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图片来源于网络)</h3> <h3>母亲节那天的美术课上,我教孩子们画妈妈。先让他们想一想自己的妈妈有什么特征,脸型是什么样子,眼睛大不大,是长发还是短发,爱穿什么衣服等等。然后,我在黑板上画了几个不同的妈妈,方便他们模仿。于是,孩子们都飞快地转动着骨碌碌的眼睛,努力在脑海里搜寻妈妈的影子。不一会儿就若有所思地拿起铅笔认真地画起来。</h3><h3> 突然,小佳同学高高地举起了手,我以为她这么快画好了,让她交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她却两手空空地来到我面前,我奇怪地问她举手干嘛。小佳不敢看我,低下头怯生生地说:“老师,我可以用粉笔在地上画吗?”我问她:“你没美术本吗?”她抬起头来看着我,摇摇头说:“本子太小了。”我想拒绝她,可看到她哀求的眼神,加上好奇她为何有这样的想法,便同意了,递给她一支粉笔。全班同学也停下手中的笔好奇的看着她。</h3><h3> 她选了块空旷些的地方,专心致志的画了一个足有一米五六高的妈妈,眼睛又大又圆,嘴巴小小的,卷卷的长发垂在胸前,穿着漂亮的公主裙。有孩子窃窃私语:“天哪,她妈妈还穿公主裙。”并掩口失笑,小佳边画边说:“我妈妈说每个女生都是公主。我是小公主,妈妈就是大公主。”画好后,她小心翼翼地脱下鞋子走到画上,在妈妈怀里慢慢躺下,把头轻轻地靠在胸口的位置,很陶醉地闭上眼睛。孩子们哄堂大笑,我马上意识到小佳是个有故事的孩子,用手指放到唇边让他们保持安静。我拿起粉笔,把小佳画的妈妈的手臂改成抱她的姿势。小佳睁开眼满足地说:“妈妈的怀抱真温暖呀!”有的孩子开始嚷嚷:“胡说,地板那么冰,怎么会温暖呢?”我怕小佳着凉,扶起她。小佳反驳同学:“明明就很温暖嘛,一点也不冰。”我告诉孩子们:“有妈妈的地方就有爱有温暖。”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看着我。</h3><h3> 我问小佳为什么要在地上画妈妈。她看看我,又看看全班同学,小声地说:“我妈妈在很远的地方打工,已经三年没有回来过了。我都快记不住妈妈是什么样子了,好怀念妈妈温暖的怀抱。有一天在街上听两个阿姨说网上有个小孩没有妈妈,她在地上画了个大大的妈妈,然后躺在妈妈怀里幸福的进入香甜的梦乡。我觉得这个办法真好,我也想画一个大大的妈妈,让妈妈抱抱我。”我知道网传的照片是国外一个艺术家的摄影作品,但是当这个画面以这种方式呈现在我的面前时,还是深深地震撼了我。眼睛里有什么东西热热的拼命想挤出眼眶,但我极力克制着,不让它滚出来。</h3> <h3>(图片来源于网络)</h3> <h3> </h3><h3> 孩子们沉默了,接着近半数的人纷纷举起了小手,都有一个同样的诉求,想在地上画妈妈。我知道这些孩子要么是单亲家庭,要么是留守儿童。我让他们放下小手,叫小佳也回到座位上。并告诉他们:“孩子们,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妈妈不在你的身边,都请你相信,妈妈永远是爱你的。无论千山万水,妈妈时时刻刻都牵挂着你,担心着你。希望妈妈回来后看见一个健康快乐懂事的你。以后不要在地上画妈妈了,躺地上不卫生,也容易着凉。妈妈也会冷哟,别人踩到她会疼哟。”有的孩子又问了:“老师,我可以把妈妈画在床单上吗?那样妈妈就可以陪我睡觉了,我们都不会着凉。”还没等我开口,有反应快的孩子抢着说:“肯定不行呀,在床单上乱画奶奶会骂的。还有,洗床单时水会把妈妈淹死的。”有的说:“就是呀,洗衣机也会把妈妈搅坏的,她多疼呀!”“我想把妈妈画在书包上,这样她可以陪我上学”“我想把妈妈画在餐桌上,这样她可以陪我吃饭”“我想把妈妈画在衣柜里,把门关好她就不会离开家”……孩子们稚气的话语看似荒唐,却充满了对妈妈满满的眷恋和无尽的思念。</h3><h3> 他们为此七嘴八舌议论不休,个个都愁眉不展,我想了想,问他们:“老师有个好方法,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急切地答“想!”我慢慢地说:“你们认真地画妈妈,脑子里想的都是妈妈。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就住进了你的心里,你在哪里,妈妈就跟着你到了哪里,再也不会分开。画好后,把画贴在胸口,和妈妈来一个爱的抱抱。”孩子们觉得我的话很有道理,便极其认真地画起来。画好后都紧紧地抱在怀里,久久不愿放下。</h3><h3> 下课了,我让小佳和举过手的孩子站成一排,对他们说:“在幼儿园里,老师就像你们的妈妈一样爱你们。来,一个个到我怀抱里来,让老师代替妈妈给你们一个爱的抱抱。”结果全班的孩子都要抱抱,我只好告诉他们爱是可以传递的,让他们围成一个圆圈,我站在中间抱着小佳和另外两个孩子,再来几个孩子抱着我们。其他孩子再围过来抱着这几个孩子,这样一个抱一个,把妈妈的爱传递给他们。孩子们抱得特别用力,压得我们在里层的人快喘不过气来了。但我们一个个脸上都绽放着温暖的笑容,比阳春三月的花儿还灿烂。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妈妈”,接着一声两声,最后竟变成了一片整齐的、响亮的“妈妈,妈妈,妈妈……”。声音飞上树梢,越过院墙,直入云霄。</h3> <h3>(作者与学生合影)</h3><h3><br></h3><h3>【作者简介】李秋菊,80后,四川省蓬溪县新胜乡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四川省诗词学会会员,遂宁市作家协会会员,蓬溪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诗词、散文、小说散见于《子曰诗刊》《当代诗词》《长白山诗词》《诗词月刊》《剑南文学》《遂宁日报》《诗词报》《四川群文》《文化遂宁》《川中文学》《嘉陵江》《顺庆文学》《凤垭山》等刊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