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去西藏,是一个梦。</h3><h3> 西藏一直都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胆量去西藏,亦或时间原因,亦或身体原因。这里不止是离天最近的地方,充满了神秘与传奇,这里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有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有座神奇的布达拉宫,还有仓央嘉措笔下的高原爱情和凄美诗句。这里能洗涤灵魂,净化心灵。怀着敬意,抱着好奇心,这个六月,毅然只身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十二天的川藏之旅,行程4000多公里,艰辛的旅程,在身体和心理承受的极限中,却也看到了这辈子认为最美的风景。走过的路,看过的景,经过的事,接触的人,无不在心里的某个角落,悄悄的发生变化,点点滴滴,最终变成了感悟。</h3><h3> 川藏行,不虚此行。</h3> <h1><b>布达拉宫</b> </h1><h3></h3><h3> 布达拉宫是西藏藏族自治区首府拉萨的地标建筑。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最高处海拔3767.19米,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代宫殿。同时是西藏地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堡式建筑群。鲜明的藏式风格,依山而建,气势雄伟。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旧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从山脚入口处到顶端,一共有900多级石阶。布达拉宫由红宫、白宫两大部分组成,红宫居中,白宫横贯两翼,红白相间,群楼重叠,是集宫殿、城堡、陵塔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h3> <h3> 游览布达拉宫,一定要有导游的解说,才能更深入的了解她的历史,揭开她神秘的面纱,了解她的过去和现在。布达拉宫,犹如一本厚重的集历史、政治、经济、文学、地理、建筑、宗教、美学等多门的综合教科书。</h3> <h3>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向西倾斜,中南部为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河谷平原(盆地),地势平坦。</h3> <h3> 站在红山上(布达拉宫),俯瞰整个拉萨城,周围都是高山,围在中间很大一块盆地的就是拉萨市。</h3> <h3> 周围连绵不断的高山像是守护拉萨市的钢铁长城,刚毅、冷峻,神圣不可侵犯。放眼望去,山上一棵树木也没有,光秃秃的全是奇形怪状的石头。</h3> <h1><b>拉萨河</b></h1><h3> 拉萨河是拉萨市的母亲河,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哺育、滋养着世世代代的拉萨人。夜幕降临,拉萨河静静地穿过拉萨市,两边是热闹的城市和美丽的村庄。(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嘉黎里彭措拉孔马沟,流经那曲、当雄、林周、墨竹工卡、达孜、城关、堆龙德庆,至曲水县,是雅鲁藏布江中游一条较大的支流,全长495公里。)</h3><h3></h3> <h1><b>日光城</b></h1><h3> 晨起是被窗外的拉萨河面上的汽笛声唤醒的。清晨六点不到,月亮还高高挂在天上,太阳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一天的工作了(拉萨市一般9点才开始上班)。在拉萨,阳光绝对富裕,年日照时间达到3000小时以上,所以拉萨也有“日光城”的美誉。(据统计数据表示,一年的时间里,拉萨很少下雨。即便是下雨,下雨时间80%以上是在晚上,而第二天仍是太阳高照,天气晴朗。高原紫外线特强,来拉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防晒,一定要做好防晒措施。)</h3> <h1><b>拉萨市的商业街道</b></h1><h3> 游览完位于八廊街(又称八角街)的大昭寺后,步行前往两公里之外的小昭寺。拉萨市的八廊街,即是拉萨名副其实的转经街,也是拉萨最繁华的商业街。它是围绕着大昭寺的商业区,这里的商店、货摊鳞次栉比。</h3> <h3> 整条街道都是商铺,店里商品色彩缤纷,种类繁多。这里不仅有各种民族手工艺品,也有最入时的服装、电器,各种商品应有尽有。</h3> <h3> 有人说,信徒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行走着,不仅是拉萨的一处亮丽的风景,更是趟出了深深小巷,趟出了千年八廊街,趟出了圣城拉萨。八廓街是什么?是西藏最有名的街,是信仰的代表,也是时光的变迁。</h3> <h3> 这是拉萨市最热闹最繁华的北京路(街道的名字是以援建城市来命名),也是拉萨市的主干道。</h3> <h1><b>社会治安</b></h1><h3> 拉萨是个综合了现代与传统的城市。而这里的安保也会让你刮目相看:拉萨的每个路口都有几个全副武装的(身穿防弹衣,手持防爆盾牌,腰间还别着散弹枪)防爆警察在站岗,偶尔还有一队巡逻的警察经过;想想那天进拉萨时的人和车全面安检(身份证、人脸识别),夜逛布达拉宫广场要排队安检(如同机场安检),仔细而又认真(怎么有点像进北京天安门的感觉)。所以,在拉萨不要担心小偷或打劫这种低技术含量的行为会影响你的旅行。</h3> <h3> 八廊街附近一圈都是商业街,属于老城区,房屋建筑基本上是3—5层楼高,屋顶上插有随风飘扬的五色金幡。</h3> <h1><b>舌尖上的中国</b></h1><h3> 在拉萨,全国各个地方的味道都能找得到,你想吃什么都有。拉萨作为一个热门的旅游城市,正张开怀抱热忱迎接四海八荒的游客。</h3> <h3> 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让人心碎。蓝的纯粹,蓝的淋漓尽致、无拘无束,无一丝杂质;蓝得可以发出声音,可以把你的视线冻结,让你尽情而贪婪地享受人间的碧蓝所带来的无限宽阔。有则广告词这样说:……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 就是青藏高原了。</h3> <h1><b>转经筒</b></h1><h3> 在藏区的任何寺庙或白塔旁,乃至路上(手持转经筒边走边转),随处可见转经的人,因为藏民认为转经就相当于念经,是忏悔往事、消灾避难、修积功德的最好方式。布达拉宫的西墙外,一排金光闪闪的转经筒,藏民顺时针用右手转动它们,并在嘴里喃喃地念着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咩吽。转动转经筒,为自己祈福,为亲人祈福……</h3> <h1><b>一个神奇的民族——藏族</b></h1><h3>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藏这块神奇的高原孕育了一个同样神奇的民族--藏族。作为一个内地人,你不能用“落后”这样的词来描述藏族人,他们拒绝“流行”,摒弃“时尚”,沿习本真,刻求原貌,生活在一个自在的时间和空间里(单说服饰,其实藏袍和藏服饰也挺美的)。</h3> <h1><b>信仰的力量</b> </h1><h3> 这是夜逛布达拉宫广场时拍下的一位孤独的朝拜者。信教徒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一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行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双手合十移至胸前,迈第三步时,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再站起,重新开始复前。赤脚叩头,据说这样才表示虔诚。夜幕下,大街上,信徒完全不受环境的影响,忘我的继续她的朝拜之路。孤独的朝拜者并不孤独,因为心中有信仰,因为佛在心中。川藏线上,也遇到很多的朝拜者(步行),翻山越岭,不远千里,坚持来圣殿朝拜,我想,这大概就是信仰的力量吧。</h3> <h3> 藏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主要信仰藏传佛教,约占人口比例的百分之99左右),藏族是中国唯一一个直接从奴隶制进入社会主义的少数民族,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然把对将来幸福生活的祈盼乃至本人的来生都寄予在这个转动着的转经筒中。信仰使人纯真,信仰使人高尚,纯朴善良的高原人在信仰中获得心灵满足,获得精神富有。藏族是最虔诚的宗教信仰民族。</h3> <h3> 在色达亲眼目睹了天葬过程,让人震撼,这是藏族人对待生死的超然平和心态,出生后经寺院活佛点化,死后把肉体归还给大自然。</h3> <h3> 进入西藏,一路上是看不到坟冢的,而路边的石涯上随处可见这样的图案,这图案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后人为了纪念逝去的亲人,为了给逝去的灵魂指引方向,早登极乐世界而画的天梯,一定是向上的,祈盼来生更好。西藏人对待生死的理念,对待生死的淡定,这种高尚与淡定,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h3> <h3> 有人说,西藏,一生至少去一次。我说,一生至少得去两次,第二次去把遗失在西藏的灵魂找回来。(虽然刚回,却期盼着再次进藏,应该会有第二次的吧!)</h3> <h3> 在拉萨停留两天三个晚上,观看了大型情景剧《文成公主》,游览了雪域圣殿—布达拉宫,以及大昭寺、小昭寺,领略了高原圣湖羊卓雍措的惊艳之色。稍作休整,继续西北线的行程,走青藏高原。</h3> <h1><b>高原流浪(青藏线)Day12:</b></h1><h1><b> 2019.6.23 600多km</b></h1><h3> 拉萨—羊八井—当雄—念青唐古拉山—纳木措—那曲—安多</h3> <h3> 早上7点出发,拉萨还在睡梦中,阳光温柔地送别。应薛哥的提议:9点之前通过羊八井检查站(9点上班),小道消息:这几天对私家车(旅游车)查的很严。到达羊八井(工作人员还未上班),顺利过。</h3> <h1><b>青藏公路</b></h1><h3> 青藏公路东起青海省西宁市,西止西藏拉萨市。于1950年动工、1954年通车,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全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全长1937千米),也是目前通往西藏里程较短、路况最好且最安全的公路。一年四季通车,是5条进藏路线中最繁忙的公路,最大行车速度为60千米/小时。</h3> <h3> 青藏线109国道羊八井路段,路况不错,视野开阔;阳光正闹,雪山含笑。美丽之路,快乐向前,一首《幸福时光》开启了老梁的青藏线美丽之旅。</h3> <h3> 这一路路况虽好,但区间测速非常严。即便跑的快,在测速区前经常会看到停很多车辆,纳闷,不是景点,咋停这?原来是等时间,够了区间时间再过去。(估计首次来西藏的自驾司机会吃亏,罚完12分是分分钟的事。别看高原公路数百里看不到一个鲜活的交警,可隐蔽的电子警察如牦牛身上的毛—多着呢,违规,罚你没商量。川藏线、青藏线都这德行)</h3> <h1><b>念青唐古拉山</b></h1><h3> 念青唐古拉山脉属于断块山,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横贯西藏中东部,为冈底斯山向东的延续,东南延伸与横断山脉西南部的伯舒拉岭相接,中部略为向北凸出,同时将西藏划分成藏北、藏南、藏东南三大区域。念青唐古拉峰与西藏第二大湖泊纳木措相邻。</h3> <h3> 念青唐古拉山和唐古拉山不是同一座山。小知识:唐古拉山脉,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北部与青海省边境处(青藏高原),东段为西藏与青海的界山,东南部延伸接横断山脉的云岭和怒山。“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又称“当拉山”,在蒙语中意为“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是青藏高原中部的一条近东西走向的山脉。</h3><h5></h5><h3></h3> <h1><b>石经文</b></h1><h3> 在藏人的眼里,高原上的任何一块石头都是有灵性的,而一旦再刻上经文和佛像,那就更是神灵之物了,无论放在哪里,都有无边的法力。</h3> <h3> 高原的阳光是有颜色的,风也是有颜色的。那湛蓝天空下,五彩经幡随着打旋的山风起舞,空中飘逸悠扬的吟咏,就象云中的灵异和苍茫的念青唐古拉雪山,契合在一起。</h3> <h3> 沉醉于这片天地间,是一颗自由的心。</h3> <h3> 行走在世界屋脊上,一眼就能望见天边的雪山,眼前是茫茫的大草原,一条孤寞的公路从中间穿过,陪伴这条公路的是头顶上不离不弃的蓝天和白云,还有时不时撞入你眼的羊群,偶尔还拦在车前,看他们悠哉悠哉的走着猫步,典型的藏族性格:活在他们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里,绝对不会因为你们的到来而打扰了他们的生活。</h3> <h1><b>纳木措</b></h1><h3> 纳木错,藏语是“天湖”的意思,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更是朝圣者心目中的圣地。湖面海拔4718米,为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泊。纳木措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约1920km2。</h3> <h3> 纳木措南面有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北侧和西侧有高原丘陵和广阔的湖滨。它的东南部是直插云宵,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北侧倚偎着和缓连绵的高原丘陵,广阔的草原绕湖四周,天湖如一面巨大宝镜,镶嵌在世界屋脊的草原上。</h3> <h1><b>神话故事</b></h1><h3> 纳木措就像是遗落在高原的一处仙境,多少年来,流传着这么一则故事。相传,纳木措是帝释天的女儿,与念青唐古拉山结为伉俪,相依为命。念青唐古拉山在北方诸神灵中最具权威,拥有广大无边的北方疆域和丰富的财宝。念青唐古拉山神化为凡人相貌,着一身白色绸缎,头戴白色盔甲,骑着白马,右手高举马鞭,左手拿着念珠;纳木措骑着飞龙,腾云驾雾,右手持龙头禅杖,左手拿着佛镜。马龙相亲相爱,相伴飞腾……。高原的每片土地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情感,有着属于自己信念所系的伴侣。故而,念青唐古拉山自然就成为了一位多情的男子,他站在天的尽头,紧紧依偎在纳木错湖的身旁,千百年来不离不弃。</h3> <h3> 这里的景色是最原始的,最纯粹的碧水、蓝天、白云,却在同一时空完美的呈现,如海水般的蓝与洁净的白交织在一起,恰到好处的完美,不多一分,不少一毫。</h3> <h3></h3><h3> 澄清的湖面,在阳光的折射下,闪着粼粼的波光。一群水鸟在湖面上追逐戏水,忽高忽低,似乎在夹道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h3><h3> (在高海拔山地,鸟类一般稀少,但能生活于此的,定有高度的适应能力,说不定它们也有高反吧)</h3> <h3> 人与自然,和平、和谐。</h3> <h3> 蓝色世界里,一抹中国红伫立湖边。细细观赏湖面,近岸处,湖水清澈见底,偶尔能见到鱼在水里游动跳跃;远一点,浅蓝色的湖水泛着珍珠似的浪花;再远一点,水天交际处,湖水蓝得格外纯粹,如雨后初晴的天空,又如光滑莹润的宝石。</h3> <h3> 纳木措景很美,但路很难走(其中一路段修路)。一路颠簸五脏六腑移位,尘土满天,好心情几乎成负数。连续十几天的行程,都有点疲惫,关系也微妙起来……</h3> <h3> 按照行程走,晚上就宿那曲(海拔高度4507米),但司机建议:在高海拔住2晚不如辛苦多跑一点住1晚。于是马不停蹄继续跑,往海拔更高的安多县(海拔4800米)进发。</h3> <h3> 赶夜路,深夜到达安多,赶紧觅食,简单的午餐+晚餐+夜宵(一天只用了两餐),入住酒店,洗洗睡了。</h3><h3> 安多县(海拔4800米),隶属于西藏那曲市,地处西藏北部,是西藏地区的北大门。因为高海拔,酒店房间都有吸氧设备(住宿价格相对较高),但最终都没用上,因为经过这些天的高原生活,已经适应了。</h3> <h3> 窗外阴沉沉的天和湿漉漉的地面,似乎在证明昨晚刚下过一场雨。呼吸着稀薄的高原氧,准备出发新一天的行程,告别睡梦中的安多县城。</h3><h1></h1> <h1><b>青藏线Day13: 6.24 700多km</b></h1><h3> 安多—唐古拉山—雁石坪—可可西里—西藏北大门—沱沱河—五道梁—昆仑山—大西滩—不冻泉—格尔木</h3> <h3> 公路两边为什么插这么多杆?(青藏线上常见,短距离的几百米,长距离的几公里)估计你未必回答的上来,通过这次走西藏,长知识了(是否可以嘚瑟的说一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h3><h3> 这是冻土现象。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一般可分为短时冻土以及多年冻土。冻土具有流变性,长期强度远低于瞬时强度特征。正由于这些特征,在冻土区修筑工程构筑物就必须面临两大危险:冻胀和融沉。随着气候变暖,冻土在不断退化。在路基两旁埋设高效导热的热棒、热桩,可以将热量导出,同时吸收冷量并有效地传递贮存于地下,这样可以有效的解决冻土路基因高温或低温而造成的破坏。</h3> <h1><b>青藏高原</b></h1><h3>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h3> <h3> 青藏高原除了辽阔的草原、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和珍珠般滚动的羊群、牦牛外,就是连绵不断的莽莽群山。</h3> <h3> 本以为看过川藏线的美景之后,会有审美疲劳,谁料世间没有重复的风景。虽然还是蓝天白云,但天更近了,云更轻了,雪山更多了,树更少了,草原更大了,青藏线的壮美令人唏嘘。</h3> <h3> 一路上看到最多的就是这种大型的货车或挂车。</h3> <h3> 由于大型货车都是走这条路,很多处路面已经被压的严重变形(另一方面是冻土原因)。行驶在笔直的公路上,司机带着过了一把过山车的瘾。加快,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飞驰,上一秒坐在座位上,下一秒就已经离开座位被抛向空中,如同赛车一样,车带人飞起来,心也随着大起大落,其紧张和刺激不亚于走天路72拐。</h3> <h3> 唐古拉山下一片幽蓝的湖水,雪山、蓝天、白云倒映在湖水里,宛如一块巨大的蓝宝石,缀在青藏高原。</h3> <h3> 天边的云彩上,有来自山峰的呼唤,在青藏高原天然的草场上,要留下一片阴影,躲避太阳,寄养疲倦的风和迷路的牛羊。</h3> <h1><b>唐古拉山口 海拔5231米</b></h1><h3> “唐古拉”藏语是“高原上的山”,由于终年风雪交加,号称“风雪仓库”。唐古拉是青海和西藏的分界线,海拔5231米,山口处建有纪念碑及标志碑,是沿青藏公路进入西藏的必经之地,是长江的发源地。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h3> <h1><b>高原虹</b> </h1><h3></h3><h3> 这是一条硕大的高原彩虹,由蓝天、白云、雪山、海子、草场、公路、和铁路七色组成,刻在青藏高原,飘在“世界屋脊”,色彩艳丽,耀眼无比。</h3> <h1><b>可可西里</b></h1><h3> 可可西里在藏语中叫阿卿贡嘉,万山之王,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三大无人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中国第五十一项世界遗产。</h3> <h3> 可可西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穿越广袤的可可西里,遇见了成群的野驴、小队的藏羚羊、成双的土拨鼠,还有落单的狼。</h3> <h3> 可可西里平均海拔5千米,高寒缺氧,地貌极其复杂,是人类生命的禁区。行走在“无人区”,没有开发的原始自然风光,让人感到震撼,这里的蓝天和大地的色彩形成强烈对比,没有任何污染,空气透明度很高,一切看起来都很清晰,往往在距离上给人以错觉,难得领略这种大气磅礴、粗犷的美。站在旷野上,一个人显得那么那么渺小,一种敬畏感油然而生……</h3> <h1><b>味道</b> </h1><h3></h3><h3> 看看可可西里的景,吹吹可可西里的风,听听可可西里的声音,闻闻可可西里的味道。</h3> <h1><b>暴风雨</b> </h1><h3></h3><h3>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光临可可西里。天空把灰色的云层压的很低很低,就像是只留下了与地面形成的一条缝,路上的车辆纷纷在缝里面逃命一般的向前奔跑着……</h3> <h1><b>凄美</b> </h1><h3></h3><h3> 窗外一头落单的野驴淡然的立在风雨中,显得很无助,却也毫无畏惧。苍茫雨幕下,走来两位朝拜者,风雨中,继续他们的虔诚朝拜之路……</h3> <h1><b>西藏北大门</b> </h1><h3></h3><h3> 在雨中跑啊跑啊,不知跑了多久,太阳赶跑了乌云,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被暴风雨追着跑出了西藏北大门,看见前面的牌楼,突然有点伤感,西藏之行就这样结束了?</h3> <h3> 十几个小时一直奔跑在这片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无人区,只有一条孤寂的青藏铁路伴随着这条相对热闹的109国道。出了西藏北大门,进入青海地界。遥远的天际线露出一条闪光的银色光带,那是雪峰,那是昆仑雪山。</h3> <h1><b>高原情</b> </h1><h3></h3><h3> 青藏高原上,关系最铁的要数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这对难兄难弟了。无论风雪晴天,长年累月,坚守着青海至拉萨的主要交通运输,相互守望,相互勉励,不离不弃。</h3><h3> (一天下来,至少有四五趟火车经过)</h3> <h3> 成群的牦牛散布在冰雪未融的河滩上,有的悠闲地晒着太阳,有的努力的吃着草。白色的羊群洒在在山坡上,像点缀在山坡上的星星。</h3> <h1><b>好奇</b></h1><h3> 这些绿色的铺在地面的是什么?种植?看看低矮的挡板和铺在地面的绿皮,像极了种植之类的。但这并非种植,而是高原上治沙、防沙的一种措施,防止沙漠扩大化。高原上除了雪山、草原、湖泊,还有沙漠。</h3> <h1><b>高原堵车</b> </h1><h3></h3><h3> 据说青藏线上遇到堵车是很正常的事。这不,遇到一天里的第二次堵车,幸运的是,每次堵车不超过一小时,堵车原因都是修路。高原上堵车有点恐怖,看着绵延几公里长的秀车图,很壮观,而且是清一色的高大货车一排站,小车靠边站。</h3> <h3> 走出可可西里,接近长江源。</h3> <h1><b>长江源</b></h1><h3> 长江源头为沱沱河。沱沱河又名托托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冬西南侧姜根迪如雪山的冰川,冰川尾端海拔近五千五百公尺。长江全长6380公里,世界第二大河。</h3><h3> 1999年6月5日,江泽民亲笔题写碑名“长江源”环保纪念碑,金辉先生写了碑记。(长江源还专门派有官兵驻守)</h3> <h1><b>长江源的水为什么是红色的?</b></h1><h3> 长江有三源(三江源),分别是中源沱沱河、南源当曲、北源楚玛尔河。沱沱河是长江正源,蒙古语名为“托克托乃乌兰木伦”,意为“滔滔的红水河”。北源为楚玛尔河,藏语意为“红水河”,发源于可可西里腹地。楚玛尔河的红水携带着从上游而来的泥沙一起流入了通天河,正是这些泥沙,造就了让人惊憾的颜色——红色。</h3> <h1><b>长江源头第一桥</b> </h1><h3></h3><h3> 格尔木市的沱沱河镇,号称万里长江第一镇,历史上曾先后建起四座长江源头第一桥,从木桥、水泥桥到铁路桥,四座大桥的变迁,忠实记录了格尔木这座为西藏而生的戈壁之城,在过去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变迁。</h3> <h3>1959年建造第一座水泥桥墩的木桥</h3><h3>1987年和2001年先后修建了两座钢筋水泥桥</h3><h3>2001年在最早的木桥上方修建了沱沱河公路大桥。</h3><h3>2004年竣工青藏铁路的长江源特大桥,它和旧的水泥桥遥相呼应,都沉默地横跨在长江源头上,见证着历史。</h3><h3> (图为青藏铁路的长江源特大桥)</h3> <h1><b>五道梁</b></h1><h3> 五道梁镇位于被世人称为“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和西部高山地区,地高天寒,四季皆冬。五道梁镇属于曲麻莱县管辖,有兵站、泵站、机务段、气象站、保护站和公路段等国家设置单位。像很多长途公路中继站一样,青藏公路从小镇中间穿过,公路两边多为饭馆和修车铺,加油站。原计划在五道梁吃午餐,下车进店看了环境觉得还是继续赶路,赶去下一个点用餐。</h3><h3>(五道梁未拍照片,但印象深刻,因为午饭没吃成)</h3> <h3> 途经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索南达杰保护站</h3> <h3> 昆仑山霸气的横亘在青藏线上,似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望着前方巍巍昆仑的千峰万壑,如同披着银灰色铠甲的群群奔马,严阵以待,蓄势待发。</h3> <h1><b>昆仑山口火车站</b> </h1><h3></h3><h3> 青藏铁路、青藏公路都从昆仑山的中段垭口穿过,这是昆仑山下的小车站叫昆仑山口站。四季覆雪的昆仑山,默默的守护着这方水土,守护着这方百姓的出入平安。</h3> <h1><b>青藏铁路</b></h1><h3> 青藏铁路,简称青藏线。是一条连接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国铁Ⅰ级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全长1956公里。一条青藏线,穿越历史和未来;一条通天路,寄托梦想与期待。</h3> <h1><b>昆仑山垭口 海拔4767米</b></h1><h3></h3><h3> 莽莽昆仑,气势磅礴,四季寒冬,银装素裹,群山连绵,万仞云霄。</h3> <h3> 昆仑山垭口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雕像</h3> <h1><b>昆仑山垭口 海拔4767米</b></h1><h3> 昆仑垭口位于格尔木市西南110公里处,是青藏公路穿越昆仑山脉的必经之地,海拔4767米。昆仑山,耸立在格尔木市南面,构成了绵亘几千里的天然屏障。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古人尊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因而有“国山之母”的美称,藏语称“阿玛尼木占木松”,即祖山之意。</h3> <h3> 巍巍昆仑山,连绵到天边;</h3><h3> 雪衫身上穿,六月不言暖。</h3><h3> 风雪常咆哮,屹立亦巍然;</h3><h3> 万山之祖先,华夏史渊源。</h3> <h1><b>昆仑泉 海拔 3548米</b></h1><h3> 一直奔跑在路上,到达昆仑泉时已经天黑,借助手机手电筒的照明,在不冻泉装了两大瓶昆仑水。昆仑泉位于青藏公路边,地处昆仑山下著名的小镇纳赤台正中,海拔3700米,是一泓优良的天然矿泉。又称纳赤喷泉,一大一小,冬暖夏凉,即使严冬零下多少度,泉水还是汩汩而出。</h3> <h1><b>格尔木</b></h1><h3> 青海省辖县级市,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代管,地处青海省中西部、青藏高原腹地。“格尔木”是蒙古语译音,又译作高鲁木斯、郭里峁、噶尔穆,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格尔木是青海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要塞和中国西部的交通枢纽,青藏、青新、敦格三条公路干线在此交汇,青藏铁路全线通车。</h3><h1><b>初印象</b></h1><h3> 安多——格尔木,途经唐古拉山、可可西里、昆仑山,这是行程时间最长的一天(近15个小时)。晚上十点多到达格尔木,街道大气整洁,灯火通明,树木茂盛,高楼林立,错觉像是回到内地的城市。顺利入住酒店,对这座城市的初印象让人消除了一天赶路的疲惫……</h3> <h1><b>青藏线Day14: 6.25 800多km</b></h1><h3> 格尔木—都兰县—茶卡盐湖—青海湖—西宁</h3> <h1><b>都兰 海拔3180米</b></h1><h3> 进入都兰,错觉误入了世外桃源,眼睛所到之处是满眼的绿,牛羊成群,花儿芬芳,西北高原的一处江南。都兰县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东南部,都兰蒙古语意为“温暖”。都兰服务区停车休息,发现环境优雅,服务意识强。工作人员待人真诚,服务热情,服务区的自助餐菜品多,味道很不错,毅然决定在此用餐(原计划去茶卡盐湖吃午餐)。</h3> <h1><b>坐着火车去茶卡</b></h1><h5><span style="font-size: 17px;"> 景区的小火车通往湖中心观景台。刷茶卡盐湖的二维码即可在网上自助买票(往返100元),也可在窗口排队购票。持浙江省的身份证可免门票(茶卡盐湖是浙江人援建的),拿着浙江的身份证,老梁又嘚瑟了一回。</span></h5><h1></h1> <h1><b>茶卡盐湖</b></h1><h3> 茶卡盐湖,天然的结晶盐湖,别称茶卡或达布逊淖尔,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之一。“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海的盐;蒙古语是“达布逊淖尔”,也是盐湖之意。</h3> <h1><b>天空之镜</b></h1><h3> 茶卡盐湖湖面是自然结晶的白色湖面,湖水不深,刚好没过脚踝。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犹如一面镜子闪闪发光,将天空、云朵和对岸的雪山都倒映在湖面,白色的湖面与纯蓝的天空连成一片,美的令人窒息。赤这脚走到湖面上观看和拍摄自己的倒影,宛若天空之镜。</h3> <h3> 这是老梁的第二次茶卡。两年前的青海西北环线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沉醉了一路。西北的景,西北的事,西北的人,西北的美食,都让人念念不忘,回想起来历历在目。因为贪恋山水间,常在梦中游,因为思念,再次翻山越岭来看你,梦中的大西北。</h3> <h3> 夕阳西下,给牧归的羊群镀上了一层金装,肥壮的羊儿在牧人的鞭声中回圈。</h3> <h1><b>青海湖</b></h1><h3>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西宁市西北部、刚察县南部,距西宁市136公里,国家5A级旅游景区。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仙海”、“鲜水海”、“卑禾羌海”,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和最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3196米,湖岸线长360公里,面积4583平方公里,湖水冰冷且盐份很高。湖中有海心山,四周高山环绕:北面是大通山,东面为日月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为橡皮山。湖区盛夏时节平均气温仅15℃,为天然避暑胜地。</h3> <h3> 夜幕下的青海湖,褪去了一天的热闹。印着淡蓝色天空的湖面,风牵着浪花的手,一浪唤着一浪,似乎在向远方的客人挥手说再见。</h3><h3><br></h3> <h3> 身着艳丽橘红色的夕阳放射出美丽的光芒,一点也不刺眼,柔和地笑着,笑得好甜好甜,正轻轻缓缓地步向西边。夜,快来了,青海湖累了,微微地喘着气,西边只留下了一抹淡淡的胭脂色。</h3> <h3> 告别夕阳下的青海湖,川藏、青藏大环线之旅落下了的帷幕,十六天的行程提前两天完成,平安、顺利结束在西宁。一路美景伴随艰辛,最终都留在了身后。走过惊心动魄的天路72拐,翻过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穿越生命禁区可可西里,漫步青藏高原……突然觉得,生活中只要不畏艰险,不怕困难,都可以去试一试,在这个过程中遇见最好的自己,发现全新的自己,西南、西北大环线之旅的最初目的已达到。这是人生的新起点,也是新的高度,2019,欢迎老梁回归。</h3><h3> 感恩一路的好天气,饱览了川藏318线和青藏109线不一样的旷世美景;感恩一路上同游的小伙伴们的互相关心和帮助,领略了另一道风景的走心魅力;感恩驾车技术超酷的薛哥,感恩自己,感恩遇见,感恩这个六月……</h3><h1></h1> <h3> 再见,茶卡</h3><h3> 再见,青海湖</h3><h3> </h3> <h3> 再见,大西北</h3><h3> 再见,青藏高原</h3> <h1><b>摄影:老梁<br></b><b>编辑:老梁<br></b><b>沿途:青藏线G109国道</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