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次云南之旅,也撞见了一些古城古镇,但商业化和翻新度已经改变了古镇的原有模样。喜洲古镇中部分得到了很好的保存。</h3> <h3>不知道为什么 途中一直都没放弃拍这些雕刻</h3> <h3>中午吃饭的时候钦点的“五朵金花”(石榴花 杜鹃花 海棠花 茉莉花 攀枝花)</h3> <h3>喜洲粑粑及烘烤过程(挺独特的)</h3> <h3>不知道为什么就想拍下来,竹编是一种传统手艺,就算现在人们用的少了 它依旧有一定的存在价值</h3> <h3>岁月洗礼后 残存的古城本来风貌</h3> <h3>环游古镇的马车</h3> <h3>翻新重建的房檐 vs 古代房檐</h3><h3><br></h3><h3>翻新的色彩鲜艳,少了古代手工雕刻,多是一些后期描绘。如同现代社会,追求速度 略带浮躁。</h3> <h3>板蓝扎染艺术 </h3> <h3>扎染主要的染料就是“板蓝根”</h3><h3><br></h3><h3>扎染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五部分:一扎二染三拆四漂五晾,每一个步骤都真正保留了纯朴和完全的手工制作,可以说每一件扎染都倾注了民间匠人的艺术匠心。其中主要有扎花、浸染两道工序,技术关键是绞扎手法和染色技艺。</h3> <h3>{扎花}</h3><h3>扎花,原名扎疙瘩,即在布料选好后,按花纹图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别使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等方法,使之成为一定形状,然后用针线一针一针地缝合或缠扎,将其扎紧缝严,让布料变成一串串”疙瘩"。</h3><h3>扎花是以缝为主、缝扎结合的手工扎花方法,具有表现范围广泛、刻画细腻、变幻无穷的特点。</h3> <h3>{浸染}</h3><h3>即将扎好”疙瘩"的布料先用清水浸泡一下,再放入染缸里,或浸泡冷染,或加温煮热染,经一定时间后捞出晾干,然后再将布料放入染缸浸染。如此反复浸染,每浸一次色深一层,即"青出于蓝"。缝了线的部分,因染料浸染不到,自然成了好看的花纹图案,又因为人们在缝扎时针脚不一、染料浸染的程度不一,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染出的成品很少一模一样,其艺术意味也就多了一些。</h3> <h3>一位小姐姐用棉线在扎染布上创作</h3> <h3>逛了一圈 看到此景</h3> <h3>美景不可少美人(ಡωಡ)hiahiahia </h3> <h3>每一座古镇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气候 历史民风民俗不同,也不会雷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