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霞一班】取经寻宝,寻梦安阳

小莫

<h3>7月1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教师齐聚古都安阳,参加为期5天的第十一届全国小学教学高级研修班学习活动。</h3> <h3>徐长青老师的开班致辞激起了我们学习的激情,激励着我们不仅要有教育情怀,还要学会驻留,去欣赏教育途中的美景。</h3> <h3>上午的学习从冯卫东老师的专题报告《点亮教育人生的“灯”》开始,冯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从身边名师成长案例谈起,视角独特,语言凝炼,对一线教师的成长有切切实实的指导作用。</h3> <h3>下午,冯卫东老师的专题报告《在“好课”中打开“美篇”的魔盒》,冯教授从课题研究的角度,从创新“做课”精彩写、上成“课程”有厚度、多个“侧面”多“美图”、巧加翻转“暇”成“瑜”、打开“微窗”有景深、“主张”催放花满树等六个方面为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教学论文写作课。冯教授用自己连珠的妙语,丰富的案例,点石成金的智慧,不断迸发出思维的灵光。不但交给我们写作的方法、契机,更启迪我们善于抓住日常教学中丰富的教学案例,小着手,深挖掘,将教学智慧可视化,将一个个小灵感,变成小课题,在研究中突破自己,不断成长。对教学实际中的具体案例及操作方法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大受老师们的欢迎。真不愧是文如泉涌,思如泉涌,创意如泉涌!<br></h3> <h3>我们的班长</h3> <h3>班长致辞</h3> <h3>最后,学员们表示:认真学习,仔细领悟,努力寻梦,致最好的明天,我们一直在路上。</h3> <h3>“人生因学习而美丽!”读一本书犹如与一位智者交谈,一次有意义的培训更是一场智慧上的盛宴,倾听冯老师的专家讲座,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h3><h3>写作是教师最好的自修,优秀的灵魂,美好的教育都是写出来的,在教研写作这条路上我们还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h3><h3>同时,在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炼制属于自己的教学主张,重塑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做一名“明师”,过明明白白的生活。课堂就是一个“多棱镜”要相信儿童,尊重儿童,用发现的眼光捕捉其折射出的无数道炫目的光芒;用劲道的问题,把智慧问出来,用棘手的问题,驱动真实而有效的合作,期待我们的教学教研之路也能绽放光彩。</h3><h3>(凤霞班钻石组林州市振林小学郝苗丽)</h3> <h3>今天听了冯卫东教授的讲座,《点亮教育人生的灯》受益匪浅,冯教授的讲座有深度,有高度,有厚度,从四个层面给我们解读了教学主张的内涵。他指出:教学主张是驱动教师专业发展,是名师专业发展的脊梁。冯教授的讲座从四个方面为我们进行了解读:一教学主张是什么?二为什么要炼制教学主张?第三,教学主张炼制方法及其表达的方式,第四,炼制教学主张及其后续行为要注意的问题及教学的建议。</h3><h3> 冯教授用大量鲜活的案例为我们解读了教学主张的炼制方法,非常实用。教学风格与教学主张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主张是理性的表述,风格是实践的彰显。失却教学主张的教学风格就失去了灵魂,而脱离实践风格的教学主张就是空中楼阁。</h3><h3> 最后我想说的是,名师的教学主张不但要进入教材、进入教学,还要进入教师本人的人格,最终成为教师人格的一部分。(安阳女神组新疆石河子第四中学王琳)</h3> <h3>等等就好</h3><h3>冯老师的一句“等等就好”,轻轻的,柔柔的,看似很随意的,却包含着丰富的内涵。</h3><h3>之一:教师要舍得给孩子思考时间。课堂上,我们常见的是老师话音刚落,就开始提问,学生被动回答,只言片语,零零碎碎,没有系统的思维,更来不及整理完整的发言。“问”到“思”得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h3><h3>之二:教师不要和学生抢话。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整理,有了自己见解,刚张口表达,教师就顺着话题接过去啦,学生后面想表达的意见,不知何时,已被老师抢走啦。冯老师说得好,泄露一个能被学生发现的秘密就是坏的教学方法,甚至是犯罪。是的,属于学生的机会,是不可以抢占的。学生能发现的,留给学生自主发现,学生能表达的,就从学生的口中说出来。</h3><h3>之三:教师允许学生出错。课堂上学生出错是课堂的生成点,能有“错点”,抓住了就能“生花”。一旦学生出错,我们往往会:谁和他不一样?他说的对吗?一下子截断了学生思维。其实等一等就好,不急于纠正,给学生回放思维过程,等一等,就会有新的惊喜。</h3><h3>濮阳市子路小学焦丽娟</h3> <h3>7月12日,满怀着憧憬,带着对全国教育教学专家武凤霞校长的仰慕赴河南省安阳市参加“武凤霞语文教育思想研修班”。</h3><h3>7月13日,由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冯卫东教授为老师们做《点亮教育人生的“灯”:和中小学优秀教师谈教学主张》和《在“好课”中打开“美篇”的“魔盒”》两场报告,冯教授思如泉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对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的思考,能从教学事例中进行创新写作,事例鲜明,题目吸引人的眼球,令我佩服,让我仰慕,同时感受颇深。</h3><h3>1.让教师突破成长的瓶颈期</h3><h3>我是一名在教育战线工作了二十五年的教师,教育的变革,让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应该成为常流水”“要追求教育教学的幸福感,教师首先要做专注自己的成长,博览群书,钻研业务”的学习型教师,近些年来,我把很多时间都花在了自身成长上:茶余饭后,我会捧一本书来读;做家务时,我会打开手机听书;有了教学思考,也勤奋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读书让我知识面越来越广,写作也令我遇到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及时反思,从而促进了我的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可越来越发现,虽然对许多方面都有思考,也形成了文字,但是自己还没有特色,也不能把自己的一些认识形成颇具特色的思想体系。至此,我也比较茫然,不知下面的路子该如何走下去。今天,冯教授从教学主张是什么、为什么炼制教学主张和教学主张炼制的方法让我对教学主张有了深刻的了解,“成为名师,以品牌的效力引发更大的正能量”一句话让我听了有拨云见日之感。我也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学主张不仅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的一个总结、提升,更是一个点,将教育教学行为以“主张”为圆心,进行全面而深刻的研究。这样,就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教师不应该做蜡烛,做春蚕,而应该做蜘蛛,连接自己的思维”,冯教授的话还在耳边回想,是啊,教师应该做一只勤劳而耐心的蜘蛛,不停地把教育教学中的思考形成一个体系,这需要坚强的毅力和耐心,这本身就是一场修行。</h3><h3>2.明白了课例研究基础上的教育论文如何写 </h3><h3> 很多老师不善于写文章,即使写能发表核心期刊上的更是少数。我则属于后者。已经养成了及时将教育教学写下来的习惯,对冯教授的“写文章的过程就是重组灵魂的过程”深有同感,但很多时候写文章是为了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总感觉需要上升到理论高度,对于教育期刊上需要什么样的文章发表文章更是迷茫。冯教授下午的讲座是一场及时雨,让我明白了从教师的主阵地——课堂中生成的写作内容有很多,教学课例写作竟然可以从很多方面写,文章的题目应该让读者明白清楚缩写的内容,而且挖下去却有很多内容可以深入研究,他为老师们拟定的《无错只可即“错课”》《“课堂等待”与“捂、焐、悟、晤”》等很多题目都很吸引人的眼球,让人又迫不及待要看的感觉。</h3><h3> 冯教授的课如一盏明灯,指引了我前行的方向,让我以更坚定的步伐向着明亮那方继续前行。</h3><h3>濮阳市子路小学 高晔</h3> <h3>2019年7月13日非常有幸聆听了冯卫东教授的“点亮教育人生的灯,和中小学优秀教师谈教育主张”的讲座,听后真的让我受益匪浅,醍醐灌顶,享受了这样一场精神盛宴。老师用幽默的语言,真实的案例分享,故事性的述说,让这一天7个小时的课程变得丰富多彩。他说的无错之课即“错课”让我印象深刻,我回去也认真反思了一下,仔细体会这句话的含义。“无错之课”常常是我们教师过度“呵护”学生、给予他们过多的铺垫,以至于使他们都失去了犯错机会、也因而缺乏应有的学习经历或知识历练的课堂。在之后的工作中一定会学以致用,举一反三。非常感谢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能这么近距离的接触教育大咖,接下来我会加倍努力,成为一名学习型老师,一名上好课的老师,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谢谢大家!</h3><h3>濮阳市十七中学 赫艳丽</h3> <h3>7月13月在安阳的乐丰园会议室里,数百名老师正在倾听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冯卫东的学术报告《点亮教育人生的灯》。</h3><h3> 冯卫东老师首先阐述了报告的主旨,指出教育主张是点亮教育人生的灯。一个老师有了自己的教育主张,才能过明明白白的教育生活,才能使自己的教育实践有一个统领的主帅,才能以品牌的效应引发更大的“正能量”,从而走上通往名师的成长之路。</h3><h3> 接着,他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以身边的名师为例,详细阐述了炼制和表达教学主张的方式,并对提炼教学主张过程中常见的误区作了解读与提醒。</h3><h3> 冯卫东老师的报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贴近教学实际,针对性很强。与会老师听了他的报告,觉得教育主张离自己并不遥远,可以从过往的教学经验中提炼,可以从自己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中提取,可以从自己平时已用、想用、能用的教学策略中梳理出来,也可以从学校文化中提取基因炼制而成。</h3><h3> 我听了报告如沐春风,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按照冯卫东老师指引的方法提炼属于自己的教学主张,点亮教育人生的明灯。</h3><h3>濮阳市油田十七中 钟芳玲</h3> <h3>听了冯卫东院长的报告,感悟最深的一点就是“教学主张”对于老师的成长是如此的重要,“教学主张”犹如老师们成长路上一盏明灯,指引我们朝着目标前行。有了自己的教学主张,你就能做一个明明白白的老师,知道自己每节课该教什么,知道自己的课堂倡导什么,让自己的教学实践不再“乌合”!从“明师”走向“名师”!</h3><h3>濮阳市第八中学 张玉颖</h3> <h3>今天,冯卫东教授给我们带来了《在点亮教育人生的灯和中小学优秀教师谈"教学主张”》和《在好课中打开"美篇”的"魔盒”,谈课例研析基础上的教学论文写作》两堂精彩又耐人寻味的讲座。特别是《在点亮教育人生的灯和中小学优秀教师课堂教学》中,我感受颇深。</h3><h3>冯教授从教学主张是什么?为什么要炼制教学主张;炼制方法及其表达;炼制教学主张及其后续行为要注意的问题及其建议四大方面为我们深刻解读了"教学主张”。里面一句话我印象深刻:做"明师”,过一种明明白白的教学生活。我时常在想,当自己的课被领导老师认可时,我们大多数人的心里便是冲着当名师的目标迈进,并且也不断以创新的方式希望自己的课和大多数课不一样,给人一种震撼感。今天,当我听到冯教授提出‘明师’一词时,我想,我是不是应该先找准自己的定位呢?作为独特的个体,自己的课堂与他人的课堂风格是不一样的,自己擅长什么?怎么解读教材和文本?怎样去建构课堂?如何更好的在课堂上与学生对话?这些都是我需要考虑的问题,更是我在自己的课堂需要不断摸索实践总结出来的,我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走一条属与自己教学风格的教育之路。(江西吉安金滩小学艾姚香)</h3> <h3>7月13日,有幸聆听了冯卫东老师所做的两个报告,分别是《点亮教育人生的“灯”》和《在“好课”中打开“美篇”的魔盒》。其中,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学主张,从自己的教学生活中炼制教学主张,做一名“明师”,过一种明明白白的教学生活,做一名能够给学生烧制适合学生胃口的色香味俱佳的可口饭菜。炼制的过程就是一种自我引出,自我发现,自我教育。要学会用劲道的问题把智慧问出来,用棘手的问题驱动真实而有效的合作。在第二篇报告中,我特别喜欢那个创意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舌尖上的语文》,能够把“食育”引入到语文校本课程,可以说是一个创举,继而拓展到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用文言文进行创作是非常吸引我的,要想用好文言文,首先得建立在孰知熟悟的基础上,可见,教师平时的训练及学生的水平之高。冯老师谈到了课堂等待,泄露一个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秘密,这是坏的教学法,甚至是一种罪恶。联系自己平时教学实际,有时候就会犯下这样的错误,往往等不及学生的答案就提前暗示或出示,这其实是非常要不得的,以后定要注意。所以,要在“有所不为”中“有所为”,做一名耐心的老师。</h3><h3> 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 胡会敏</h3>

教学

主张

教育

老师

教师

学生

炼制

自己

卫东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