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走访南京是同学们的暑期作业之一。为了使大家很好地完成这次实践活动,并能带来一定的效果,我当然要参与其中,甚至应该先走起来😊</h3><h3> 之所以选择第一站到汤山,是因为南京的一二号头骨就是在这里的古猿人洞发现的。所以我想着,首先得了解下老祖先及其发展过程吧。</h3><h3> 不过真正的行程并没有按我的原计划进行,因为我们首先“一不小心”就来到了地质博物馆。既然到了,那必须得参观学习啊,何况,事实证明,我们可没白进来这个地方,除了欣赏参观形态各异、种类繁多的化石,我们还在此行中有了更多的新发展,可以说是意外收获哦!</h3><h3> </h3><h3> </h3><h3><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离开地质博物馆,我们才去往古猿人洞。</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看着洞内的构造,再想到古猿人头骨,公公婆婆得出一个结论:这些人,可真聪明,还知道在这样一个地方住,这可是冬暖夏凉的好地方啊!再说了,这样一个地方能被发现,建造后让人参观也是不得了的一件事哎!</h3> <h3> 瞧,这是啥?我们长这么大才是第一次看到哦!居然还有这样的水牛,果然古猿人洞是不一样的,不然这小小的水牛怎么也会如此与众不同呢?</h3> <h3> 又一大发现。</h3><h3> 一路走过,只听到响彻不停的知了声,真的是只听其声不见其影,这下好了,声有了,影也见了。</h3> <h3> 不是说阳山碑材也很了得吗?那我们就去看看怎么个了得法!</h3><h3> 离开古猿人洞,开车不过十几分钟,就来到了传说中的这里。远远望去,还真的别有一番古韵,走入大门,更是仿佛置身又一天地间,让人在这酷热天气里遇见这样的阴凉僻静。</h3><h3> 话不多说,既然是本着阳山碑材而来,那就赶紧去一探究竟吧。</h3><h3> 按指路牌一路向上,走过弯曲的长长的石道,我们终于来到了采石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面前这座高耸的、重八千多吨的碑座,这已经让我们无法想象当时是怎样的一个浩大场面,也无法推测在当时那种做工方式下,这里需要多少工匠多少个日夜才能完成最后的工程。虽然之前已从介绍中有一定了解,但是文字描述和现场真迹带来的震撼是完全不同的。带着复杂的心情,我们接着参观了碑首和碑身,可以想象,越往后,我们的赞叹、疑惑、忧虑……各种心绪表现越发强烈。</h3><h3> 果然是不同凡响的躺在这里600年历史的阳山碑材,可是它存在的意义仅此而已吗?我还没深入思考,也还没想着去查阅相关资料,先让我静一静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