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千百年时光带给我们的岁月印记

五彩石

<h3>天坛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h3> <h3><br></h3><h3>祈年门中门供皇天上帝专用,皇帝进出左(东)门,百官进出右(西)门,该建筑系明初原物。</h3> <h3>走过一条南低北高的丹陛桥,仿佛步步登高如临天庭。走到祈年殿,去品味那精美绝伦的古建筑。</h3> <h3>其实天坛的古柏树比古建筑还要珍贵,‘’名园易建,古木难求”,失去便不可复得。天坛现存古树3562株,最老的800多岁,有十余株,是金代建中域‘’大明朝日坛"所植。松柏树是天坛敬天文化的重要载体。</h3> <h3>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折射是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所以称之为“回音壁”。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h3> <h3>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它是一座鎏金宝顶、蓝瓦红柱、金碧辉煌的彩绘三层重檐圆形大殿。祈年殿采用的是上殿下屋的构造形式。大殿建于高6米的白石雕栏环绕的三层汉白玉圆台上,即为祈谷坛,颇有拔地擎天之势,壮观恢弘。祈年殿为砖木结构,殿高38米,直径32米,三层重檐向上逐层收缩作伞状。建筑独特,无大梁长檩及铁钉,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环绕排列,支撑着殿顶的重量。</h3> <h3>登上圜丘台</h3> <h3>狮子是兽中之王,古代统治者认为狮子可以避邪挡煞,还可带来祥瑞之气。于是,故宫铜狮子便成了守卫皇家门户的瑞兽。故宫铜狮子其形态雄健壮硕、气势非凡</h3> <h3>故宫总共有铜缸308口,其中包括18口等级高的鎏金铜缸。而在皇宫当中等级高的东西肯定是放在皇帝经常待的地方。所以这18口鎏金铜缸就分别被放置在太和殿、中和殿、乾清门两侧。这些铜缸平时都被注满水,一旦皇宫发生火灾,宫里的太监宫女就可以利用铜缸中的水快速灭火,所以在当时它们也被称为“太平缸”。但是“太平缸”却不太平,当我们在故宫游览时,如果停下脚步仔细观察其中一个鎏金铜缸,就会发现铜缸表面布满密密麻麻的刀</h3><h3>  这些刀痕并不是因为铜缸表面氧化留下的痕迹,而是一群强盗留下的罪证。当历史的车轮滚回到公元1900年,由英、美、法、德、俄、日、意、奥八国组成的联军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北京的大门,他们进入北京城之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在持续了几天恶行之后,八国联军集合军队在当时的皇宫也就是现在的故宫举行阅兵仪式。阅兵结束之后,各国士兵就像饿狼一样的扑进皇宫,开始疯狂掠夺皇宫中的各种珍宝,就连宫中所供奉的铜佛像上的宝石,都要用刺刀扣下来装到自己的口袋里,本来威严庄重的皇宫被他们这群强盗翻的狼狈不堪。</h3><h3>  而且他们也很快把注意力放到了皇宫当中,摆放的18口鎏金大铜缸上,因为他们发现铜缸上面居然鎏着值钱的黄金。于是他们就争前恐后的拿着自己手中的刺刀疯狂的刮取上面的黄金,而留给我们的就是今天这刀痕累累的罪证。</h3> <h3>颐和园是一个浩大的皇家园林。它集江南景色之秀美,集历代建筑之精华,集全国明胜之高端,集历史文化之经典…,不愧天下第一园</h3><h3>  我们不喜欢跟团游览,喜欢自由行。 </h3><h3>这样就可以独辟蹊径,信马由缰了。 </h3> <h3>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此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是皇帝颁发诏书,处罚大臣的“廷杖”的地方,每逢重大典礼及重要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体现皇帝威严的仪仗。</h3> <h3>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在故宫的中心部位。故宫三大殿之一。明、清两代封建统治者的重大典礼。加皇帝即位、诞辰以及春节、冬至等节日庆典和出兵征付等活动都在此举行。殿中的金漆雕龙宝座是封建皇权的象征。太和殿红墙黄瓦,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全国最大的木构殿宇。</h3> <h3>铜麒麟是龙首、鹿角、牛蹄、狮尾,是民间传说之瑞兽。</h3> <h3>保和殿在中和殿的后面,明清两代时候的用途不同,明朝的时候皇帝在这里更衣,平常册封太子或者皇后的时候也在这个地方庆贺。到了清朝,这个宫殿就变成了皇上赐宴的地方了,过节的时候王公贵族们都在这里接受赏赐。</h3> <h3>乾清宫的名字出自《道德经》:(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贞。”</h3><h3>在古代皇帝是天子,是老天爷、是昊天的代表,代表着天,而帝王之位极尊,谓之唯一,就是天之唯一的意思,清气上升谓之天,浊气下降谓之地,是故乾就是天,就是清的意思。</h3><h3>而道德经里面又有天得一以清,为表示帝王是天地间唯一的、最尊贵的,他的居所故名乾清宫。</h3><h3>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h3><h3>停灵之所</h3><h3>清朝时,乾清宫还是皇帝死后停放灵枢的地方。即使皇帝死在其它地方,也要先把他的灵枢(也称梓宫)运往乾清宫停放几天,再转至景山内的观德殿,最后正式出殡。</h3><h3>举行家宴</h3><h3>除夕是中国人传统的团圆日,普通百姓都要在这天吃顿团圆饭。对于身居皇宫大内的清朝皇帝来说,也不能脱离人之常情,他们也要在除夕和皇后及众妃嫔们一起在乾清宫举行家宴。因为皇帝与他的后妃们平时都不同吃,所以相对于民间百姓,乾清宫家宴更有特殊的团聚意义。</h3> <h3>故宫匾额藏着清朝皇位继承的最大秘密,当时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h3> <h3>交泰殿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明清宫殿建筑,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约为明代嘉靖年间建,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殃及此殿,是年重建</h3> <h3>顺贞门是御花园的北门。明朝时称为坤宁门,后来坤宁后面的广运门改建后因为其离坤宁宫更近,就把原来的广运门改为了坤宁门,原来的坤宁门改名为顺贞门。这个门没有说特定是干什么用的吧,但是清代选“秀女”时,秀女们在此门候选。</h3> <h3>仁寿殿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颐和园居住时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为园内最主要的政治活动场所,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变法维新运动的策划地之一。</h3> <h3>仁寿殿门内正中矗立着一块巨型南太湖石峰,连石座高约5米,宽2米,石背面孔洞沟壑繁密,颇具山川灵秀之美,周围以汉白玉栏杆维护,下衬六角须弥汉白玉石座。寿星石于光绪十二年(1886)重修颐和园时从墨尔根园(在今天的北京大学校园内)移来。色青圆润,造型奇特,状如寿星鹤发童颜,俗称寿星石。</h3> <h3>放眼望去一望无际,浩浩荡荡的昆明湖,右边是树木掩映,神秘莫测的万寿山,这才体会到“仁者乐水,智者乐山,乐山者静,乐水者动的含义了。”</h3> <h3>乾隆在昆明湖泛舟的诗中写到"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h3> <h3>颐和园长廊在万寿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间。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1888年又重新建造。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全长728米,共273间,有548根柱子。长廊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颇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长廊还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色彩鲜明,富丽堂丽。彩画的内容多为山水、花鸟图以及中国古典四大名中的情节。画师们将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长长的廊子上。</h3><h3><br></h3> <h3>长廊三绝。第一绝就是造型绝。全长728米的长廊,整体造型从地面上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如果坐在飞机上从空中看,就会发现它的形状像一只倒挂着的蝙蝠。为什么要把它建成蝙蝠形呢?因为我国民间有在建筑物上画刻蝙蝠的习俗,而蝙蝠倒挂的意思就是表示福到了。</h3> <h3>第二绝是风水绝。长廊北倚万寿山,南临昆明湖。从气候上看,冬天,万寿山挡住了北边的寒风;夏天,从南面的昆明湖上吹来阵阵的凉风。因此,夏天天气再热,长廊中也是凉风习习。从环境上看,长廊依山傍水,构成美丽的图画。当人们在长廊里行走时,就会发现,园中美景随水波而动,随四季而变,真可谓是变化无穷</h3><h3>第</h3> <h3>第三绝是结构绝。长廊是斗拱结构,全部是由木头搭成的,竟没用一颗钉子。这是祖先留下来的精湛技艺。在273间长廊里,一间一景,一景一画,景色变化和谐。真是人在廊中走,景在身边移。</h3> <h3>邀月门是长廊的起点。长廊中间建有春、夏、秋、冬的“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冲檐的亭子,就是寄澜亭。</h3> <h3>云辉玉宇”牌楼表示这里的宫殿是彩云与华丽建筑相辉映的世界。牌楼的南面匾额上写着“星拱瑶枢”,它告诉人们,这里就是“众星拱卫的神仙之地”。牌楼上的南北匾额表达了对统治者的赞美与颂誉,也暗含了君臣尊卑的封建礼制秩序。</h3> <h3>邀月门是长廊的起点。长廊中间建有春、夏、秋、冬的“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冲檐的亭子,就是寄澜亭。</h3> <h3>乐寿堂是老佛爷骄奢淫逸、极尽奢华的安乐窝。院中有一块颐和园有名的“青芝岫”又叫“败家石”,相传,明朝有个有钱人十分喜欢这块石头,想尽千方百计也要弄回家,结果由于这块石头太大了,还没弄到家,家财就败光了,所以“败家石”就这么来了。</h3><h3>到了清朝,乾隆皇帝也发现了这块巨石,觉得这块石头很像一个巨型灵芝,于是乾隆下令将这块山石运回颐和园乐寿堂,当时乐寿堂的院子已经修好了,但乾隆下令把院子拆了也得把石头放着在。</h3><h3>乾隆皇帝曾给这块石头上赐了个响亮的名字“青芝岫”,现在在石头上还能看到乾隆的亲笔题字,当然,败家石只是一个传说,和它合影到底会不会败家无从考究了。现在,青芝岫作为中国最大的园林景观石,名气很大。每天都会有众多的游客来颐和园旅游,参观乐寿堂以及乐寿堂前的“败家石”,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看看就好了千万不要合影哦!</h3> <h3><br></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永寿斋是太监李莲英在颐和园的住处。</h3><h3>&nbsp;</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h3><h3>&nbsp;</h3><h3>&nbsp;传说李莲英原是河间府一带的无赖,因私贩硝磺入狱,出狱后改行修皮鞋,外号“皮硝李”。后来到北京,由于他善于梳理新发型,又托同乡太监沈兰玉介绍,进宫当了慈禧太后的梳头太监,受到慈禧宠爱。</h3><h3>&nbsp;慈禧搬到颐和园后,就在她居住的乐寿堂旁边修建了永寿斋给李莲英居住。修建永寿斋的工匠们为了讽刺他是一个阉宦,就故意在永寿斋的东北处,少修了一个角,暗指李莲英是个不完整的男人。</h3><h3>&nbsp;永寿斋俗称“总管院”。</h3> <h3>后房就是李莲英的住所,据进过房间的人说,室内特别宽敞,精美的雕花扇,把室内分隔成几块,形成几个别具一格的空间。</h3><h3>按清制,太监地位很低,不能住正房。但有权有势的李莲英,不仅住了正房,而且占了一个很大的院子。不过,总管院不是标准的四合院(缺了西房,但西侧有垂花门与乐寿堂后院相通),这可能与李莲英的太监身份有关。</h3> <h3>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城市,三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天坛、故宫、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众多名胜古迹,透过优美的景色,恢宏的建筑,你能读懂她深邃的文化和厚重的历史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