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老师,我孩子学画画怎么没有进步?"</h3><h3>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h3> <h3>这个问题是在问老师?似乎是老师不用心或方法不对,或者质疑培训机构的办学和能力。</h3><h3>这个问题是在问孩子?似乎是孩子上课不用心,画画课就是在胡闹,瞎玩,浪费了钱和时间。</h3><h3>这个问题是在问自己?是不是孩子没有学画画的潜力,该学习一下其他特长?</h3><h3><b>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家长在问老师,因为家长一般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爱画画并且有天赋,才报班学画画,认为既然学了“专业”的绘画,自然就应当比没学的时候大有变化啊。</b></h3> <h3>那么,关于“我孩子学画画怎么没有进步”,下面的这些解答,值得大家思考。</h3><h3> 一、不要用画面效果评判儿童画的好坏 </h3><h3>每个年龄阶段有每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孩子认知的不同决定了孩子绘画思维的不同。不同的思维呈现不同的画面,不同的画面在大人看来有的绚丽多彩,有的混乱不堪。但是家长请记得:画面效果并不能用来评判孩子绘画好坏的标准。他们只是通过画面展现自己的真实想法,倘若将别人的想法强加于孩子,孩子也并不能从他的心里认同和感受。</h3><h3>比如,有的女孩总喜欢给画的人添上翅膀或皇冠,但男孩却总喜欢给人画一身盔甲,即使是画女生,他们也不愿意加上翅膀和皇冠,于是就有“哇,你看,这个小女孩画的人多棒,好多细节,你看看你的,永远只是块状的衣服!”。</h3><h3>这样的评价完全没有意义,因为在他们心里,美的定义是不同的,却各有道理。</h3> <h3>二、家长比孩子更需要有耐心 </h3><h3>“快点吃完!快点把作业写完!你怎么总是拖拖拉拉!快点画,你看别的小朋友都涂完颜色了!”</h3><h3>平时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的催促,家长们,请慢一点,因为孩子有孩子自己的节奏,不要把享受画画享受过程当成了一种任务。</h3><h3>儿童绘画,更注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专注投入地去表现自己的想法,其得益远远大于画好一幅效果好的画。</h3><h3>孩子的成长需要过程,家长应当看看孩子的画是不是投入了,有没有自己的思考,有没有表现孩子自己的认知,相比于之前有没有好的变化。</h3> <h3>三、家长更应该学习 </h3><h3>教育观念在变,孩子的成长环境在变,时代也在变化。很多家长依旧是用自己受教育时的思维想法来教育孩子,这样既没有效果,也无法真正走近孩子的内心。</h3><h3>家长平时应当也多看看绘本,多看看教育类的文章,学习好的教育理念和观念,你会发现,学习儿童画,并不是在学习技法。家长的视野和思维,直接决定孩子的进步和成长。</h3><h3>只有家长进步了,评判孩子的绘画不再是效果和色彩;只有家长进步了,孩子才没有压力,才能自由施展;只有家长进步了,才能更好地呵护和陪伴孩子。</h3><h3>老师只能陪伴孩子一部分时间,而家长几乎陪伴孩子的整个成长期。</h3> <h3>四、孩子学画画不是为了当画家 </h3><h3>家长送孩子来绘画班是为了当画家吗?我想很多家长在报班的时候并不是这么想的。</h3><h3>但是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既然报班学习了,就一定要学的有模有样,就好像自己的孩子就是一个小有成就的画家一样。家长认为画家的画应当是“哇,画的好像!”,“太逼真了!”......</h3><h3>家长们注意,太像太逼真不是孩子这个年龄阶段接触的绘画,那只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浇灭孩子的绘画热情。</h3><h3>孩子学画画,是接触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让他们知道绘画有着各种形式,各种创意方法,可以平面可以立体,可以撕贴可以喷溅。</h3><h3>好的老师,应当给孩子展示各种不同的绘画方式、材料和风格,最大程度地教激发孩子的热情和兴趣。</h3><h3>只有孩子有了热情和兴趣,才能主动地学习探索。家长们何不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去创作,去涂鸦,孩子的快乐与兴趣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因为兴趣班,让家长的“望子成龙”,成了孩子的压力和厌恶绘画的原因。</h3> <h3>五、孩子不愿学画画了,请家长找到原因 </h3><h3>“老师,我的孩子怎么学习一段时间后反而不爱画画了?”常常有这样的问题和情况。家长们自然是责问老师的教育方法。</h3><h3>有一部分的培训机构存在刻板僵硬的教学模式,但是很多时候更有以下原因:</h3><h3>一、家长施加的压力。每天家长希望孩子画出更好的画面效果,家长的评价让孩子有压力。</h3><h3>二、学习需要努力,需要付出。很多时候宣传快乐教育,常常给老师带来压力,甚至老师都会质疑自己,但是,真正要学会一样本领,必须得克服困难,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h3> <h3>这个过程需要付出,需要克制,需要坚持,没有一样本领是轻轻松松地学会的,即使天才也需要付出汗水和努力。</h3><h3>有时候接触到新的技法和题材内容形式,自然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这个时候很多孩子会逃避甚至觉得枯燥烦闷,这个时候家长应当鼓励孩子,让孩子学会坚持,和老师交流,一起去帮助孩子突破瓶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