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失踪者(四)下篇

北国草

<h3> 作者 董清波</h3> <h3><br></h3><h3><br></h3><h3>《苍天不负有心人》</h3> <h3>  一无所获的管事迈着自信的步伐踏上回船的路。“这么多好心人帮助我,上帝都会被感动,曙光就在眼前”,他边走边想,心里美滋滋的,不知不觉便回到了“门合”轮停泊的码头。</h3> <h3>  次日上午,补充伙食的卡车带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一位华裔供应商告诉管事,新奥尔良警方在两个月前抓获一名四处流浪,夜宿荒郊的中国籍年青男子,现关在远郊的监狱,经长时间盘问,确认是偷渡者。消息是供应商从他在新奥尔良港南方大学教书的朋友处获知,管事请供应商马上进一步了解情况。</h3> <h3>  中午时分,供应商带来了更详细的信息:告诉他消息的朋友有亲戚在那所监狱里做看守。据说,这位被捕的年青人初入狱时精神状态失常,烦躁不安,常对看守大喊大叫,后被戴上手铐与脚镣,才老实了许多。同是华人,看守很同情这位身无证件,言语不通,又常常狂躁不安的来自中国大陆的偷渡者,想通过华侨组织帮助他说清楚其身份,及如何来到新奥尔良的来龙去脉。有关消息就很快传到了身为大学教授又是华侨组织领导的供应商的朋友处。供应商着重转达了看守对犯人长相的描述,长相特征和小服务员极为相像。另外,犯人精神上的疾病亦与小服务员吻合。</h3> <h3>  管事立即下船与在休士顿的中国领事馆取得了联系,请他们尽快通过华侨组织和新奥尔良市远郊监狱交涉,尽快确认并认领小服务员。</h3> <h3>休斯敦中国领事馆</h3> <h3>  苍天不负有心人,在管事感到苦尽甘来,越来越顺时,好运又来敲门,“门合”轮在新奥尔良港还没卸完货,就接到了下航次到休士顿港装货的调令。管事心中充满了喜悦,艰苦的努力终于令胜利在望。</h3> <h3> 距新奥尔良港500多公里的休斯敦市位于墨西哥湾加尔维斯顿的西北岸上,是美国第二和世界第六的能源和商贸港口。休斯敦也是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第一大城,全美国第四大城市,墨西哥湾沿岸最大的经济中心。面积为1,440平方公里,市名是以当年德克萨斯共和国总统山姆·休斯敦命名的。</h3> <h3>从海上看休斯敦市</h3> <h3>俯瞰休斯敦市</h3> <h3>休斯敦地图&nbsp;</h3> <h3>鸟瞰休斯敦港</h3> <h3>  休斯顿的治安环境恶劣,在德克萨斯人中被誉为高犯罪率城市,尤其是枪击案名列美国第一。“门合”轮第一位外逃的小服务员就是在休斯敦港口附近的酒巴被人引诱出走。</h3> <h3>休斯敦市区风光</h3> <h3>初显夜色的休斯敦&nbsp;</h3> <h3>休斯敦市中心夜色</h3> <h3>休斯敦市中心</h3> <h3>休斯敦市中心</h3> <h3>休斯敦滨湖风景</h3> <h3>休斯敦游轮码头</h3> <h3>  船还没靠上休士顿港粮食码头的泊位,站在驾驶台外甲板上的管事就居高临下,看见了带有中国领事馆标志的轿车等候在码头上。和船长打了个招呼,管事匆忙走下刚刚放好的舷梯,上了领事馆的车。</h3> <h3>休斯敦港口码头</h3> <h3>休斯敦港口码头</h3> <h3>休斯敦港口码头</h3> <h3>  坐在总领事馆的接待室,管事回想起和领馆工作人员通电话的往事,心里非常不舒服。小服务员失踪后,管事曾向总领馆报告,请他们查找,但领馆工作人员不冷不热的态度出人意料,一味地强调限于人手不足他们无能为力,好在最终答应记录此事,并尽量关注有关的信息渠道,才使管事压住火气,避免了争吵。可是后来证实,他们根本没记录,更谈不上关注有关消息,否则当华侨团体负责人向领事馆反映小服务员在狱中的情况,他们怎么可能毫无反应,竟然做出了无人报案的回复,使管事度日如年的时间延长了一个半月。</h3> <h3>  管事见有人走进接待室,便终止了不愉快的回忆。来人是副总领事,他热情的问候和贴心的安慰迅速使管事感受到话语的温暖与关心的真诚,好似见到了久别的亲人,心存的芥蒂也随之消除了。</h3> <h3>  寒暄了一番后,副总领事开始讲述失踪案的有关情况:“事发的第二天,我们确实收到过你请“门合”轮船长发来的电报,但向有关方面询问后都没有结果。你和领馆工作人员通话的事,是没有记录,这是严重的失职行为,我们会调查并严肃处理”。“在经多方询问均无结果后”,副总领事接着说:“我们认为船上的失踪者已死亡,但毕竟没有见到遗体,就把这个案件暂时搁置,未下结论。接你电话却未按你的要求备案的领馆工作人员可能也是基于这种判断,认为落水者不可能活着上岸,密西西比河的凶险无人不知,尤其是于后半夜从航行在密西西比河的船上失踪,那肯定是九死一生”。“然而,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从船上外逃的失踪者居然游上了岸”。“经派去的人核实,你所反映的属实,在押的人就是你船的小服务员,我们也从监狱长那得知了他如何从船上下水,并侥幸游上岸的过程。下一步是想办法引渡他回国,请你配合我们,最好在“门合”轮开航前把外逃者的所有证件送到领事馆”。副总领事是个爽快人,一口气把事和要求全讲完才收住了口。</h3> <h3>  老天有眼,失踪者终于被找到,可曲折的寻觅过程将管事折磨的身心疲惫,现在居然高兴不起来,只是随着副总领事的讲述时不时礼貌地点点头。同时,管事的心里也很矛盾,小服务员的外逃被证实,对“门合”轮的全体中国船员来说是件大好事,可对小服务员的家庭来讲,无疑是突如其来的灾难。管事喜忧参半,来时的轻松全无,心中又似压上了一块石头,茫然地跨着略显沉重的步履离开了总领事馆。</h3> <h3> 船长惊讶地张大嘴,“什么?小服务员在新奥尔良市远郊的监狱里。他难道是让魔鬼背上岸的?”听管事才说了一句,船长就禁不住边摇头边把张开的嘴慢慢地合上。看着半信半疑的船长,管事讲起了小服务员充满危险的离船过程。“小服务员是个有精神障碍的人,他时而聪明绝顶,时而又对自己所做所为可能产生的危险全然不顾,做出非常人敢为的举动。他早有跑的预谋,又怕连累家人,就想出了自认为是万全之策的计划。密西西比河经过新奥尔良市前后的河段,航道离岸边很近。“门合”轮驶到这段航道时正好是后半夜,而且在驶入新奥尔良市区河段前,为了巴吞鲁日港和新奥尔良港的引水员上下船安全,船要停车或慢车行驶一段时间。他瞅准了这个机会,趁着上万匹马力的巨大内燃机还没重新启动,仗着水性好,背着用塑料袋包裹严实的新衣新鞋、美金与《汉英词典》,将现场用厚实的黑色大垃圾袋制成的几个浮漂绑在腰上,顺着大副在巴吞鲁日港看水尺又没及时收上甲板的软梯,下到了水中。外逃毕竟心虚,他并没有天衣无缝地实施蓄谋已久的偷渡计划,而在下船时慌的没有顺势把脱在甲板上的铁头工作鞋扔进河中”。管事的讲述使船长的面部表情渐渐地恢复了正常。年愈五十的他在海上漂了半辈子,这种离奇之事是头一次遇上,忍不住连说了几句:“奇闻,奇闻,真乃奇闻”。</h3> <h3>  “但好运并没有一直跟随着小服务员”,管事接着说:“上岸后他没有找到工作和住处,一方面因为语言不通,另一方面还要提防被警察收容或被移民局收押。没过多久,钱花得所剩无几,他只能到人口少的远郊小镇及周边的荒野游荡,靠拾来的食物果腹,饥一顿饱一顿的,晚间就住在荒废的房子里或蜷缩在一些公共建筑的雨棚下。半个多月的时间,以前那个干净、帅气的小伙子变成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流浪汉。由于他形迹可疑,不久便被人举报到移民局,被关进看守所。”</h3> <h3>  找到小服务员,算是给公司及其家人有个交待了,船长由衷地佩服管事做事较真的劲,若没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怎能在大海里捞到“这根针”。但对于如何处理小服务员,船长和管事产生了分岐。管事认为按中国驻休斯敦领事馆的要求,由领事馆将小服务员引渡回国,是最稳妥的办法。船长却说:“那不行,还是把他接回船,给他一次悔过自新的机会。我知道你们中国的国情,和东德一样,他被引渡回国后会被枪毙的”。船长的善心让管事很感动,面对的是位慈祥的老头。在这条船上有九个国家的人朝夕相处,各国文化虽不相同,宗教信仰亦各有所异,然而其主流与说教都是与人为善,船长的行为又一次佐证了这个观点。可西德船长对已经改革开放的中国不了解,由领事馆引渡小服务员回国,他不会被判死刑,但是,是要送到医院鉴定他是否有可免罪的精神病,还是被劳教几年?谁都不可预判。至于其前途是不是就彻底没了,倒要看其运气和造化了。“船长,他要是精神上没有障碍就不会添如此大的麻烦,如果让他随船走,谁能保证他不跳海自杀?考虑到他个人的生命安危与全船的安全,请您三思”。船长没再坚持自已的想法。他相信管事是从全船的利益出发,才极力劝导他听从中国驻休士顿领事馆的安排。他从保险柜取出小服务员的几本证件,交给刚进他办公室准备办理离港手续的代理,叮嘱他务必要及时送到中国领事馆。</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