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宫

<h3>九成宫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城北,坐落在的杜水之北的天台山,东障童山,西临凤凰山,南有石臼山,北依碧城山,至今仍是一派青山绿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九成宫几经易名,后沿袭唐太宗李世民所赐“九成宫”名号,为隋唐最大的避暑行宫,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竣工于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隋文帝赐名"仁寿宫",是隋文帝杨坚的离宫。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修复扩建,更名为"九成宫","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层",意喻高大广阔。唐高宗时曾一度改名为"万年宫",意指颐和万寿,后又恢复原名。隋唐两朝皇帝在九成宫,接待诸多外国使节,并运筹帷幄,指挥大大小小的二十多场战争。隋文帝在此创立科举制度;唐太宗在此广开言路,从谏如流,在相距不远的慈善寺凿窟礼佛,祈福万民,并与唐朝皇家寺院法门寺,隔瓦罐岭相望。</h3><h3>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了隋王朝,定都长安。杨坚为避长安酷暑诏令天下,绘山川图以献,营建离宫。天台山突兀川中,石骨棱棱,松柏满布,夏暑炎炎,此处却微风徐拂,芬芳馥郁,沁人心脾,实为消夏避暑之佳境。开皇十三年(593)文帝杨坚至岐州(今宝鸡凤翔),下诏在麟游镇头营造避暑离宫。命右仆射杨素为总监,督调几万人投入了浩大的工程。他们在东至庙沟口,西至北马坊河东岸,北至碧城山腰,南临杜水北岸筑了周长一千八百步的城垣,还有外城(又叫僚城)。内城以天台山为中心;冠山抗殿,绝壑为池,分岩竦阙,跨水架楹。杜水南岸高筑土阶,阶上建阁,阁北筑廊至杜水,水上架桥直通宫内。天台山极顶建阔五间深三间的大殿,殿前南北走向的长廊,人字拱顶,迤延宛转。大殿前端有两阙,比例和谐。据《隋书》、《唐书》记载,九成宫有:大宝殿、丹霄殿、咸亨殿、御容殿、排云殿、梳妆楼等。</h3><h3>隋亡唐兴,经历了36年后的贞观五年(631),唐太宗李世民下诏改仁寿宫为九成宫,派将作少匠行本总修葺九成宫、增建禁苑、武库、官署。“行素惜民力重节俭、以勤济著称,在受任后去其太甚,葺其颓坏,杂丹墀以砂砾、间粉壁以涂泥,玉砌接于土阶,茅茨续于琼室”。受到李世民的赏赐。贞观八年(634)在宫南25里(今下永安村)修建永安宫,乾封二年增建太子宫,从此以后再未修葺,九成宫日渐败落。开成元年(836)一场暴雨,冲毁了九成宫正殿,营造至水毁241年。今九成宫遗址地面上仅存《醴泉铭》、《万年宫铭》两尊记事石碑,和考古工作者发掘出的殿、阁、廊基、柱石、水井等遗迹。</h3> <h3><br></h3><h3><br></h3><h3>慈善寺石窟位于陕西省麟游县城东6公里处的漆水河西南岸。石窟开凿于隋仁寿年间(601-604年),唐高宗永徽四年(654年),又大规模续建。慈善寺石窟是为隋唐两朝皇帝到麟游消夏避暑做佛事所建。2001年06月25日,慈善寺石窟作为隋、唐时期文物,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现保存有三大窟,四十余尊造像,南北两大窟主佛均高4.5米以上,所存造像,圆润丰满,工巧绝妙,时代风格鲜明,是隋唐皇家寺院佛教艺术精品之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