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绩溪 位于安徽省南部,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绩溪古城,是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祖籍地,08年奥运火炬的传递点,2007年3月18日被国务院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绩溪古城悠久的历史深深吸引着我,早就向往着去古城瞻仰、欣赏诸多的历史名胜遗存。2019.6.11~6.13 与三位老同学结伴,跟随旅行社来到了積溪,梦想终于成真!</h3> <h3>徽杭古道是历史上徽商与浙商交流贸易的重要通道。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段是绩溪县境内逍遥谷的盘山石阶小道,是徽州古道的精华所在,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h3> <h3>徽杭古道入口处。徽杭古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始建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h3> <h3>行走古道,看林赏石。这是一条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神秘的古道。</h3> <h3>想当年古徽州第一伟人汪华,抗倭名臣胡宗宪,红顶商人胡雪岩,一代文豪胡适,徽商胡炳衡就是从这条古道上走出山门而光耀天下。</h3> <h3>古道全长20公里,穿越鄣山大峡谷一一逍遥谷而过。谷中有奇峰怪石,溪流飞瀑,姿态各异,形态万千,植被茂密丰盛,溪水潺潺,山道弯弯,野趣无穷。是体育旅游爱好者,锻炼身体,磨练意志,徒步穿越的极好去处。被驴友评为华东最佳徒步旅游线路。</h3> <h3>"将軍石" 石像高50余米,重10万余吨,头戴盔甲,身穿战袍,手执利剑,巍然屹立关口,威武气壮山河,当地百姓称之为"将军石"。</h3> <h3>晚上入住农家乐《龙池庄园》。</h3> <h3>四位电校同龄老同学结伴而行。想当年1965年9月一同考入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时都是17岁,如今都已是古稀老人,今年71岁了。 青春己逝,岁月美好,让我们共同维护好这历久弥珍的同学情!</h3> <h3><b>潜口民宅</b></h3> <h3>在清幽的青霞山麓,徽州古镇潜口,坐落看明清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一一潜口民宅博物馆。它荟萃了明清徽州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徽州民居,被誉为我国明清民间建筑艺术的活专著。国家5A级景区。</h3> <h3>博物馆内拥有代表明、清建筑文化的"明园"和"清园"两座山庄。</h3> <h3>潜口民宅《明园》内留影。</h3> <h3>潜口民宅博物馆《清园》入口,走进园门,一个保存完好的清代徽州山庄展现在我们面前,一座座青瓦白墙的徽派建筑掩映在青山绿树丛中。</h3> <h3>潜口民宅都是从徽州各地抢救拆迁来的老房子,一砖一瓦都严格按原拆原建,整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古建筑的原风貌。</h3> <h3>明园 "祠宇楼台连宵汉、繁华极”,清园 "幸存民居传古艺、长泽安"。一幢幢古建筑让人叹为观之,流连忘返,恍惚间仿佛走进了五百年前的古徽州。</h3> <h3><b>積溪龙川景区</b></h3> <h3>绩溪龙川景区:位于安徽绩溪县龙川村,是胡姓聚族而居拥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是国家5A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景点有胡氏宗祠、奕世尚书坊、宣纸作坊、龙川水街等。其中胡氏宗祠,为江南第一祠,素有“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之美称,奕世尚书坊是明代正宗石雕牌楼,为徽派石雕之最。</h3><h3><br></h3> <h3>龙川村呈船形,东耸龙须山,西卫凤凰山,登源河与龙川污村前交汇相拥,是一块藏龙卧虎之宝地。</h3> <h3>龙川古村仿船形而建,历朝历代都是实权势力的地标,寓意:"乘风破浪"。</h3> <h3>胡宗宪尚书府,占地六千多平方米,粉墙黛瓦,绿水环绕,金碧輝煌。是古徽州最具代表性的官宦豪宅,古徽州保护得最好的精品古建筑。权威专家阮仪三教授曾说:中国"民间故宫"在绩溪龙川。</h3> <h3>胡宗宪尚书府,誉称"徽州第一家",座落在龙川村中央,从胡宗宪至胡氏"炳"字辈共十三代人曾在此居住。</h3> <h3>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龙川水街》。</h3> <h3>水街两岸,古民居鳞次栉比,村巷幽幽,粉墙黛瓦,一派古徽意蕴。</h3> <h3>龙川人的生活是宁静、恬淡的,这座五六百年前形成的村落,如今依然是小桥流水人家,高高的马头墙,沧桑的墨瓦,无论你走到哪一条巷子,都可以构成一幅画。</h3> <h3>胡锦涛是胡氏第四十八代,其爷爷的故居同样是国家级5A景区,全国文保重点单位。</h3> <h3>龙川河,水波光彩照人,翠绿相映,行走在这风水宝地,让人流连忘返。</h3> <h3>第三天上午冒雨参观積溪博物馆。</h3> <h3>梦里老家一一千年古村,積溪仁里。</h3> <h3>千年古村仁里是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孩童时期嬉戏和启蒙的地方,唐越国公汪华的故里。</h3> <h3>仁里依山傍水,文化积淀淀深厚。历史上是徽商会集的水陆码头,聚财蓄气,素有"小小積溪县,大大仁里村"之说,是徽杭古道上的重镇。</h3> <h3> 千年仁里是个典型的徽州古村落,至今村里还保留着大量的元、明及清代的建筑。飞檐翘角,白墙黛瓦,青石板路,小巷幽深,令人难忘!</h3> <h3>仁里完好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四门、三街、十八巷"的风貌。房屋院落鳞次栉比,交错相通,置身其中,犹如迷宫。</h3> <h3>仁里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和民俗村,全村30多位80岁以上的老人皆能歌善舞,图为老人为游客表演原生态民俗一一插秧苗。</h3> <h3>古民俗一一抬花轿。</h3> <h3>民俗体验坐花轿。</h3> <h3>仁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基地,己经发掘并原汁原味地展示了古法造纸、制做徽墨等工艺流程。游客可参与其中,享受自制文房四宝的乐趣。</h3> <h3>千年仁里一一这是一个天时,地利,人杰地灵和谐统一的千年古村;这是一座古徽州奇风异俗原生态遗存的博物馆;行走在古村落青石板小路上,穿行在古村幽深的小巷中,近距离体会徽州历史的厚重,思绪万千,感慨无限,仿佛回到梦里故乡,令人流连忘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