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博士

新纪元 张振

<h3>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学了这门学科后形成的素养。</h3> <h3>知识越多≠能力越强≠素养越好</h3><h3>中国急需提高的是国民素养!</h3> <h3>学科素养是学科教育的“家”,离开学科育人的价值,学科教育的改革无异于“离家出走”。</h3><h3>语文学科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提升,文化的理解,思维的发展,审美和鉴赏。</h3> <h3>育人目标的升级:(教书——育人)</h3><h3>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三维目标——学科核心素养。</h3> <h3>目标的制定必须依据课标,基于教材,从课标,到单元,到课时,不要依赖于教参。</h3> <h3>深度学习高认知,高投入,情境介入(真实情境,学以致用)。</h3><h3>教师的教案应该是教师给学生的学习处方,写清楚学生怎么学能学明白。</h3><h3>课标分解变成课堂分解目标,分几步学生就能学会,让学生明白去哪里,怎么去,怎么知道到了哪里,而不是告诉别人“我”要做什么。</h3> <h3>教了≠学了,学了≠学会了</h3><h3>教师的方案大多是“我”要做什么,应该是学生应该怎么学,怎么能学会,如何检测学生学会了没有。</h3><h3>大多数教师的教案关注的是自己怎么教,忽视学生怎么学会的。</h3><h3>教师的水平与教龄没有必然关系!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停滞不前。</h3> <h3>语文的几篇课文一个单元是内容单元,内容单元是学习单位的一部分。</h3><h3>依据课标、教材、学情决定单元及课时。</h3><h3>单元组织:大观念,大问题,大任务,大项目。</h3> <h3>新的单元设计方案应该是什么样的呢?</h3> <h3>目标制定好以后一定要有评价任务,评价任务单制定好,在设计学习过程时要嵌入。</h3> <h3>学习过程分课时设计,教学评一致性。</h3><h3>不一定每个课时都有情境介入,每个单元学完后都要有情境介入,检测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是否能够将知识学以致用。</h3> <h3>课程教案,导学案,学案的目标主语都是学生,目的都是如何让学生达成目标,让全班至少三分之二学生达到这一目标。</h3> <h3>学校课程建设: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德信!</h3><h3><br></h3> <h3>许多课堂学习过程与目标,方法不匹配。(一节课5次探究活动,没有真正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真正含义)</h3> <h3>语文学科用任务驱动的语文活动,用语文的方式做语文的事,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h3><h3>语文的学习方式: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h3> <h3>目标可观察,可操作,可检测。</h3><h3>教学观只关注教什么,怎么教。</h3><h3>课程观关注目标,关注学生学什么。</h3> <h3>老师的评价都是形成性评价,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分小步走,步步落实!</h3> <h3>目标意识!</h3><h3>深度学习!</h3><h3>大单元备课!(提高站位,改变格局。)</h3><h3>用教材教!</h3><h3>学科典型学习!</h3><h3>教学评一致!(把评价嵌入课堂教学)</h3>

学生

学科

单元

素养

语文

目标

学习

情境

课标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