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的家乡在阿拉沟(原创)

拍摄者:苏尔琴

<h3>2019年7月12日 中午3点从乌鲁木齐市出发,驴友回阿拉沟家乡的路上了,一路说着小时候的故事、父母的生活、安静的听着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h3> <h3>家乡的杏子树</h3> <h3>史料记载:1969年11月14日,国计委、国工办、五机部军管会联合下文,在新疆和静县阿拉沟建设“一套三厂”。我厂名称:和静四0反坦克火箭弹厂,番号:五二二三厂。正式拉开了建设阿拉沟,建设兵工厂的序幕。工厂地处天山腹地,高山险峻,无绿色植被,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仅宽500余米的狭长山沟,海拔1793米至2000米以上。距乌鲁木齐市280公里,距最近的县城托克逊100公里。口粮从乌鲁木齐调运,蔬菜从库尔勒、新源县采购。基建材料:红砖从甘肃运,水泥从四川运。近万名职工家属及孩子在这种环境里以兵工为已任,创业、工作、生活了31个年头!让我们慢慢追述那曾经的岁月!</h3> <h3>以前是胜利厂,后来改为夏尔沟 现在是蒙古族牧民居住地</h3> <h3>老屋</h3> <h3>阿拉沟乡位于和静县东北部,距县城公路里程194公里,周边与乌鲁木齐市、托克逊县、和硕县相毗邻。全乡下辖阿拉沟村、夏尔尕村、乌拉斯台查汗村3个村,</h3> <h3>阿拉沟 德文托盖大桥 </h3> <h3><h3> 1973年,党中央决定修建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段全长476.5公里。铁道兵第五师、第六师奉命修建,于1974年至1975年相继进疆。南疆线部署兵力达十八个团营(铁道兵四师的十九团、二十团,五师的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团,六师的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三十团,铁道兵直属机械团、铁道兵第二通讯工程营以及自治区铁工局五个团),建造出了著名的墩高70米的冬德萨拉大桥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6154.16米的奎先隧道。1979年11月30日18时,铺轨抵达南疆线铁路终点——库尔勒西站,吐库段全线贯通。</h3><h3>  10年鏖战,他们共完成工程量:土石方3495万立方米,隧道29座,桥梁416座,挡墙圬工6.74万立方米,涵渠及渡槽688座,通讯干线463.69公里,车站43个,机务段4个,房屋39.1万间,永久渣场1个。</h3><h3>  阿拉沟位于和静县的天山之中,南疆铁路从阿拉沟穿过,当时考虑这里有东风、星火、曙光、燎原等工厂的交通运输问题。由于阿拉沟地势险峻,修建此路段时,有很多的铁道兵战士在此牺牲。仅铁五师23团修建6000多米的奎先隧道,前后牺牲了45名官兵和5名新疆兵团民兵总共50条生命!可以说,隧道每向前掘进125米,就要牺牲一位战友!据统计,修建南疆铁路吐鲁番到库尔勒这一段,一共牺牲了268名铁道兵,他们分别长眠于和静县的12处烈士墓。</h3><h3> 2013年7月,和静县人民政府把这些烈士墓迁移至新建的和静县烈士陵园。(位于和静县城北5公里)</h3><h3> 正是他们,为了南疆铁路线的建设,耐着寂寞,守着苦难,在那异常恶劣的环境中,与天斗、与地斗、与自然灾害斗,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用他们的青春年华,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在天山深处托起了一条钢铁巨龙,把新疆各族人民的心连在了一起。</h3><h3>文字来自:美篇友友</h3></h3> <h3>阿拉沟雪山上的雪莲</h3> <h3>奎先达坂敖包</h3> <h3>胖子20年没有回过家乡阿拉沟了,这次圆了心愿 回家看看 </h3> <h3>麻雀每年都回阿拉沟家乡,行走家乡的每一条山沟</h3> <h3>奎先淖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