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唤柳 | 生死大营救

滨彬有李

<h1>黄梅救护援华美军飞行员恩斯林纪实</h1><h3><br></h3><h3> 1943年,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的后期阶段。盟军美国空军飞行员小队长恩斯林率领8架战机在轰炸九江黄梅一带的敌军军事设施过程中,与日本10余架战机发生激烈空战。恩斯林先后击落日军机3架,2架落在江南,1架落在黄梅县分路与新开交界处。空战中恩斯林所驾13-38式飞机受到重创,坠落在分路乡汤细墩前面的苏州湖(实际为一片水田)上。恩斯林受伤后被迫跳伞降落在黄梅县分路汤细墩田间土坝上。</h3> <h3> 恩斯林的左大腿被机枪枪弹击中,弹头从内侧射进,从外侧射出,血流不止,但他神智仍然非常清醒,自行紧急救护。汤细墩一位叫刘水林的青年船工,看见飞机上标有美国的星条旗,知道是盟军,不是日寇。立即奋不顾身,冲向驾驶员着陆处。恩斯林紧握手枪,向土坝下边移动。刘水林向他伸出大拇指,表示赞扬,然后又用手掌拍自己胸膛,表示同心抗日。恩斯林的疑团解开了,刘水林将伤员背在身上,往安全地方奔走。相距此处八里地的二套口日军机场一部分日军荷枪实弹闻讯赶来。边追赶,边开枪,情势十分危急。刘水林背着恩斯林跑了三里多路,才将他背到一条木船上,他立即荡浆,木船迅速越过米羮湖,脱离了险境。然后将恩斯林移交到当地国民兵武装部队处。</h3><h3><br></h3><h3> 黄梅县国民政府县长田江昌与孔垅区李树青闻讯,前往接收并会同当地国民兵队长卢剑锋护送到当时县政府所在地停前镇,县长田江昌亲自安排县卫生院医治恩斯林。</h3><h3><br></h3><h3> 一开始,便遇到三大障碍;一是语言障碍,二是缺医少药,三是饮食习惯。县政府听说县城附近柘林铺有一个曾在庐山为洋人抬轿的聂育黎,会一些日常英语对话。聂育黎来到恩斯林身边,总算初步有了语言沟通。经县卫生院西医张雨荣的医生的悉心医治,并照料半个月,恩斯林流血有所控制。伤员不习惯米饭,只喜欢洋芋和鸡蛋,于是改用洋芋煮鸡蛋,并用鸡汤调补他的身体。伤员的精神状态也有好转。</h3><h3><br></h3><h3> 在闲谈中,恩斯林边从包里摸出一家人的合影边介绍他的情况, 28岁的他,来到中国之前已经结婚,并有一个2岁的女儿。他还提笔给美军援华司令部写信,赞扬黄梅老百姓的救援行动,赞扬张医生的治病救人精神。这封信,曾印成活页,发给学生学习,其内容大意为“八月空战,击落日机3架,我负伤,降落黄梅,得上帝保佑。黄梅各方尽力治疗,幸张雨荣医生,手术高明,伤势渐稳,唯缺药物器械,迅速支援黄梅,以资急需…”</h3><h3><br></h3><h3> 不久后,上司派来一名军医官,对恩斯林作了身体检查,他督促县政府将伤员送到重庆作进一步治疗。为此,先负责送到五战区李宗仁司令长官辖地立煌县(今安徽金寨县)。临行前,县政府设宴款待,并组织欢送。11月11日,各界人士约数十余人参加欢送。当人们把他送到黄梅县与安徽宿松县交界处,恩斯林突然伤口复发,血流不止,(一说患上破伤风,突发)路上无法急救,转而抬回,到达停前镇,恩斯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三天后,按照黄梅风俗,让恩斯林入柩,棺柩停放在停前镇。</h3><h3><br></h3><h3> 1945年4月18日下午2时,黄梅县党政军联席会议在停前镇县青年团会议室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朱介藩、李树青、黄泽均、邓福思、石万均、黄石略、龚良之、于书舜、吴永安。主席于书舜报告了会议目的要求,形成决议:</h3> <h3>一、关于名称:黄梅县各界举行美国空军将士恩斯林暨县自卫队抗敌剿匪阵亡兵官追悼大会</h3><h3>二、关于组织:主 任:于书舜</h3><h3>副主任:洪涉水、石万均、胡器予</h3><h3>另设四个股:总务股长洪斌;劝募股长龚良之;慰问股长喻仲虎;纠察股长杨海涛</h3><h3>三、关于开会时间地点:五月三日上午十时,停前镇聖王庙门首</h3><h3>四、关于经费2万元,请县政府先行垫拨,一俟提交下次党政军联席会筹派归垫。</h3><h3> 县银行有支拨还垫付文字依据,内容为:</h3><h3> “第10号计国币贰万元</h3><h3> 支拨还垫付追悼美故空军恩斯林暨自卫队抗敌剿匪阵亡官兵大会经费贰万元。</h3><h3> 本件经检据提交第十九次党政军联系会议第九项决议,在查禁焚烧罚金项下动支递垫,经财梅字第17339号电行在案。”</h3><h3> 由此可知,追悼恩斯林暨自卫队抗敌剿匪阵亡官兵大会用款2万元,由第十九次党政军联席会议第九案决议。</h3><h3> 会议决定于民国三十四年五月三日上午10时召开追悼恩斯林暨自卫队抗敌剿匪阵亡官兵追悼大会。地点停前镇聖王庙门前。</h3><h3> 此外还有县初级中学,廖秩道校长亲笔写的通知如下:</h3><h3> (全衔)公函 民国三十四年五月,日修字第84号</h3><h3>一、县政府梅建字17514号代电,以本月十九日送美空军恩斯林棺柩上五祖寺安葬,规定本校每班派学生代表10人届时参加等因。</h3><h3>二、自应遵守。惟往返需时颇久,势非准备午餐不可。特着本校成员石克书前来接洽,请于是日上午代办简单菜蔬便饭,用款若干自当照付,查照办理,列账示知为荷……廖秩道</h3><h3> 1945年5月19日,黄梅县民众和县政府为告慰烈士英灵,由县长田江昌带领一个中队士兵和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县初中学生共200余人,护送灵柩,将烈士安葬在五祖寺长春庵旁的绿树丛中。当时哀悼的挽联,分排存放。其中县中学著名语文老师程道衡写的一副挽联,尤为引人注目:</h3><h1> 将军从天上飞来,西方彼美人,几度鹰扬催牧野;</h1><h1> 热血为盟邦挥洒,东土埋忠骨,不需马革裹文渊。</h1><h3> 另外,还有几幅写的非常好的挽联:</h3><h3> 一副是曾任国民党《晨报》主笔的黄梅人魏希征写的:</h3><h1> 将军从何处飞来,痛羽铩惊风,碧血千年埋佛土;</h1><h1> 战士今一去不返,听弦空落笛,黄梅五月吊忠魂。</h1><h3> 一副是曾任职国民政府的魏知非写的</h3><h1> 牺牲为世界和平,万里魂归芳草碧;</h1><h1> 群众在山城哀悼,三春血染杜鹃红。</h1> <h3> 一副是清朝光绪进士、曾任湖南宜章知事、国史馆顾问的黄梅人於甘候写的:</h3><h3><br></h3><h1> 或凌空死,或陷阵亡,取义成仁,舍身不顾,拼教公理伸张,世界都夸平等域;是烈丈夫,是奇男子,忠魂义魄,浩气长存,赢得精神贯注,人寰争放自由花。</h1><h3><br></h3><h3> 1946年4 月,美国派来以卡那斯为首的一行五人代表团,到黄梅五祖寺收取恩斯林骸骨。由县长田江昌、大队长杨海涛、医生张雨荣等分别骑马上山,挖取骸骨,并在县政府召开座谈会,由县长向代表团交还烈士的三件遗物:一支夜光手表,一支左轮手枪,一张小家庭合影照片 (恩斯林与妻子和两岁的小女儿)。卡那斯代表美国政府和空军一再向中国道谢,向黄梅道谢,说中国是真正的友好国家,礼义之邦,并对随行为之服务的人们连说“你们是上帝的好孩子,上帝会保佑你们的。”会罢,带着烈士遗骸及烈士遗物乘车远去。</h3><h3><br></h3><h3>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人民抗日胜利已进73周年,人们不会忘记这位美国空军青年军官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而血洒黄梅。我们祈祷烈士的英名永垂不朽,祝愿世界永远和平。</h3> <h1>作者简介:</h1><h3><br></h3><h3><font color="#ed2308"> 王唤柳,</font>国家二级编剧,湖北省作协会员,县文化局戏剧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有大型剧本《知府赊官》,《草泽郎中》(以上二部与人合作),《红色恋情》,《鼓琴相》,《萍水相逢》(与石雪峰合作)。发表或演出。其中《知府赊官》改编为五集黄梅戏电视连续剧在浙江省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并在中央台及各省台播放。此外有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集发表或出版,累计300余万字。短篇小说《参座的后事》参加小说选刊2010年首届全国小说笔会获三等奖,小小说《近墨者赫》获2011年第二届全国小说笔会获一等奖。散文《唤醒顽石点头》获中国散文学会征文三等奖,《山中奇树》获2013散文年鉴一等奖。</h3><h1></h1><h1></h1>