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波罗的海三国”,是指位于欧洲波罗的海东岸的三个小国家: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他们都曾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苏联解体后成为独立国家。</h3> <h3></h3><h3><br></h3><h3><br></h3><h3><br></h3><h3>爱沙尼亚首都塔林——明信片般美丽的城市</h3> <h3>这里俄罗斯殖民痕迹深刻,无论是文化还是宗教,建筑还是雕塑,处处都能看到俄罗斯的影子</h3> <h3>波罗的海三国中,爱沙尼亚的经济状况最好,市容最漂亮,人均收入最高,当然物价也最高,这个在塔林的街头很容易感觉出来</h3> <h3>拉脱维亚</h3><h3><br></h3><h3><br></h3><h3>1991年8月21日,拉脱维亚宣布脱离苏联,同年九月拉脱维亚脱离苏联独立,9月17日,拉脱维亚加入联合国。拉脱维亚的经济改革彻底改变了前苏联僵化的经济旧模式,最终建立起西欧式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人民生活水平得以大幅提高。</h3> <h3>墙上的弹痕印证着那段动荡的历史</h3> <h3>热爱生活的拉脱维亚人民,处处鲜花处处美景。</h3> <h3>首都里加的古老民居</h3> <h3>静静的道加瓦河</h3><h3>河水清澈见底,河面上除了自然落叶,一片碎纸屑都没有。</h3><h3>在落日的余晖中,我们在河畔的长椅上静静的闲坐了一个多小时,饶有兴味的看着两岸咖啡馆和酒吧里当地居民岁月静好的生活。</h3> <h3>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大教堂</h3><h3><br></h3><h3><br></h3><h3>苏联的解体是从立陶宛开始的,早在1990年,立陶宛不满苏联的统治率先独立,由此打开了苏联解体的多米诺骨牌。</h3> <h3>教堂前走向自由的脚印</h3><h3>1989年著名的“波罗的海之路”运动中,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这波罗的海三国的人们手拉手组成了长达几百公里的人链,抗议苏联的占领,向世界发出了他们的怒吼,最终求得独立。</h3><h3>这是维尔纽斯大教堂广场地上的一对脚印,波罗的海人链的第一个人就站在这里。</h3> <h3> 我们参观的战争博物馆主要都是以控诉前苏联的暴行为主,对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迫害犹太人、德国入侵、与纳粹合作的事情,则是轻轻一笔带过,恨苏亲德的顷向十分明显。</h3><h3> 而民心如此是有历史原因的,从十八世纪往前说,波罗的海三国一直是德国、波兰、瑞典的势力范围,无论是从民族血缘、宗教信仰、还是利益关系上来说都与德、波、瑞更近,与俄罗斯疏离很多。</h3> <h3>立陶宛首都总统府<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曾经安放肖邦心脏的圣安娜大教堂</h3> <h3>美丽独特的特拉凯湖心城堡</h3> <h3>立陶宛第三大城市考纳斯</h3><h3><br></h3><h3>这幅老奶奶吸烟斗的墙画吸引了众多目光</h3> <h3>考纳斯城堡</h3> <h3>黎明之门教堂</h3> <h3>风景迷人的海滨城市克莱佩达</h3> <h3>立陶宛人民的精神源泉——十字架山</h3><h3><br></h3> <h3> “哪里有自由,哪里才是祖国”,波罗的海三国人民最好地诠释了这句振聋发聩的话。</h3><h3> 自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精神食粮,它总在逆境中激励着人们向着属于自己的命运方向前行,这里的人们拒绝附庸,拒绝强权,用不屈的抗争赢得了自由,摆脱了精神上的枷锁,终于拥有了自己想要的生活。</h3><h3>我们去到的这三个国家,无论是社会秩序还是人民的精神面貌,以及它们的物质生活水准,都与发达国家非常的接近,所谓“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慵.”,没有自由富足的生活,又何来安逸幸福的人生呢!</h3><h3>祝福他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