h3><h3><br></h3> <h3>沿小径缓缓走过,高大的树木,傲然挺立,这里清幽宁静,漫步其中,除去了尘世的繁闹与纷扰,很是惬意……</h3> <h3>红色的楼顶,橘色的墙壁,在绿树草地的衬映下,非常美丽。这所漂亮的房子以前是毛利王的王宫,现在已成为博物馆。</h3><h3></h3> <h3>傍晚,在海拔2000英尺之上的白云峰山顶观景餐厅享用西式晚餐,欣赏罗托鲁瓦湖美景。</h3> <h3>这是我们入住的罗托鲁瓦温泉酒店,说是四星级😜不过浓烈的硫磺味儿熏的我一晚难以入眠。</h3><h3>图为酒店及小镇夜色。</h3> <h3>参观毛利人文化村(Maori village)了解毛利人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史。新西兰的毛利人,是这个国家的原住民,据历史记载,早在700-800年前,他们就在这里定居和生活了。据说新西兰毛利人以及大多数大洋洲岛民都是中国台湾居民的后裔。</h3> <h3>图中毛利人最传统的雕刻龙舟,据说是用一整棵大红松树凿出的"独木龙舟"。</h3> <h3>新西兰北岛的罗托鲁瓦地区是最重要的地热活动区之一。这里有温泉、间歇泉、嘶嘶作响的蒸汽喷口和猛烈地冒着气泡的泥塘。</h3><h3><br></h3> <h3>嘶吼喷涌而出的间歇泉,透射出灼人的热浪,长年累月的肆意喷发和带硫磺物质的涌流给岩石染色,给岩壁挂浆。如此神威,使你不得不对大自然产生一种由衷的敬畏。</h3> <h3>浓浓的硫磺气味扑鼻而来......</h3><h3> 沸腾泥浆池不知疲倦地翻滚......</h3> <h3>腾云驾雾、蒸汽迷漫、热流滚滚,置身其中,如入仙境一般😊</h3> <h3></h3><h3>乘坐新西兰最古老的滚轴游轮—女皇号(LAkELAND QUEEN)游船,观赏罗托鲁瓦湖扑朔迷离的奇特景观。在游船上享用了丰盛的kiwk自助午餐,可口的烤羊排令人回味无穷。<br></h3> <h3>罗托鲁瓦湖(Lake Rotorua)是新西兰第三大湖,火山爆发后地面坍塌形成了一个宽16公里的圆形火山口,雨水将火山口灌满之后就形成了罗托鲁瓦湖。</h3> <h3>漫步在罗托鲁瓦湖畔,湖水清澈湛蓝,湖畔成群海鸥、野鸭、黑天鹅在水中游戏,颇有一份诗情画意的韵味。</h3> <h3>在爱歌顿农庄(Agrodome),与羊驼亲密接触,观看了牧羊犬表演。新西兰基本没有工业,人称“羊背上的国家”。这里地广人稀,牛羊从一块草场转到另一块草场全靠聪明能干的牧羊犬(中图)奔跑驱赶。</h3> <h3>一树山(也称独树山One Tree Hill)位于新西兰的奥克兰市中区的肯威尔公园。占地120公顷,高183米,虽然叫一树山,但并非只有一棵树,山下有绿茵茵的草地,成群的牛羊,各种树木花卉。登上山顶可远眺奥克兰市全景,是奥克兰著名的景点之一。</h3> <h3>山顶上矗立着一座巍峨的纪念碑,它是为了纪念奥克兰城市创立者—约翰·罗根·堪培尔(John Logan Campbell)爵士(石碑下的站立者)而建立的。</h3><h3>约翰·罗根·堪培尔爵士被誉为奥克兰之父,他1817年11月3日出生于苏格兰的一个医生家庭,1839年获得爱丁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840年移居奥克兰。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曾担任新西兰银行和新西兰保险公司等机构的董事),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在1856年当选为新西兰国会议员并任内阁部长,1901年当选为奥克兰市长。为了表彰他对社会作出的杰出贡献,1902年被授予爵士称号。1912年去世,被安葬在山顶之上。他在遗嘱中表示,希望在山顶建造一座方尖石塔,以表示他对土著毛利人的崇敬之情,他为此自掏腰包,预留了建造石塔所需要的全部款项。这座高而尖的纪念碑就是约翰·罗根·堪培尔爵士心愿的物化。</h3> <h3>新西兰人热爱大自然,热衷户外运动,在一树山随处可见跑步🏃锻炼的人们。</h3> <h3>无论何时总能看到徒步运动的人们,以至于我就在想~难道他们不上班、不上学吗?</h3> <h3>新西兰的孩子们也大都是“放养”状态,在街边,在公园,孩子们欢快自由地嘻戏玩耍,完全没有像我们在国内的情形,必有家长“人盯人”般紧跟看管。</h3> <h3></h3><h3>山坡上、树下随处可见牛羊悠闲地吃草,都说这里的牛🐂羊🐑是全世界最幸福的,每天都能欣赏到如此美妙的风景,不知道它们是否也有审美疲劳呢?😜</h3><h3>城市中处处可见美丽的田园风光,城市的休闲与农家的牧场达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h3> <h3>漫步芳草萋萋的山丘,蜿蜒的小路引人入胜。快抓紧时间拍照吧!😁</h3><h3></h3> <h3>那日在一树山公园,运气非常好,正好赶上一年一度的公园开放日,我有幸亲自体验了一把剪羊🐑毛的乐趣,十分难得😊。</h3> <h3>迈克尔.乔瑟夫.萨文奇(Michael Joseph Savage)公园, 这个公园是为纪念新西兰第23任首相,也是工党第一任领袖迈克尔.乔瑟夫.萨文琦而建的。</h3> <h3></h3><h3>迈克尔.乔瑟夫.萨文琦(图中右下角)1872年出生于澳大利亚,1907年移民新西兰,1916年组建工党,1935年工党赢得大选,迈克尔.乔瑟夫.萨文琦成为首相,卒于1940年。他的主要贡献是关注民生问题,使新西兰成为第一个福利型的国家,他提出的三高政策: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这也是在所有的发达国家中第一个提出的,这三高政策也为新西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为了纪念他,在此立碑~工党纪念碑。</h3> <h3>公园依海而建,站在这里,面对奥克兰港口,港湾景色一览无遗。</h3> <h3>美景尽收眼底。</h3> <h3>这里也是当地民众假日休闲好去处。</h3> <h3>奥克兰战争纪念博物馆(Auckland Museum)坐落在中央公园一片绿油油的草坪上,被形容为是新西兰人文化与精神的试金石。它既是一个关于新西兰历史,特别是毛利人历史的博物馆,还是一个自然博物馆和战争纪念馆。</h3> <h3>整座博物馆采用尼奥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是奥克兰地区最著名的建筑之一。</h3> <h3>奥克兰使命湾(Mission Bay)又称教会湾,是离奥克兰市中心最近的海滩,著名的海滩度假圣地。</h3><h3>使命湾依山傍海,沙滩平直,人们在绿色草坪休闲,娱乐,还有那一排排高高的棕榈树,精致的酒店,特色的餐厅以及精美的文艺小店,构成一幅很文艺有情调的画面。</h3> <h3>水光潋滟,海鸥翔集</h3> <h3>在这里可以真正感受当地人的生活。天气好的时候大家三三两两地躺在海滩上享受日光浴。</h3> <h3>这里的人们爱生活,很多当地家庭来这里野餐,小孩子追逐嬉闹,不过可能会有海鸥过来分享你的食物呦😊<br></h3> <h3></h3><h3>鸟岛(bird island)是新西兰最美的地方之一,是摄影发烧友的天堂,是奥克兰本地人的度假胜地。鸟岛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30大美景之一,所谓鸟岛实际上是海上兀然矗立起两块巨型山石,那里有数以千计的塘鹅整齐排队栖息于其上,“咿呀”起伏的鸟鸣声与惊涛拍岸奏出的声音相互交错,自然之美蔚为壮观!</h3><h3><br></h3> <h3>塘鹅(Gannet),全名叫澳大利亚塘鹅。是世界上数量很少但仍在增加的鸟类。其成鸟体重2.5公斤,翼展2米,属大型鸟类。</h3><h3>塘鹅出生在新西兰,幼鸟学会飞行后,会独自飞越塔斯曼海到澳大利亚,成年后再飞回新西兰的栖息地,在这繁衍生息,直到终老。因此,每年的8月到次年的3月,在穆里怀塘鹅栖息地都能看到大量的塘鹅。</h3><h3></h3> <h3>塘鹅是典型的爱情楷模,爱情忠贞,双宿双飞,在生命之年相守相伴。</h3> <h3>据说塘鹅是属一夫一妻制的鸟类,一生恩爱厮守,一年只产一枚卵,夫妻轮流孵化,小生命40多天后就会破壳而出。雏鸟身为“独生子女”,但并不娇生惯养,在父母带领下,刻苦学捕食、练飞行,长到第16周时就具备超强的飞行本领,离开父母独自去飞越塔斯曼海,“移民”到2000多公里外的澳大利亚。小塘鹅们在澳洲生活三至五年待性成熟后,会秉承先辈的生存轨迹飞回“故乡”奥克兰,到自己出生地来繁育下一代,“结婚生子”。从此,它们定居新西兰,开始了自己“神仙眷侣”般的美满生活。<br></h3> <h3>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塘鹅产房,面朝大海,延续着生命的永恒。</h3> <h3>奈杰尔与它的混凝土“爱侣”(图片来源于网络)</h3><h3>在新西兰玛纳岛(Mnna Island)流传着一只叫奈杰尔塘鹅的真实故事。原来玛纳岛也是塘鹅的栖息地,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塘鹅却不在这里逗留了。当地居民为吸引塘鹅回归。在岛屿上安放了几十个混凝土制作的塘鹅,但大多数路过的塘鹅识破了人类的善良骗局,一走了之。<br></h3><h3> 2015年,人们发现一只雄性塘鹅留了下来,它整日衔草筑巢,还不时的跳起求偶的舞蹈。原来它爱上了一只混凝土做的雌鸟。这只雄性塘鹅在玛纳岛与自己的“爱侣”一住两年,直到2018年初在爱侣身边孤老而死。</h3><h3>人们被这只忠贞的塘鹅所感动,称它为世界上最孤独的鸟—奈杰尔。读完“奈杰尔”故事让人感动,唏嘘不已!“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h3> <h3>依栏观望飞翔的塘鹅与海浪共舞,英姿矫健,栖息的塘鹅在窃窃私语,爱意绵绵,在蓝天碧海、浪花礁石的衬映下,显得格外的和谐艳美,真心羡慕塘鹅的慧眼,选择了这么美妙而富有诗意的海滨石崖,作为谈情说爱、繁衍生息的栖居之地。</h3> <h3>穆里怀海滩(Muriwai beach)位于奥克兰的西海岸,是奥克兰著名的黑沙滩。</h3> <h3>从鸟岛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下山的路,走不多远就能到达与之比邻的黑沙滩。</h3> <h3>黑沙滩长约60公里,沙子黝黑、细腻、纯净,据说全为铁矿沙,新西兰政府把它视为珍贵的世界自然遗产,不允许任何机构或个人开采,因此黑沙滩得以永久保存。至于黑沙滩形成的原因,据说在远古海底火山爆发时,海底的铁矿石泥层被翻出,与海边的泥土粘合为一体,后来在海水和风力的常年作用下,才逐渐形成如此纯净绵长的黑沙滩。</h3> <h3>行走在海岸边,飞鸟从天空掠过海面,不时传来的鸟鸣,总会让你喜出望外……</h3> <h3>当然这里还是冲浪者🏄🏻的天堂。我们站在岸边怕浪打“湿身”,当地人抱着冲浪板冲向大浪中。我们拍照片感叹一下风景,人家是沉浸在挑战自我的生活体验中。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生活不同,感受不同。</h3> <h3>奥克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简称奥大。1843年建校,世界百强名校之一,2018世界排名第85位,位列全新西兰第一,是新西兰孩子们的梦想学府。</h3> <h3>奥克兰大学的钟楼非常有特色,是新西兰人引以为荣的建筑之一,外观以新西兰特色的花朵为装饰造型👍👍</h3> <h3></h3><h3>走进校园,园林景观错落有致,浓浓的大自然气息扑面而来。校园为开放式,几乎半座城都有它的影子。走出教学楼,百步向外是繁华,再行百步有书香。</h3> <h3><h3>奥大给人的感觉,学习氛围浓厚,学校环境优美,在这里读书真是一种享受!</h3></h3> <h3>坐落于奥克兰市中心的王子码头(Princes Wharf)是奥克兰最具特色的港口。这是我经常来的地方。</h3> <h3></h3><h3>从王子码头每半个小时发出一班轮渡,只要12分钟就可到达对面的德文波特港(Devonport)。</h3> <h3>看到中国🇨🇳港机👍👍</h3> <h3>德文波特位于北岸地区(North Shore)东南角探出海面的半岛上,是当地的富人区,也是一座历史悠久、迷人的海滨小镇。我第一次来德文波特就被小镇迷人的英伦风格、浪漫情调所吸引,之后自己又来过两次。</h3> <h3>镇上大部分建筑物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至今依然保存完好。</h3><h3>漫步德文波特小镇发现这里不仅有迷人的海滩,小镇上布满了咖啡馆、商店和画廊,窄小的街道,袖珍的商辅,弥漫着浓浓英式复古情怀。</h3> <h3>小镇上的房子就像积木一样,各式各样的颜色不拘一格地刷在墙上、屋顶上。在蓝色的天空下真的好美。虽然只是匆匆一瞥,我梦想的地方应该就是这样😊😊</h3> <h3>几乎所有的房子都是低矮的木制平房,三角形状或红或蓝的屋顶错落有致地呈现在眼前,院子里种满了各种不知名的水果树和花,无论怎么拍照都是美片。</h3> <h3>德文波特小镇除了原有的乡村气息,还保留了著名的"二战遗址",当年军舰的火炮和"水雷",还有山顶上的大炮及奥克兰的海军基地。山上那些红色的"小蘑菇",实际上是排水站的通风口,也算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h3> <h3>山顶上经常看到带着孩子、遛狗的人们。我发现新西兰人对狗的宠爱像对待亲人一样,好有爱啊!</h3> <h3>维多利亚山(Mount Victoria)是德文波特最好的观景点,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对面的奥克兰的风景。</h3> <h3>从德文波特回望奥克兰</h3> <h3>在水一方</h3> <h3>有人说,如果说把全世界的美景集中在一个国家的话,那就是新西兰了。这片国土上有着世界上得天独厚的美景,世外桃源般的宁静和美丽,让人如梦如幻梦靥牵绕。看过再多的风景,听过再多的故事,都不及你真正踏上新西兰那一刻的惊喜!“最是人间好景致,山青湖碧尽原色”,难怪上帝选择新西兰做为后花园!</h3><h3>新西兰的景色最美丽,这里的人们温和而友善,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见到真诚的微笑和问候,给人以无限的美好。人们休闲自在享受慢节奏的生活,乐于锻炼(如跑步、登山、骑行),也乐于冒险运动(蹦极、帆船、跳伞)。在路旁、湖畔、树下、草坪上,随性的新西兰人喜欢坐在长椅上享受阳光,守候那份美好和宁静,时刻都在享受着慢生活带来的快乐。</h3><h3>新西兰的牧场,没有羊圈和牛棚,任牛羊自由自在的在草地上吃草,夜晚在草地上休息。新西兰没有虎豹狮狼等猛兽,甚至连蛇都没有,所以不用担心受到野兽伤害。上帝的伊甸园,羊儿都格外悠闲。</h3><h3>在这里,一切泰然,一切平静,这里的人显示一种轻松和随意,一种超然的淡定,这就是新西兰人的生活,这就是我想象中的世外桃源!新西兰就是人类在南太平洋上漂浮着的梦想,一块实实在在的温馨和幸福之地。</h3><h3>这里的海滩与港湾、地热与温泉、丛林与神山长久地留在了我的脑海,这里的风土人情也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它们将会成为我一生中美好的回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