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名人馆

张勤咏(安徽港河)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安徽名人馆</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br></h3><h3> 安徽名人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聚集名人最多的名人专题类博物馆。</h3><h3> 安徽名人馆将历史和文化精髓相融合,通过展现史前至现代安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体现安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好形象。它既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海内外游客了解安徽、认识安徽的重要窗口。</h3><h3> 整个场馆在建筑设计上借鉴了徽派及皖南民居的风格,外立面颜色采用相应的黑白三色、场馆一层由蜡像馆、餐厅、3D影院、报告斤、临时展厅、互动体验厅、国学讲堂、数位智库组成;二、三层为基本展陈区,展陈面积1万平方米。</h3><h3> 在一层的互动体验厅,游客可通过感应设备体验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国学讲堂是学习琴棋书画,举办高端讲座和成人礼的场所;可同时容纳200多人的3D影院,环播关于安徽名人馆的3D影片,也可以举办学术交流报告会;70余平米的临时展厅,将不定期举办各种特色展览和其他活动;在数位智库,游客可以查询安徽名人馆内所有展陈资料,更详细地了解安徽人文脉络。</h3><h3> 二、三层基本展陈区由序厅和8大展厅组成,共收录了500第多位名人,其中重点展出9组120余位,他们或为安徽籍,或跟安徽颇有渊源。</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br></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br></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19年夏</h3> <h3><br></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明曙光中的先祖</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有巢氏、皋陶、姜尚]</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远古——先秦)</b></h1><h3><br></h3><h3> 1、有巢氏(距今约30万年一5000年左右),中华人文圣祖,人类巢居的发明者,或为发祥于江准大地巢湖流域的氏族部落。有巢氏教人们在树上用树叶,树技“构木为巢”。历次考古发掘也证明了有氏在巢湖流域繁衍发展的足迹。</h3><h3></h3><h3><br></h3> <h3>  2、涂山氏、涂山女禹(客籍)和启</h3><h3>涂山氏,生活于虞夏时期的氏族部落,发样于今蚌埠怀远涂山。</h3><h3> 涂山女(距今4000多年),涂山氏之女,名娇,大禹的妻子,传说是“南音”的发明者,的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情诗。</h3><h3> 禹(距今4000多年),鉴于其父鲧用“围堵”的办法治水不成功,改用“疏导”的办法治水,获得成功,成为天下“共主”,大禹治水在安徽留下了许多传说与遗迹,蚌埠西郊“禹会遗址”就是著名的一处。</h3><h3> 启(距今4000多年),涂山女和禹的儿子,是中国历史上禅让制过渡到王位世袭制的第一人。</h3><h3> </h3><h3></h3> <h3>  3、皋陶(距今4000多年),生于今山东济宁市辖曲阜市,病逝于今安六安一带。作为管司法的大理官,结合礼制改革司法制度,成孙封于今六安一带。</h3><h3><br></h3><h3></h3> <h3>  4、姜尚(约前1156一前1017),据考即今安徽临泉县人。本姓姜,字子牙,因初封在吕,又称吕尚,世称“姜太公”。生活于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曾辅佐周文王、武王伐商建立周朝,在兵法,战术,权谋等方面被誉为“百家宗师”。后封于营丘(今山东临淄),立国为齐。</h3><h3> </h3><h3></h3> <h3>  5、管仲、鲍叔牙</h3><h3> 管仲(前723-前645),春秋时期颖上(今安徽颖上县)人。桓公称为“仲父”,故人称“管仲”。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在鲍叔牙的力荐下担任齐国的上卿(相当于宰相),辅佐齐桓公“九合诸候,一匡天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因此有“春秋第一相”的美誉。</h3><h3> 鲍叔牙(前716一前64),春秋时期颖上(今安徽颖上县)人。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自小与管仲友善相好,长期支持管仲,两者建立深厚友谊,后世誉为“管鲍之交”,是安徽做人友善交深、真诚相待的典范。</h3><h3> </h3><h3></h3> <h3> 6、老子</h3><h3> 老子(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楚苦县(一说今安徽涡阳县,一说今河南鹿邑县)人。名耳,字聃,人称老聃,又称李耳。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学学派创始人。著有《老子》上下篇,又称《道德经》,其思想观念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h3><h3> </h3><h3></h3> <h3>  7、庄子</h3><h3> 庄子(前369一前286),战国时期蒙(一说今徽蒙城县说今河南民权县)入。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继承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主张人应人清心寡欲,精神自由,有作品《庄子》传世,其中《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篇尤为后世传诵。</h3><h3> </h3><h3></h3> <h3>  8、孙叔敖</h3><h3> 孙叔敖(约前630一前593),春秋时期楚期思县边远地区(据考在今安徽临泉、阜阳一带)入。姓為氏,名敖,世人尊称“孙叔,春秋楚国政治家,官至令尹(相当于宰相)。善于平抑物价,出生土木工程世家,在江准之间修建我国最早的大型水利设施。一芍陂,有“天下第一塘”美誉。</h3><h3> </h3><h3></h3> <h3>  9、甘罗、甘茂</h3><h3> 甘罗、甘茂(生卒年不详),战国末年楚国下蔡(今安徽颖上、凤台一带)人。甘茂是秦国名将,因战功官至左丞相。其孙甘罗12岁入秦相吕不韦门下,时秦国谋攻赵,甘罗自请出使赵国,说服赵王,联合攻燕,先后为秦国夺取30余城,被拜为上卿(相当于宰相)。甘罗“十二岁拜相”的故事由此流传于世。</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智慧中星空中的先知</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张良、华佗、曹操、花木兰]</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秦汉——南北朝)</b></h1><h3><b><br></b></h3><h3><b><br></b></h3><h3> 10、张良</h3><h3> 张良(前250一前186),韩国贵族,韩亡后迁于今安徽毫州一带。秦汉时期军事家政治家。以智谋辅佐刘邦存取天下,著名的有“智斗鸿门宴”、“暗度陈仓”等。</h3><h3> </h3> <h3>  11、范增</h3><h3> 范增(前27一前204),桑末居鄭(今安徽合肥市辖巢湖市)人。秦末率领江淮义士参加项梁项羽反秦起义,后成为项羽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在鸿门宴上多次示意项羽杀掉刘邦,又指使项庄舞剑刺杀刘邦。因项羽展次不听动告而辞去。刘邦后来总结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h3><h3> </h3><h3></h3> <h3>  12、文翁</h3><h3> 文翁(约前156一前101),汉舒县(一说今安徽庐江县,一说今安徽舒城县)人。西汉教育家,治蜀名臣。在担任蜀郡郡守期间,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政府兴办的地方学校,还扩大了都江堰灌溉区,使之出现“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局面。</h3><h3><br></h3> <h3><br></h3><h3> 13、桓谭</h3><h3> 桓谭(前20_56),东汉相(今安徽濉溪县)人。汉代思想家、经学家、哲学家。著有《新论》一书,宣传无神论等唯物主义思想。淮北市考古发现有“桓谭读书处”碑记。</h3><h3> </h3> <h3><br></h3><h3> </h3><h3> 14、刘安</h3><h3> 刘安(前179一前122),出生于寿春(今安徽寿县),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长之子,后被立为淮南王。在炼丹中偶成豆腐,因此被尊称为“豆腐鼻祖”。组织编纂了《淮南子》一书,内容涉及政治、哲理、文史、经济、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多个领域。书中第一次完整详细地记载了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等,书中还有100多个故事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兔死狗烹”、“神出鬼没”等,后都成为成语典故。</h3><h3><br></h3> <h3><br></h3><h3> 15、华佗</h3><h3> 华佗(145-208),东汉末谯(今安徽毫州市)人。东汉末年医药学家,首创“麻沸散”、“五禽戏”等,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相”。</h3><h3> </h3> <h3><br></h3><h3> 16、曹操祖孙</h3><h3> 曹操(155-220),东汉末(今安徽毫州市)人。字孟德,小名阿購。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统一中国北操方,也曾四次视事合肥,经略江准。开创了建安文学,有《曹操集》传世。</h3><h3> 曹丕(187-226),东汉末三国时期(今徽安毫州市)人。曹操次子,字子桓。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魏政权的建立者,谥号魏文帝。</h3><h3> 曹植(192-232),东汉末三国时期谯(今安徽毫州市)入。曹操第四子,字子建。三国时期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以幼作“七步诗”而闻名,代表作有《洛神赋》。</h3><h3> 曹叡(206-239),东汉末三国时期(今安徽毫州市)入曹操长孙、曹丕长子,曹第二位国君,字元伸,道号明帝,坚守曹操东西战略防线,下诏筑建合肥新城。</h3><h3> </h3> <h3>  17、周瑜、鲁肃、吕蒙</h3><h3> 周瑜(175-210),东汉末舒县(一说今安声江县,一说今徽舒城县)入。东汉末年名将、政治家。亦壁之战中以三万对阵曹操数十万大军,创造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初步简定了三国立局面。</h3><h3> 鲁肃(172-217),东汉末东城县(今安徽定远县)人。东汉末年战略家、外交家。在赤壁之战中,协助周击败曹操。是周确之后东吴最著名的大臣。</h3><h3> 吕蒙(178-219),东汉末富陂县(今安徽阜南)人。东汉末年名将。赤壁之战中火烧曹营,截击曹操,曹败走华容道;后定计智取荆州,使关羽两面受敌,最终败走麦城。"士别三日,当制目相待”说的就是吕蒙发奋勤读,持之以恒的故事。</h3><h3> </h3> <h3>  18、嵇康、刘伶与竹林七贤</h3><h3> 曹魏正始年间,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戒及阮咸七人,保持个人气节,不愿同流合污。他们常常相聚在竹林之中,世称"竹林七贤”。其中嵇康、刘伶为今安徽人。</h3><h3> 嵇康(223-262),三国时期経(今安微濉溪县)人。三国时期魏文学家、音乐家。反对封建的君臣观,提出“以天下为公”的思想。精通音乐,善弹古琴,所弹奏名曲有《广陵散》。</h3><h3> 刘伶(约221-30),三国时期(今安徽濉溪县)人。三国时期魏末晋初文学家。以酒为伴,自称“惟酒是务,焉知其余”。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荡之情趣,视传统礼法。</h3><h3> </h3><h3></h3> <h3>  19、桓温</h3><h3> 桓温(312-373),东晋龙亢(今安徽怀远县)人。东晋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为了收复失地,多次组织北伐。一生战功累累,在北伐中感受到英雄终要老去,发出了“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千古感叹。</h3><h3> </h3><h3></h3> <h3> 20、王蕃</h3><h3> 王蕃(228—266),三国时期庐江郡(一说今安徽庐江县,一说今安徽潜山县)人,三国时期天文学家,数学家。改进了张衡的浑天仪;提高了测定黄亦交角的精确性:计算出圆周率为3.155比欧洲早1000多年。</h3> <h3>  21、花木兰</h3><h3> 花木兰(生卒年不详),后代记载为今安徽亳州市人。隋代(一说北朝)的巾帼英雄。本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对朝延忠对父母孝,做到了忠孝两全。她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唐代追其为“烈将军”。</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化繁荣时的先人</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金乔觉、毕昇、包拯、朱熹]</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隋唐——宋元)</b></h1><h3><b><br></b></h3><h3> 22、金乔觉(客籍)、憨山</h3><h3> 金乔觉(696-794),九华山佛教圣地开创者。古新罗(今朝鲜半岛东南部)王子。唐代开元年间来华,四处参访游化,寻找修行场所。后至九华(今池州九华山),笃修《地藏经》。精通汉文,人称诗僧,其《送童子下山》诗载入《全唐诗》。</h3><h3> 憨山(1546-1623),明全椒(今安徽全椒县)人。法名德清,与云(株宏)、紫柏(真可)、益(智想)并称明末四大高僧,主张禅宗与华严宗融合,佛、道、儒三教合,导禅净双修,教人念自性佛,致力于复兴佛教,名满天下。著《醒世歌)》,动导人们要清心寡欲。</h3><h3><br></h3><h3></h3> <h3>  23、李白(客籍)</h3><h3>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对后世影响极大,被誉为“诗仙”。一生游历安徽砀山、马鞍山、黄山、池州等地,宝应元年(762)病逝于安徽当涂,并葬在当涂青山。(《李太白集》)中味叹安徽山水风情之诗有两百多首。</h3><h3><br></h3><h3></h3> <h3>  24、白居易(客籍)</h3><h3>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代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和“诗王”之称。青少年时曾生活在符篱今安徽宿州市)。以符离为背景的“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句,更是家喻户晓。</h3><h3><br></h3><h3></h3> <h3> 25、刘禹锡(客籍)</h3><h3>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在和州(今安徽和县)任职期间,曾筑小斋,题名陋室,作《陋室铭》。表现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和安贫乐道的隐逸情怀。</h3><h3><br></h3><h3></h3> <h3> 26、李绅</h3><h3> (772-846),唐亳州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唐代诗人、政治家。元和元年(806)进士。唐穆宗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称“三俊”。首创新乐府诗。因悯农诗而闻名。</h3><h3><br></h3><h3></h3> <h3>  27、杜牧(客籍)</h3><h3> 杜牧(803-652),字牧之,号樊川,人称“小杜”,晚唐诗人和散文家。太和二年(828)进士,先后任池州刺史、监察御史、中书舍人等职。在今安徽宣城和池州任职时,留下了寄情山水的魂丽诗篇,如《清明》诗中,池州的“杏花花村”就是因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花村”而名扬天下。</h3><h3><br></h3><h3></h3> <h3>  28、杜荀鹤</h3><h3> 杜荀鹤(846-904),唐石台(今安徽石台县)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唐末现实主义诗人。出身寒微,自谓“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大顺二年(891)中进士,后以世乱归九华山。主张诗歌要平易自然,反对浮华。</h3><h3><br></h3><h3></h3> <h3>  29、张孝样</h3><h3> 张孝样(1132-1170),南宋乌鸟江(今属安徽和县)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词人、书法家。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状元,晚年病逝于芜湖。词作风格豪放,多表现爱国思想。据传芜湖的镜湖,就是他当年捐出自家百亩良田挖掘而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