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中心的忠爱坊》

享受时光(杨国琴)

<p class="ql-block">今天,昆明的天气有点偏热,在霖雨桥圣爱中医馆看完了病,朋友就一脚油门上了松花坝水库。在路左边,忽然发现有座云南重点保护的文物,就放慢了车速,好奇的驱使,使我们走进了墓地,在征得守墓人的允许,我们走进了一条幽静的小路,来到了“赛典赤.瞻思丁”真人墓前。</p><p class="ql-block">当查阅了资料后,才知道,昆明市中心的“忠爱坊”是为他修建的。</p><p class="ql-block">也解了我心中的多年的一个迷,为什么我认识的回族朋友总是那么温文尔雅地与汉族及各个民族相处得很好。</p><p class="ql-block">作者:杨国琴</p> <p class="ql-block">在昆明城里与赛典赤.瞻思丁相关的建筑忠爱坊就是为了纪念赛典赤.瞻思丁而修建的。</p> <h3>“松花坝水库是由元朝当年的行政长官赛典赤.瞻思丁亲自勘察修建的,赛典赤.瞻思丁是我们云南省的第一位省长,也是最好的一位省长。”</h3><h3>一个云南彝族导游对赛典赤.瞻思丁的评价:“没有他就没有昆明,没有他就没有我们云南。”是的,任何一个没有狭隘民族心理的人都会尊敬他的。——摘录</h3> <h3>在五里多小学前,赛典赤.瞻思丁的衣冠冢,碑上还有赛典赤.瞻思丁的画像和纪念的文字。</h3> <p class="ql-block">赛典赤·赡思丁(以下文来自百度)</p><p class="ql-block">元代著名回回政治家</p><p class="ql-block">赛典赤·赡思丁(1211~1279),塔吉克族,元代著名回回政治家[1]。全名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al-Sayyid Shams al-Din‘Umar,今译“赛义德·舍姆斯丁·乌马尔”)。赛典赤意为“先生”、“首领”,指圣裔;赡思丁意为 “宗教的太阳”,乌马儿有“长寿”之意。原籍中亚不花刺(今布哈拉)。</p><p class="ql-block">元代初期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对元初社会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作用。尤其是在担任云南平章政事(官名,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的六年间,对云南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云南行中书省后,派其为云南行省的首任平章政事。</p><p class="ql-block">赛典赤·瞻思丁在云南6年中,“兴滇之心,事滇之子”兴利除弊,大胆改革,深得民从拥戴。至元16年(1279年),赛典赤·瞻思丁死于任上,送葬群众“号泣震野”。忽必烈闻讯后,“思震典赤之功,诏云南省臣尽守赛典赤成规。”大德元年(1279年)追赠赛典赤为“上柱国、咸阳王”。[2]</p><p class="ql-block">中文名</p><p class="ql-block">赛典赤·赡思丁</p><p class="ql-block">外文名</p><p class="ql-block">Sayyid Shams Din‘Umar</p><p class="ql-block">民族</p><p class="ql-block">塔吉克族(元朝统称回回)</p><p class="ql-block">出生日期</p><p class="ql-block">1211年</p><p class="ql-block">逝世日期</p><p class="ql-block">1279年</p> <p class="ql-block">个人贡献</p><p class="ql-block">治理云南</p><p class="ql-block">建立行省设置郡县</p><p class="ql-block">宝佑元年(1253年),蒙古军攻灭了大理国地方民族政权,但由于镇守者皆为只懂军事、不知文治的将帅,因此,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愈突出,加之连年征战,水利失修,田园荒芜,边疆政局一时动荡不安。为了改变这一不利形势,元世祖忽必烈特地选派时任陕西四川行省平章政事的赛典赤・赡思丁赴云南履任新职。赛典赤抵达云南后,因地制宜地实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改革。首先,将原大理国地方民族政权区域改设为云南行中书省,后简称云南行省,在全省设置郡县制,把原统治全省的军事单位总管府、万户府、千户所改立为相应的路、州、县行政区域,从此,云南省这一名称、行政建制、新设立的省会中庆以及现在全省129个市、区、县中约60个或由赛典赤直接设置,或据他所设的路、府、州、县等名改称的各级行政单位,历元、明、清、民国至今700余年一直沿用。[4][5]</p><p class="ql-block">兴修水利治理河川</p><p class="ql-block">至元十三年(1276年),赛典赤“命第三子忠简王忽辛同张立道率三千人,凿开海口石龙坝”,清理疏浚了螳螂川的河道。为稳定控制水位、流量,又在位于今日海口中滩街旁滩岛上“修建了三座节制闸,凡二十一孔,以泄洪、蓄水,合理解决了不同时间‘泄’与‘积’的问题,并建立了相应的水利制度进行有效的管理。至今石闸仍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为了配合治理海口、螳螂川以及保护省会中庆城,由赛典赤亲自主持的盘龙江诸水系的水利工程建设也同时展开,当“泄”的治水方法收到明显效果后,又及时地采取了“蓄”的备旱策略,即兴建了松华坝和与之配套利用的人工河――金汁河以及银汁河灌溉系统。其余疏浚、治理过的还有宝象河、马料河、海源河。以上六河及螳螂川、海口的治理,前后共3年,直到至元十五年(1278年)始结束,昆明城郊西北至东北、东南及海口一带,形成了当时在云南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完整、最科学,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系统水利工程。[6][7]</p><p class="ql-block">清理户口组织屯田</p><p class="ql-block">至元十一年(1274年)下半年,赛典赤率先命爱鲁“阅中庆版籍,得隐户万余,以四千户即其地屯田”。即按籍丈量土地,以新定标准征收赋税。[8]</p><p class="ql-block">兴儒办学</p><p class="ql-block">入滇伊始,在建立行省的同时,赛典赤开始了云南历史上第一座孔庙的创建,每期增收至150名学生,当地少数民族“虽爨焚亦遣子入学”。[9]</p><p class="ql-block">培养民族官员</p><p class="ql-block">建立行省后,除省会中庆设流官外,几乎所有路、府、州、县的官员,基本都由原来的民族首领担任,同时按照规定,对能安抚地方,使境内太平无事者,3年一次保勘升官。</p><p class="ql-block">安抚内外</p><p class="ql-block">蒙军自1253年平云南后,继续进兵安南(今越南)北部。至赛典赤主滇时,战事仍时断时续,外交往来,常存芥蒂,元廷恩威并施,安南虚以委蛇,两国之间,一时关系失常。</p><p class="ql-block">赛典赤·赡思丁 墓</p><p class="ql-block">元初,蒙军平定大理后,早在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就于自古属于中国、“其地在大理西南,澜沧江界其东,与缅地接其西”的金齿地区(今德宏州及保山部分地区)设立了金齿等处安抚司治理其他,后分设东、西两路。赛典赤建立行省时,于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西路为建宁路,东路为镇康路,仍分属安抚司统辖。此后一段时期,滇西金齿一带,也和其余地方的民族部族一样,不断归附行省。引起了当时也正在向东渗透、企图争夺金齿控制权的蒲甘王朝的大为不满。至元十四年(1277年)三月,“缅人以阿禾(金齿干额,今盈江县首领)内附,怨之,攻其地,欲立寨腾越(今腾冲)永昌(今保山)之间”,然后袭击大理。大理路总管段实指挥不足千人的精锐骑兵,从南甸(今梁河)直趋干额,充分利用“傍河”、“依山”的有利地形,击败了由蒲甘大将释多罗伯等统帅的“其众约四五万、象八百、马万匹”的大军。</p> <h3>以下图片摄影:杨国琴</h3>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守墓的高勇夫妇,汉族。</p> <p class="ql-block">编辑,部分文字,部分图片摄影版权:杨国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