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蕃古道行】踏上天路(7.11~14)

微笑

<h3>【唐蕃古道行】避雨倒淌河</h3><h3>7月11日,唐蕃古道骑行第六天,原计划今天到共和县恰卜恰镇,约92公里。早晨起床发现下雨了,吃完早饭仍然乌云密布,眼看短时间雨不会停,于是决定冒雨出发。</h3><h3>出湟源城,连续38公里的上坡,翻越日月山,海拔净上升800米,虽然穿着雨具,但汗水雨水湿透了全身的衣服、鞋袜,体温越来越低,手脚有些麻木,骑行难度可想而知。50公里后到倒淌河,赶紧找饭店,这里的饭店都有火炉。</h3><h3>进饭店后一边请店老板煮一壶姜茶,一边浑身颤抖的围着火炉烘了一个小时,终于缓了过来,</h3><h3>队友到齐后,大家围着火炉吃火锅,这样的经历,也是人生中难忘的记忆。</h3><h3>饭后雨还在下,我们决定改变计划,在倒淌河住下。下午5点多钟雨过天晴,大家到镇上遛达一圈,镇中心广场上矗立着一尊文成公主塑像。镇口还有一处倒淌河景区,应该是农民自建的收费景点,买门票进去似乎意思不大,隔着围墙拍几张照片凑个数。[偷笑][偷笑]</h3> <h3>【唐蕃古道行】Day7:今天的行程是从倒淌河~共和县~铁盖乡~河卡镇,骑行130多公里(走错路多走10多公里)。</h3><h3>早上出发时阴差阳错竟然走错了方向,多走了10多公里的冤枉路。不过也有所得,看到了晨曦中的雪山(图一)。折返回到正路,迎接我们的就是一段9公里的长坡,爬到坡顶就是唐蕃古道上的第一个垭口:柳梢沟垭口。</h3><h3>在垭口休息时看到有几个蒙古包错落在山坡上,草地上一群牦牛悠闲的吃草。有牧民与我们打招呼,并邀请我们进帐篷烤火、吃奶茶。</h3><h3>进入共和县城,远远看到一座高塔巍峨在道路一侧,走近才知道是十世班禅纪念塔(图5)。</h3><h3>出共和往河卡,一路遇到六、七个塔拉,我不知道塔拉的具体含义,但每个塔拉就是一个长坡。</h3><h3>明天我们将向海拔4000的垭口出发,伙伴们加油![拳头][拳头][拳头]</h3> <h3>【唐蕃古道行】Day8,天气上午晴,下午阴转雨。</h3><h3>今天(7月13日),从河卡镇经青根河到温泉乡,行程115公里。今天是极具挑战的一天,一日行程百公里以上,连续翻越两个大垭口,同时还有数个小垭口和山头。海拔净上升超1500米,累计爬升超2000米。</h3><h3><br></h3><h3>早上从河卡镇出发,一路就是上坡,毫无喘息机会。连续爬坡17公里后到达海拔准4000米的河卡垭口,垭口有点乱,无明显海拔标识。</h3><h3>从河卡垭口下来,原以为是一路下坡,结果并不轻松,在到青根河乡的60公里中也是坡连坡,前后翻越了几个小垭口和山头。在距离青根河10多公里时,乌云忽至,倾刻大雨如注,中午12时到达青根河。在青根河吃了午饭,这时雨停了。</h3><h3>下午1时18分出发,继续翻越第二个海拔4500米的鄂拉山垭口,前往温泉乡。鄂拉山的坡度似乎比河卡垭口要缓些,只到最后几公里才出现硬坡。不过鄂拉山的路况要差些,尤其是最后几公里断裂、坑凹、碎石子。。。,</h3><h3>最痛苦的是下午遭遇了恶劣天气,爬到一半时,雨又愈下愈大,我们冒雨爬了20公里,到了垭口气温已经极低,差不多在0度左右。我们匆匆拍了两张照片,已经是冻的浑身瑟瑟瑟发抖。我们相互提醒下坡速度放慢,这样可以暖和一点,但是效果有限,手指还是冻的僵硬,控制不住车刹。</h3><h3>这时瞥见路旁有个牧民帐篷,果断下车去帐篷烤火,女主人不会说汉语,但能理解我们的意思,邀请我们进帐篷,并给每人倒了一碗糌粑酥油茶和油饼,我是第一次喝,热腾腾的酥油茶瞬间暖和了身子,口味也还感觉不错。</h3><h3>淳朴的牧民,令人感动。</h3><h3>下午5点多钟终于到达海拔3940左右的温泉乡,明天的目标是花石峡,期待有个好天气。</h3> <h3>【唐蕃古道行】Day9:天气晴,风力中等,气温偏低。</h3><h3>今天(7月14日)从温泉乡经姜路岭~苦海难~花石峡。全程76公里。</h3><h3>今天骑行难度主要在开始的16公里,翻越姜路岭垭口(海拔4460米),海拔净上升500多米。在苦海滩(图四、六)路段遭遇近20公里的逆风,低温逆风吹的头疼,今天全天都在4200米以上高原骑行,大家都有轻微的缺氧状况,骑行中昏昏欲睡。下午3点左右到达黄河源头第一镇~花石峡。</h3><h3>图七疑似为藏区四大神山之一的阿尼玛卿神山。图八为黄河源头及发育黄河的雪山。</h3><h3>明天的目的地将是唐蕃古道中原吐谷浑与土蕃的疆界~玛多,这里也是传说中士蕃王松赞干布迎接远道而来的文成公主的地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