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ed2308">人生五十看人生</font></h1><h3></h3> <h1> 好的人生,不是某段孰优孰劣的相互比拼,而是一场渐行渐进的自我旅程。人生从来,不在于活得比别人好,而在于成为更好的自己,面向岁月自重而不自轻,自知而不自昧,自制而不自乱。以十年作一论,用百岁看一生,加持的人生是:十岁知难、二十知责、三十立身、四十立业、五十不惑、六十知命、七十从容、八十知足、九十大悟、百岁呈瑞。</h1><h3></h3> <h1> 十岁知难。十岁本该无忧,每个生命的童年都因简单而快乐,然而但凡十岁的生命能认知父母的不易,往后人生的艰难,有利于其自身健康成长,也有助于人生成长的正确方向,“十岁知难”是每一个家庭对成长期孩子教育的首要责任,这个期间父母行为和榜样是关键。<br></h1> <h1> 二十知责。二十岁的青春朝气蓬勃,父母更是寄托无限希望,这是一个最应该艰苦磨砺的年龄,只是二十岁学性方勃,顽劣尚存,必须知责任晓大义,方能承担起承接未来的责任,“二十知责”是国家、社会和家庭对青年培养的共同目标,需要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h1><h3></h3> <h1> 三十立身。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在这个阶段大多已完成从学业到工作、从单身到家庭的转变,不过个体之间的差异会很大,所谓“三十立身”,一要素质立身,通过学习、工作累积品质、学识和才干,二是家庭立身,通过自身努力给小家庭营造一个满足基本生活要求的环境。</h1><h3></h3> <h1> 四十立业。立身是立业的根本,传统中国人上背负着父母,下牵引着儿女,中间是自己建功立业的梦想,在精力充沛、家庭企稳的情况下,势必会毫不犹豫向着事业有成的目标去努力奋斗,也逐渐会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或许虽不能顶天立地,至少不落时代之伍。</h1><h3></h3> <h1> 五十不惑。人生总会困惑,困惑源于失望或无望,是放不下、得不到的精神体现,到了人生五十,经历半辈子风风雨雨,起起伏伏,内心在对人对事的处理上已相对通透圆融,明白没有过不去的事情,只有过不去的心情,不再在乎别人的眼光,人生反而更闪亮更坚强。</h1><h3></h3> <h1> 六十知命。在中国,到了这个年龄,除极少部分群体外,基本处于退休状态,拼也拼过争也争过,知道人生冷暖正如花开花谢是一场必然的季节更替,从此保持平常心,保持内心宁静,看淡人生得失,取悦自己,修心养性,远离功利纷争,同时放手子女,自得其乐。</h1><h3></h3> <h1> 七十从容。经历了六十知命,人生七十走得更从容,站的更稳健,更加懂得生活本该面对现实微笑、生活中很多快乐幸福都藏在简单之中、心态好一切才好的人生硬道理,深知照顾好自己,让身心活得愉快活得健康是送给亲人挚爱最好礼物,自此人生无惧风雨自在前行。</h1><h3></h3> <h1> 八十知足。活到八十是现实中很多人经常脱口而出的生命预期,这是一个既不贪生也不怕死、喜欢怀旧更重当下的年龄,于心更懂得释怀而非执着,对人更喜欢恭维而非不屑,处事更习惯简单而非复杂,像一个懂事的孩子,明白生活本质是感恩,人生正道是知足。</h1><h3></h3> <h1> 九十大悟。尽管生存和医疗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仍只有极少数人从80步入90,那些能活到90的人,一定也是在20、30、40、50多岁时重视人生和珍惜生命的人,其对人生和生命的大悟必定与生惧来,所有年轻时对健康和时间的过度消费都会影响个体生命的走向。</h1><h3></h3> <h1> 百岁呈瑞。百岁为上寿,百岁即人瑞,百岁是每个人对生命的无限向往和追求,此时,不论身体健康状况如何,都会像新生儿一样受到家庭、社会极大爱护和尊重,人生无疑活出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新境界、新体验,基本上能傲视走过的岁月,百岁是人生最高荣耀。</h1><h3></h3> <h1> 时钟走到今天便是我的五十整岁,对我而言人生一路走来着实不易,其实,每个人生都不易,这是人生的真相。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在我以为的不惑之年,写下这段文字,参悟岁月以便迎接未来,即使生而不易是每个生命的常态,也要懂得不管人生走到那个阶段,都应欣赏那一段属于自己的时光,无论前行的路有多么困难,也要把那一盏希望的心灯点亮。</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