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歌曲《父亲的渔网》评析

任之初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岁月、梦想和父亲的渔网</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一赏析歌曲《父亲的渔网》</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乔</h3><h3> 曾听过词作者陆宗文、陈东吉的歌曲《茶韵古镇》,那优美动听的旋律拨动了我的心弦。它获过大奖,广为传唱,风行一时,热闹非凡。我这才知道,陆宗文、陈东吉不仅是诗人,而又是词作家。这回又听到他俩共同创作的歌曲《父亲的渔网》,更加是坚信了我的看法,他们作的歌词朗朗上口,节奏明快,不管是抒发乡情的《茶韵古镇》,还是心中喷发的亲情的《父亲的渔网》,都是让人一听就觉得好听,我对音乐可以说只是个欢喜的一个爱好,至于编曲的知识一无所知,好听就鼓掌,就喝采,就学唱,也许就是一个粉丝吧。</h3><h3> 《父亲的渔网》这首歌,两段歌词加副歌,诗意浓郁,意象明朗,传递了对父亲浓浓的深情和儿女的感恩情愫。可以用词中的两个关键词来浓缩这首歌所要表达的主题,即“岁月”和“梦想”。</h3><h3> 岁月有一一“清晨”、“黄昏”、“霞光”、“严冬”、“盛夏”、“春夏秋冬”。</h3><h3> 梦想有一一“村庄”、“河床”、“喜悦”、“希望”、“力量”“苦辣酸甜”。</h3><h3> 岁月与梦想,是用父亲的渔网打捞的,“蓑衣”、“行囊”“衣裳”,还有父亲的肩和胸膛。</h3><h3> 多么熟悉的场景,多么真挚的情感,多么清晰的词句,多么美好的憧憬。在两位词作家的笔下飽含了常态和深情,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渔家的父亲和渔网的故事。好的歌词就是写出一个故事和传奇来的,她不空洞,她不生疏,她更不是故作高深,她就在你我的身边,他这个父亲的形象离我们很近很近、与我们每一个人都很亲很亲。于是,得到了心灵上的共鸣,得到了我们自己的“父亲”,我们爱听爱赏爱唱。这就是《父亲的渔网》的价值和魅力所在。</h3><h3> 写父亲,耳熟能详的有《父亲》这首歌,由阎维文、刘和刚演唱了一遍又一遍,可以说是对父亲的情意表达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这辈子做你的儿女还没做夠,央求你下辈子再做我的父亲”,是儿女对父亲最好的感恩与报答啊。然而,在听到《父亲的渔网》这首歌时,还是有一股冲动和感动,父爱如山,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悠扬的娓娓道来的叙述,把父亲捕鱼的辛劳和勤奋,把父亲的岁月与梦想,把对父亲的爱与感恩,借一张渔网就“打捞”一尽了。这首词经作曲家之手,妙音即出,一经演唱,就传扬开来了。</h3><h3> 谁不爱自己的父亲,即便父亲用的工具和劳作不是一张渔网,那肩那胸膛那衣裳与之相通,把父亲的岁月与梦想在我们每个儿女的心里不都会泛起情感的浪花了么?我爱父亲,我喜欢这首《父亲的渔网》。三位词曲作家又给我们送上了这么优美动听的歌儿,我感谢你们!</h3><h3> 让《父亲的渔网》这首歌传唱下去吧。</h3><h3> 祝愿词作家陆宗文陈东吉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新歌。</h3><h3><br></h3><h3> 作者简介:周乔,本名周祥鸿,原芜湖日报社副总编辑,原芜湖市作协主席,著有小说散文集《初梦录》,随笔集《人生记忆》,文集《再梦录》,散文集《梦园心路》《和谐吟唱》《梦里的青弋江》,诗集《有梦多好》,长篇小说集《凌霄花》等。<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献给父亲的歌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一歌曲《父亲的渔网》听后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更 生 </h3><h3> 歌曲《父亲的渔网》近日在朋友圈引起不小反响,受到广泛好评。一首芜湖本土原创歌曲甫一问世即受到听众的喜爱与传唱,自然有多方面的因素值得探讨,但静心细听后就不难发现,歌曲《父亲的渔网》词深情,曲优美,加之演唱者低沉、舒缓的通俗演唱风格,声声句句均婉转地触动人们心灵深处那根渴望爱、期待情的心弦,从而引起强烈共鸣。</h3><h3> 歌曲《父亲的渔网》由陆宗文、陈东吉作词,潘金华作曲,3位艺术家都是我多年的朋友,其创作与打磨的过程,我多少也略知一二。一首歌曲看似简单,其实却是文学与音乐有机结合的综合艺术。</h3><h3> 《父亲的渔网》原是一首情深意浓的诗歌,是词作者陆宗文根据亲身经历所创作的。这位出身农村的寒门弟子,从小即饱尝生活的苦涩与艰辛。其母早逝,全靠打鱼为生的父亲含辛茹苦地独自抚养他们兄弟4人。“一个老光棍带着4个小光棍”,就是他们家当年穷苦生活的真实写照。尤其在农村,其苦其难可想而知。1992年,陆宗文从老家含山中学调到到芜湖工作,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但那段苦难的岁月却难以忘怀,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清晰地不断浮现在眼前。尤其父亲那“瘦削的肩上”宛如“蓑衣”的渔网,更是让他每每忆及都不禁眼眶一阵阵发热。苦难、岁月、渔网、父亲、生活、梦想……这些简单的词语渐渐在他脑海中组织成一首饱含深情的诗歌《父亲的渔网》,以记叙那段苦难的岁月,歌颂在苦难中将他们兄弟4人抚养成人的辛劳的父亲。 </h3><h3> “父亲的渔网,支撑起艰辛的岁月, </h3><h3> 父亲的渔网,打捞出全家人的梦想; </h3><h3> 父亲的渔网,把每一个日子编织得闪闪发亮; </h3><h3> 父亲的渔网,是儿女一生温暖的衣裳……”</h3><h3> 这首抒情诗从父亲寻常的打鱼生活中,撷取了清晨、黄昏、盛夏、严冬4个不同时段与季节的小片断展开浓墨重彩地抒情与讴歌,将一位勤劳、善良的父亲形象层层递进地进行渲染与塑造,使之鲜活、丰满,直至升华为感人、可爱的艺术形象。</h3><h3> 作曲者潘金华为歌词谱曲时,不仅深刻领会歌词内容的本质与核心,还深入到陆宗文父亲曾生活过的农村进行采风,体验生活,了解与搜集当地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以及民间歌谣、乡间小调等音乐素材。谱曲时他充分发挥音乐艺术善于抒发情感之特点,紧紧抓住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与喜好,采用传统音乐、民族调式,及江南风韵之旋律,使旋律中既表现父亲的苦难,岁月的艰辛,也着重烘托父亲刚强的性格,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把每一个日子编织得闪闪发亮”的不灭梦想。尤其在歌曲的副歌部分,安排反复吟唱“父亲的渔网······是儿女一生温暖的衣裳”,旋律中透露几分凄楚,几分悲壮,更满含儿女对父亲的感恩与难忘,让人的情感不知不觉沉浸在旋律之中,反复萦绕·····</h3><h3> 旋律是通过流动的音符来体现,它既要与歌词有机结合,又要富有旋律自身的艺术魅力,给人动听、优美、清新、愉悦之感。如果说《父亲的渔网》的歌词成功塑造了父亲的文学形象,那么,《父亲的渔网》的旋律则成功塑造了父亲的音乐形象,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从而达到单纯歌词或单纯音乐不可能得到的艺术境界。</h3><h3> 歌曲《父亲的渔网》由东部战区文工团青年独唱演员柴铭君原唱,这位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高材生,曾是文化部第十一届全国声乐大赛流行组银奖获得者,他音色浑厚,音域宽广,声音具有一定的张力与穿透力。他的演唱情深意浓,歌声悠扬动听,让人听后回味绵长。</h3><h3> 歌曲《父亲的温网》是一首献给父亲的歌,更是献给天下所有父亲的一首赞歌!》是一首献给父亲的歌,更是献给天下所有父亲的一首赞歌! </h3><h3><br></h3><h3> 作者简介:何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安徽省旅游文学艺术协会副主席,已出版多本散文集。</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原创歌曲《父亲的渔网》赏析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管斌</h3><h3> 原创歌曲《父亲的渔网》6月29日下午在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完成。仅仅两天时间,就在一定范围内获得广泛赞誉,好评如潮,大有广泛传唱的趋势。</h3><h3> 歌颂父爱的名家声乐作品很多,为什么这首词曲作者都算不上名家的作品能在短时间内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唯一的答案便是:真情之作,触到人心灵深处的那个动情点!</h3><h3> 词作者之一陆宗文先生,性情中人,是我的好友。多年来爱好诗歌创作,但肯定不是专业诗人。他和很多从贫苦农村奋斗到城市、接受大学教育并在城市安家的人一样,有很深的家乡情结。尤其是母亲早逝、父亲一个人含辛茹苦抚养几个儿女长大的经历,让他对父亲的崇拜感情近乎到了偏执的程度。两年前,当他的老父亲无疾而终的时候,他满含深情的创作了诗歌《父亲的渔网》。</h3><h3> 词作者之一陈东吉先生,诗人,出版诗集《在大地上》、《陈东吉短诗选》等,代表作《芜湖,我的芜湖》、《江南江北》等。曲作者潘金华先生,安徽皖江书院副院长、芜湖市演出艺术中心演出部原主任,芜湖著名音乐人。</h3><h3> 陈东吉、潘金华和陆宗文是多年好友。2018年中,陈先生和潘先生初次读到陆宗文的《父亲的渔网》,当即就觉得这是一首难得的佳作,完全可以改编谱曲,创作出一首好歌曲。三位好友一拍即合,随即进入艰苦的改编和谱曲过程。改编过程中,尽量淡化原作中过于浓重的小地域色彩,把这种父爱如山的情感放到更广阔的视野里,让所有懂得感恩父母的子女们感动。经过近一年的再创作、反复磨合,终于在今年6月完成作品。6月底在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完成。</h3><h3> 歌曲的第一段:“每一个清晨,父亲背起渔网,穿过静悄悄的村庄。每一个黄昏,渔网装着喜悦,兜满沉甸甸的霞光。一张渔网,撒在春夏秋冬的河床。一张渔网,撒下苦辣酸甜的希望。”写清晨、写黄昏、写河床、写希望……,以写实的描述,写出父亲每天夜以继日辛苦劳作的情景。</h3><h3> 歌曲的第二段:“每一个盛夏,父亲背起渔网,挺起那古铜色的胸膛。每一个严冬,渔网是那蓑衣,披在父亲瘦削的肩上。一张渔网,是他一年四季的行囊。一张渔网,是他饱含亲情的力量。”写盛夏、写严冬、写行囊、写瘦削的肩……,以写意的手法,写出父亲多年如一日的坚毅和不屈。</h3><h3> 副歌部分:“父亲的渔网,支撑起艰辛的岁月。父亲的渔网,打捞出全家人的梦想。父亲的渔网,把每一个日子编织得闪闪发亮。父亲的渔网,是儿女一生温暖的衣裳。”反复吟唱的“父亲的渔网……”,逐渐将歌曲推向高潮。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歌曲中一再出现的二胡伴奏,既符合本作品的基调,又迎合了词作者陆宗文先生的心意,因为熟悉陆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曾经写过一篇怀念父亲的文章:“父亲的三件宝——渔网、二胡和收音机”——陆老爷子拉得一手好二胡。当我听到那如歌如泣的二胡时,一定会想象到在那艰苦的岁月里,老父亲一天的辛劳后,坐在老屋前、微闭双目拉起那把沧桑的二胡……</h3><h3> 虽然这是一首很完美的音乐作品,但还是且让我把这个作品当做一首诗吧。</h3><h3> “父亲的渔网,是儿女一生温暖的衣裳”——这句词就是打动无数读者或者听众的、催人泪下的诗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