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作者:梁小安 摄影:文冠生、法建平</h3> <h3>梁小安、江西遂川人,原钟矿劳资科干部;1985年调局劳动工资处;1993年初局机关机构改革后调局下岗职工再就业中心工作;2002年退休,现在江苏安度晚年。</h3> <h3>梁小安夫妇在泰山</h3> <h3>八十年代前在乐平矿务局下属的八对矿(井)中,钟家山矿应算是老大哥了。从1954年省重工业局接管,三号井建成投产到1989年河东立井关闭,这座煤矿走过了35年的辉煌,整整三代钟矿人在这块土地上付出了汗水和鲜血。往事蹉跎,岁月如梭,留给人们的只有残缺的井架和抹不去的回忆。</h3> 钟家山矿家属区水塔,为矿区的标志性建筑 <h3> (一)建矿<br>乐安江川流不息、钟家山屹立千年。</h3><h3>在距乐平接渡镇钟家村不远的乐安江畔,很早以前就曾发现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这里的煤炭品种属乐平煤系,为晚二迭纪早期地层构造形成。据当地老一辈人回忆,解放前钟家村附近就有小煤窑存在,但由于产量低、成本高、事故频繁,施工难度极大,最后矿主不得已放弃开采。解放后,当地政府在此开矿,取名为工人煤矿,其办公、食宿均在一个大四合院中,另配有充电房、倉库等零星建筑。由于条件所限,仍属于小打小闹,生产规模没有大的发展。</h3><h3>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国家对煤炭的需求大增,为扩大生产,满足工业生产的迫切需要,一九五三年底到一九五四年初,省重工业厅接管工人煤矿,在此基础上组建钟家山煤矿筹备处,集全省之力,从各地调运设备调集人马全力投入新井(河西三号井)的建设之中。</h3><h3>新成立的筹备处中,领导层以南下干部为主,成员有后为乐局领导的刘子勤、刘振东等;中层干部大都从地方及省勘探队调入,如肖茂生,胡南法;一般干部和技工则从不同的行业抽调。以轻工系统为例: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决定,省轻工业局专门在基础力量强、有技术实力的老厂中物色人员支援钟矿建矿工作。如从赣州的赣南造纸厂抽调了梁远耀,马积城等二十余名专业技术骨干;还有从南昌、九江等调入的财会干部付肖岩,蔡先朗等管理干部,筹备处靠这批精兵强将搭起了筹建班子。采掘队伍则以原工人煤矿的采掘队伍为基础,再从乐平全县及波阳、余干等邻县招收新工人加以补充,组建新的区队,逐步扩大生产规模。</h3> 乐安江 近处为后建的矿办公大楼,远处为50年代建矿时的办公大楼。 矿办公大楼内景 <h3> </h3><h3>与此同时,与生产、生活相配套的设施陆续开工建设。如在井口不远处建自备电厂,解决矿里的生产、生活用电;在矿区建子弟小学,解决矿区子弟读书的老大难问题(此前职工子女均在当地的坑口村小借读);矿里还另选址兴建职工医院和家属宿舍,在较短时间内为新安置的矿工家庭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br><br></h3> 钟矿子弟学校 钟矿职工医院 医院食堂 已无人居住的家属区房屋 (二)河东立井<br>六十年代中期,经过近十年的开采,河西三号井煤炭储量所剩无多,急需另建矿井接续生产,经详细勘察论证,省厅决定开建河东立井,首期投资170万元,井址位于张家村外高地上,此地原有解放前乐平籍军阀张达建井旧址,当年因技术原因无法通过地下厚达数米的流沙层,在井筒掘进中被迫中断而废止。新建河东立井以此旧井筒为副井,在距副井50米处建主井(立井),井深207米,于67年前后建成投产。设计年产九万吨,作为电煤,主供乐平接渡电厂以确保电厂的正常运转。在生产鼎盛时期,年产煤达十三万吨,职工总数1300余人,年上缴利润近百万元。<br>同兄弟矿井一样,钟矿井下生产条件非常艰苦。以采煤二区为例,大工在作业面打眼放炮后,还得用风镐釆煤架棚;小工则进班拖料。放炮后为抢时间,矿工们不等炮烟消散就进入作业面,用铁耙、土箕将煤炭送入电溜子(刮板运输机)运出。作业面本来就闷热,加上每班数小时的强体力劳动,出班时毎人工作服都被汗水浸透。此外,还时有意想不到的事故发生,在采二区的几年中,我就目睹多位工友遇难:有的是遭遇冒顶;有的是从罐笼摔下;还有因瓦斯爆炸送了性命。昔人已乘黄鹤去,不堪回首忆当年!煤炭采掘行业的艰苦性、危险性于此可见一斑。 <h3>已废弃的河东立井井架</h3> 河东立井已被当地居民建造的房屋所包围 停产30年后的立井井筒内部 井口被厚厚的钢筋水泥盖板封住 井筒墙壁上还保留有当年生产的痕迹 七十年代钟矿英姿飒爽的女矿工 河东工业广场内的矿生产调度大楼,煤矿下马后建筑门窗多被当地村民拆除 当年在这里工作过的老职工们对故地充满怀念之情 <h3> (三)、水下(河底)釆煤<br>钟矿河西河东煤田相连,为开采河底数万吨储量,矿技术人员大胆提出水下(河底)采煤的设想。一切无章可循,只能从头开始。矿里组织以矿长吴植儒为首的技术队伍,群策群力集体攻关,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有序、渐进地开展水下(河底)采煤试验。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在河西小井(斜井)井筒上段距河底垂直高度约数十米的位置开掘平巷,横穿乐安河河底,取名观察巷。每小班有专人隨时观察巷道顶部岩层压力和渗水变化,一有情况,则可及时预警(采区距观察巷近百米),确保河底采区的安全。<br>水下采煤试验得到省厅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并联系到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由博士梁敦仕领队的科研小组到矿实地勘察,现场调研、分析论证。<br>数月后,在生产中观察确认河床基岩稳定,河底采煤安全系数高,没有河水突然下泄的风险,最终,将沉睡在河底的数万吨煤炭平安开采出来,让可贵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延长了钟矿的开采年限,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br>江南水体众多,压在江、河、湖、塘水面下的煤炭不在少数,钟矿水下河底采煤的成功,为兄弟局、矿提供了借鉴和成功的经验,其潜在的经济价值不可估量。此项试验后来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这是钟矿对煤炭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h3> <h3> (四)、三营一一矿山娘子军<br>建矿之初,为配合基建、生产,矿里成立了以矿工家属为主,从事物资、材料装卸、搬运为主要内容的劳务服务队。随着人数的增加和工作量的加大,六十年代改为劳务服务站。进入七十年代,参照军事化管理,矿里将该服务站编为三营,以较大的家属宿舍区为单位,分成四个大队,每个大队约六、七十个人,除从事装卸、下煤、搬运外,还种菜、养猪。主、副业并举,实行工分制,按劳分配。<br>作为三营战士,矿工家属们既要正常出工,又要兼顾家庭,承担大部分乃至全部的家务,劳动强度甚至比职工上班还累、也更辛苦。有的人小伤小病不下火线,坚持上岗;有的怀孕七、八个月仍挺着大肚子照常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装卸煤炭上船),令人肃然起敬。她们是半边天,是幕后英雄,是当之无愧的矿山娘子军。正是她们的辛勤付出,既增加了家庭收入,又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全心全意投入,为多出煤、出好煤贡献力量。</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乐安江钟家山河西渡口,在大桥未建成前,河西的职工到河东立井上班都要从这里上船渡江 <h3>当年的河下煤场如今早已被杂草掩盖,河东立井生产的煤炭曾用电车沿架空线运到这里,再由三营娘子军们装船运出。</h3> <h3>2018年5月8日在钟家山大桥上合影。按前后顺序为:肖亚平,文冠生,胥杭清,徐海妹,周国勇(原钟矿社区社保科长,后为社区主任)</h3> <p> (五),路在脚下<br>八十年代中期,全国多种经营工作会议在乐局召开后,煤矸砖、水泥、陶瓷、化学涂料、纺织、制药、编织袋、风筒以至尿不湿报警器等多经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在乐局各矿区兴起。仅钟家山矿就建有水泥熟料生产线、瓷厂和纺织厂,安置了大批下岗职工。其中水泥熟料生产线与局水泥厂合作,利用废弃的职工俱乐部原有不动产和场地进行水泥熟料加工,半成品运往鹰潭水泥分厂生产水泥;在局多经总公司的协助下,利用银行低息贷款添置日用瓷生产设备和购买几十台织机,从景德镇、浙江聘请专业师傅组织生产等等。只是由于产品质量等原因,产品打不开销路,仅仅维持了几年就停产关闭了。<br><br><br></p><p><br></p> 原来的职工俱乐部改建成水泥熟料厂 新建的熟料圆筒库 <h3>熟料车间内的熟料球磨车间斗口</h3> 六),南兵北调<br>1987年,河东立井的开采已近尾声,生产萎缩,现有的采掘区队失去了用武之地。经矿务局统筹安排,钟矿大批一线工人𢦓建制调往涌山煤矿。出行这天,钟家山、涌山两矿矿区内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装载着调动人员和行李的车队浩浩荡荡向北边矿区进发,场面十分壮观。<br>到了1989年,河东立井停产,人员西撤,设备由局统一调剂到其他生产矿井,搬不动的,如房屋的门窗、运输线上的枕木等,被附近几个村的村民哄抢一空。为此还发生严重械斗事件。<br><br> 涌山煤矿当年为安置钟矿“南兵北调”采掘区队准备的单身职工宿舍 90年代初,矿务局从万山井抽调一个工区到钟矿原河西三号井回收残煤,直到1997年7.12桥矿重大事故发生后,这个区队调入桥矿弥补井下采掘劳动力缺员,整个矿井才算彻底下马。<br>2000年,钟家山矿与南边桥头丘、万山矿捆绑在一起列入矿务局第一批政策性破产项目,最终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钟矿破产关闭后,矿区中心广场一带基本被当地村民住房(右侧)佔居 原矿多经楼,后钟矿社区在此办公,2018年移交给地方 <p> (七)钟矿精神永存</p><p>从筹建到关停,钟矿走过了三十五年的煤矿建设生产历程。虽然同其它矿井一样,在资源枯竭后免不了停产关闭的命运,但三十五年的生产建设中,培养出大批特别能战斗的职工队伍,铸就了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的钟矿精神。如今,建矿初期的元老们大多离开人世,第二代钟矿人也已退休,在这块土地上长大的第三代钟矿人也早已离开了矿山异地就业,人员遍布全国各地。但可以告慰的是: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传承和发扬老一辈炭古佬的钟矿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书写新的辉煌!<br></p> 中间穿深色衬衣者为时任钟矿劳资科长李嘉桂,李的右侧为梁小安 <h3>八十年代局矿劳资干部合影。从左到右:李嘉桂,文冠生,稂与庭(后任新洛煤电公司劳动保障部长),照片背景为钟矿家属区</h3> <h3>2018年6月,部分钟矿老职工在乐平团聚</h3> 2017年9月,梁小安与文冠生在景德镇重逢 2019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