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前言</h3><h3> 父亲喜爱旅行,年轻时受条件所限,未能如愿。从70岁起,基本每年都会自由行一二趟,而且是独行,新疆西藏独行不下十次。近三年,老父接受了子女的建议,与驴友结伴同行,互相有个照应。</h3><h3> 这次,85岁的父亲与70岁的梁叔及74岁的曾叔相约西行,以西藏为主要目标,经甘川入藏,再从云南回程。</h3><h3> 以往的自由行归来,父亲会自行将旅途见闻刻录成光碟,逐次保存。这二年随着我对美篇的认识,很自然地就把父亲沿途的分享一一收录整理,作为日记形式保存下来,也省去他重新整理的工夫。父亲很喜欢,因为可以附有文字表达。</h3><h3> 以下制作是以父亲为第一人称展开,图文皆由父亲提供。</h3> <h3>八进藏之旅</h3><h3> </h3><h3>世界屋脊在召唤</h3><h3>祖国高原在呼唤</h3><h3>佛教圣地在吸引</h3><h3>三位老者在行动</h3><h3>2019年7月5日,我们一行三人从广州出发,踏上了以西藏为目标的西行之旅。梁叔70岁,曾叔74岁,我85岁。我们都是志同道合者。祖国山河如此之美,交通如此之发达方便,社会环境如此之有利,我们没理由不尽情去享受。我们还有追求,通过此行,追求我们之所需,飽我们之眼福,尽我们之责任。</h3><h3>7月6日黄昏,经过33小时的火车行程,抵达西行首站→甘南岷县。</h3> <h3>三十多小时的火车生活很枯燥,但在枯燥的车箱内,深夜看到了一幕母爱的伟大。</h3> <h3>7月7日</h3><h3>岷县</h3><h3>诗句“喜看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说的正是这地方。</h3><h3>岷县地处高海拔的甘南藏区四面环山的山间小盆地上。县城有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叫二郎山公园,是为纪念七十四年前在这里发生过一场惨烈的国共战争而设的。公园的观景台设在二百多米高的山顶上。我们三人义无反顾地登了上去远眺岷县城。梁曾二老轻易就登了上去,我却要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登山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减少累感,我总是采用边登边数的方法,共1248级。</h3><h3>终于也登顶了。图为俯瞰下岷县城,甚为壮观。县城沿洮江三岸而设,洮江是它的母亲河。</h3><h3><br></h3> <h3>7月8日</h3><h3>离开岷县,向卓尼县进发。卓尼县是有名藏王故里和四大名砚之一的洮砚之乡。</h3> <h3>抵达卓尼的当天下午,我们迫不及待地就去瞻仰了禅定寺,因为它是非常出名的古禅寺,比拉卜楞寺还早450年。</h3> <h3>7月9日</h3><h3>卓尼县是四面环山的山间小盆地,洮河从盆地自西向东静静流淌,把县城分成南北两片。北片的西端和南片的东端分别都设有山顶观景台,可把美丽的卓尼一览无遗。</h3><h3>下图是设在北片西端的白塔寺观景台,九曲栈道直达山顶,上有白塔寺。</h3> <h3>我同样要费尽吃奶的力气,用边登边数的方法,登上这座528级的百米山顶,眺望卓尼县城的美丽风光。</h3> <h3>下午又登上比白塔寺更高的南片东端的古雅川(藏王故里 洮砚之乡)山顶公园。观景台设在二百米高山巅,1082级的栈道被我不畏艰辛的精神所征服。</h3> <h3>在观景台上不但把整个沿洮河两岸设置的卓尼县城贪婪地尽收眼底,还融入了一群女藏胞的野餐生活中,又吃又唱(藏歌),乐也融融!</h3> <h3>下山时洽逢一场大雨,雨后有幸观赏了此生难得一见的山间彩虹,而且还是双彩虹。甘南本身的美就是高山草甸,此时在雨后双彩虹下的高山草甸之美简直无法形容,整个心情就象进入了仙境,进入了桃花园!</h3> <h3>7月10日</h3><h3>今天从卓尼县向夏河县转移。夏河与青海省紧邻,是甘南(陇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甘南则是甘肃之江南,甘南整个特点就是大面积的高山草甸和遍地牛羊。只要车子行驶在甘南地区,随眼看随手摄,都是绿得可爱而誇张的高山草甸。牛羊成群,似远处的白云朵朵。</h3> <h3>7月11日</h3><h3>今天瞻仰拉卜楞寺。</h3> <h3>拉卜楞寺是世界藏区六大名寺之一,名气之大寺院之大少有,信众们每天绕寺转寺一圈得花两小时左右。</h3> <h3>巨大的寺院外围全由这些巨大的转经筒包围,信众转寺时要边行边拨动所有经筒。我花一上午也参加了转寺活动,並数着数字来拨动每个经筒,当数到999个时才是转寺一圈的1/3,我数累了,不数了。数下去起码两千多个。犀利!我走得慢,走回原处足两个多小时。但是我完成了。</h3> <h3>在转寺过程中,我遇上一位99岁老者,感动得我不由得陪了他很长一段路。后来还发现他参与了五体投地的最高虔诚仪式。佩服!</h3> <h3>已经是黄昏时间,瞻仰完拉卜楞寺后下山,竟然有两位藏小女孩一左一右扶我下山。下了山又接受我的邀请,一起合照,还送给我一个漂亮的护身符。</h3><h3><br></h3> <h3>更惊奇的是,两小时后我在市区一间小食店晚餐,突然眼前出现两个小女孩,轻声问我:‘认得我吗',一看,正是扶我下山的两女孩,我忙招呼她们坐下一起晚餐,结果她俩腼腆地放下五元钱就消失在店门外了。</h3> <h3>这段小插曲我要永远记住它。</h3> <h3>在藏区地方,虔诚的信徒随时可见</h3> <h3>7月12日</h3><h3>今天到城外十多公里参观那里的八角古城。这座古城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现在只成为一个孤寂的小村子摆放在那一大片静寂的荒野上。近观,城墙不是砖砌的,全是用土堆压而成,呈十字(八角八卦)形。整个城並不大,可见其远&古。</h3> <h3>对古城参观全程,少见人畜和作物,倒遇一只大白耗牛。</h3> <h3>不知庐山真面目</h3><h3>只缘身在此山中</h3><h3><br></h3><h3>必须登上这个由漂亮木栈道构成的观景台。梁曾俩可轻松上去,可我,多大的难度也必须登上,让难得一见的远古城收入我眼底!</h3><h3>后来我们三老还顶着烈日绕城一圈,才肯放过。</h3> <h3>7月13日</h3><h3>今天离开夏河向碌曲县进发。七点开的车十一点到达碌曲。</h3><h3>碌曲县一点不大,一条马路与洮河平行延伸,但很靓很美很有档次。不大的县城却有一座很大很有规模的的西仓寺(院)。</h3> <h3>巨大的西仓寺同样由数以千计的巨大经筒包围着巨大的寺院,方便信众每天每时作转寺转庙用。信众们转寺时一定用手拔转经筒,其意是生命在于动,生生不息。</h3><h3>我也不例外,入乡随俗。</h3> <h3>我尽量融入他们的队伍中,打成一片,吸收灵气,了解藏情,净化心灵。</h3> <h3>7月14日(休整)</h3><h3>至此,我们的西行进藏之旅已进入第十天了,大家都觉得疲劳了,决定今天休整,並由我宴请大家好好吃了一顿,姑且叫做三老加餸餐。
</h3> <h3>7月15日</h3><h3>今天一早拜辞了碌曲,向郎木镇转移。郎木镇非常特殊,它地跨甘川两省,为两省共管,故此有两个郎木寺(也有两个清真寺)。</h3> <h3>郎木镇全景</h3> <h3>此为甘肃郎木寺(牌坊)</h3> <h3>此乃四川郎木寺(牌坊)</h3><h3>两座牌坊相距只有500米左右</h3> <h3>7月16日</h3><h3>上午参拜甘肃郎木寺。甘肃郎木寺全景图。</h3> <h3>图为甘肃郎木寺的近距离拍摄,甚为壮观,金壁辉煌。</h3> <h3>不管甘肃郎木寺还是四川郎木寺,都以历史久远,闻名中外而注称,但又必须指出,她们的命运都在‘文革‘期间毁于一旦,並荒蕪几十年。现在的规模是近年重建,直至2012年才建成现规模。</h3> <h3>寺四周总是用数以千计的巨大转经筒围绕而成,供信众们作日常转寺拨经筒用。我必入乡随俗,参与转寺,转一圈往往要一小时甚至更多。瞧!经筒一直绕着寺院延伸到郊野外。</h3> <h3>与我合影的女游客,得知我以85岁高龄作此行,而感动得非要合影不可!</h3> <h3>下午继续参拜四川郎木寺。</h3><h3>四川郎木寺群的特点:1,座落在草甸土。2,众和尚中以小和尚居多,最小的只有七八岁。</h3> <h3>和尚也好,藏民也好,他们的行为和精神总是在深深感动着我,而我也总是设法与他们融合在一起。</h3> <h3>7月17日 雨</h3><h3>昨夜起整天细雨不断,天葬台设在很远的高山上。因为明天将撤离郎木寺,冒雨也得出发了。</h3><h3>参观天葬台对我的确是个大考验,但它毕竟是藏区难得一见的特色,多大困难也得上去。泥泞的山路,别人用半小时便可到达,我却用了80分钟。但终于也如愿了。</h3><h3>不过,这个天葬台太简朴太荒野了,又加上当日並没有天葬活动,多少有点失望。</h3> <h3>回到旅店还得把坭鞋坭裤清洗一番。</h3><h3>为期13天的甘南行(八进藏之一),至此告一段落。</h3><h3>从七月18日起,将进入川西行(八进藏之二)</h3> <h3>附本次八进藏计划行程轨迹图</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9r6s8x2?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85岁八进藏(之二)一一川西/青海行</a><br></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aijh2mk?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85岁八进藏(之三)一一入藏行</a><br></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beuv3s2?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85岁八进藏(之四)一一藏行回程</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