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是新疆人眼里的中国,精辟</p> <p class="ql-block">都说新疆是个好地方</p> <h3>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h3> <h3>远处的雪山</h3> <h3>酒店附近的瓦纳餐厅</h3> 6点晚饭,在新疆实在是太早了 人很少 <p class="ql-block">卡瓦斯,不同于我最爱的格瓦斯,就是蜂蜜水</p> <h3>今天目的地,吐鲁番。来自各地的18人,开始了这次的新疆之旅</h3> <h3>这是坐过的最好的旅游车了</h3> <h3>每个座位还有usb充电口</h3> <h3>不扣上就一直鸣叫的安全带</h3> 接下来每天坐车4、5小时是常态,不过这车比飞机舒服多了 <h3>路过的风力发电场</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打了一会儿盹,被一股恶臭熏醒,正在纳闷中,坐在旁边的这位宁波大叔,发现了恶臭的来源</p> <h3>原来臭源来自坐在我后边的天津大妈的臭脚,宁波大叔毫不客气,天津大妈居然悠然自得,不过还是乖乖地穿起了鞋子。但是,一路上还是不时有阵阵臭味,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鞋子也挡不住那大妈的臭脚</h3> <h3>路过盐湖,导游说起了新疆的特产红白黑:石油,棉花,西红柿</h3> <h3>看来新疆是啥都有,还来了天津大妈的臭脚</h3> 一路向吐鲁番,左边是连绵的雪山<h3><br></h3> <h3>“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是几十年前读小学时学过的一篇课文,那时葡萄还没吃过,也只在课本上见过。</h3><h3><br></h3><h3></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快到吐鲁番,葡萄架,晾房马路两边随处可见</p> <h3>今天第一站</h3> <h3>沙漠里坚强的骆驼草</h3> <h3>沙漠越野</h3> <h3>到达沙漠山顶</h3> 比宁夏的沙坡头沙漠大,游人少,游乐设施也少 <h3>骆驼</h3> <h3>城堡</h3> <h3>巨馕</h3> <h3>第二站,火焰山</h3> <h3>金箍棒显示地表温度,68</h3> <p class="ql-block">第三站,交河驿。位于吐鲁番市以西约13公里的亚尔乡岛形台地上,因河水分流绕城下故称交河。交河驿,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新疆地方最早的邮局</p> 远远的就看到了城门楼,上书“交河驿”三个大字,古朴苍劲,与背后的高大土墙浑然一体,让人多少有点沧桑感 挂葡萄的架子 交河故城建造于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城郭诸国之一车师前国都城,是该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中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 在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沧桑之后,依然奇迹般的保存下来,这都得益于吐鲁番得天独厚的干燥少雨气候 分拣信件 大宅门 马厩 马帮 <h3>第四站,坎儿井源。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h3> 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 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 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 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h3>最后一站,坑人的家访</h3> 坐在葡萄架下 观看维族舞蹈 小伙子油腔滑调 这些都是为了最后的铺垫<br> <h3>7月中旬,吐鲁番的葡萄还未熟</h3> 21点,灯光点点亮起<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