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二O一九年七月三日,风和日丽,气温适宜。我和老战友黄祥贞、张守职、李祖荣、陈年科、徐厚新自驾游来到周庄,一睹江南水乡美景。</h3> <h3> 周庄古镇位于苏州城东南,在昆山、吴江、上海三地交界处。 古镇四面环水,因河成镇,依水成街,以街为市,是世界文化遗产预选地。</h3> <h3>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周庄,一座江南小镇,“镇为泽国,四面环水”,河流呈井字形从镇中穿过,“咫尺往来,皆须舟楫”。</h3><h3>(文字资料源于网络)</h3> <h3> 至今完好保存着14座建于元、明、清各代的古石桥。</h3> <h3> 800多户原住民枕河而居,60%以上的民居依旧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吴侬软语,阿婆茶香,橹声欸乃,昆曲悠远,小桥流水人家如入画卷。</h3><h3>(文字资料源于网络)</h3> <h3> 小桥流水,乌蓬摇船,杨柳垂青,船娘吟唱,一幅典型江南水乡美景。乘船摇橹,相互拍照,谈笑风生,嬉戏玩水,走过半生归来仍是少年。</h3> <h3> 周庄古戏台占地七亩,将典型的江南“走马楼”式民居与戏台相结合。正对戏台的二楼以汤显祖“玉茗堂”命名,在此俯瞰戏台,品上一碗雨水炖煮的阿婆茶,就着毛豆子、腌菜苋、万三糕,与本地老人边听边聊,乃是最正宗的周庄生活况味。</h3><h3> 戏台穹顶中心那由四百二十只木雕凤凰盘旋成复盆状的“凤凰藻井”,是利用共鸣原理筑成的“原始音响”,使这舞台上流转的曲声绕梁三匝,宛如水乡人家的水磨漆器一样柔情万种。在周庄听取的昆曲,因此最为醇正。</h3><h3> (文字资料源于网络)</h3> <h3> 漫步于古街之中,发现一处标识为周庄沈厅的民居。门前游人如织,熙熙攘攘。上前打听,是沈万三老宅。</h3><h3> 沈万三,名字如雷贯耳!怎么这么熟悉?哦,我们单位有个人不知何因何事,同事们戏称他为沈万三。</h3><h3> 既然戏称,总有出处,莫非和这个沈厅有关?</h3> <h3> 沈万三,元末明初人。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万三是对他的一种社会称呼,他本名富,字仲荣,是元末明初江南第一富家,也是全国首富。如果大家到过古镇周庄,在您对古城秀色称赞不一的时候,或许您没有想到,周庄就是因为有了沈万三,才成为江南著名的古镇的,不但是周庄受惠于他,南京城的建城,沈万三还有一半的功劳,因为是富可比国的他因为朱元璋的眼红而被逼出资与明朝共同建成了南京城的。</h3><h3> (文字资料源于网络)</h3> <h3> 沈厅位于周庄富安桥东堍南侧南市街上,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所建。七进五门楼,大小100多间房屋,分布在100米长的中轴线两侧,占地2000多平方米。沈厅,由三部分组成。前部是水墙门、河埠,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涤衣物之用;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为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大事及议事之处;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后厅屋,为生活起居之所。</h3><h3> (文字资料源于网络)</h3> <h3> 游完周庄,奔向下一站——同里古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