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瑞安“君子石”

学山

<h3>早闻瑞安有一石,名“君子石”,在瑞安城望北的山上,一直想登临一见。周六,包童鞋起早,在群里约我一起去“君子石”.前些日子我曾与他念叨起“君子石”,估计在瑞祥新区北边的山上,想来对瑞安文史有兴趣的他已做了些功课,于是欣然赴约。</h3> <h3>9点,包童鞋如约把车开到我家门口,他不轻易许人以事,许了便重诺,有“君子”之风,所以我与他30年如故。驱车接上一女童鞋,性格爽朗,乐于助人,跟我也是从小到大的“兄弟”了。“人逢知己精神爽”,哪怕前路再不济,也一定是快乐的,出发,向快乐出发!</h3> <h3>经滨江大道拐进罗阳大道,向北直达“筼筜山”脚,在山脚岔路,迟疑了一下,凭老包童鞋“老公安”的直觉,很快选定方向。上坡的路有些陡,约10分钟到一开阔处,见有房子,我建议停车看看、问问。车停稳后,看到那房子的玻璃门上贴着“君子石管理处”,没走错路了,只是不见“君子石”。管理处有人,那人热情,我问的详细,他答的也详细:“君子石”在山顶,前面有一岔路,一条是新的,这几天接着下雨,新路不好开。我问,步行估计要多久,答曰:约20多分钟。本来就想出来走走,步行20多分钟,来回一个小时,刚好理想的锻炼强度,且步行看到的风景和心里对自然的感受总要好过在车里“走马观花”。</h3> <h3>三人边走边聊着,我开始讲“君子石”的来历。话说北宋皇祐间,瑞安出了个读书人,叫林石,字介夫,居塘岙(今塘下镇大南山塘岙底),世称塘岙先生。学术界对林石有“世宗师”之誉。林石初习声律之学,后专心研究经书,少从仙居管师常游,以研究《春秋》著名。当时因科举考试之需,学界大行王安石的《三经新义》,(王安石对 《诗》、《书》、《周礼》作出新的解说,作变法理论根据。科举考试经义论策必须用《新义》,讥《春秋》为“断烂朝报”)。管师常反对新学,林石继其馀绪,创办“筼筜书屋”,以《春秋》本义教授生徒,绝意仕进。永嘉(温州)学者受林石影响,也都注意性命道德之修,而不专趋“新”学。林石天性至孝,父林定死后,筑庐塘岙墓旁,隐居养母,课徒讲学。其母亡故,年119岁,林石亦年逾90,居丧守孝,一遵礼节。他与永嘉王开祖、丁昌期对后来的永嘉学派有较大影响,有“皇祐三先生”之誉。</h3> <h3>塘岙山在筼筜山之北,并相互毗邻,林石居处称萱堂,现已圮。林石偕生徒亦常在筼筜山巅的岩石边讲论游息,他学行兼修,德高望重,后人景仰,称该石为“君子石”。瑞安文史专家宋维远先生说,林石先生乃历史上开瑞安学术之先河者。说着,就到了那岔路,见那新路只是一条刚开的黄泥路,有泥泞感。于是选择走老路,峰回路转,抬头终于见到“君子石”,石头不大不小,不亢不卑,不奇不秀,不悬不峭,不刚不柔,上博云天,如君子立于天地,其争也“君子”。于是加快脚步,然似乎无路可通顶。</h3> <h3>&nbsp; 转过一弯,见一“地藏王菩萨庙”,感念地藏王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慈大悲,有亲切感。庙边上有两间房,于是问路,见一女子,和颜悦色(我已想不起来,她什么时候出现的,我问时,她已在我眼前)。“请问到山顶怎么走”,“你们得从那新路走”。我见这里略显偏僻,“你一个人在这里?”,“我来帮友人打理房子”。透过门窗,我看那两间房里外整洁,像茶室又不像茶室。她说,这是友人的房子,常有人在来这里喝茶、禅坐。我看房子的外墙透着黄,说应该是庙里的厢房吧……。</h3><h3> 别过,回走,看“君子石”越发有君子之风。于是我建议在这里拍几张,耳边传来那女子的声音,“在这里拍照好看”……</h3> <h3>很快到了回到那岔口,一辆大货,装着10来跟电线杆子往上拉,黄泥路,不着力,山坡也陡,车子下滑。女童鞋突发奇想,我们要不去推一把,我笑笑说:这要作无谓的牺牲。然后说,我们靠边,避开车子下滑之势。车子总算停稳了。&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h3> <h3>沿着刚开辟的黄泥路,过几个拐口,“君子石”就在前面,近距离,老包童鞋兴奋地跑过去,展开双臂,我按下快门。绕着君子石底下的小坡走了一圈,瑞祥新区、安阳新区的建筑尽收眼底,远眺飞云江如玉带,我边绕,边看着君子石,以找到它最美的角度,同时也在搜索,是否有结垆的痕迹……。</h3> <h3>或许“不识庐山真面目”,其实最美的角度的确是那那女子说的地方。见“君子石”顶山插着红旗,想来应该能再上去一点,于是揪着竹子继续上,在离顶约一丈的地方,脚下石头能刚好容下一人站着。我站上去时说了句:打扰了,老包说:你能来看,应该是高兴的……</h3> <h3>似乎不能再上了,适可而止吧,《大学》有云知止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定,定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中庸》有云,君子而时中。下来时,估计会打滑,心里想着有一物做一下拐杖就好了,低头真的有一根切断的竹子,不粗不细,驻在地上,还能使得上力,刚好!于是我走前面,顺便把女同学上登时放地上的雨伞拿上……</h3> <p class="ql-block">  回来路上,脑海里想着,林石(1004-1101)活了97岁,在温州“皇祐三先生”中,他年龄最长,寿命最长,学术界尊其为“世宗师”,且大王开祖字景山(1035-1068),林石大他31岁,并且多活33年。因此不管是学术造诣还是影响时间,似乎尊为林石先生为温州学术开山祖,更合理些吧。</p><p class="ql-block"> “泰伯三让天下,民无得而称焉”,君子一石足以,何必景山呢,又想到了那禅房,北宋时,那里或是一书屋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