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赴东北二三事

康庄大道

&nbsp; &nbsp; &nbsp; &nbsp; <font color="#167efb"><b>每天观看老同学高金镖携夫人孔卫珍游东北的实时报道,也打开了我的记忆闸门,回想起了我们1968年初赴东北的二三事与老同学分享。</b></font> <h1><b><font color="#ff8a00">一、泪别锦州站</font></b></h1><p>&nbsp; &nbsp; &nbsp; &nbsp;<font color="#167efb"><b>1968年6月10日,我们309班一行15人告别母校;告别北京;告别同学、亲人,从北京站乘坐168次车一路向北、向北------</b></font></p><p><br></p> <h3><p>&nbsp; &nbsp; &nbsp; &nbsp;<font color="#167efb">  <b>第二天天刚刚蒙蒙亮,168次到达锦州站。分到山海关的8名同学因为要到锦州局报到,就要在这里下车了。同学们都来到月台上互道珍重告别。忽然一声铃响,紧跟着是站台上女同学的哭泣声,一下子有的男同学也忍不住抽泣起来,好像比离开北京时更难舍难分,真不知何日再相逢。我们这些继续北上的七兄弟还大都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高寒禁区”的凶险,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向北向北-------</b></font></p><p><font color="#167efb"><b>&nbsp; &nbsp; &nbsp; &nbsp; 现在回想起来在“高寒禁区”工作生活的二十几年,异常艰苦不说,我因为睡没有烧干的热炕不到三十岁就患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荣嬷嬷也因为中了热毒得了皮肤病。当回想往事的时候我并不后悔,在哪滴水成冰的大兴安岭留下了我们一生中很多最美好的回忆。如果不是荣嬷嬷力主调转,我的归宿将陪同振燕兄长眠在大兴安岭的青山翠柏下。</b></font></p></h3> <h3><p><font color="#ed2308"><b>二、滞留齐齐哈尔</b></font></p></h3><h3>&nbsp; &nbsp; &nbsp; &nbsp; <font color="#39b54a"><b>从锦州发车,我们当天就到达齐齐哈尔。齐齐哈尔老火车站和当时的齐齐哈尔铁路局是一座楼。1934年开始修建火车站,两年后建成,当时号称“北满第一火车站”。 大楼为五层,地上四层,地下一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总面积13762平方米。是日本人建的,据说设计师是一位爱国的中国人,火车站整个平面是一个中国的“中”字,钟楼四面的开窗也形成一个“中”字,飞机在空中俯瞰是却个“国”字。火车站建成后日本人才发觉这建筑背后居然藏着秘密。<br></b><b>&nbsp; &nbsp; &nbsp; &nbsp;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许多当年的日本老兵和开拓团成员要求回齐齐哈尔故地重游。可当时齐齐哈尔仍在使用1936年日本人建的这个火车站。国家考虑到面子问题,专门拨款在老火车站旁边建造了齐齐哈尔新火车站,要求必须比老站高大、漂亮。一年时间,一座新火车站与老站比肩而立。</b></font></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b><font color="#167efb">窗棂的图形也是“中”字</font></b></h3> <h3><p>&nbsp; &nbsp; &nbsp; &nbsp; <font color="#167efb"><b>记忆里这是当时的齐齐哈尔铁路局招待所。应该是一座俄式建筑。(现在已经拆除建了齐齐哈尔铁路体育馆)我们43名北京铁路机械学校的毕业生于1968年6月11日住进这里,7月11日离去,整整住了一个月。</b></font></p></h3> <h3></h3><h3><font color="#167efb"><b>&nbsp; &nbsp; &nbsp; &nbsp; 为什么滞留此地?就是齐局的分配方案要把我们43人分配到齐局兴安岭南北麓的四个蒸汽段博克图、海拉尔、乌尔旗汗、伊图里河。我们这些同学一商量坚决不同意,通过去学校接我们的加格达奇内燃段筹建组副组长梅景一、人事组长刘海涛向当时齐局综合组长赵文忠及军代表反映,理由主要是:当时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内燃机车,如果齐局分配不了把我们退回铁道部重新分配。由于理由充分,齐局只能到铁道部汇报。最后决定人事令全部下到加格达奇内燃段筹建组,因为当时的基建原则是先生产、后生活,加格达奇内燃段除大库建成外,刚刚进了少数设备。职工生活必须的单身宿舍、地区食堂还不能使用。职工住宅更是奇缺的很。安排我们暂时到四个蒸汽段实习。</b></font></h3> <h3>&nbsp; &nbsp; &nbsp; &nbsp;<font color="#167efb"><b>整整一个月我们43人吃住在这个建筑物内,游览了齐齐哈尔的市容市貌。1968年7月3日,309班七兄弟在齐齐哈尔留下此照。1968年7月11日我们告别齐齐哈尔沿着滨洲线、牙林线奔赴四个蒸汽段。</b></font></h3> <h1><font color="#ff8a00"><b>三、海拉尔往事</b></font></h1><h3>&nbsp; &nbsp; &nbsp; &nbsp;<b><font color="#167efb"> 照片应该是海拉尔的老车站。当年,我和裘时雄分到海拉尔;邵开国、孙洪宾分到博克图;沈胜利、王振燕分到乌尔旗汗;邓廉分到伊图里河。分到海拉尔的8班有张广义、程木材。司机班还有6人。</font></b></h3> <h3>&nbsp; &nbsp; &nbsp; &nbsp;<font color="#39b54a"><b>  我到海拉尔分配到解放六1547号机车见习副司机。司机长国占才、副司机秦润生、司炉窦兴佳。1547是海机青年包乘组。蒸汽机车煤黑、烟熏、油呛,我记忆国占才出乘夏天都是白衬衣、白手套,真是了得。</b></font></h3> <h3>&nbsp; &nbsp; &nbsp; &nbsp;<font color="#167efb"><b>  在海拉尔大约跑了2个多月的车。往东跑免渡河,往西跑满洲里。满洲里当时可没有现在这样灯火辉煌。记忆里有不少苏联人用原木搭建的房子冬暖夏凉非常好住。当时中苏关系紧张,换装所也没有什么太多任务。市里也很少见到苏联人,甭说俄罗斯美女了!!</b></font></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b>在海拉尔跑车最大的体会就是我的“爱睡”。除了自己烧火时还能处于清醒状态外,只要一坐到副司机座位上就开始昏睡。解放六是一种小型蒸汽机车,速度高一点晃得非常厉害。即使这样我也照睡不误。什么信号、两边景色根本就没有看清过。这段时间的实践决定了我回加格达奇内燃段后不干机务运转这行。</b></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font color="#167efb"><b>1968年9月8号海拉尔就下了大雪。雪后没几天我的1547号机车洗罐。由于想念同学,我记得好像没请假就私自乘车到乌尔旗汗、伊图里河、博克图看望同班同学。由于都在跑车,忘记了是否都见到他们。回到海拉尔挨了一顿很批。但没有几天我们就接到回加格达奇的命令。</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nbsp; &nbsp; &nbsp; &nbsp;&nbsp;</b></font></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font color="#ed2308"><b>1968年大兴安岭冬天不但来得早,而且奇冷。我记得是9月20号左右回的加格达奇,先到的同学都是穿着大皮袄来接的站,好像要给我们这些京城学生来个下马威。我们挺住了,站住了脚,扎下了根。直至1991年离开大兴安岭,我在“高寒禁区”整整待了23年。</b></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