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涧西“国保遗存”

孟令武

<h3>  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专家来华支援我们国家“一五”期间上马的156项重点工程建设,在洛阳市涧西区建造了一批具有苏式建筑风格的工厂、职工住宅及各种配套设施。这些苏式建筑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工业遗产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情感价值。</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一九五四年涧西原貌(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 洛阳涧西自古就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拥有很多的美称,如在隋炀帝时期,涧西区被誉为"皇家西苑";到了武则天时期,涧西区又被称为"神都苑";而到了1955年,因为其地处涧河以西,才被称为"涧西"。至此,涧西的名字才开始逐渐流传开来。但实际上,很多当地人都更喜欢称其为"小中国"。</p><p class="ql-block">▲</p> <p>  中州西路位于七里河的纪念碑: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工业遗产街。</p><p> 涧河上的中州桥东头是中州中路西起点,西头就是中州西路东起点。</p> <p>  涧西工业遗产街主要包括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四大厂矿”,分别为洛阳矿山厂、第一拖拉机厂、洛阳轴承厂和洛阳黄河冶炼厂(铜加工厂)及企业广场和涧西区2号街坊、10号街坊、11号街坊等苏式建筑群。</p><p> 遗产街是一个结合街区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工业遗产资源,以工业遗产博览、城市景观雕塑、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休闲服务为主要特色的景区。</p><p>▲</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前图纪念碑位置</span></p><p> 左:周城大厦、银行;右:中山证券、鑫融基金控(原著名的“医药大楼”。</p><p>▲</p> <p class="ql-block">  位于中州西路与建设路交叉口摩托大楼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工业遗产街”保护碑。</p><p class="ql-block">▲</p> <h3>  以第一拖拉机厂厂前广场为代表的“四大广场”作为突出建筑物的中轴线,对称布局,连成一线,构成一条5.6公里长的“社会主义工业建筑景观带”,雄伟庄严、气势磅礴、举世罕见,是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工业遗产的最典型代表,具有明显的世界历史意义。</h3><h3>▲</h3> <p>建设路沿线的四大厂矿</p> <p class="ql-block">↑ 对称布局 连成一线</p> <p>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出了奠定中国工业基础的156个项目。其中,有7个项目放在了洛阳市涧西区。因此,涧西区包含了第一拖拉机厂、洛阳矿山厂、洛阳轴承厂、洛阳铜加工厂等多处"一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的科研单位及配套生活区。</p> <p>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洛阳涧西苏式建筑群</p><p>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3年3月5日 公布</p><p> 洛阳市涧西区人民政府 2017年11月 立</p> <p>铜加工厂办公楼组群</p> <p class="ql-block">铜加工厂办公楼组群</p><p class="ql-block"> 原“黄河冶炼厂”,现“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时代记忆</b></p><p class="ql-block">洛铜游园 </p><p class="ql-block"> 落叶,沙沙作响的声音似乎在控诉着时间的无情。历史长河源源不断地向前发展,但总有一些东西值得我们向其致敬。 </p><p class="ql-block"> 经典,是什么?是经得起历史的推敲,不可再创造,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不似牡丹的妖艳,但却有莲花的君子之风。</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轴承厂门前毛主席像和广场</p> <h3>  洛阳轴承厂老照片,见证洛阳市的沧桑巨变(网络)。</h3><h3>▲</h3> <p class="ql-block">  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原洛阳轴承厂)始建于1954年,是中国“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历经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产销规模、配套服务能力位于中国轴承行业综合性制造企业前列,至今仍保持着多项中国轴承行业纪录。</p> <p class="ql-block">↑ 2013.10.7拍摄</p> <p class="ql-block">↑ 2016.4.10拍摄</p> <p class="ql-block">↑ 2019.3.24拍摄</p> <p class="ql-block">↑ 2019.4.9拍摄</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毛主席是人民心中永远不落的红太阳”</span></p><p>(基座上的字迹还能辨认出来)</p><p> ——2019.7.15拍摄</p><p>▲</p> <p>  1958年7月20日,工人们在生产出的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车头上挂上毛主席像,把这台拖拉机像打扮新娘子一样,戴上大红花,车身上挂满彩绸。敲着锣鼓,舞动红旗,欢天喜地地跟在拖拉机“隆隆隆……”的后面,走出厂区大门。</p><p>(网图)</p><p>▲</p> <p>  1959年的11月1日,中国一拖通过验收,正式投产。(网络)</p><p>▲</p> <p class="ql-block">↑ 拖厂厂区(网络)</p> <p>  2010年10月,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活动启动,涧西工业遗产街被洛阳市文物部门列为洛阳市的申报对象。2011年4月,经专家评审团评议,涧西工业遗产街从全国400多条街道中脱颖而出,入选15强,进入公众投票环节。5月底,最终入选的10条街道名单揭晓,涧西工业遗产街名列其中。在三届评选活动中评选出的30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涧西工业遗产街是唯一入选的工业遗产项目。</p> <h3>  东方红拖拉机曾经耕耘了中国60%以上的耕地,见证了新中国农机工业的发展历史和改革开放的全过程。</h3> <h3>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是国家“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55年开工建设,1959年建成投产,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辆军用越野载重汽车在这里诞生。</h3> <h3>  一拖入选中国工业遗址保护名录第一批名单。</h3><h3> “东方红”拖拉机承载了中国几代人的梦想!是洛阳的一个代表性符号,也是中国工业的符号。</h3> <p class="ql-block">拍摄于1984年。【摄影:古斯塔夫】</p><p class="ql-block">▲</p> <h3>  中国一拖904轮式拖拉机荣获“哈瓦那国际博览会金奖”</h3><h3>▲</h3> <p class="ql-block">↑ 2013.10.7拍摄</p> <p class="ql-block">  一拖接到毛泽东主席的重要指示:“拖拉机型号、名称不可用洋字。”先后取名“铁牛”、“龙门”、“白马”,正在其间,听到厂区内有人高唱陕北民歌《东方红》: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p><p class="ql-block"> “东方红”,被最后确定!</p> <p class="ql-block">↑ 拖厂毛主席塑像建成始末(视频)</p> <h3>拖厂门前广场</h3><h3>2019.7.15拍摄</h3><h3>▲</h3> <p class="ql-block">  今天才留意,毛主席手里还拿着红五星军帽。</p><p class="ql-block">2021.1.9</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拖厂门口一九五五年十月一日奠基纪念碑</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我和我的祖国》快闪</p><p class="ql-block">(大提琴手:九中同学安顺宗)</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纪录片《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诞生记》</p> <p class="ql-block">↑ 央视4《国家记忆》艰难建厂</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XNU0lR1vY7vJpMzv55N-bQ" target="_blank">《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诞生记》第二集</a> “铁牛”出世</p><p class="ql-block">↑ 点击上蓝色文字观看 </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一生曾5次来洛阳</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59年10月12号周总理视察一拖时,在履拖装配线上和职工的合影。当时由于人太多,后几排显露不出人脸,周总理说,第一排蹲下吧。他带头蹲了下来,成就了这张照片。</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的国家领导人真让人敬佩!</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朱德委员长于1959年视察洛阳工业建设,在一拖总装车间门外,兴致勃勃地登上了刚刚下线的东方红履带拖拉机,坐在了驾驶员旁边位置上,亲切称赞我国自己生产的拖拉机。</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2010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洛阳考察,他深入一拖,洛轴等几个国有企业,鼓励他们要适应形式变化,转变发展方式,再创新的辉煌。</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这是五十年代拖厂冲压三八组的一张普通的合影照片,但无数次刊登在各种报刊的显著位置,她们坚毅与纯净的笑容,被大家称为新中国建设者的时代表情。</p><p class="ql-block"> 拍自一拖“东方红农耕博物馆”——2016.5.23</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拖拉机🚜金属模型</p><p class="ql-block">20世纪,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捐赠给洛阳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拍于洛阳博物馆)</p><p class="ql-block">▲</p> <p>  “东方红”拖拉机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被印在第三套人民币1960年版一元面额上。</p><p>▲</p> <p>一拖60年记忆(视频)</p><p>2015.9</p><p>▲</p> <p class="ql-block">↑ “东方红”神车</p> <p>慈祥的毛主席</p><p>(院外拍摄)</p> <p>国机集团</p><p>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p><p>▲</p> <h3>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原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h3><h3>▲</h3> <p>纪登奎 </p><p>1954年任洛阳矿山机械厂厂长兼党委书记</p><p>▲</p> <p>【焦裕禄事迹展览馆】</p><p>感悟榜样力量,传承红色基因。</p> <p>  “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在“中信重工”厂区内,同“洛阳警察博物馆”一样,不对个人,还要预约,参观未成,有些遗憾。</p><p>▲</p> <p class="ql-block">  1953年,焦裕禄任共青团郑州地委第二书记,同年6月,焦裕禄响应党的号召,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任洛阳矿山机器厂临时公路总指挥。他在这个工厂担任过车间主任、科长。1962年,又调回尉氏县,后调兰考县任县委书记。</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中信重工科技广场</p> <p class="ql-block">  中钢集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前身为冶金工业部洛阳耐火材料厂,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未在涧西工业遗产街名录中,厂区旧址新增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六零年,老一辈从兰州调洛阳支援三线建设,我们随父亲刚到洛阳时就在耐火厂,住在19号街坊。</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洛阳老三届在洛耐参观习仲勋在洛期间纪念馆</p><p class="ql-block">2021.7.19</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习仲勋在洛耐时泡澡的浴池(网络图片)</p><p class="ql-block"> 1975年5月,习仲勋在北京被解除监护,虽然人“解放”了,但还没有结论,于是他再次来到洛阳“休息”,继续接受审查。这次,他没有了职务,成了平民百姓,在洛下放三年。</p><p class="ql-block"> 习仲勋一家先是住在洛耐东19-10幢,后来搬到19-6幢。习仲勋再回洛阳,是他心情最为舒畅的日子,也几乎是天天到洛阳南郊的水库旁散步,思考。</p><p class="ql-block">  1985年12月10日,他为洛耐题词:“牢记历史经验,加强团结向前看,为建设两个文明而奋斗!”</p><p class="ql-block">▲</p> <p>  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河南柴油机厂(说407,很多洛阳人就知道是柴油机厂了。在“备战备荒为人民”那个年代,出于某种需要,很多重点厂矿都有代号或XX信箱),始建于1958年5月,是我国“一五”期间156项重点项目之一,新中国第一个高速柴油机厂,中国船舶行业唯一的船用高速大功率柴油机专业制造厂,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CSIC)成员单位(未在涧西工业遗产街名录中)。</p><p>▲</p> <h3>  具有宏大叙事风格与理想主义、浪漫主义色彩的苏式建筑群</h3><h3>▲</h3> <p class="ql-block">↑ 早期建设的部分楼房</p> <p class="ql-block">↑ 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p> 保护范围内的街坊: <p class="ql-block">老洛阳人都知道,在涧西区,有一大片别具一格的“红房子”。那是“一五”时期苏联专家来华援建时,在洛阳建造的苏式建筑,斜坡屋顶、红砖楼体、屋顶有烟囱………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这些“红房子”已被列入洛阳工业遗产保护名录,而很多人依然在这里演绎着属于他们自己的人世间……</p> <p>  位于涧西区中州西路与武汉路交叉口附近的2号街坊是住宅区的典型代表——将现代住宅与传统四合院建筑风格有机结合,是中国工业建筑史、中国住宅建筑史上的代表作。</p> <p>  据《洛阳市涧西区志》记载,涧西厂区的生活区取隋唐“里坊”古意,名曰“街坊”。</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 2号街坊4幢3单元202室,曾是习仲勋在矿山厂工作时的住所。</span></p> <p class="ql-block">二号街坊</p> <p class="ql-block">二号街坊是矿山厂的家属院</p> <p class="ql-block">  2号街坊西大门(武汉路)处的干部楷模焦裕禄雕像</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洛阳老三届同学参观老街坊</p> <p class="ql-block">↑ 洛阳四中68届同学参观二街坊</p> <p class="ql-block"> 2号街坊一直是高档小区,甩其它街坊十万八千里。</p> <p class="ql-block">四号楼3单元202室,曾是习仲勋的住所。</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栋苏联援建的专家楼,二楼和三楼带有白松木地板,是当时厂里最好的一栋楼。</p><p class="ql-block">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没有领导架子,工人们都爱和他说话、聊天,嘘寒问暖。时间长了,工人亲切地称呼他“老革命”。</p><p class="ql-block">  1986年洛矿建厂30年之际,习仲勋亲笔为洛矿题词:“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坚持改革、开拓前进。”</p><p class="ql-block">▲</p> <h3>  2007年11月,包括2号街坊在内的涧西苏式建筑群被列入我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洛阳涧西苏式建筑群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h3> <h3>球场、广场、健身一应俱全</h3><h3>▲</h3> <h3>2号街坊真是按景区标准在设计施工</h3><h3>▲</h3> <p class="ql-block">↑ 社区非常规范</p> <p class="ql-block">  看到焦裕禄同志的塑像和焦裕禄同志当年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居住的房子,心中肃然起敬,同时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我心中喑暗地说,焦叔叔,我在少年时代,咱们曾多次见面,你还特别关爱我,曾送我一对可爱的小兔子,教育我要爱学习,爱劳动。几十年过去了,心中一直敬仰、怀念那脸庞瘦削,神情刚毅的焦叔叔……</p><p class="ql-block"> 杨晓雷</p><p class="ql-block"> 2020.8.4</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初,因工作关系去兰考出差,随厂领导去瞻仰了简洁的焦裕禄墓区,我们几位崇敬地向焦裕禄雕像三鞠躬。</p><p class="ql-block"> 可惜那时我们没有影像设备。</p> <p class="ql-block">  6号楼正在修缮,楼门前的焦裕禄铜像问了两个人才找到,这里是焦裕禄在矿山厂工作时的旧居。</p><p class="ql-block"> 纪登奎也曾在这栋楼住过。</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四中68届同学</p> <p class="ql-block">↑ 管子真“壮观”</p> <p class="ql-block">  2号街坊的管理和房屋质量明显高于其它街坊</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洛阳涧西苏式建鏡群</span></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p><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5日公布</p><p class="ql-block">河南省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2018年11月 立</p><p class="ql-block"><i>什么时候升格的?2022.10.8</i></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10号街坊共有10栋楼,是洛阳苏式建筑群中的经典建筑,代表了洛阳当时最高的建筑水平。1958年,10号街坊的建筑群与洛阳拖拉机厂的建设过程被拍成记录电影,成为当时新中国工业居民区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洛阳饭店”也在11号街坊范围内,小学四年级,我还在这里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大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10号街坊</p> <h3>  11号街坊均为红砖红瓦,立面、门厅、扶手辅以装饰性回形纹,屋顶设有传统中式檐角,木地板铺地。建筑风格充分吸收了我国传统民族特色飞檐斗拱、木结构等,色彩搭配相得益彰,用料考究,工艺精湛。</h3> <h3>  我拍的临中州路的11号街坊两栋楼屋顶无红瓦,无檐角,不得已借用网络两张照片,感谢拍摄者。</h3><h3>▲</h3> <h3>11号街坊</h3><h3>楼下的“世发轴承”还是我的微信群之一</h3><h3>▲</h3>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范围</p> <p>  以5号街坊为代表的明走廊楼房,个性鲜明、明朗大方、风格独特,与2号、10号、11号街坊的暗楼洞设计相比,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网络图片)</p><p> 5号街坊在棚改,已不在现在的遗产范围内。</p><p>▲</p> 我熟悉的街坊: <p class="ql-block">  以前的老街坊,没有栏杆,没有围墙,各楼之间都能进出,邻里之间也很熟悉,非常亲近,朴实和睦。</p><p class="ql-block"> 改的什么革,进的什么步?现在各街坊都圈起来,创建了安保行业,必须走大门,社会病了,人心相隔就远了……</p> <h3>  ①这是以前黄冶厂门前的黄冶俱乐部改革后的样子,我们上学时感觉它是那么气派,现在准备做文物了。</h3><h3> ②这个画面已成历史,现正全面装修。</h3><h3> ——2014.3</h3><h3>▲</h3> <h3>  ①洛铜文化宫也早不存在了,改成“国学剧院”后,在这里欣赏了两次国学修行剧《功夫诗·九卷》,印象很深。</h3><h3> ②“国学剧院”这几个字今天看也没了,不知新的名称是什么,可能又换主人了。——2019.7.15</h3><h3>▲</h3> <p class="ql-block">↑ 夜店前留声机大喇叭</p> <p>  原来改成剧院式酒吧品牌玩乐大师奥斯卡Dr.Oscar(夜店)了。</p><p> 这就叫社会进步?</p><p>▲</p> <p class="ql-block">  34号街坊住的主要是铜加工厂子弟。非常多的同学住在这个楼群里或曾经在这里居住。铜加工厂现在归属中铝,前身是黄河冶炼厂。</p><p class="ql-block">▲</p> <h3>  这就是34号街坊5号楼。五九年,我第一次来洛阳,它就高大地矗立在这。这栋楼是不是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少年时代的欢乐和现在美好的回忆?</h3><h3> 它已不复存在了,扒掉了。</h3><h3>▲</h3> <p class="ql-block">  真没想到5号楼下的理发店还在,牌匾上注明着“五十年老店”。多好,这个50多年前就为百姓、给我们这些小屁孩剃头的小店还是那么朴素。</p><p class="ql-block"> ——2012.12.2</p><p class="ql-block"> 早已经拆了。小学在黄冶和六冶上学的同学一定对这个理发店印象深刻,那时候没有“美发”一说。</p><p class="ql-block"> ——2019.7.15</p><p class="ql-block">▲</p> <h3>  告别顽皮的孩提时代,迎来成熟的花甲老人,34号街坊14号楼曾经是他们的家。</h3><h3>▲</h3> <h3>  这栋楼也有同学住过。现在民不民,商不商,孟津著名小吃“横水卤肉”和“鉄谢羊肉汤”也在这里安营扎寨了,早知道这么方便就不搬了。不对,不会正宗。高YP,你说呢?</h3><h3> 很遗憾,这栋楼也扒了,只能看到照片了。</h3><h3>▲</h3> <p class="ql-block"> 现在这个楼群,临街的楼房外墙刷成这个样子了,里面一切如故。这种“驴粪蛋表面光”的现象目前还很普遍。</p><p class="ql-block"> 本图还是36号街坊1号楼,是珠江路最北头,景华路东端,街坊里面比上图更惨了。做表面文章的官老爷,糊弄百姓,自欺欺人。</p><p class="ql-block">▲</p> <h3>  36号街坊5栋是李HX、赵CL、温HQ、马LM等同学上小学或中学时的家。</h3><h3>▲</h3> <p>  这里是36号街坊10栋,多年前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标语还在楼体墙面依稀可见。那是没有行贿受贿的年代、没有绿色食品概念的年代,没有就学就医购房负担的年代,那是“落后”的年代......</p><p> 依稀可见的还有父辈的辛劳,显而易见的还有现代城市的贫困。</p><p>▲</p> <p class="ql-block">  36街坊的这些当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援建洛阳的老职工蜗居在狭小简陋的生活空间,不能享受国家的房改政策。现在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绝大多数也都是低收入的弱势群体。</p><p class="ql-block"> ——2022.6</p> <h3>  这里是37号街坊,中间楼顶略低一点,立面有三个窗户的位置原来下面是条路。高YP原来的家就在挂着空调的那套房间,还有梁JN、席GJ等同学的家原来也在这里。</h3><h3>▲</h3> <h3>  这个“大张超市”的前身是黄冶五食堂,在37街坊北侧,现在的冷落无法想象当年的辉煌。但是当代人最能体会自身经历的感觉,那是平安、自傲、热闹的感觉。(现在已扒掉,待建什么不清。---2013.10.1)</h3><h3>▲</h3> <h3>  后来的38号街坊,从兰州来洛阳时,这里还是一片麦子地呢!</h3><h3>▲</h3> <p class="ql-block">  涧西的街坊是由西往东排的,最西边的0号街坊是407厂的生活区,这个43号街坊是涧西最东边的生活区,紧贴七里河“友谊商店”的西边,住的是黄冶和六冶的家属,因为六冶是建设黄冶时的建筑单位,同36号街坊一样,六冶搬走一家,黄冶就会占用一家,所以这个牌子上就有了“洛铜”二字。</p><p class="ql-block"> 这个一号楼也扒掉了。</p><p class="ql-block">▲</p> 其它相关: <p class="ql-block">↑ 洛阳的十家科研院所</p> <p>  大明渠武汉路西的“重辉游园”,是具工业题材的百姓休闲小游园。</p> <p class="ql-block">↑ 拖厂</p> <p class="ql-block">↑ 轴承厂</p> <p class="ql-block">↑ 矿山厂</p> <p class="ql-block">↑ 柴油机厂 (以上四图同学李冬香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60多年前的档案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记录涧西商业崛起</b></p><p class="ql-block"> 60多年前,涧西区商业网点如何布局?为何动员上海、广州的商业人员支援洛阳?</p><p class="ql-block"><b>①规划商业网点,圈定涧西商业版图</b></p><p class="ql-block">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p><p class="ql-block"> “一五”计划时期,数十万名青年建设者、技术工人响应国家号召来到洛阳,他们用铿锵的打桩声,唤醒了涧河以西沉睡的土地。如何做好建设者的后勤保障工作,成为当时政府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1956年年初,原市商业局向市委提交了一份《关于1956年涧西工业区商业网规划初步意见》。规划里提出:润西现有人口66584人,一些工程正在准备施工,部分工地的工人仍在持续增加,部分宿舍、街坊已形成,到年底可增加到8万人左右,要按10万人以上作供应规划。</p><p class="ql-block"> 这份规划建议,“在涧西经二路、经五路(原路名)附近各建综合商场一个,由中央投资拨款45万元,市私营商业、手工业各拿5万元修建房屋,争取5月建成”“矿山厂、拖拉机厂、热电厂等宿舍区需建酒菜馆、小食馆若干”,并详细列出商店的具体地址、用房几间等,其中酒菜馆售卖酒及各种肉、菜,小食馆卖馄饨、烧饼、油条、豆浆等。</p><p class="ql-block"> “它是为了服务厂矿企业建设者和职工生活,是新中国成立后洛阳最早的一个商业网规划。”市档案馆有关人士说,除了基本的生活配套设施,规划里还提到红星剧院、中原电影院、工人文化宫等项目建设,可以说为职工在生活、娱乐等方面提供了整套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b>②支援洛阳建设,动员大城市商户迁洛</b></p><p class="ql-block"> 市场建成了,商户从哪儿来?</p><p class="ql-block"> 其实,早在1955年,洛阳就派代表前往上海、广州等商贸业发达城市,动员那些城市的国有商业企业和私营商户迁往洛阳,支援洛阳的工业建设。</p><p class="ql-block"> 1956年,原市商业局的《关于接待安置上海支援我市商业人员的工作情况》指出:商户迁移得到上海市委的大力支持,这些商业人员大部分随原店迁洛,亦带来了一些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p><p class="ql-block"> 据该档案记载,原店迁移的有万国药房、英明文体店、康乐百货店、上海照相馆、万氏理发店、大利食堂、荣华礼品店等。来洛阳的其他上海商业系统职工,分别被安置在洛阳百货、化工、五金、交电等国营商业服务单位工作。</p><p class="ql-block"> “一五”计划时期,上海、广州等地累计有3500家商户和17家企业、88家商店的2717名职工响应号召来到洛阳。在704工地门市部,主要安置上海迁来的企业、商店,这是上海市场名字的由来。在友谊宾馆北侧,广州酒家、广州理发店等40多家商店在此安家,后来形成了广州市场。</p><p class="ql-block"><b>③服务来洛青年,北方厨师学做南方菜</b></p><p class="ql-block"> “八方风雨会中州,干军万马战洛阳。”</p><p class="ql-block"> 1957年年底,洛阳的城市人口猛增至52.9万,成为当时仅次于上海、广州、北京、武汉的大城市。其中,几大厂矿企业的技术骨干来自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大多数是未婚青年,只能在食堂就餐,最大的不便就是吃不惯北方饭。</p><p class="ql-block"> 据原市零售公司《广州内迁之服装加工厂建立与投人生产工作报告》的档案记载,很多广州青年来到洛阳后,因两地气候、语言、生活习惯等不同,不适应洛阳的生活,还举例说“广州人喜欢每天冲凉,用小火炖肉吃”。</p><p class="ql-block"> 为缓解南方青年的思乡之情,多份档案都提到了集体食堂的建设,有的提出“视人多少成立南方火灶,几个单位可成立联合食堂”,有的则明确“凡有南方职工20人左右,均要求配备1名南方厨师,若找不到南方厨师,北方厨师要学做南方菜”“人员少者要尽可能多准备米饭,尽可能增加南方饭”等。</p><p class="ql-block"> 受当时条件所限,很多档案资料是手写的,有一个档案资料中提到,对支援洛阳的青年“在生活上尽可能给以照顾”,几经涂抹修改后,改成了“在生活上应尽最大努力给以照顾”,其对来洛青年的深情至今让人十分感慨。</p> 下面是链接,点击文字即可观看: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7.cn/3n3r34k6?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致敬“一五”建设者</a></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o96xjr5?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洛阳有多少博物馆?</a></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