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第一天</h3><h3>“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今天开始为期五天的“名师工作坊”的培训。边听专家讲边读自己的书,并做笔记。当看到《窦桂梅》专题片时有微微眼泪盈眶。不敢眨眼睛,怕别人看见。打动我的是什么?应该是那种入骨的教育情怀。</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今天培训的最大收获:“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也就是教师对教学是什么和怎么做的意见。这是工作坊的核心灵魂。我拷问自己:你的教学主张是什么?我不知道!我从没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是如果我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我就没有资格担任这个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坊的坊主。我自己不能朝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行走,又如何带领我的坊员们走向专业成长之路?</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现在的语文教育界各位语文大咖们都已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3点过上完课到现在我在手机知网上查阅了窦桂梅老师的“实践语文主题教学”,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孙双金老师的“情智课堂”,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他们的教学理念和主张有共同点但又都有自己的特色。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1、归纳2、演译。两条路径可单线进行又可双线并行。</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回顾从教18年以来,自己的语文教学从最初的照本宣科到照教案宣讲到以海量阅读为基本进行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模式。我其实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再回想工作坊成员在工作坊成立之初提出的收获诉求中,表达最多的就是希望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那么应试教育和语文素养矛盾吗?并不矛盾。语文试题每年都在改革,没有大量阅读和写作训练的学生是决对不能取得高分的。研究学情,受原生家庭、社会环境、应试压力种种因素影响,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静下心来读完整本书的学生很少,能读社科类、哲学类书籍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有些学校可能纯粹没有。但如果在初中阶段在课余时间布置学生阅读如《傅雷家书》朱光潜的《谈美》等文本,学生基本不会去完成。我已经试过,这类书籍他们觉得枯燥乏味。可是我们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文的考试成绩,如果不解决不愿阅读、不会阅读的问题一切都是空说。就如一位老师说中考前给学生做了几十篇散文阅读,但是无数学生仍然读不懂作者在风花雪月后人生哲理。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的教学方式是“1+x”的教学方法。就是讲一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课外阅读的文章,或者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除了增加阅读量,还对相应文本读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问题。而这些阅读我都会布置在课堂上完成。尤其是刚刚提到的哲学社会科学类文章我会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在每周的阅读课上来完成。效果是不错的,在课堂及教师引领下,学生群文阅读的能力、理解能力、写作的深度上都有了提高。甚至有个别语文很好的学生开始阅读《中国哲学简史》这样的书籍。我的教学经验能不能由此归纳并演绎成自己的教学主张即“1+x”依托于阅读的语文教学”如何进行有效研究?并进行实施,形成成果。这还需要大量的阅读文献、收集、分析、寻找……但我已经开始思考,我相信我一定可以找到我的教学主张。感谢培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